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9525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docx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

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

——突破自我抱团打天下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各位老师一起共享我对教育的理解与感悟。

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话题是“让我们一起追求卓越”—突破自我抱团打天下。

在管理学上,一个热点话题像团队、沟通、学校文化的变革等等都会单独拿出来研究。

其实,团队在国外是很少被当作一门课程放在课堂上讲授的,特别是日本和韩国,他们觉得这是家教,在家里就应该养成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提这个话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我们年龄都大了,但关于团队的思考并不比别人做得好。

经常看一些书,外国人称赞最多的是中国人很聪明,然后就会跟上一句“中国人很不团结”。

不是有人这样形容中国人吗,“单个人是条龙,合在一起像条虫”,这句话好像有点过于尖刻,但这就是中国人留给别人的印象。

《伤心的故事》:

有个日本商人A君在日本东京经营中国菜,生意很红火。

不久,三个中国留学生也在对面开了个中国餐馆。

开始只是一个小门脸,因为他们是正宗,自然中国菜做得好,把这位日本客商的生意抢走了不少。

餐馆经理很着急,与A君商量用什么办法和对面竞争。

谁知他却让餐馆经理每天去对面买一份留学生们做的中国菜,认真研究。

一个月后全部买齐了,然后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大举推出这些菜,每款价格均比对面贵出三倍。

经理十分不解,认为这不是为人家做广告么,A君却颇有把握地说,我就是要对面的餐馆迅速发家致富。

果不其然,一年以后对面三个留学生开的餐馆发了,从一间小门脸发展到买下了整个二层楼,每个留学生出门也是小轿车,从不亲临“前线”,最后发展到经常为分钱而争吵。

A君看准了这一时时机,突然大规模推出与对面同样的中国菜,并且价格比中国留学生餐馆的菜还要便宜三分一,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举击败了竞争对手,并收购了该餐馆。

A君对此举解释说,三个中国留学生创业时,很抱团,如果当时与他们竞争,虽然使他们感到压力更大,但是他们的竞争策略会更多,我打不起“持久战”,必败无疑。

让他们迅速致富,感到没有压力,也就不抱团了,分裂是自然的。

这时发起攻击,必然获胜。

(1997年7月7日《北京科技报》文三白)

《伤心的故事》为什么?

◆经营是怎样一夜惨败的?

◆能善始为何不能善终?

◆能否与对手联合?

◆还能起死回生吗?

◆故事是否折射出国民素质?

很多企业在创业之初都能“共苦”——抱团打天下,但等到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反而不能“同甘”——精诚合作,这可能是我们民族的弱点。

有一种说法这样讲:

欧美人打桥牌,打的是协同配合;日本人下围棋,想的是整体布局;中国人搓麻将,摆的是各自为阵(既要卡下家,又要堵上家,还要防对家);现在很多人喜欢斗地主,斗地主玩的是勾心斗角,玩过“斗地主”的人知道,它的秘诀是:

朋友都是假的、居心叵测的,相互利用、勾心斗角才是真的,就是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

现实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说起来,都说团队重要,做起来,都是自己重要;说起来,都想建设团队,做起来,都是别人的不是;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名为一个团队,实为一盘散沙;

自以为是,就自己行,别人都不行,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

“你把你的做好,我把我的做好,大家只要能各司其职,各自把各自的‘一亩三分地种好’就不错了……”

“不是我不想和人家合作,是人家不和咱合作,咱总不能硬逼着人家和我们建立团队吧?

……”;

(看二张图片)

窥斑见豹——问题学校对对碰:

和尚争功,香火不盛。

三个和尚在一所破寺院里相遇。

“这所寺院为什么荒废了?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

”甲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

”乙和尚说。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

”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休,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其能,看看谁能最后获得成功。

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

果然香火渐盛,原来的寺院恢复了往日的壮观。

“都因为我礼佛念经,所以菩萨显灵。

”甲和尚说。

“都因为我勤加管理,所以寺务周全。

”乙和尚说。

“都因为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

”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休、不务正事,渐渐地,寺院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

议一议:

问题组织表现在哪里呢?

