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6852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届高三月考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临川一中高三理科综合卷(2015-5-5)

考生注意:

说明: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3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lC:

12N:

14():

16P:

31S:

32Ca:

40B:

llI:

127Na:

23Ce:

140Fe:

56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研究人员将鸭胚胎中某部位的细胞移植到鸡胚相应部位后,孵化出的鸡竟长出“鸭掌”。

该实验说明()

A.鸭胚细胞的分化过程是可逆的B.鸭胚细胞的分化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

C.鸭胚细胞与鸡细胞发生了融合D.鸭胚细胞的DNA进入了鸡胚细胞中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并非所有膜都是生物膜B.细胞膜的电子显微照片、模式图均属于物理模型

C.生物膜上并非都有糖类和固醇D.性激素的合成、分泌均与生物膜有关

3.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后,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B.内环境稳态了,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

C.酶都是大分子,总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D.体积越大的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但物质运输速率是不变的

4.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二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

C.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D.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48

5.小陈绘制了几幅图并作出了相应说明,正确的有()

 

6.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与丙的存在使碳循环速度大大减缓

B.b~d过程中碳移动的形式均为无机物

C.因呼吸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D.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棉花、核酸、PVC、淀粉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C.废弃的玻璃、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④用加热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碘;⑤用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⑥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中含碘;⑦用纯碱溶液洗涤餐具;

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A.①④⑤

B.②③⑤⑦C.②③⑤

D.②③⑤⑥⑦

9.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10.常温下,对于①0.1mol/LCH3COOH溶液②pH=1HCl溶液③pH=13的NaOH溶液④0.1mol/L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分别稀释100倍后的pH:

②>①

B.水电离出的c(OH-):

④>③>①>②

C.①和③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c(Na+)/c(CH3COO-)<1

D.①和④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Na+)/c(CH3COO-)>1

1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

已知:

N2(g)+2O2(g)=2NO2(g)ΔH=+67.7kJ/mol

2N2H4(g)+2NO2(g)=3N2(g)+4H2O(g)ΔH=-1135.7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H4(g)+O2(g)=N2(g)+2H2O(g) ΔH=-1068kJ/mol

B.肼是与氨类似的弱碱,它易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

N2H4+H2O

N2H5++OH-

C.铂做电极,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

N2H4-4e-+4OH-=N2+4H2O

D.铂做电极,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肼——空气燃料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pH将增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

的名称为:

4,7-二甲基-3-乙基辛烷

B.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肌醇

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m(H2O)n,因此,二者均属于糖类化合物

D.1.0mol

最多能与含5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的△H<0,△S<0

C.用0.1mol/L醋酸滴定0.lmol/LNaOH溶液至中性时:

c(CH3COO-)+c(CH3COOH)

D.向纯水中加入盐类物质,有可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但不可能抑制水的电离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至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至21题有两项或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曾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场,而非存在“以太”。

后来人们用电荷在场空间受力的实验证明了法拉第观点的正确性,所用方法叫做“转换法”。

下面给出的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伽利略用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的认识

B.牛顿通过对天体现象的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C.奥斯特通过放在通电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得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

D.欧姆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5.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

1,R1=20Ω,R2=30Ω,C为电容器。

已知通过R1的正弦交流电如图乙所示,则

A.交流电的频率为0.02Hz

B.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

V

C.通过R3的电流始终为零

D.电阻R2的电功率约为6.67W

16.以相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不变,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过程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17.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L,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

C.若距离L和每颗星的质量m都变为原来的2倍,

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

D.若距离L和每颗星的质量m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线速度变为原来的4倍

18.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条细线一端与斜面上的物体B相连,另一端绕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定滑轮用另一条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成a角,A、B、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仅增大A的质量,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若仅增大A的质量,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若仅增大B的质量,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拉力可

能等于A的重力

D.若仅将C向左缓慢移动一点,a角将增大

19.如图所示,在x>O、y>O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在x轴上的某点P沿着与x轴成30°角的方向射入磁场。

不计重力的影响,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

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为

C.只要粒子的速率合适,粒子就可能通过坐标原点

D.粒子一定不可能通过坐标原点

20.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个质量为O.lkg的木块A相连,质量也为0.1kg的木块B叠放在A上,A、B都静止。

在B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木块缓慢向下移动,力F大小与移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下移0.1m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2.5J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N/m

C.木块下移0.lm时,若撤去F,则此后B能达到的最大

速度为5m/s

D.木块下移0.1m时,若撤去F,则A、B分离时的速度为5m/s

21.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平行金属导轨宽度L,电阻不计,底端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处在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有一质量m,长也为L的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的电阻为r,它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让导体棒从导轨底部以平行斜面的速度v0向上滑行,上滑的最大距离为s,滑回底端的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运动导体棒视为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为

B.导体棒从开始到滑到最大高度的过程所用时间为

C.导体棒从开始到回到底端产生的焦耳热为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①图线是在轨道水平的情况下得到的(选填“I”或“II”)

②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为kg,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23.(7分)小华、小刚共同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路中的各个器材元件的参数为:

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r约3

)、电流表(量程2.OA,内阻rA=O.8

)、电阻箱R,(O~99.9

)、滑动变阻器R2(0~Rt)、开关三个及导线若干。

他们认为该电路可以用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和R2接入电路的阻值。

(1)小华先利用该电路准确地测出了R2接入电路的阻值。

他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某位置,接着闭合S2、S,断开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再闭合S、Sl,断开S2,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为3.6

