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610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docx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研究

单位代码:

005

分类号:

TH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主创新研究

系部名称:

理工系

专业名称:

汽车服务工程

学生姓名:

栾哲

学号:

0703054218

指导教师:

何新

毕业时间:

二零一一年七月

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主创新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刺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民族汽车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正视我国汽车品牌的“内忧外患”,打造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为了加快提高我国汽车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了解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优势和劣势。

更加合理地分析影响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各个因素,才能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汽车品牌自主创新体系,从而才可能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提升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能力。

文章刚开始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再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俩个方面对影响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接着总结了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现状,并再此基础上从机遇、挑战、优势、劣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营销创新三方面为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创新研究

TheinnovationresearchofChinese-madevehicles

Abstract:

Currentlyourcountry’scarindustryisplacedinastageofshufflingbrandafreshwithrising.TheforeigncarbrandcontinuouslysprintstheChinesemarket,whichmakesatremendousimpactonthenationalcarbrandthatwasplacedinaweakspotoriginallyfromallrespects.Wemustdependontheindependentinnovationtofacesquarelyourcountry’s“domestictroubleandforeigninvasion”andcreateourowncarbrand.Inordertoquicklyimproveourcountry’s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ofthecarbrand,wemustwellunderstandourcountrypresentsituationanditsadvantageandbadsituationofthe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ofthecarbrand.Weshouldmorereasonablyanalyzeeveryfactorthatinfluenceourabilityofinnovation,thenwecansetuptheindependentinnovationsystemofthecarbrandthatmatchingourcountry’ssituationandaccordingtotheinternationalusualpractice,lastwemayadoptseriesactivepoliciestopromoteourinnovationabilityofthecarbrand.

FromthebeginningIwouldintroducethebackground,meaning,contentandmethodsoftheresearch;thenIwouldstudythefactorsofinfluencingChineseinnovationabilityofthecarbrandfrominsideandoutsideaspects;thirdIwouldsummarizetheChinesecurrentsituationandanalyzetheresearchfromfouraspectsthatareopportunities,challenge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lastIwoul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accordingtotechnologyinnovation,managementinnovationandbrandmarketinginnovationthethreeaspects.

Keywords:

Chineseautomobile;Independentbrand;Innovationresearch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2品牌理论及自主创新理论1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

第2章影响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因素4

2.1关键因素4

2.2外部因素分析4

2.2.1自然环境4

2.2.2经济环境4

2.2.3技术环境5

2.2.4政治环境5

2.2.5社会环境5

2.3内部因素分析6

2.3.1战略因素6

2.3.2能力因素6

2.3.3资源因素7

2.3.4组织结构因素7

第3章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现状分析8

3.1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现状8

3.2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分析8

3.2.1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

3.2.2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优势与劣势9

第4章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对策及建议11

4.1技术创新11

4.1.1技术创新的必要性11

4.1.2技术创新策略11

4.2管理创新12

4.2.1管理创新的必要性13

4.2.2管理创新策略13

4.3品牌营销创新15

4.3.1营销创新的必要性15

4.3.2营销创新策略15

第5章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主创新案例17

5.1调结构促转变,自主品牌主宰未来17

5.2自主创新重在整合资源形成优势18

5.3融世界先进技术,创北汽自主品牌19

5.4新能源汽车构筑北汽核心竞争力20

总结22

参考文献23

谢辞24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品牌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买卖双方的承诺。

品牌是企业商战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在市场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企业若拥有成功的自主品牌,将对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和较多的市场份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致力于对品牌的打造。

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行业。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汽车工业产量与国际汽车差距不大,然而在品牌国际竞争力方面却不占优势。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民族汽车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汽车产业如果想在这样的形式下有所发展,提高企业的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关注,对品牌的打造是极为必要的。

因此,提高树立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和提升民族品牌已迫在眉睫。

正视我国汽车品牌的“内忧外患”,打造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为了加快提高我国汽车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充分了解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优势和劣势。

更加合理地分析影响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各个因素,才能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汽车品牌自主创新体系,从而才可能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提升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能力。

这对推动和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品牌理论及自主创新理论

1.品牌理论

(1)品牌的来源

英语中“品牌”(brand)一词是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原意为“对…打上烙印。

”是古代人民对自己拥有的牲畜、器皿等财产做下记号,以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可见最初的品牌是用来区分所有者的。

后来,一些工匠们将一些刻印标示在生产出的器物上,用来区分器物的生产者,或者体现器物的所有权和器物的品位属性。

到了近代,政府也开始觉得在产品上做标志不仅可以了解市场,同时也能让政府更容易收税。

这些标志的形成促成了品牌的诞生。

(2)品牌的定义

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对品牌定义的表述是: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消费者或某个销售者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从本质上说,通过一个品牌能够辨别出销售者或者制造者。

凯文·凯乐(KevinKeller)认为:

“将一个品牌与另外一个品牌的区分,是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属性的认知、理解和感觉以及他们的购买行为,最终一个品牌将在消费者的脑海中留下长久的印象。

马克·戈比(MarcGobe)认为,成功的品牌必须带领顾客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普遍的感情层次。