1.三个和尚组成的团队目标在那里?

2.他们的团队为什么由盛转衰最终失败?

3.他们的团队关键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寺院为什么荒废了?

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启示:

彼此协作,是生存的根本。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团队,忽视协作的价值,缺乏协作精神,都无异于自断根脉。

中国的团队文化:

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

人多力量不一定大!

为什么?

因为我们缺乏团队精神。

为什么我们缺少团队精神?

团队是一种教育规范,是生活中一种教育,一种规范,大家都是一家人,他就应分担责任,这个样子叫团队。

团队精神在各种生活过程中的教育与规范,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家庭教育,是个伦理问题;

第二,学校教育,是个纪律问题;

第三,学校培训,是个规章问题;

第四,社会熏陶,最终变成一个秩序问题。

家庭教育

1.中国的家庭教育

【举例1】

有一次在车站等车,有一个小孩在哭闹,小孩母亲哄小孩,叫孩子打自己,小孩不理她,继续哭,她居然拿着孩子的手打自己。

世界上很少有人叫小孩打妈妈,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没听说过。

一些中国妈妈很奇怪,还说打爸爸,打奶奶。

如果小的时候就敢打妈妈的,长大了就可能会用绳子把妈妈勒死;小的时候如果敢打爸爸的,长大了就有可能只要老爸一不顺从儿子的意愿,儿子便会一个耳光打过去。

【举例2】

有一次在上海下飞机,然后乘机场巴士去候机楼领行李,这时只见一个小孩儿坐在椅子上面,一群大人围着他,中间是一个老人,妈妈坐在旁边叫小孩让位置给老人坐,那小孩儿居然说不,所有大人都笑起来。

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况会笑,最奇怪的是妈妈也笑了,其实这孩子没规矩。

2.国外的家庭教育

在日本没有小孩儿敢这样做,在欧洲和美国这样的小孩儿会马上站起来让座,不知道一些中国人为什么会纵容这件事情。

如果是我的小孩儿,我不可能让他这样做,从小两三岁坐在椅子上面,就不让座给奶奶、爷爷、爸爸、妈妈那种年纪的人坐,长大了会有团队精神吗?

都是一家人,就要有团队精神,如果连让一个座位也不让,还叫小孩儿打妈妈,这种叫做破坏伦理,如果我们自己破坏了自己的伦理,长大了当然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这二年,中国国内很流行看日本和韩国的电视连续剧,其中有很多关于伦理的事情,这些规矩中国原来是都有的,结果别人在发扬光大,如韩国人一见面一定会点头、鞠躬,而且是很恭谨的,表示相互尊重。

中国人只有碰到老朋友才会笑笑,打个招呼,碰到不太认识的人这种行为就很少见了。

日本小孩儿一回家站在门口就要先说一声“我回来了”,里面的人一定也会应一声说“你辛苦了”。

为什么我国许多小孩儿现在回家没有这一句话呢?

不声不响地到了房间里面去,妈妈还以为他没放学呢,不知道已经回家,已经在房里面待了半个小时了,这就是没有团队精神,根本不把家当做一个家。

他长大了会有团队精神吗?

所以,家庭伦理是团队的第一站。

学校教育

学校有学校的纪律,在学校里面要发挥一种学校的团队精神,我们先来看一下幼儿园教育,看看我们的教育与日本人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在中国,小孩上一所不错的幼儿园需要口试。

重点的幼儿园都是要经过一些筛选,幼儿园考试时,老师除了问小孩的姓名、年龄和父母的姓名,还问几个简单的中国字,一旦都答上来了,老师就盖一个章——“通过”入学了。

日本幼儿园可不是这样考的,日本也有重点幼儿园,也有明星幼儿园,他们打算替日本栽培人才,一路上扶摇直上,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以后进入日本内阁替国家做事。

