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223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3 幂函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1.docx

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3幂函数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3幂函数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教学分析

幂函数作为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的初等函数.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经历,幂函数概念的引入以及图象和性质的研究便水到渠成.因此,学习过程中,引入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本节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幂函数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通过研究y=x,y=x2,y=x3,y=x-1,y=等函数的性质和图象,让学生认识到幂指数大于零和小于零两种情形下,幂函数的共性:

当幂指数α>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0)和(1,1),且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单调递增;当幂指数α<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1),且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单调递减且以两坐标轴为渐近线.在方法上,我们应注意从特殊到一般地去进行类比研究幂函数的性质,并注意与指数函数进行对比学习.

将幂函数限定为五个具体函数,通过研究它们来了解幂函数的性质.其中,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y=x,y=x2,y=x-1等三个简单的幂函数,对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现在明确提出幂函数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了解了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象,研究了两个特殊函数: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对研究函数已经有了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教材安排学习幂函数,除内容本身外,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思想方法是另一目的,另外,应让学生了解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函数图象及性质是一个重要途径.

学习中学生容易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淆,因此在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类不同函数的表达式进行辨析.

三维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图象,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和性质,加深学生对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流程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性质,通过这几个幂函数的性质,总结幂函数的性质,通过画图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计算机等工具,了解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本质差别,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技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应用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了解类比法在研究问题中的作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培养学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中认识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指数的指数式的大小.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

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水果w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钱数p(元)和购买的水果量w(千克)之间有何关系?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这里p是w的函数.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S=a2,这里S是a的函数.

3.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V=a3,这里V是a的函数.

4.如果正方形场地面积为S,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这里a是S的函数.

5.如果某人ts内骑车行进了1km,那么他骑车的速度v=t-1km/s,这里v是t的函数.

以上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数学模型,你能发现以上几个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右边指数式,且底数都是变量).

(适当引导:

从自变量所处的位置这个角度)(引入新课,书写课题:

幂函数).

思路2.我们前面学习了三类具体的初等函数:

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一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函数——幂函数,教师板书课题:

幂函数.

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

(1)给出下列函数:

y=x,y=,y=x2,y=x-1,y=x3,考察这些解析式的特点,总结出来,是否为指数函数?

(2)根据

(1),如果让我们起一个名字的话,你将会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呢?

请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3)我们前面学习指对数函数的性质时,用了什么样的思路?

研究幂函数的性质呢?

(4)画出y=x,y=,y=x2,y=x-1,y=x3五个函数图象,完成下列表格.

(5)通过对以上五个函数图象的观察,哪个象限一定有幂函数的图象?

哪个象限一定没有幂函数的图象?

哪个象限可能有幂函数的图象,这时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判断?

(6)通过对以上五个函数图象的观察和填表,你能类比出一般的幂函数的性质吗?

活动: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函数的学习、研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本方法,所以教学流程又分两条线,一条以内容为明线,另一条以研究函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暗线,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学生相互讨论,必要时,教师将解析式写成指数幂形式,以启发学生归纳,学生作图,教师巡视,学生小组讨论,得到结论,必要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

讨论结果:

(1)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函数的变量在底数位置,解析式右边都是幂,因为它们的变量都在底数位置上,不符合指数函数的定义,所以都不是指数函数.

(2)由于函数的指数是一个常数,底数是变量,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幂的形式,因此我们称这种类型的函数为幂函数,如果我们用字母α来表示函数的指数,就能得到一般的式子,即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xα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如y=x2,y=,y=x3等都是幂函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都是基本初等函数.

(3)我们研究指数、对数函数时,根据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由具体到一般;一般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有时也通过画函数图象,从图象的变化情况来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研究幂函数的性质也应如此.

(4)学生用描点法,也可应用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定义域等,画出函数图象.利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y=,y=x2,y=x3,y=x-1的图象.

列表:

x

-3

-2

-1

0

1

2

3

y=x

-3

-2

-1

0

1

2

3

y=

0

1

1.41

1.73

y=x2

9

4

1

0

1

4

9

y=x3

-27

-8

-1

0

1

8

27

y=x-1

-1

1

描点、连线.画出以上五个函数的图象如图1.

图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分组讨论,探究幂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变化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类比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方法研究幂函数的性质.

通过观察图象,完成表格.

(5)第一象限一定有幂函数的图象;第四象限一定没有幂函数的图象;而第二、三象限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图象,这时可以通过幂函数的定义域和奇偶性来判断.