时,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2)小刚接着利用该电路测出了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他的实验步骤为:

a.在闭合开关前,调节电阻R1或R2至(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之后闭合开关S,再闭合(选填"S1”或“S2”);b.调节电阻(选填“R1”或"R2”),得到一系列电阻值R和电流I的数据;c.断开开关,整理实验仪器。

②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

图像,图像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电源电动势E=V,内阻r=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4.(14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0.75kg的小球在距地面高h=lOm处由静止释放,落到地面后反弹,碰撞时无能量损失。

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大小恒为2.5N,

g=l0

求:

(1)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

(2)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地面发生第五次碰撞时通过的总路程。

25.(20分)如图(a)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字型金属轨道面对面正对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间距为d,它们的上端公共轨道部分保持竖直,下端均通过一小段弯曲轨道与一段直轨道相连,底端置于绝缘水平桌面上。

MM′、PP′(图中虚线)之下的直轨道MN、M′N′、PQ、P′Q′长度均为L且不光滑(轨道其余部分光滑),并与水平方向均构成37°斜面,在左边轨道MM′以下的区域有垂直于斜面向下、磁感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在右边轨道PP′以下的区域有平行于斜面但大小未知的匀强磁场Bx,其它区域无磁场。

QQ′间连接有阻值为2R的定值电阻与电压传感器(e、f为传感器的两条接线)。

另有长度均为d的两根金属棒甲和乙,它们与MM′、PP′之下的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8。

甲的质量为m、电阻为R;乙的质量为2m、电阻为2R。

金属轨道电阻不计。

 

先后进行以下两种操作:

操作Ⅰ:

将金属棒甲紧靠竖直轨道的左侧,从某处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NN′过程中棒始终保持水平,且与轨道保持良好电接触,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电压—时间关系图像U—t图如图(b)所示(图中U已知);

操作Ⅱ:

将金属棒甲紧靠竖直轨道的左侧、金属棒乙(图中未画出)紧靠竖直轨道的右侧,在同一高度将两棒同时由静止释放。

多次改变高度重新由静止释放,运动中两棒始终保持水平,发现两棒总是同时到达桌面。

(sin37°=0.6,cos37°=0.8)

(1)试判断图(a)中的e、f两条接线,哪一条连接电压传感器的正接线柱;

(2)试求操作Ⅰ中甲释放时距MM′的高度h;

(3)试求操作Ⅰ中定值电阻上产生的热量Q;

(4)试问右边轨道PP′以下的区域匀强磁场Bx的方向和大小如何?

在图(c)上画出操作Ⅱ中计算机屏幕上可能出现的几种典型的U-t关系图像。

26.(14分)某课外小组欲探究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SO2与O2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

已知:

①沸点:

SO2-10℃,SO345℃;②SO3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热,产生酸雾。

③98.3%H2SO4可以吸收SO3和酸雾。

提供的药品:

Na2SO3固体、10mol/LH2SO4、催化剂(V2O5)、KMnO4固体、蒸馏水、0.5mol/LBaCl2溶液、98.3%H2SO4、2.0mol/LNaOH溶液、品红溶液等。

(1)该小组同学用Na2SO3固体与10mol/LH2SO4混合制取SO2。

发生装置应该选用下图

中装置(填字母)。

 

(2)若选用上图中b装置制O2,反应的方程式是。

(3)该小组同学为检验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设计如下装置: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其作用是____

③某同学提出用饱和的NaHSO3溶液代替98.3%的浓H2SO4,请你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若可以不必说明理由;若不可行,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用化学用语回答下面的问题(16分)

已知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A、B、C、D,具有如下反应关系:

(1)通常若A为黄绿色单质,B为无色液态化合,且0.1mol/L的C溶液pH=1,则D物质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C中和D中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为化合物,且A、C两种无色气体相遇后变为红棕色;工业上制取B物质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物质溶于水后,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单质,C和D为常见的易燃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单质,B通常是无色液态化合物,灼烧D产生黄色火焰,则:

①若B分子含有10个电子,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B分子含有18个电子,回答下面2个问题:

A+B→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组成B-O2燃料电池,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肼(N2H4)又称联氨,广泛用于火箭推进剂、有机合成及燃料电池,NO2的二聚体N2O4则是火箭中常用氧化剂。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肼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左边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常用N2O4作氧化剂,肼作燃料,已知:

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

2NO2(g)

N2O4(g)△H=-52.7kJ·mol-1

试写出气态肼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氨的工业生产常用氨和次氯酸钠为原料获得,也可在高锰酸钾催化下,尿素和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获得,尿素法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透明气囊。

关闭K2,将各1mol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均为aL。

①B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可逆反应2NO2

N2O4已经达到平衡。

②若平衡后在A容器中再充入0.5molN2O4,则重新到达平衡后,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容器A中到达平衡所需时间ts,达到平衡后容器内压强为起始压强的0.8倍,则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NO2)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打开K2,平衡后B容器的体积缩至0.4aL,则打开K2之前,气球B体积为______L。

29.(9分)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

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强度

CO2

5ml

0.1%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3KLx

未通入

30

5ml

Y

60

5ml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1KLx

65

5ml

Y

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

实验乙、丁中Y为,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

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①,

②。

30.(10分)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

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但不同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的是,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而是下丘脑通过反射弧直接作用于肾上腺,更像是一种神经递质,从这个角度来看,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是: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4)物质甲为,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合成抗体的和。

31.(10分)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

 

(1)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①;

②。

(要求写两点)

32.(10分)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节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石油降解酶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①。

2。

3。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15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度都增大

B.布朗运动是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