日本人挑小孩儿是有很多的游戏来测试他的,只有达到标准的日本国民,将来才有可能送到日本最高的国家单位里面替国家替社会做事。

日本考核幼儿时设有3个小房间,每个小房间有一个小游戏,玩过了以后走出去,就决定这个小孩儿被不被录取。

这里只需讲第一个小房间的游戏就知道大概了。

第一个小房间里有一张小圆桌,这个小圆桌是经过设计的,10个小孩儿手一拉刚好一圈,其实它一点都不重,5个小孩儿也抬得起来,问题是你会不会抬。

外面有一两百个小孩儿身上都编着号码,老师在里面叫号,每次进来10个,进来后替老师把这个小圆桌抬到隔壁去,结果有9个小孩儿的手搭上去,只有1个小孩儿在旁边看,没动,当9个小孩儿把小圆桌抬到隔壁去的时候,老师就看那个没动的学生身上的号码了,他的号码是6号。

6号是哪一家的,带出去,不录取,这个妈妈就进来了,妈妈一进来老师就讲了一句更难听的话,从小就没有团队精神,缺乏家教,这妈妈的脸就通红。

缺乏家教,一般看来,要让妈妈听到了,回去要挨打,因为让人说没有家教是奇耻大辱。

妈妈把小孩儿带出去骂起来了,她会讲,你怎么回事,妈妈不是和你说过吗,老师叫你做事情马上去做,你看,像傻瓜一样的没动,不录取,这个幼儿园如果没有读,上野小学就不可能;上野小学不可能,全草初中就没希望了;全草初中没希望,东京第一高校门都没有;东京第一高校如果门都没有,想读东京帝国大学那叫做做梦。

你爸爸是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他会哭死的,丢了我们家的脸,没有出息,回去,明年再来,这家幼儿园非念不可。

那个小孩儿含着眼泪,跟着妈妈回家了。

经过一年的团队教育,第二年又来了,编号42号,老师在里面又叫号,41号到50号,那小孩进来一看到小圆桌就开始卷袖子。

今年若再不动手搬,爸爸就会扒了他的皮。

在日本,团队教育就是这样训练的。

日本幼儿园为了这种训练和这样的考试,他们发明了100多种方法,其实第二年再来根本不是小圆桌,你认为你那宝贝儿子和女儿要训练到什么程度,它的游戏你都会做,那很简单,融入他的思想和行为,让团队精神变成人的一分子,生活的一部分,他就融入了。

团队精神是一种生活中的教育和规范,如果家里面没有伦理,是不会有团队精神的,团队精神是从小从家里,幼儿园教育出来的,所以团队精神也叫家教。

学校培训,重点是要解决一个规章问题,这就要求做领导的要带头遵守学校规定。

也就是说,团队精神要从领导者做起。

【案例】

有一天,美国IBM公司老板汤姆斯华森带着客人去参观厂房,走到厂房门口时,警卫挡着他:

“对不起先生,不能进去,识别牌不对”。

原来美国IBM有个规定,进厂区的时候,识别牌必须是浅蓝色的,在行政大楼,公司本部统统是粉红色的,汤姆斯华森和他的一些随从们挂的都是粉红色的,没有换识别牌,不能进去。

董事长的助理就马上对警卫叫起来了,说这是大老板,但是警卫说公司教育不是这样,必须按规矩办事。

结果汤姆斯华森笑笑说,他讲的对,快把识别牌换一下,结果所有的人统统换成浅蓝色的。

规则是给别人定的,也是给自己定的。

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自己都不遵守规则,如何要求团队的其他成员呢?

我发现,在我们的学校中,最会破坏制度和规章的就是学校里面的领导者和我们的老师,因为底下的人根本不敢。

例如在学校大厅里面挂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吸烟”,如果领导自己掏烟抽,哪个敢讲;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挂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喧哗”,你仔细看看站在下面大声说笑的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老师,老师在那儿说笑,学生敢说吗?