(6)幂函数y=xα的性质.

①所有的幂函数在(0,+∞)上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原因:

1x=1);

②当α>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并且在[0,+∞)上是增函数(从左往右看,函数图象逐渐上升).

特别地,当α>1时,x∈(0,1),y=xα的图象都在y=x图象的下方,形状向下凸,α越大,下凸的程度越大.

当0<α<1时,x∈(0,1),y=xα的图象都在y=x的图象上方,形状向上凸,α越小,上凸的程度越大.

③当α<0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思路1

例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幂函数.

①y=0.2x;②y=x-3;③y=x-2;④y=.

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巡视引导,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根据幂函数的定义判别,形如y=xα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变量x的系数为1,指数α是一个常数,严格按这个标准来判断.

解:

①y=0.2x的底数是0.2,因此不是幂函数;

②y=x-3的底数是变量,指数是常数,因此是幂函数;

③y=x-2的底数是变量,指数是常数,因此是幂函数;

④y=的底数是变量,指数是常数,因此是幂函数.

点评:

判断函数是否是幂函数要严格按定义来判断.

变式训练

判别下列函数中有几个幂函数?

①;②y=2x2;③;④y=x2+x;⑤y=-x3.

解:

①③的底数是变量,指数是常数,因此①③是幂函数;

②的变量x2的系数为2,因此不是幂函数;

④的变量是和的形式,因此也不是幂函数;

⑤的变量x3的系数为-1,因此不是幂函数.

例2求下列幂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其奇偶性、单调性.

(1);

(2);(3)y=x-2.

活动: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教师评价.根据你的学习经历,回顾求一个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判断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方法.判断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方法,一般用定义法.解决有关函数求定义域的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列出相应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即可得到所求函数的定义域.

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y=

有意义,即x∈R.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x∈R.又f(-x)=f(x),所以函数是偶函数,它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2)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y=

有意义,即x∈R+,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R+,由于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它在(0,+∞)上是减函数.

(3)要使函数y=x-2有意义,只需y=

有意义,即x≠0,所以函数y=x-2的定义域是x≠0,又f(-x)=f(x),所以函数y=x-2是偶函数,它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点评:

在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分数指数时,可以把它们的解析式化成根式,根据“偶次根号下非负”这一条件来求出对应函数的定义域;当函数解析式的幂指数为负数时,根据负指数幂的意义将其转化为分式形式,根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这一限制条件来求出对应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的本质是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例3证明幂函数f(x)=

在[0,+∞)上是增函数.

活动:

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再回答,教师根据实际,可以提示引导.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一般用定义法,有时利用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证明:

任取x1,x2∈[0,+∞),且x1<x2,则f(x1)-f(x2)=

,因为x1-x2<0,

>0,所以

<0.所以f(x1)<f(x2),即f(x)=

在[0,+∞)上是增函数.

点评:

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要严格按步骤和格式书写,利用作商的方法比较大小,f(x1)与f(x2)的符号要一致.

思路2

例1函数y=的定义域是(  )

A.{x|x≠0,或x≠2}B.(-∞,0)∪(2,+∞)

C.(-∞,0]∪[2,+∞)D.(0,2)

解析:

函数y=化为y=

,要使函数有意义需x2-2x>0,即x>2或x<0,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x>2,或x<0}.

答案:

B

变式训练

函数y=的值域是(  )

A.[0,+∞)B.(0,1]C.(0,1)D.[0,1]

活动:

学生独立解题,先思考,然后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函数的值域要根据函数的定义域来求.函数可化为根式形式,偶次方根号的被开方数大于零,转化为等式或不等式来解,可得定义域,这是复合函数求值域问题,利用换元法.

分析:

令t=1-x2,则y=

因为函数的定义域是{x|-1≤x≤1},所以0≤t≤1.所以0≤y≤1.

答案:

D

点评:

注意换元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1.10.1,1.20.1;

(2)0.24-0.2,0.25-0.2;(3)0.20.3,0.30.3,0.30.2.

活动:

学生先思考或回忆,然后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提示点拨.比较数的大小,常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对

(1)

(2)可直接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对(3)只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是不够的,还要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事实上,这里0.30.3可作为中间量.

解:

(1)由于要比较的数的指数相同,所以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考察函数y=x0.1的单调性,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单调递增,又因为1.1<1.2,所以1.10.1<1.20.1.

