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923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泽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丁酉之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我们惊奇地发现两馆都以“鸡”为题材,分别举办了“凤鸣朝阳”“金鸡唱晓”的主题展览。

陶俑、玉雕、瓷盘、青铜器、绘画等展品,让我们领略到金鸡或威武或温婉的风采。

站在韩美林先生的“百鸡迎春”画展前,我们仿佛听到作为光明使者、吉祥象征的金鸡,正鸣唱着最美妙的歌儿,召唤着我们步入温暖祥和的2017年!

1.参观展览后,请你从同学们书写的“金鸡报晓”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幅作为“博物馆之旅”手抄报的标题,并结合这幅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说明选择的理由。

你选择:

第_______幅书体:

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限4个字)

2.下图是韩美林先生创作的水墨鸡画,小组成员想在手抄报中用对联来表达观赏感受。

请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

雄姿威武迎春至,。

A.闻鸡起舞事业兴B.清音嘹亮唤福临C.鸡唱曙光报吉祥D.莺歌燕舞贺新岁

【答案】1.

(1).一/二/三

(2).草书/楷书/隶书(3).笔画连绵/形体方正/蚕头燕尾2.B

【解析】

1.试题分析:

选择任何一幅都可以。

重要的是判断出书体,并结合字体特点阐述理由。

点睛: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牛虻máng诣王yì驾驭yù怫然fú

B.提防dī亵玩xiè滞涩dài效颦pín

C.袅娜nà睥睨bì悬宕dàng俯瞰kàn

D.鸫鸟dōng恪守kè一绺liǔ憬悟jǐn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牛虻máng应改为méng、怫然fú应改为fú;B.滞涩dài应改为zhì;

C.袅娜nà应改为niǎo、睥睨bì应改为pì。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嘹亮  笙萧 肆无忌惮 坦荡如砥B.孤僻  辍泣 流连忘返 首当其冲

C.濡湿  涸辙 义愤填膺 寥寥可数D.谛听  琐屑 水泻不通 悬崖绝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笙萧的萧应是“箫”B“辍泣”应是“啜泣”D“水泻不通”应是“水泄不通”。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

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________________,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__“___________。

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

颜真卿________________,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

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B.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D.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

了解各项中语的意义,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选择。

变幻莫测:

变幻变化不可测度。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变化多端:

端:

头绪。

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别具一格:

别:

另外。

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别有用心:

用心:

居心,打算。

心中另有算计。

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含贬义)义正词严:

义:

道理。

词:

言辞。

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

义愤填膺:

义愤:

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

胸。

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答案为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句“提高……工作”动宾搭配不当;C缺少主语;D“解决并发现”语序不当,答案为C。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

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的书名号改成引号。

B将冒号放在“去”后。

神奇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C省略号与“等”重复,删去一个。

8.下列语句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

A.《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是爱尔兰作家伏尼契。

B.《爱莲说》的作家是宋朝理学家周敦颐。

C.《邹忌讽齐王谏》选自《战国策》,体例是国别体。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春时期的编年体史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伏尼契不是爱尔兰的,是捷克的。

点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9.默写填空

(1)中国的古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

李渔《芙蕖》中的荷叶是“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作袅娜之姿。

”杨万里面对夏日荷塘,挥笔抒写“①______,_______。

”周邦彦的《苏幕遮》被王国维赞为“能得荷花之神理者”的诗句则是:

②______,___。

而莲花更是圣洁的象征,所以许多文人雅士都把它“③________,________。

”的高尚品质作为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3)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答案】

(1).接天莲叶无穷碧

(2).映日荷花别样红(3).水面清圆(4).一一风荷举(5).出淤泥而不染(6).濯清涟而不妖(7).一览众山小(8).独怜幽草涧边生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背诵默写,既有根据上下文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这两个类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莲”、“清圆”、“举”“淤泥”、“濯清涟”、“怜”、“涧”的写法。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