所以请勿吸烟、请勿喧哗这句话是写给外人看的,自己人在破坏规矩。

有的领导讲,我们的单位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个团队啊,关键是自己没有照团队精神去做。

一个学校也好,一个班级也好,如果真的像一个团队,从领导,从班主任老师开始就要严格地遵守规章。

整个学校如果是个团队,整个班级如果是个团队,那么自己的领导,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就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好,自己先树立起这种规章的威严,再要求下面的人去遵守这种规章,这个才叫做团队。

现在都在讲领导力,那么什么叫领导力?

概念化地来讲,领导力就是影响别人的能力,即推动,鼓舞和激励别人的能力。

如果我们形象化地来理解,我想,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就是把你手下的几十号人,几百号人弄在一起的能力。

从《亮剑》看李云龙的领导力:

每次看《亮剑》这部电视剧,除了那个性鲜明的人物描述,大时代背景下革命豪情让我感动。

给我最多的启示还是来自于对管理的启发。

如果说领导就是一种影响,李云龙之所以能带领出一支高效忠诚的团队,其实就是以身作则去影响了每个成员。

李云龙领导素质第一条—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弟兄。

《亮剑》中有三个场景反应出李云龙不放弃任何一个团队成员,场景一就是刚开场独立团被日军包围时候,他带领一支部队冲出包围圈,可一营长却被鬼子重兵包围,李云龙知道冲回去可能全军覆没,但他还是带兵冲回去救出一营长张大彪,他说了“自打我们团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丢下过任何一个弟兄!

”场景二是解放后段鹏因恋爱问题被开除出军队,李云龙公开抗命挽留和保住段鹏;场景三最极端,为了替被土匪谋杀的和尚报仇,他带领部队违抗军令剿灭土匪。

从他的上级来看,李云龙又抗命有莽撞,但从下级来看,能跟上这么一个心里装着下属安危,为下属拼命的领导就算搭上性命都值得,中国人经常讲:

“士为知己者死”,下属把李云龙引为知己。

李云龙领导素质第二条—牺牲小我利益,重视大局利益。

李云龙为救老婆组织部队打平安县城,当部队攻坚到最后阶段,日军把李云龙新婚妻子秀琴拿出来当谈判筹码,要求停火10分钟,意图是组织防守力量。

可李云龙却下令炮轰县城,这意味着既消灭了鬼子也杀害了自己的老婆,这与他当时打县城的初衷是相背的,可为什么这么做?

他自己说出理由:

“战场上1分钟决定胜负,我不会为自己老婆的生命牺牲战士的生命。

”从个人角度,失去老婆是最大利益损失,但这个损失却能挽救成百的人生命,大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试想一下下面的士兵知道自己的团长为了士兵的生命而不要自己的老婆的生命,在今后的战斗中,谁还会贪生怕死。

李云龙领导素质第三条—视自己的责任为生命。

人生四大喜事,其中以“洞房花烛夜”为第一,但李云龙在洞房之夜还不忘去查哨;他说“我是团长啊!

”,这是什么?

是责任!

即使在新婚之夜也不忘自己的责任,而这种尽责恰恰挽救了他逃过一劫。

讲到这个地方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李老师,你这个地方讲的跟我们好象没什么关系,我们也不是什么领导,校长和主任们听听就行了。

但是,我会说,这跟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大的,因为我们现在很多老师都是做班主任的,将来可能每个人都会当的,我们的手下有几十号学生啊,你怎么能把这几十号人弄在一起,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没有领导力能做到吗?

恐怕根本做来到。

所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有一种好的团队精神。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团队精神呢?

团队精神的“三要素”:

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对团队的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感。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和全方位投入。

团队精神:

同心同德:

相互欣赏,相互信任;

互帮互助:

要主动帮助团队成员;

奉献精神:

为团队付出额外劳动;

团队自豪感:

可以凝聚成战无不胜的战斗力。

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

怎样才能有团队精神?

