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546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docx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人文学院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一、写作学

〔一〕文体论方向

1.传记文学文体论

2.报告文学文体论

3.科学小品文体论

4.杂文文体论

5.游记文体论

6.论策划书的写作

7.论述职报告的写作

8.论求职书的写

9.论纪实文

10.论意识宣传文

11.论业务宣传文

12.论商品宣传文

13.论管理类实用文

14.也论公文

15.代文章分类我见

16.络文体研究

〔二〕作者论方向

17.论钱钟书的写作艺术

18.论邹韬奋的写作艺术

19.论邵飘萍的写作艺术

20.论李大钊的写作艺术

21.论陈独秀的写作艺术

22.论康梁笔法

23.论张闻天的写作艺术

24.论周恩来的写作艺术

25.论邓小平的写作艺术

26.论陈毅的写作艺术

27.论方志敏的写作艺术

28.领袖演讲稿比较研究

29.论朱光潜的写作艺术

30.名人学子作文研究

31.烈士遗作比较研究

〔三〕作文教学论方向

32.三大文体比较研究

33.特级教师作文教学艺术研究

34.作文教学法研究

35.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36.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37.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作文与做人〕

38.作文教学与美育

39.作文教学与当代意识

40.作文与阅读

41.作文与生活

42.作文训练与技能训练

43.试论作文训练量与质

44.作文评价标准新探

45.作文训练体系再探

46.也谈作文指导的艺术

47.也谈作文新课标

二、语言文字学

〔一〕现代叹语方向

1.中小学语言文字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中小学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3.中小学语文现行教材与以往教材在语言方面的比照

4.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语言教学

5.中小学语言教学改革思路

6.中小学学生流行语分析

7.中小学学生说话语病分析

8.中小学学生作文语病分析

9.中小学学生口语表达的性别差异

10.中小学学生口语表达的年龄差异

11.中小学学生绰号分析

12.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学习

13.中小学教师语言素质研究

14.校园用语分析

15.“课桌文化”分析

16.关于汉语语音的标准化问题

17.关于汉语词汇的标准化问题

18.关于汉语语法的标准化问题

19.关于汉字的标准化问题

20.关于普通话的推广和测试

21.新词新语新用法研究

22.新词新语和标准化

23.方言词与民俗

24.方言词语的文化观照

25.方言语音研究

26.方言词汇研究

27.方言语法研究

28.民间文学中的方言

29.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研究

30.方言与社会、文化

31.特殊方言词语

32.言语风格研究

33.文学语言研究

34.具体作家作品的语言特色研究

35.广告语言研究

36.广告语言与传统文化

37.广告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

38.网络语言研究

39.网名研究

40.短信息语言研究

41.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

42.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

43.主持人语言个性化研究

44.大学生语言素质研究

45.高校教师语言素质研究

46.公务员语言素质研究

47.领导者语言素质研究

48.“窗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语言素质研究

49.农民语言素质研究

50.礼貌语言研究

51.词语中的科技术语、行业语

52.大学校园流行语探析

53.进入新词语的方言词

54.论新词语的“待隐”

55.新词语中的仿造词

56.大陆、台湾的词语异化现象

57.词语中的词群现象

58,外来词的文化倾向

59.九十年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60.外来词音节的汉语语素化

61.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原则和方式

62.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渗透

63.外来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64.论字母词

65.21世纪前后汉语外来词的异同分析

66.方言和地域文化

67.广告语言和民族文化

68.汉语新词语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69.从“女”旁字看中国女性文化地位的变化

70.老字号店名文化

71.从数词看中外民族心理文化的异同

72.城乡民俗语言比较

73.数字和数字的崇拜和禁忌

74.方言和地域文化

75.广告语言和民族文化

76.汉语新词语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77.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78.词的兼类和活用

79.介于连动和兼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现象

80.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81.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82.论副名结构