(2)由于要比较的数的指数相同,所以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考察函数y=x-0.2的单调性,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单调递减,又因为0.24<0.25,所以0.24-0.2>0.25-0.2.

(3)首先比较指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考察函数y=x0.3的单调性,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单调递增,又因为0.2<0.3,所以0.20.3<0.30.3.

再比较同底数的两个数的大小,考察函数y=0.3x的单调性,在定义域内函数单调递减,又因为0.2<0.3,所以0.30.3<0.30.2.所以0.20.3<0.30.3<0.30.2.

另外,本题还有图象法,计算结果等方法,留作同学们自己完成.

点评:

指数相同的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底数相同的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1.下列函数中,是幂函数的是(  )

A.y=2xB.y=2x3C.y=

D.y=2x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幂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B.当α<0时,幂函数y=xα是减函数

C.当α>0时,幂函数y=xα是增函数

D.函数y=x2既是二次函数,也是幂函数

3.下列函数中,在(-∞,0)是增函数的是(  )

A.y=x3B.y=x2C.y=

D.

4.已知某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A 4.

分别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①y=x-1,y=x-2,y=x-3;②,;

③y=x,y=x2,y=x3;④,.

活动:

学生思考或交流,探讨作图的方法,教师及时提示,必要时,利用几何画板演示.

解:

利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上述四组函数的图象如图2、图3,图4、图5.

  

图2图3

  

图4图5

①观察图2得到:

函数y=x-1、y=x-2、y=x-3的图象都过点(1,1),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下降,函数在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且向右无限接近x轴,向上无限接近y轴,指数越小,向右无限接近x轴的图象在下方,向上离y轴越远.

②观察图3得到:

函数、的图象都过点(1,1),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下降,函数在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且向右无限接近x轴,向上无限接近y轴,指数越小,向右无限接近x轴的图象在下方,向上离y轴越远.

③观察图4得到:

函数y=x、y=x2、y=x3的图象过点(1,1)、(0,0),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上升,函数在区间[0,+∞)上是单调增函数,指数越大图象下凸越大,从第一象限来看,图象向上离y轴近,向下离x轴近.

④观察图5得到:

函数、的图象过点(1,1)、(0,0),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上升,函数在区间[0,+∞)上是单调增函数,指数越小图象上凸越大,从第一象限来看,图象在点(1,1)的左边离y轴近,在点(1,1)的右边离x轴近.

根据上述规律可以判断函数图象的分布情况.

1.幂函数的概念.

2.幂函数的性质.

3.幂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课本习题2.3 1,2,3.

幂函数作为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的初等函数,课本内容较少,但高考内容不少,应适当引申,所以设计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题目类型,以扩展同学们的视野,同时由于作图的内容较多,建议抓住关键点作图,要会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作图,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

你知道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吗?

这就是阿拉伯数字、十进制和对数.

研究自然数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计数法和进位制的问题,我们采用的十进制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在商代中期的甲骨文中已有十进制,其中最大的数是3万,印度最早到六世纪末才有十进制.但是,目前使用的计数法和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印度人最早开始使用,后来传到阿拉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并被欧洲人所接受.

十进制位置计数法的诞生,是自然数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同一个数字由于它所在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值.无穷多个自然数可以用有限个符号来驾驭,所有的自然数都可以方便清楚地表示出来.

16世纪前半叶,由于实际的需要,对计算技术的改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一时期计算技术最大的改进是对数的发明和应用,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天文和航海计算的迫切需要.为了简化天文航海方面所遇到的繁杂数值计算,自然希望将乘除法归结为简单的加减法.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1617)在球面天文学的三角学研究中,首先发明了对数方法.1614年他在题为《奇妙的对数定理说明书》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对数方法,对数的使用价值为纳皮尔的朋友——英国数学家布里格斯(H.Birggs,1561—1630)所认识,他与纳皮尔合作,并于1624年出版了《对数算术》一书,公布了以10为底的14位对数表,并称以10为底的对数为常用对数.常用对数曾经在简化计算上为人们做过重大贡献,而自然对数以及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成了研究科学、了解自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恩格斯曾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的创始,微积分学的建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说:

“对数的发明以其节省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一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L.Euler,1707—1783)才发现了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他指出“对数源出于指数”,这个见解很快被人们所接受.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1节指数函数(5)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

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

我们前一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如何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本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题.