这里可能有许多的规范,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要领。

今天在这里我只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现在有一本关于团队的书很盛行,叫《这是你的船》。

在舰长迈克接管“本福尔德号”之前,整个舰队死气沉沉,士气低糜,但在迈克的领导下,用了两年时间,把这艘驱逐舰成功地改造成为美国海军公认的典范。

有人就问他,迈克,你是如何改变的?

迈克回答说我就是不断地告诉船员:

这是你的船!

这句话成了全体船员团结一致的精神理念。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我们有没有告诉我们的员工,有没有告诉我们的学生“这是我们的学校”!

“这是我们的班级”!

坦白地讲,不多!

只有我们经常灌输一种观念,让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学生认同“这是我们的学校”,“这是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才可能兴旺起来。

团队的基本认识

20年以前,如果有人讲团队,可能是一件很稀奇的事,现在,如果不谈团队就成了稀奇事。

对于什么是团队?

团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团队为什么流行?

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像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深究:

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够使工作做得最出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团队做些什么?

那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很有必要寻本溯源,回到对“团队”的再理解上来。

团队的力量

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呢?

——是蚂蚁军团来了!

从这个古老的寓言中人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启示一:

蚂蚁是何等的渺小微弱,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它,但它的团队,就连兽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

启示二:

个体弱小,没有关系,与伙伴精诚协作,就能变成巨人;

启示三:

蚂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

蚂蚁是最勤劳、最勇敢、最无私、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

势如卷席,勇不可挡,团结奋进,无坚不摧---这就是由一个个弱小生命构成的团队力量!

启示四:

蚂蚁只是小小的低级动物,其团队尚且如此威猛无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

正如2000年前管子说过:

“一人拼命,百夫难挡,万人必死,横行天下!

这正是团队的价值所在。

我们期望的团队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哪些特征的团队是好团队呢?

在今天,团队似乎随处可见,而人们也早已泛滥地使用这个词汇了。

我们经常听有的人说,我们的学校是个团队,我们的教研组是个团队,我们这几个人是个团队。

其实啊,以后最好不要这样讲,很多的时候我们所讲的团队只不过是在一起干活的一群男人和女人而已。

因为,团队有团队的要求,团队有团队的特征。

那么,我们期望的团队是什么样子的呢?

或者说,有哪些特征的团队是个好团队呢?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打麻将,我发现,麻将组合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为什么这么讲?

有坚强的团队领导。

注意观察可以发现,打麻将的人,总是以一个人为核心,这个人对打麻将的乐趣有深刻的理解。

他会一抽空就和团队的成员预约时间,一般的情况下,他总是身先士卒,担当打麻将的准备工作,甚至为帮助能够顺利参与打麻将而提供更多的方便,比如你正在忙着做家务,他可能会叫来自己家的保姆帮你做,而腾出时间让你打麻将。

久而久之,这个人就变成了打麻将团队坚强的领导,一呼全应。

有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为了打麻将,很多人可以不吃饭、少睡觉,天天如此。

一个搞笑的话题是重庆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太太临终最大的希望居然是“能痛快的打几天麻将”。

为了打麻将,团队成员之间会相互帮忙,他们绝对不会把相互输的钱的数目告诉对方的亲戚。

观察发现,一颗麻将掉到地上,绝对不会出现一个人不去捡的情况,而是看见4个人都低头头同寻找的情景。

另一个现象是,迟到现象在打麻将团队中是很难出现的,约定的8点钟,可能6点就来了3个人,第4个人6点半来,他还会说:

“对不起,我来晚了。

”还没到点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因为他让别人等他了。

能够有效的沟通。

一方面,团队领导能有效的利用放弃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来打麻将;另一方面,这些团队能够利用集体的力量和反对者(比如这些团队成员的家属)沟通,让他们不得动摇团队的构架。