83.现代汉语双音节合成词的构词理据

84.程度副词“怪”用法的演变

85.汉语语言中的反常规现象

86.介词和动词的划界问题

87.广告语言中不合语法的地方

88.“闪避”修辞方式

89.论变异修辞

90.征婚启示语体的时代变化

91.当代广告语言风格

92.网络语言风格

93.网络语言的谐音修辞

94.新词运用的修辞效果

95.广告语言中的情感诉求

96.论某一种具体的辞格

97.论某一作家作品语言

98.现代小品语言特色

99.论紧缩句

100.“是”字的综合研究

101.“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

102.“前”的空间意义和时间意义

103.说“永远”——兼论汉语词类研究中的假设干理论问题

104.歇后语与传统节日文化

105.源于佛经的抽象名词

106.元明清小说中的方言词汇

107.英汉被动句式比较研究

108.儿童疑问句习得研究

109.从以形表意汉字看汉民族思维特征

110.人际交往的文化冲突

111.港澳台词汇比照研究

112.论成语和典故的异同

113.比喻词语和词语的比喻义

114.汉语的量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研究

〔二〕古代汉语方向

115.唐诗中的特殊语法。

116.诗经中的特殊语法。

117.古诗中虚词的特殊用法。

118.古汉语处动用法研究。

119.古汉语中的互文。

120.特殊的动宾关系。

121.汉字表达概念的功能。

122.汉字与传统婚姻。

123.汉字与民俗文化。

124.汉字属性研究。

125.从方言的例字看上古声母的特点。

126.某地方言与古代语音的比较。

127.《何典》中的方言词。

128.从《海上花列传》看吴语。

129.明清小说中的吴方言词汇。

130.《三言二拍》中的湖州方言。

131.古汉语词汇中的修辞现象。

132.引伸义探源。

133.古书中的异体字。

134.古今字分析。

135.使令句的古今比较。

136.声训的是非。

137.右文说分析。

138.古书中的偏义复词。

139.六书说与三书说。

140.苍颉与汉字的起源。

141.“武则天的造字”的是是非非。

142.古今比较语法分析。

143.古书中特殊的句式。

144.教材中的解释质疑。

三、文艺学

〔一〕作家作品方向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2.孔子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荀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汉代儒家的文艺观不同于先秦儒家的新特点。

5.《礼记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内容

6.《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

7.王充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

8.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基本内容:

9.皎然诗歌意境理论的美学特征。

10.《石林诗话》在诗学理论上的新奉献。

11.葛立方的《韵语阳秋》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12.王灼《碧鸡漫志》对宋词评价的几个方面。

13.谢榛关于诗歌的鉴赏的新颖看法。

14.明代文艺新思潮的特征。

15.沈德潜的风格说。

16.袁枚的性灵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比较,新的发展方面。

17.孔子的文艺思想。

18.庄子的虚静说。

19.《易传》文学观的特色

20.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

21.钟嵘“建安风力”的主要思想内容:

22.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

23.黄庭坚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

24.严羽的诗歌理论

25.从明代开始,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发生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26.公安三袁的“性灵”说文学思想。

27.苏轼创造性提出的带有规律性的重要文艺创作理论。

28.严羽诗禅说在历史继承上的新发展。

29.明代小说批评发展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30.王夫之诗歌理论的新见解。

31.叶燮的诗学

32.王士禛的神韵说。

33.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特性与审美精神

34.地域文化、农业文明、血缘宗法社会与中国美

35.生殖崇拜文化与中国美学特征

36.重“生”的哲学与美学精神

37.“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话语的构成及美学影响

38.从中西哲学比较看中国哲学与美学的独特品质

39.人的主体地位的高扬与审美人格的陶养

40.中国传统生命智慧与审美精神

41.忧乐圆融的文化审美精神

42.游的自由的审美境界

43.审美的超越途径

44.生命的审美感悟与意义生成

45.艺术化人生: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审美理想

46.审美人格的理想建构及其艺术转化

〔二〕文学理论与批评方向

47.论文学理论的普适性

48.论文学理论的学科属性

49.论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

50.论文学理论的形态化

51.论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

52.论文学活动论

53.论文学的巫术仪式说

54.论文学的游戏发生说

55.论文学的劳动说

56.论文学的意识形态学说

57.论文学的审美特性

58.论文学的实践性

59.论文学的情感特征

60.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61.论文学的人类学性质

62.论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63.论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64.论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65.论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66.论文学与法律的关系

