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333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检测题

2012年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必修2检测题

(共九个专题)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从此出现了中国的原始农业。

这个人是()。

A.神农氏B.大禹C.周公D.黄帝

2.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业的出现

3.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生产部门是()。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工业

4.以下图片可以反映汉代普遍使用的犁或犁耕的是()。

5.“……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

……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B_扬州古运河

C.关中郑国渠D.河北赵州桥

6.“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A.自耕农生活富裕祥和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商品经济不发达D.自耕农经济很脆弱

7.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的真品。

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8.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

“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9.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晚上“市”门紧闭

10.“客行野田问,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

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

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

11.下列有关宋代商业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设在城中特定的位置,与住宅区分开

B.“市”的启闭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

C.县城以下的乡村一般禁止设“市”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12.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仔细阅读图上文字。

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

①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作坊②针铺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品牌意

识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④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3.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

A.两汉时期B.唐宋时期C.元代时期

D.明清时期

1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C.重农抑商D.保护生态资源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的,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还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

春秋时中国就有了炼钢生产,把熟铁放入炉内加热吸碳,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硬度大大增强。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冶炼铸铁(生铁)技术和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得到了可锻铸铁,既有硬度又有韧性,这使生铁广泛用做生产工具成为可能。

欧洲直到公元14世纪才有生铁,两种可锻铸铁工艺一直到1722年和1826年才由法国人和美国人发明出来。

材料二右图是《天工开物》中的手工业生产场景——《锤锚图》。

(注:

锚是船舶停靠固定之物)

材料三(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冶铸业有哪些重要的技术成果?

它们的发明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手工业的生产情况。

 

(3)材料三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都长安平面图材料二北宋东京(汴京)城平面图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1)观察材料一、二两图,与唐代长安比较,北宋东就城市商业有什么变化?

 

(2)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举以为收孥”。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材料二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材料三古之人日: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肛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一《大清会典事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

这种表达方式能说明作者怎样。

的观念?

 

(2)材料四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

为什么?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从商品需求看,英国选定福建的厦门和福州作为首先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主要目的是获取畅销世界的()。

A.丝绸B.茶叶,C。

瓷器D.木材

3.阅读右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92896

A.中国茶、丝加工水平高,竞争力强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

A.19世纪70年代前后B.甲午战争后

C.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5.我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办的地点是右图中的()。

A.①B.②C。

③D.④

6.让我们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

以下人物活动与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可归于同类型的是()。

A.李鸿章B.陈独秀C.陈启源  D。

梁启超

7.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招贴画,也是其商标。

根据你的观察,这组火花应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民国建立后

D.抗日战争后

 

8.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9.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出现在()。

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后

C.民国初期   D.抗日战争结束后

10.1914~:

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洋务运动的推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11.“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材料反映了()。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外国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本国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

12.“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另一障碍来自于()。

A.地主阶级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官僚资本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表现的是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材料二对于殖民主义的作用,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说过,“……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村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

 

(2)鸦片战争后它的命运出现了怎样的改变?

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状况,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观点。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

“有4个人不能忘记。

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请回答:

(1)为什么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2)你对张謇考中状元弃官不做而去办实业的举动有何感想?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所述的张謇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15.19世纪末,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一些人倡导“实业救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在当时的中国只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

右边照片反映了1953~1956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就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D.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4.《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千”的好消息。

这一现象发生在()。

A.1953年B.1958年C.1962年D.1979年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C.中共八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6.“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B.安徽、贵州C四川、云南D.四川、湖南

8.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退回到合作社运动之前,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主要是()。

A.没有看到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

C.没有看到它解放了生产力

D.没有看到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

“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

”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lO.宣传画形象而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

11.20世纪80年代初,某外国公司意欲到政策条件比较优越的深圳投资,因为深圳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民族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12.右图是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

照片上的配文是:

“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我们不能从中看到的是()。

A.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B.假冒伪劣产品使中国人购买外国货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13.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14.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张历史照片

 

材料二说到20世纪末最重要的时刻,我还有另外一个候选者:

1978年。

你也许会问:

为什么是1978年呢?

1978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这开启了一个长达1/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

诚然,与1989年相比,1978年更加普通,但它的意义却更加深远。

——2006年5月25日英国《卫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三个历史事件?

 

(2)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3)结合材料一、二,指出1978年是一个重要的、意义深远时刻的理由。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年前,中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

材料二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国“是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

 

(3)近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2)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3)请举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右图服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参与了服装的设计

B.综合中式服装与西式服装的特点

C.其设计受政治革命的影响

D.体现了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决裂

2.建筑是时代的缩影。

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的是()。

3.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经济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观念影响着国人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式称呼取代了中式称呼

4.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写道: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5.下列不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词语是()。

A.删繁就简B.中西合璧

C.新旧杂陈D.以夷变夏

6.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这条铁路是()。

A.京九铁路B.唐胥铁路

C.青藏铁路D.京张铁路

7.右图为中国早期邮票——大龙邮票,由此可以判断()。

A.中国近代邮政走在世界前列

B.晚清时期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邮政

C.大清邮政已覆盖全国

 D.反映了中国最早的通信业务出现

8。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这条电报线位于今天的()。

A.广东B.北京C.台湾D.江苏

9.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10.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

”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A.电影B.电视C.报纸D.广播

11.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片是()。

A.《歌女红牡丹》B.《三毛流浪记》

C.《难夫难妻》D.《渔光曲》

12.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13.20世纪50年代报刊上的流行语有()。

①“大跃进”②合作社③中外合资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4.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材料三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的图片,可知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的进步之处。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80年间,上海地区才完成了从传统交通工具到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轿夫、纤夫的呼号,小车的吱咛,大车的转动,汽笛的呜咽,火车的轰鸣及飞机的长啸声等相交织,合奏出一支中国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变迁的共鸣曲。

(1)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的交通工具?

 

(2)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比较,有何进步之处?

 

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材料

二《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

截至2007年12月,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

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比2007年6月增加4800万人,2007年一年则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

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中国网民人数为什么会迅速增长?

 

专题五 新航线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B.郑和下西洋

C.丝绸之路开通D.经济全球化趋势

2.右图所示新航线的开辟者是()。

A.迪亚士船队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D.麦哲伦船队

3.外来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带到中国的是()。

A.马铃薯、玉米B.烟草、小麦C.葡萄、土豆D.甘蔗、水稻

4.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C.价格革命D.文艺复兴

5.一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并一步步走向世界的中心,这个国家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

6.黑人奴隶制在美洲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印第安人人口急剧减少,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

B.黑人身体健壮,远离家乡,不易逃跑

C.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美洲地区资本主义工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