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279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docx

化学中考复习二轮复习空气和水9页答案有解析

2015年化学中考复习二轮专项练习-空气和水

一、选择题

1.今年我国不少地区发生了“雾霾天气”,“十面霾伏”的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

下列关于雾和霾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纸厂、化工厂等废水的任意排放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B.雾霾天气会加重呼吸道疾病

C.提倡绿色出行是治理雾霾天气的一项重要举措

D.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3.“生活处处有科学”。

下列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与科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间存在斥力

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4.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

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5.下列有关催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其性质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C.加入催化剂的质量多少并不影响产物的质量

D.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

6.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A、O2B、Na2O2C、SO2D、NO2

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8.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9.下列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

B、纯净物是由一种微粒构成的

C、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微粒相互间不发生反应

D、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微粒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10.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1.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A.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B.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

C.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12.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鱼的呼吸B.酒的酿造C.酒精的燃烧D.农家肥的腐熟

13.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氧气:

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

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

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密度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稀有气体0.94%

D.空气中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膜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就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D.钢铁锈蚀的过程中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6.(12分)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用途仪器②的名称。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理由是,

(3)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4)实验室选用装置BC来制取氧气,某同学在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装置中,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用装置,收集装置使用

(6)如图F,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炸裂,可能原因是。

17.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

①,②,③,④。

(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装置中还缺少一种实验用品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3)当用C装置制取氧气时,仪器③内盛放的液体是,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装置(填字母编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验证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金属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氢气。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装置,收集氢气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_装置。

(6)实验室用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7)下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收集气体。

如果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导管通入。

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先在该装置中__________,然后将氧气从___导管通入。

(8)小宋同学对气体发生装置作了改进,设计了如下装置,如图(Ⅱ)所示。

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亮同学也改进了气体发生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C装置相比较,橡皮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明同学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三、简答题

18.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

,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

①;

②.

19.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

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他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0.5g

1.2g

MnO2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四、推断题

20.(4分)将红色的固体A加热,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和一种银白色的液体;将淡黄色粉末C点燃放入B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请写出上述有关的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

(2)()

21.(10分)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一种白色固体E和黑色粉末A的混合物也可得到另一种白色固体D和气体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若将银白色金属F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G,并放出热量。

(1)试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

A;B;E;G。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Ⅰ:

();

Ⅱ:

();

Ⅲ:

()。

22.(9分)学了空气的组成后,同学们知道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实验初中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

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约为1.29g/L。

试回答:

小芳想知道体积为1000L的空气中氧气的质量,请你帮她计算,并写出计算的过程。

(提示:

气体质量=气体体积×气体密度)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A.造纸厂、化工厂等废水的任意排放是引起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雾霾天气主要是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的;B.雾霾天气会加重呼吸道疾病是正确的叙述;C.提倡绿色出行是治理雾霾天气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正确的叙述;D.雾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A

考点: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2.B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选项是分解反应;B选项是化合反应;C选项属于置换反应;D选项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故选择B

考点:

化学反应的判断

3.D

【解析】

试题分析: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间存在斥力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增加压强,提高沸点;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是错误的叙述,属于冷凝现象;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

考点:

分子的特征、改变内能的方式、压强与沸点的关系

4.B

【解析】

试题分析: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减少地面上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收,故A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A错;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所以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作用,故B正确;C、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C错;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就减少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故D错;故选B.

考点: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5.A

【解析】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催化剂只是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故选A。

6.A

【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其化学符号为O2,故选A

7.D

【解析】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的,是可以再分的粒子,故A错;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形成镁离子,但核内质子数不发生得失,故B错;当液态水变成冰时,水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因此形成冰的体积会变大,故C错;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故D对。

8.A

【解析】原子中,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大约都要为1,即相对原子质量就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9.D

【解析】混合物是由多种微粒构成的,各种微粒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纯净物是由一种微粒构成的。

10.D

【解析】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分子和原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但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分子,其1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A、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并不是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错误,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做保护气,故为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可在灯泡中充入氮气,正确,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氮气,错误,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但当条件达到时,也会发生反应,错误,故选B

考点:

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缓慢氧化是进行得缓慢,不易察觉,放热不发光,常见的例子:

动植物呼吸,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钢铁生锈等,而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激烈的氧化反应,故选C

考点:

氧化反应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

所含的氧气更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更少,故选B

考点: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气体体积的比较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A、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错误,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正确,C、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稀有气体0.94%,正确,D、空气中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膜是因为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正确,故选A

考点:

空气的成分

15.B、D

【解析】

试题分析:

A、分解反应就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而不是固定只生成两种物质,错误,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正确,C、虽然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但在纯氧中能燃烧,如:

铁,错误,D、钢铁锈蚀是一个化学变化,而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也发生物理变化,正确,故选B、D

考点:

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

16.

