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49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282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49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49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49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49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政治49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49doc.docx

《考研政治49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49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49doc.docx

考研政治49doc

考研政治-49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是

∙A.社会分工的出现

∙B.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产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分数:

2.00)

 A.

 B.

 C.

 D.

2.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D.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

(分数:

2.00)

 A.

 B.

 C.

 D.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是为别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

∙B.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它是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

∙D.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分数:

2.00)

 A.

 B.

 C.

 D.

4.商品的价值是

∙A.商品的有用性

∙B.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C.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D.交换价值的基础

(分数:

2.00)

 A.

 B.

 C.

 D.

5.商品的交换价值是

∙A.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商品的自然属性

∙D.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分数:

2.00)

 A.

 B.

 C.

 D.

6.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B.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D.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分数:

2.00)

 A.

 B.

 C.

 D.

7.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都是生产活动的结果,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两者是人类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者都是历史范畴

∙C.价值的创造以财富的生产为前提

∙D.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源泉不同

(分数:

2.00)

 A.

 B.

 C.

 D.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D.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分数:

2.00)

 A.

 B.

 C.

 D.

9.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有

∙A.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B.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及自然条件

(分数:

2.00)

 A.

 B.

 C.

 D.

10.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分数:

2.00)

 A.

 B.

 C.

 D.

11.在商品价值量决定方面,正确的命题有

∙A.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相关

∙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分数:

2.00)

 A.

 B.

 C.

 D.

12.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

(分数:

2.00)

 A.

 B.

 C.

 D.

13.商品价值的变化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此外,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有

∙A.货币价值的变化

∙B.供求关系的变化

∙C.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D.市场垄断的程度

(分数:

2.00)

 A.

 B.

 C.

 D.

14.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价格

∙A.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C.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分数:

2.00)

 A.

 B.

 C.

 D.

15.价值规律的内容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分数:

2.00)

 A.

 B.

 C.

 D.

16.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A.自觉地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

∙B.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D.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分数:

2.00)

 A.

 B.

 C.

 D.

17.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市场竞争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价格波动

∙D.供求关系的变化

(分数:

2.00)

 A.

 B.

 C.

 D.

18.劳动生产率A.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B.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C.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D.是抽象劳动的生产率(分数:

2.00)

 A.

 B.

 C.

 D.

19.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C.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反比

∙D.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分数:

2.00)

 A.

 B.

 C.

 D.

20.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分数:

2.00)

 A.

 B.

 C.

 D.

21.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分数:

2.00)

 A.

 B.

 C.

 D.

2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句话的意思是

∙A.只有商品转换成货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C.商品转换成货币增加了商品交换的困难,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货币的出现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分数:

2.00)

 A.

 B.

 C.

 D.

23.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它们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分数:

2.00)

 A.

 B.

 C.

 D.

2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是要深化

∙A.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C.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D.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分数:

2.00)

 A.

 B.

 C.

 D.

25.劳动力成为商品

∙A.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

∙B.是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新阶段的标志

∙C.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D.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分数:

2.00)

 A.

 B.

 C.

 D.

26.以下正确表达劳动力和劳动的选项是

∙A.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

∙B.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

∙C.劳动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

∙D.劳动不会成为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分数:

2.00)

 A.

 B.

 C.

 D.

2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价值(分数:

2.00)

 A.

 B.

 C.

 D.

28.资本主义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是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

∙C.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D.所有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分数:

2.00)

 A.

 B.

 C.

 D.

29.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原因在于它

∙A.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手段

∙B.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过程

∙D.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决定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分数:

2.00)

 A.

 B.

 C.

 D.

30.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

(分数:

2.00)

 A.

 B.

 C.

 D.

3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B.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C.单纯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分数:

2.00)

 A.

 B.

 C.

 D.

3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

∙A.创造出使用价值

∙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创造出劳动力价值

∙D.实现价值增殖

(分数:

2.00)

 A.

 B.

 C.

 D.

3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转移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C.新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分数:

2.00)

 A.

 B.

 C.

 D.

34.马克思指出: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

∙A.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B.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

∙C.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D.唯一源泉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分数:

2.00)

 A.

 B.

 C.

 D.

35.对资本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C.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

∙D.货币即资本

(分数:

2.00)

 A.

 B.

 C.

 D.

36.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达正确的是

∙A.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B.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C.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

∙D.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创造出来,而且创造出的价值大于自身价值

(分数:

2.00)

 A.

 B.

 C.

 D.

37.马克思把预付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C.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D.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率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分数:

2.00)

 A.

 B.

 C.

 D.

38.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D.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分数:

2.00)

 A.

 B.

 C.

 D.

39.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

∙A.延长工作日

∙B.提高劳动强度

∙C.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D.降低产品质量

(分数:

2.00)

 A.

 B.

 C.

 D.

4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C.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D.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分数:

2.00)

 A.

 B.

 C.

 D.

41.超额剩余价值

∙A.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的

∙B.是个别资本家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C.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D.对个别资本家来讲是暂时的

(分数:

2.00)

 A.

 B.

 C.

 D.

4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

∙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

∙B.降低劳动者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C.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D.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分数:

2.00)

 A.

 B.

 C.

 D.

43.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以下正确反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分数:

2.00)

 A.

 B.

 C.

 D.

44.资本积累

∙A.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C.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D.源泉是剩余价值

(分数:

2.00)

 A.

 B.

 C.

 D.

45.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分数:

2.00)

 A.

 B.

 C.

 D.

46.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B.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C.社会进步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分数:

2.00)

 A.

 B.

 C.

 D.

47.资本积累必然导致A.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B.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C.资本家的财富不断增长,无产阶级贫闲化D.资本主义的灭亡(分数:

2.00)

 A.

 B.

 C.

 D.

48.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分数:

2.00)

 A.

 B.

 C.

 D.

49.资本的技术构成是

∙A.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

∙B.反映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资本构成

∙C.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D.能够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

(分数:

2.00)

 A.

 B.

 C.

 D.

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平均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分数:

2.00)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