67.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68.论文学的真实性

69.论文学的民族性

70.论文学的人民性

71.论文学与人性

72.论文学的倾向性

73.论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

74.论文学与话语关系

75.论文学作为惯例

76.论文学与反映

77.论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生产

78.论文学创作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79.论文学创造中的想象活动

80.论文学创作中的无意识性

81.论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82.论创作动机

83.论创作个性

84.论文学创造原则

85.论文学类型的发展

86.论文学体裁的划分

87.论文本概念

88.论文学形象

89.论文学审美意象

90.论叙事的特征

91.论叙事内容

92.论叙事话语

93.论叙事动作

94.论《》作品的叙事者

95.论叙事视角

96.论抒情与宣泄

97.论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98.论文学风格

99.论风格形态

100.论文学消费

101.论文学媒介

102.论文学接受

103.论文学的欣赏

104.论共鸣现象

105.论期待遇挫现象

106.论空筐效应

107.论误读现象

108.论文学批评的标准

109.论文学批评的限度

110.论历史上的某种文学批评流派

111.论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

112.论新时期文学主体性思潮

113.论文学本体论思潮

114.论文学审美论思潮

115.论文学审美反映论

116.论90年代文化研究

117.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

四、古代文学

〔一〕

1.“二言诗”是最早的诗歌吗?

——评中国诗歌起源于二言诗说

2.先秦“采诗说”考评

3.《诗经》仪式诗歌的礼乐文化背景

4.《诗经》叙事艺术初论

5.“郑声淫”的民俗探讨

6.《诗经》思妇诗对汉魏思妇诗的影响

7.论《诗经·国风》爱情诗的含蓄美

8.《诗经·国风》对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9.从出土文物看《诗经》里的军事装备

10.《离骚》的结构与其叙事艺术的关系

12.《离骚》叙事艺术对汉大赋的影响

13.《离骚》的求索精神与中国古代文人的意志品质

14.《湘君》、《湘夫人》与娥皇女英的传说

15.从《郭店楚简》引《诗》看《诗经》在战国的传授

16.《尚书》的叙事与上古口语的关系

17.《论语》论周“郁郁乎文”辨

18.《左传》《战国策》的平民意识比照研究

19.论《左传》在中国史传文学中的地位

20.从《庄子》看庄子的文学形象

21.论《庄子》语言的幻丽美

22.墨子的平民意识与《墨子》的平实文风

23.《孟子》的“齐人”形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4.战国的游侠与游侠文学

25.论先秦散文的季节描写

26.“洪水神话”所反映的原始生命意识

27.“夸父逐日”神话与原始天文学有关吗?