团队目标一致。

团队成员都为利益而来,他们的团队领导会不断地给团队成员进行某人打麻将赚了多少钱的MBA教育。

另一方面,打麻将能让思维活跃起来,不至于得老年痴呆,这也是这个团队统一目标的重要理由。

一个乐于分享的团队。

在打麻将的过程中,团员之间从来都不忌讳讲出打麻将的技术要领,他们总愿意分享自己某一次打麻将的经典案例,谈出技巧。

另一方面,每次打了麻将,团队的成员总能对自己的过程记忆犹新,他们总是在总结过去的得失。

看图说话:

团队是什么?

(10张)

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团队做些什么?

(团队成员的职业价值观)

在美国有句名言: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问一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们今天讲团队,把这句话引申过来,改动一下,不要问团队能为你做什么,先问一问自己能为团队做些什么?

这要回答的就是做为团队成员的一种职业价值观问题。

在此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1.服从没有借口

美国人阿尔伯特·哈伯德写了一本书叫《致加西亚的信》(--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第六名)

全书是围绕着一个故事展开的: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而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

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要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信送给加西亚。

罗文拿了信,可以说历尽坚辛万苦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最终把那封信亲手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这些细节恐怕都不是我想强调说明的,我想强调的重点是:

总统把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他有没有问过:

“他在什么地方”等问题?

没有。

点评: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接受一个任务时,总会问很多问题,诸如:

加西亚住在哪里?

我怎么去找加西亚?

如果加西亚不在怎么办?

我什么时间去啊?

危不危险啊?

有没有人会抓我啊?

……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

我们也许问得太多,做得太少了。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

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服从,“没有任何借口”是军人的天职。

这个理念在任何组织中同样值得大力推广,对提高组织的业绩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对每个员工来说,如果贯彻这个理念,工作上无疑会取得很大的突破,这也是良好团队精神的一部分。

但是,我发现,我们中国人好像有个习惯,习惯找原因,找借口。

领导跟下属讲一件事情,下属没有完成的话,往往会找很多的理由。

“这个事为什么没有成功?

是因为这个原因,是因为那个原因”,他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来。

这就是为自己的失败在找借口,是不承担责任的表现。

一旦找到了理由,就会心安理得地享受失败。

这种责任感的缺乏恐怕与我们从小的教育是有关的。

小孩子跌倒了,父母抱起来,小孩子哭啊,那父母还打桌子,这个打桌子一个小动作,在还孩子的心目当中形成一个错觉,妈妈不打我,打桌子,那谁错了,桌子错了。

桌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说这是谁的错?

慢慢地我们就养成了这种习惯。

这种习惯到上学的时候影响着他。

到社会也是一样的,碰到问题就是别人的错,外界的错,就是没有自己的错。

学校是靠育人生存的。

课上完了,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堂课的结果是什么!

千万别找借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是寻找借口的人,而是像罗文那种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任务的人。

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一个团队,真正需要的是服从,你在为团队做事,就不要有任何推卸责任的举动,只有这样你的团队才会蒸蒸日上。

2.责任所在,请勿推辞

故事:

两个人在交接一颗针时,不小心掉在地上,五个国家的人有五种不同的找法:

德国人做事严谨,把掉针的地方分成很多方块格子,然后一个方格子、一个方格子地去找,最后一定要把针找到;法国人非常浪漫,他们凭借灵感,喝着香槟,吹着口哨,灵感一来,愉快地找到;美国人性格开放,不拘一格,他们找一个扫把一扫,再在扫拢的小堆中很快地找到;日本人讲求合作,两个人商量一起找,你从这边找,我从那边找,一下就找到;中国人则不同,他们不是如何去找针,而是在想办法去怎样推卸自己的责任。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

“责任到此,请勿推辞!

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曾说:

“工作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

对于工作,我们又怎能去懈怠它、轻视它、践踏它呢?

我们需要尽职尽责地去把它们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