2.自主创新理论

(1)创新的概念

“创新”这一概念最初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ctc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阐述的。

他指出: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从未有过的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成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创新就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b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开拓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

e实现企业新的组织方式。

图1创新的五个方面

(2)自主创新的含义

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二是要突出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本文认为:

中国汽车品牌的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通过自身努力,对品牌进行创新并进行推广实现中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文章第一部分是绪论。

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品牌理论及自主创新理论,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文章第二部分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影响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第三部分总结了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现状,并再此基础上其起进行了分析;文章第四部分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营销创新三方面为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2.研究方法

本论文对影响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因素及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优势、劣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对策及建议。

第2章影响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因素

2.1关键因素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我过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因素,即:

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探讨的是环境因素,包括:

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

战略因素、能力因素、资源因素、组织结构因素。

2.2外部因素分析

外部因素是品牌创新的重要条件,虽然不能主导创新过程,但是有利的外部因素可以加速品牌的创新,不利的外部因素则会为品牌的创新带来巨大的阻碍。

对于外部因素,本文着重从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2.2.1自然环境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使人类遭受了足够多的惩罚,地震、海啸、泥石流等等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在过不了多长时间地球上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都将消耗殆尽。

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绿色革命席卷全球,可持续发展正渐渐深入人心。

2.2.2经济环境

众所周知,品牌创新的基本条件是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对创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也一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表1是1981年至2002年底我国汽车产业总投资。

可以看出,汽车产业总投资逐步增大,而汽车产业品牌的自主创新工作的开展速度也随着投资的增加不断的快脚步。

表1:

1981—2002年底我国汽车总投资

时间段

1981—1998

“八五”期间

“九五”前三年

2002年底

投资总额

1560亿

756亿

594.8亿

200多亿

货币单位

美元

资料来源:

影响我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也影响到汽车产业的创新方式。

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融资环境比较困难,这一时期,采用原始性自主创新会有一定的资金压力,所以企业一般适合采用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当资本市场步入成熟阶段,融资环境市场化程度很高,企业可以利用多方面的资本运作渠道获得资金,这样其可以选择的自主创新方式也变的多元化。

2.2.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无疑是汽车产业品牌创新的关键因素。

因为汽车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汽车内部各项技术的发展也是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而逐渐完备。

车载电视、车载冰箱这些最初不可能实现的设备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技术环境的发展始终受到世界各国汽车产业的重视,因为高科技的注入会明显增加品牌的含金量。

随着技术环境的成熟,技术交流日益频繁。

一些大企业的原始创新成果可以被中小型企业引进利用,从宏观角度讲,对我国整个汽车行业整体的品牌影响的树立也是十分有利的。

2.2.4政治环境

纵观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国家政府在促进汽车品牌的发展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对汽车行业品牌创新的关注程度也是非常高的。

政府对汽车品牌创新的扶持,有利于帮助企业攻坚各种困难,加速品牌的发展。

首先,政府可能对汽车产业品牌的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提高科研究的水平;政府可能利用政治手段集中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共同攻克一些新原材料、新技术、新攻击的难题。

这对整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品牌创新都是大有益处的;国家对国有汽车企业的宏观调控可以稳定企业的发展,为品牌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府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规划、法律条文制约汽车品牌的创新。

这一方面打击一些违法的技术盗窃、为品牌的创新创造一个安全、平等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对企业品牌的创新起到保护作用,也提高了企业自发创新的积极性。

2.2.5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消费水平、生活习惯、价值理念和受教育程度等等。

消费水平会决定消费者偏爱于何种规格的汽车。

汽车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商品,一般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都会认真分析自己的消费能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

这使企业在品牌定位时不得不考虑到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地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决定着消费这对一些汽车功能的特殊要求,一些融入“人性化”理念的汽车品牌一定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价值理念也是影响品牌创新的重要因素,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他们对自己所需要的汽车档次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普通家庭一般喜欢性价比较高的汽车,而一些中产阶级则需要的是有品位、新颖时尚的汽车等等。

在创新品牌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能给消费者直观的印象,使他们一想到这个品牌就能联想到其代表什么样的品位,便于消费者直接选择。

社会、文化、人口和地理位置因素左右着人们生活、工作和消费的方式。

教育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品牌的创新。

一般情况下,一个消费群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观念愈加的理智。

他们对汽车品牌的个性化要求也越高,这使创造品牌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教育群体对品牌的要求而进行“柔性”的生产方式,有利于新品牌扩大市场范围。

2.3内部因素分析

内部因素是品牌创新的根本所在,内部因素主导着品牌自主创新的成败。

本文主要从战略因素、能力因素、资源因素、组织结构因素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2.3.1战略因素

战略要素大到国家总的战略方针,小到企业内部的基本战略。

汽车品牌的自主创新是要符合国家阶段性战略规划的,政府的战略指导决定了哪些创新形式,文化形式和规则将获得存续和再生,规划着资源在符合国家战略规划的创新活动内进行配置,为其提供条件或者禁止一些违法创新行为的发生。