28.楚宗庙壁画神话与楚辞《天问》

29.“诗言志”与先秦外交辞令

30.《诗序》与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

31.中国古代神话的创世价值。

32.中国古代神话与小说的发展。

33.《诗经》中的弃妇诗。

34.《诗经》中的民族史诗。

35.《庄子》散文中寓言成就。

36.《离骚》的人神相恋的情结。

37.《左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38.《左传》中的正面女性人物形象。

39.《左传》中的反面女性人物形象。

40.《左传》中的霸主人物形象。

41.《左传》传记文学的价值。

42.《左传》中的行人辞令。

43.《左传》战争描写的与成就与对军事题材的影响。

44.《左传》中的梦境描写。

45.《史记》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46.宫怨悲歌—论宫庭中的女性创作

47.雅趣笔墨,佳品后世—论文学史上的夫妇妇创作。

48.论唐代女诗人的创作。

49.论唐代道观女诗人与道教文化。

50.论女性文学创作的悲愁本色。

51.论女性文学创作的审美态势与走向。

52.从萧观音的作品看宫怨女性创作的人生悲歌。

53.唐代女诗人创作的审美意象。

54.宋代女词人创作的审美意象。

55.论清代女性弹词创伤对文学发展的奉献。

56.明清女性诗社创作的成就与影响。

57.古典诗词中的音乐描写。

58.古典诗词中的叠字运用的艺术。

59.《左传》与中国小说的发展。

60.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61.《诗经·国风》“爱情诗”论

62.汉乐府民歌爱情诗论

63.〔吴越〕歌谣与民俗

64.论明代〔吴越〕民歌中情歌

65.汉代诗歌与音乐

66.司马相如赋研究综论

67.楚辞与汉赋之关系

68.论汉赋的艺术虚构

69.论汉赋的语言成就

70.汉赋与中国山水文学

71.汉赋与中国文学传统主题与题材

72.汉赋与中国语体演变

73.《史记》与史传文学

74.《史记·刺客列传》与游侠之风

75.史记纪传体与唐传奇

76.游学游宦之风与“古诗十九首”

77.诗大序与汉代诗学思想

78.《史记》中的歌谣谚与社会

79.论《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

80.论汉代诗歌叙事艺术

81.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

82.曹操乐府诗成就评说。

83.曹操其人与其诗。

84.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

85.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

86.略论曹植的《洛神赋》。

8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表现艺术。

88.嵇康论。

89.陆机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

90.南朝诗歌“有句无篇”现象研究。

91.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92.论鲍照诗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93.谢眺对近体诗律的探索与奉献。

94.从谢灵运到王维――论谢眺对山水诗的发展与奉献。

95.从《文选序》和《与湘东王书》看梁代文学思想的变化。

96.论庾信后期的创作。

97.论庾信的《哀江南赋》。

98.《诗品》评价标准的得与失。

99.北朝诗风浅探

100.陶诗与陶渊明的志趣与人格

101.阴铿、何逊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102.六朝文学发展变化之大势

103.宫体文学的再评价

104.论唐人对六朝文学的评价

105.刘勰论诗与儒家诗论之比较

106.曲与元代社会研究

107.曲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

108.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

109.元曲中反映的中国文人心态研究

110.《三国演义》与《单刀会》

111.关汉卿与元代戏曲

112.王实甫与《西厢记》

113.马致远与《汉宫秋》

114.元杂剧的社会历史特征、意义。

115.南戏的兴盛

116.《琵琶记》与中国传统文化

117.《高祖还乡》等散曲的历史反思

118.张南庄《何典》研究

119.凌蒙初与“二拍”研究

120.冯梦龙与“三言”研究

121.陈忱及《水滸后传》的研究

122.李汝珍的《镜花缘》研究

12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观

12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2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比照关系

126.浅论凌濛初《二拍》之盗贼观

127.“三言”、“二拍”及古代社会

128.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小说中的表达

129.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30.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131.历史、虚构与《镜花缘》

132.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133.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134.《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135.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136.“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137.刘姥姥形象的社会存在价值

138.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139.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140.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141.大观园的文化意蕴

142.贾宝玉形象的美学价值

143.《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

144、《聊斋志异》家庭生活心理分析

145.论《花月痕》

146.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147.《儒林外史》的社会学价值

148.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49.《儒林外史》人物图谱

150.清诗的总结性意义

151.纳兰性德与清词

152.清代诗学研究

153.清代戏剧的时代特征

154.清代讲唱文学

155.清代小品文研究

156.清代小说总论

157.清代小说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158.明清人情小说研究

五、现代文学

1.抒情文学的意境

2.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3.试论世纪之交的文学特征、趋向

4.儒道文学观之比较及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5.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轨迹

6.试论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7.浅谈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艺术特点、整体衰弱

8.论朦胧诗与现代音乐美

9.论新生代诗歌的平民化特征、及独特意象

10.论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审美趋向

11.论九十年代女性小说的叙事、结构技巧

12.试论近期微型小说创作的语言特征

13.试论先锋小说的表达艺术

14.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15.比较60年代散文与90年代散文的艺术特征

16.略论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的艺术追求

17.论新时期诗歌音乐美感的逐步流失

18.谈当代散文的真实性与虚构性问题

19.论新生代诗歌的艺术象征问题

20.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艺术观

21.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时间模式

22.当代小说的现状与归趋

23.雅俗合流是文艺的未来方向么?