思路2.我们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利用了指数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并且是用类比和归纳的方法得出,在理论上,我们能否严格的证明特别是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以便于我们在解题时应用这些性质,本堂课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

(1).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两个值的大小:

(1)1.72.5与1.73;

(2)0.8-0.1与0.8-0.2;(3)1.70.3与0.93.1.

活动:

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回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结合题目实际,选择合理的方法,再写出答案(最好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写得正确的答案).比较数的大小,一是作差,看两个数差的符号,若为正,则前面的数大;二是作商,但必须是同号数,看商与1的大小,再决定两个数的大小;三是计算出每个数的值,再比较大小;四是利用图象;五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其他学生的解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评价.

解法一: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如第

(1)小题,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y=1.7x的图象,如图1.

图1

在图象上找出横坐标分别为2.5、3的点,显然,图象上横坐标为3的点在横坐标为2.5的点的上方,所以1.72.5<1.73,同理0.8-0.1<0.8-0.2,1.70.3>0.93.1.

解法二:

用计算器直接计算:

1.72.5≈3.77,1.73≈4.91,

所以1.72.5<1.73.同理0.8-0.1<0.8-0.2,1.70.3>0.93.1.

解法三:

利用函数单调性,

(1)1.72.5与1.73的底数是1.7,它们可以看成函数y=1.7x,当x=2.5和3时的函数值;因为1.7>1,所以函数y=1.7x在R上是增函数,而2.5<3,所以1.72.5<1.73;

(2)0.8-0.1与0.8-0.2的底数是0.8,它们可以看成函数y=0.8x,当x=-0.1和-0.2时的函数值;因为0<0.8<1,所以函数y=0.8x在R上是减函数,而-0.1>-0.2,所以0.8-0.1<0.8-0.2;

(3)因为1.70.3>1.70=1,0.93.1<0.90=1,所以1.70.3>0.93.1.

点评:

在第(3)小题中,可以用解法一、解法二解决,但解法三不适合.由于1.70.3与0.93.1不能直接看成某个函数的两个值,因此,在这两个数值间找到1,把这两数值分别与1比较大小,进而比较1.70.3与0.93.1的大小,这里的1是中间值.

思考

在上面的解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实用?

活动:

学生对上面的三种解法作比较,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采取多种解法,在多种解法中选择最优解法,这要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来实现.

变式训练

1.已知a=0.80.7,b=0.80.9,c=1.20.8,按大小顺序排列a,b,c.

解:

b

2.比较a与a的大小(a>0且a≠1).

解:

分a>1和0

当0a;

当a>1时,a

例2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指数函数y=ax(a>0,且a≠1)的单调性.

活动:

教师点拨提示定义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要按规定的格式书写.

证法一:

设x1,x2∈R,且x1<x2,则

y2-y1=ax2-ax1=ax1(ax2-x1-1).

因为a>1,x2-x1>0,所以ax2-x1>1,即ax2-x1-1>0.

又因为ax1>0,所以y2-y1>0,即y1

所以当a>1时,y=ax,x∈R是增函数.

同理可证,当0<a<1时,y=ax是减函数.

证法二:

设x1,x2∈R,且x1<x2,则y2与y1都大于0,则

=ax2-x1.

因为a>1,x2-x1>0,所以ax2-x1>1,即

>1,y1

所以当a>1时,y=ax,x∈R是增函数.

同理可证,当0<a<1时,y=ax是减函数.

变式训练

若指数函数y=(2a-1)x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

由题可知0<2a-1<1,即

<a<1.

例3截止到xx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

活动:

师生共同讨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建立目标函数,常采用特殊到一般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先考虑一年一年增长的情况,再从中发现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xx年底 人口约为13亿;

经过1年 人口约为13(1+1%)亿;

经过2年 人口约为13(1+1%)(1+1%)=13(1+1%)2亿;

经过3年 人口约为13(1+1%)2(1+1%)=13(1+1%)3亿;

……

经过x年 人口约为13(1+1%)x亿;

经过20年 人口约为13(1+1%)20亿.

解:

设今后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经过x年后,我国人口数为y亿,则

y=13(1+1%)x,

当x=20时,y=13(1+1%)20≈16(亿).

答:

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16亿.

点评:

类似此题,设原值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经过时间x后总量y=N(1+p)x(x∈N),像y=N(1+p)x等形如y=kax(k∈R,且k≠0;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型函数.

1.函数y=a|x|(a>1)的图象是(  )

图2

解析:

当x≥0时,y=a|x|=ax的图象过(0,1)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