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

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

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

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

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

“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

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

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

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

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

“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

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

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

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

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

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

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

向山路下的深谷。

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

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

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注释】①盈然:

漫溢的样子。

10.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

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

片断三:

1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12.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13.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14.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答案】10.片断二:

望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以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片断三:

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11.“一枕”扣住了“夜”“不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

(言之成理即可)

12.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

(意合即可)

13.动作描写,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奏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14.B

【解析】试题分析:

10.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根据片段一的形式,把片段二、片段三概括出来即可。

人物和精炼的故事情节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一枕,是一个枕头的意思,头枕在枕头上想了很多散乱的情节,说明枕头上的人在失眠。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结合本句分析,形象生动写出了自己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被老师的话语瞬间化解的过程。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注意提示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仔细阅读,本句采用的动作描写。

其作用: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结合本句分析:

“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突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

A项只强调了感动影响的深远;CD项只强调了此刻瞬间的感受。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互联网安全吗?

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离不开网络,但是互联网安全吗?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忧心忡忡地呼吁人们充分考虑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和后果,“互联网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想象,只消一小时,一切都可能变得完全不同”。

赞成希里斯意见的人大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焦虑。

互联网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健壮”

其实想把整个互联网弄瘫痪并没那么简单,互联网的“结实”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这和它本身的结构有关。

互联网并不存在一个“总开关”。

它的核心设施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要节点。

这些节点包括解析域名的根域名服务器,连接各大洲的海底电缆,还有储存、管理和分发海量信息的超级数据中心,日常的网络服务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些重要节点来运行的。

重要节点之间也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指挥运行的。

比方说,全球共有13组504台根域

名服务器,遍布世界各国。

这些服务器又互相支持,并行运转,即使其中一台损坏,互联网也能在其他服务器的支持下继续运转下去。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10月发生的一场黑客攻

击,当时瘫痪了13组根域名服务器中的9组,但互联网并未因此彻底瘫痪。

在攻击结束之后,网络迅速恢复了正常。

事件结束之后,全球各地的根域名服务器迅速加强了免疫措施。

和十多年前相比,今天的互联网对黑客来说更难攻破。

这种通过重要节点运转的网络被称作“无尺度网络”,它的结构其实和人类大脑或人际关系的结构非常相似。

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在“无尺度网络”中,除非将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即便大量地删除节点,网络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用物理方法能彻底摧毁互联网吗

还真有可能。

攻击计划的第一步是切断互联网通讯的基础海底电缆。

这些电缆承担了

95%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不过,想要阻断全球信息传输,你必须把目前正在使用的285条电缆都斩断才行。

下一步,摧毁根域名服务器,如果你能跨越重重安保措施,将这些服务器摧毁的话,就等于给了互联网“致命一击”。

最后,你要做的是攻击全球数据中心,首选的打击对象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级数据中心,它们出故障会导致所属区域大片网络瘫痪。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步骤,你已经让全球99%的互联网瘫痪了。

不过,鉴于互联网的超强修复能力,上述步骤最好同步完成,也就是说,不消耗规模惊人的人力物力来发动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计划的。

如果爆发了这样规模的全球战争,可能在互联网被彻底摧毁之前,人类文明就已经崩溃了。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失后会怎样显然已经不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2,有删改)

链接一:

我们有各种各样应对互联网瘫痪的备用方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改变信息传递结构,网状网络就是这样一种新技术,在这种网络中,每个设备都能利用蓝牙、电信通道等连接邻近的节点,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组成独立的局域网,也可通过其中一个节点与互联网相通,哪怕真的断网,也不必恐慌。

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就已经是个足以媲美互联网的超级网络。

我们通过互联网能够做的事,借助人际网络照样能够完成,只不过速度和效率要差得多了。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互联网上的内容会一直存在吗?