(1)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集气瓶

(2)氧气不易溶于水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没有预热略分解反应

(4)装置漏气(5)AD(6)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

【解析】

试题分析:

(1)仪器①是试管,用途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仪器②的名称集气瓶

(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故实验室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一定要注意强调“瓶口”,如果发现试管破裂,原因可能是:

没有预热,试管底部触到灯芯或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略,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故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4)实验室选用装置BC来制取氧气,某同学在观察到试管内有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装置中,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氧气

(5)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是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用A,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而密度比空气小,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选D

(6)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炸裂,因为瓶底装了少量水,故可能原因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

考点:

常见仪器的识记,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选择

17.

(1)铁架台;锥形瓶;分液漏斗;水槽;

(2)B;棉花;防止固体进入导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

水+氧气;(4)CE;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5)C;D或F;(6)A;(7)A;装满水;B;(8)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9)平衡气压或使分液漏斗和试管中的压强一致,便于液体滴落下来;(10)双氧水的浓度越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

①铁架台;②锥形瓶;③分液漏斗;④水槽;

(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装置中还缺少一种实验用品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固体进入导管;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当用C装置制取氧气时,仪器③内盛放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4)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CE;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5)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金属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氢气。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知道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C,根据氢气的溶解性及密度,可知收集氢气可以选择上图中的D或F;(6)实验室用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气,依据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知道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7)右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收集气体。

如果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故气体应该从A导管通入。

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该先在该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B导管通入。

(8)小宋同学对气体发生装置作了改进,设计了如下装置,如图(Ⅱ)所示。

使用图(Ⅱ)装置制取CO2,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9)小亮同学也改进了气体发生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Ⅲ)所示,与C装置相比较,橡皮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或使分液漏斗和试管中的压强一致,便于液体滴落下来;(10)实验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考点:

杂题

18.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其他合理也可以)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对实验的成败注意事项为:

要保证药品过量,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同时一定要等到温度恢复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让外界液体进入装置内.所以在分析造成装置造成结果小于

时,要考虑药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没有将氧气完全消耗,同时要考虑装置在药品的足够的情况下因为气密性不好,导致液体不能等体积进入而引起结果偏低.

考点: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19.

(1)收集相同氧气所需时间

(2)小(3)向其中倒入适量双氧水(或稀硫酸),观察到大量气泡(或溶液变蓝色)(其他能检验氧化铜化学性质的操作与现象也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所以“待测数据”是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2)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3)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只有氧化铜,而且正好是加入的氧化铜的量,我们可以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说明氧化铜有催化作用.【评价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考点:

20.

(1)HgO

Hg+O2↑

(2)S+O2

SO2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的叙述及所学知识可知A、氧化汞B、氧气C、硫D、二氧化硫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1)HgO

Hg+O2↑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S+O2

SO2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考点:

物质的推断、符号表达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

21.

(1)A二氧化锰;B过氧化氢溶液;E氯酸钾;G四氧化三铁。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Ⅰ:

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

Ⅱ: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Ⅲ: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

(1)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一种白色固体E和黑色粉末A的混合物也可得到另一种白色固体D和气体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若将银白色金属F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G,并放出热量。

根据C能使木条复燃可知为氧气;A为二氧化锰;B为过氧化氢溶液;D为氯化钾;E为氯酸钾;F为金属铁;G为四氧化三铁

(2)①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反应)②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③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考点:

物质的推断、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

22.286g

【解析】

试题分析:

氧气体积:

1000L×1/5=200L

氧气质量:

200L×1.43g/L=286g

(或:

氧气质量:

1000L×1/5×1.43g/L=286g)

答:

1000L空气中氧气质量为286g。

考点:

依据空气的组成的基本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