国家的阶段性战略本应归属于企业的外部要素,但是本文认为企业的内部基本战略应该紧密同国家战略规划想结合,因此将其规划为内部要素。

企业内部的基本战略决定着企业成败的命运,因此也影响着品牌的自主创新。

如果企业的基本战略是产品的差异化,那么企业必然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原始创新之上。

因为产品的差异化要求企业必须在技术、生产、和营销等方面领先于其他竞争者。

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支出,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可能会带来丰厚利润。

如果企业的基本战略是技术跟随,那企业则可能把品牌创新的角度放到其他的方面,突出非核心技术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企业的基本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那么企业将对一定程度上放弃技术领先,而采用引进技术降低成本的方式,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再创新。

2.3.2能力因素

能力要素主要包括:

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企业文化、领导者的能力等等。

汽车品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发展,不断累积、沉淀的结果。

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领先创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材料,决定着创新结果是否具备前沿性,这对提高企业的争竞力是至关重要的。

自主创新所需要的营销能力既包括品牌创新后的推广能力,又包括市场分析能力、争竞者和消费者信息收集的能力及改进创新技术的能力。

营销能力的强弱决定自主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否被市场所认可接受。

营销能力是企业和市场连接的纽带。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自主创新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汽车企业领导者的能力确定了企业决策的成败。

2.3.3资源因素

从经济学角度讲,是资产或者财富的来源,即资源是为了获取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

企业内部的资源流向影响着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果企业关注品牌自主创新,将会将大量的资源分配到创新活动中。

特别是汽车产业的品牌自主创新所需要的资源是十分庞大的,品牌创新过程中尤其应该重视资源的供给。

可以说资源因素是品牌自主创新的物质保证。

2.3.4组织结构因素

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权责分配、资源走向、产供销流程。

我国汽车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到品牌的自主创新。

组织结构包括传统的直线型组织、职能型组织、事业部门制、矩阵型组织等,也包括新型的学习型组织、柔性组织、网络型组织。

传统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资源流动性较弱,不适合进行原始性自主创新,因此传统的组织结构只适用于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

而新型的组织结构能够灵活、适当的将企业内部资源调配到一起。

因此比较适合原始性创新。

第3章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3.1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试验试制、市场销售、成本控制、资本运作和售后服务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也在不断得到各级政府和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品牌认可和影响力方面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存在先天不足。

20世纪末期自主品牌大幅拉低了中国市场轿车产品的价格,使得汽车普及成为可能。

此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发展初期一般采用模仿成熟产品的技术路线和以低价取胜的销售策略,与之对应的是其产品一般要落后几年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和竞争对手新开发的产品自然相去甚远,再加上初期阶段对产品质量控制不严,生产一致性差,在销售和售后服务中均出现了一些由于服务意识差等导致的不良口碑。

在这些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了自主品牌等于低质量产品等这样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

3.2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分析

3.2.1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面临如下发展机遇

a科研技术长足发展

随着我国对加大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我国汽车产业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微电子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缩短了同汽车产业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一些技术甚至领先于国际水平。

相反,国外一些主要的汽车生产国考虑到巨额的研发成本,将一些新技术延期投入生产和市场推广,这为我们赢得了研发的时间。

如果在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将有可能抢占汽车的技术的领先地位。

例如,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发布“全球创新企业50强”排行榜。

比亚迪首次上榜便突入前八强,成为入围前十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b消费市场的转型

传统汽车产业追求的是机器化大批量生产,力求生产出数量多,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产品,树立完美的品牌形象。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消费者不会再盲目的跟风消费,他们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具有个性化的品牌及其价值。

消费市场的需求转为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c城市改造加快脚步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各方面的改造和现代化将改善我国汽车的使用环境。

其中,交通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城市的交通直接影响到当地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意愿。

立交桥、高架桥、立体通道、便利的停车场都极大地改善了用车环境。

同时,城市建设中越来越考虑到消费者车库的需求。

一些商场、别墅、甚至是中低档的商品房间都配有车库,这些都解决了购车者的后顾之忧。

这些变化对汽车企业品牌自主创新都是难得的机遇。

(2)我国汽车品牌面临的挑战

我国汽车产业相对于国外汽车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方面缺乏符合国际法规的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在质量上也面对了国际统一标准的考验;在人才队伍的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同时,我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的宏观调控相对缺乏灵活协调能力。

对改革中产生的新的运行机制从认可到到执行的效率都比较低,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管理素质、经营理念也使企业品牌创新的决策面临了空前的挑战;我国汽车需要提高对物流和金融领域的控制能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所要面临的挑战。

3.2.2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优势与劣势

(1)我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的竞争优势

a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且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的需求仍然在增加,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27.3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5.6%,市场份额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轿车销售949.43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3万辆,占轿车市场的30.9%,市场份额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出8个百分点。

b低廉的劳动成本

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很多国外汽车产业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也使中国汽车产业品牌自主创新的成本大大降低。

据调查,我们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水平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欧洲的四十分之一,日韩的三十五分之一。

(2)我国汽车品牌的竞争劣势

a规模经济发展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汽车企业总产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大型汽车企业的产量仍然无法与国外著名汽车企业相比,由于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一直没办法降低,这是我国国产汽车价格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我国企业产业品牌创新是十分不利的。

b市场化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