互联网现有的机制,就是用新信息冲刷旧信息,将“新”的价值放大,“老”的价值弱化。

互联网还没有建立“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系统,美国的学者悲观地认为,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料”会随着网站的关闭和内容的删除而消失,它们称之为“21世纪的数字黑洞”。

很多现在看来平常但却具有历史价值的片段,将会随着互联网的变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为此,英国数个图书馆联手开展一项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互联网上的内容保存下来。

杂志、图书、文学、新闻、评论、学术论文等内容,都会被收集存底,以便供历史研究使用。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绵羊墙”是西方各种黑客大会或安全大会上经常出现的趣味活动。

在体验区中,组织者设置了专门的钓鱼WIFI,你的手机如果接入此WIFI,就会被人通过钓鱼页面盗取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展示在“绵羊墙”上。

此举旨在警示手机用户,不要随意登录陌生的WIFI,一旦登录,就可能被轻易盗取资料。

因此,除了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外,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摘自网络,有删改)

15.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互联网发展变化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人们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忧心忡忡。

B.互联网的核心设施分布全球各国,网络服务大部分是由超级数据中心独立完成的。

C.互联网并非完全坚不可破,使用物理方法切断传输通信海底电缆可彻底摧毁它。

D.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变迁会让很多“历史资料”消失,造成“21世纪的数字黑洞”。

16.下列对材料中“无尺度网络”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支持“无尺度网络”运转的多个重要节点,它们并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控制的。

B.“无尺度网络”和人际关系在结构上类似,这种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健壮”。

C.除非将“

无尺度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

D.2002年10月黑客攻击的典型事例,是为了充分说明“无尺度网络”极其脆弱。

17.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依赖网络,越来越深地把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需要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

B.人们要想用物理方法让互联网彻底瘫痪,在目前看来,只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C.“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取代“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系统,成为各国关注重点。

D.如果随意地使用手机登录陌生WIFI,我们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将可能被盗取。

18.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些电缆承担了95%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

19.你觉得除了材料中谈及的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有什么网络安全问题?

请举两例

【答案】15.D16.D17.C

18.“孤岛”原指与世隔绝的岛屿,文中指没有了承担网络传输任务的电缆,各大洲将面临的信息封锁、沟通脱节的状态。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电缆在互联网通讯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强调了其对信息传递和网络传输的重要性。

19.示例:

①互联网信息发布过程中虚假欺骗行为②重要的数据、资料信息外泄

【解析】试题分析:

15.A绝对化,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对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感到忧心忡忡,赞成希里斯意见的人大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焦虑。

B日常的网络服务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些重要节点来运行的,这些节点包括解析域名的根域名服务器,连接各大洲的海底电缆,还有储存、管理和分发海量信息的超级数据中心。

C原文为“通讯电缆”而非“通信电缆”,想要摧毁互联网,需要把目前正在使用的285条电缆都斩断、摧毁根域名服务器、攻击全球数据中心,鉴于互联网的超强修复能力,上述步骤最好同步完成,由此可见,不消耗规模惊人的人力物力来发动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计划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D句与原文意思相反,原文中举此例子是为了说明“即使其中一台损坏,互联网也能在其他服务器的支持下继续运转下去。

”在受到黑客攻击结束之后,网络迅速恢复了正常。

与“无尺度网络”及其脆弱表述不符。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仔细阅读全文,根据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内容,找到相关的语句,比较判断。

C错,根据文中表述,互联网还没有建立“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系统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前后句的内容,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再分析“孤岛”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所要说明的内容即“各大洲将面临的信息封锁、沟通脱节的状态”。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需要回归原文筛选重要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两问属开放题,需要学生根据文章观点、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文言文阅读

【甲】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

身边的大巨。

京师:

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

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

勤恳的样子。

⑤稔(rn):

丰收。

2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时时而间进

(2)故夙夜孜孜

21.下列句子中“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22.翻译下列语句。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23.出自甲段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案】20.

(1)间进:

公然进谏。

(2)夙夜:

早晚,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

21.B

22.

(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

(2)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23.

(1).门庭若市

(2).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24.

(1).甲:

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

善于纳谏)

(2)..乙:

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