24.鲁迅作品研究〔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25.郭沫假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26.茅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27.张爱玲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28.觉新——一个矛盾交织的形象

29.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30.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31.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32.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思念

33.《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再分析

34.《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35.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36.《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艺术比较

37.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38.莎菲女士之我见

39.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40.论冰心的散文艺术特点

41.对王统照的《山雨》及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的反思

42.论老舍的戏剧观及创作

43.17年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论

44.杨朔、秦牧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比较

45.郭小川诗歌的沉思艺术特色

46.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47.社会农村建设的领头人——梁生宝形象

48.闻捷爱情诗歌研究

49.郭小川的叙事诗《一个与八个》研究

50.论《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51.论红柯、周大新、杨显惠小说的历史感

52.论贾平凹散文的传统美学追求

53.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54.论《棋王》的道家文化特色

55.论莫言的小说的开拓性

56.论张贤亮小说的思想力量

57.论马原、毕飞宇、池莉、方方小说创作的先锋性

58.对新时期陈染等“女性文学”的思考

59.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60.谌容、路遥小说创作的精神

61.周涛散文的阳刚特色

62.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63.阿来、北村小说的宗教艺术特色

64.试论贾平凹小说中的佛教文化特征

65.评残雪、刘索拉小说的现代意识

66.论茶文化与王旭峰的小说

67.高晓生改革小说的价值

68.论王安忆小说文体的变化

69.第三代小说家研究〔余华小说、苏童小说、格非小说、北村小说〕

70.论《北方的河》、《心灵史》的精神探索

71.周海森、刘平的反腐、官场小说论

72.评六十年代小说家的现代、后现代意识

73.论王蒙小说中的象征

74.论北岛、顾城、海子的诗歌追求

75.论新诗潮的艺术建设

76.舒婷诗歌的资源

77.论高行健探索剧及其影响

78.论二月河等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79.由小说到电影〔苏童、北村、莫言等作品的改编〕

80.白先勇等港台文学研究

81.试论琼瑶小说的模式

82.金庸小说论

83.浙江作家、湖州地区作家作品研究

84.从发生说看初期白话诗派

85.谈百年新诗的功利色彩

86.对早期象征诗派“纯欧化”的异议

87.论前期新月派的诗性回归

88.论后期新月派的过渡意义

89.论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90.“现实性”与“现代性”的有机契合

91.政治强光下的诗歌阴影——五、六十年代诗歌综述

92.喘息的诗歌圣火——论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

93.从诗外到诗内的回归——论朦胧诗的诗歌主体特征

94.从诗人到常人的复原——论新生代诗歌的主体特征

95.当下诗歌“不景气”之我见

96.呼唤北岛——兼论当下诗歌批判精神的失落

97.从“下半身”写作看当下诗坛道德意识的失落

98.试析当代女性诗歌的精神递进秩序

99.论当代乡土诗的递变流程园情趣

100.生命强力的遒劲张扬——论新边塞诗的精神特质

101.论戴望舒的两度“反拨”

102.中华文化的保卫者与张扬者——论闻一多的文化选择

103.“歌”而不“欢”的何其芳——“何其芳”现象之我见

104.徘徊在“诗人”和“战士”之间的郭小川——郭小川诗歌研究

105.与世界相处的三种方式——北岛、顾城、舒婷之比较研究

106.论昌耀诗歌的生命意识

107.“大地”与“天空”——论海子对其精神家园的皈依

108.“精神乌托邦”的苦心建构——论西川、王家新等的“知识分子写作”

六、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1.奥斯汀研究。

2.夏洛蒂勃朗特研究。

3.曼斯菲尔德研究。

〔小说的现代性,儿童观〕

4.华兹华斯研究。

〔与陶渊明的比较,自然观,儿童观〕

5.泰戈尔研究。

〔与冰心的比较〕

6.列夫托尔斯泰研究。

〔托尔斯泰主义的现实意义,安娜的形象分析等〕

7.德莱塞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色彩。

8.莫泊桑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色彩。

9.爱情观、婚姻观、妇女观研究〔卜伽丘、哈代、托尔斯泰、劳伦斯等〕

10.莎士比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