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609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片剂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片剂MicrosoftWord文档

第二章片剂

重点内容

1.片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2.片剂辅料的分类及常用辅料的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

3.制粒的目的

4.普通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的方法

5.干燥的概念和方法

6.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的方法

7.片剂成型的影响因素及压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8.固体剂型的溶出理论

9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10.片剂包衣方法及包糖衣和包薄膜衣的材料与工序

次重点内容

1.粉碎、筛分和混合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其他湿法制粒

3.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4.片剂的崩解机理及影响因

5.片剂的质量检查和包装储存

考点摘要

本章是最重要章节之一

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掌】

1.概念:

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特点:

①固体制剂稳定、量准、类型多、应用广;

②生产、贮输、携带、方便,成本低;

③吞服有困难(小儿、昏迷病人),生物利用度差。

二、片剂的分类【掌】

注意各类片剂的特点,并注意区分近似片剂剂型的概念:

1.普通压制片(素片)

2.包衣片(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

3.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加水后迅速崩解,适于儿童和吞服有困难的人应用。

4.咀嚼片在口中嚼碎后再吞下的片剂

5.多层片有两层或多层构造的片剂

6.分散片多为难溶药,遇水能迅速(3分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也可含服、咀嚼。

7.舌下片置于舌下或颊腔使用的片剂

8.口含片含在口腔内使用的片剂

9.植入片埋植于皮下的能产生持久药效的无菌片剂

10.溶液片可溶药,临用前加水溶解成药物溶液后而使用的片剂,多为不可内服药物。

11.缓控释片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掌】

①硬度适中;②色泽均匀,外观光洁;③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④符合崩解度或溶出度的要求;⑤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⑥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固体制剂均有此项要求)。

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1.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

增加片重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片重≤100mg应加。

1)淀粉类

淀粉:

最常用,便宜,可压性差。

还有粘合(其浆)、崩解(干燥粉)作用。

可压性淀粉:

优良填充剂,可压、流动、润滑、干粘合和崩解作用,可粉末直接压片。

糊精:

粘性大,不单独使用。

2)糖类

糖粉:

粘合力强,硬度大,吸湿。

乳糖:

优良填充剂,价格较贵、不吸湿,稳定性可压性都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

甘露醇:

用于咀嚼片,有凉爽感,价格较贵,常与糖粉配用。

3)其他

微晶纤维素:

兼多种作用(湿润除外)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商品名"Avieel"。

无机盐类:

硫酸、碳酸氢、碳酸等的钙盐等,防潮、油类吸收剂,但钙盐可主药的络合。

小结:

A粉末直接压片:

可用微晶纤维素、乳糖、可压性淀粉;

B淀粉(填充)、干燥粉(崩解)、浆(粘合);

C可压性淀粉:

多功能辅料。

2.粘合剂和湿润剂

1)湿润剂:

诱发药物本身的粘性所加入的液体。

常用湿润剂有蒸馏水和乙醇。

①蒸馏水:

无粘性,常用浆类、醇代替;

②乙醇:

有粘性,一般浓度30~70%,颗粒硬,可出现麻点片。

2)粘合剂:

具有粘性粉或粘稠液,多为胶浆剂或胶体溶液。

①淀粉浆(常用8%~15%的浓度):

常用粘合剂和湿润剂。

制法有煮浆和冲浆。

②羟丙基纤维素(HPC):

湿法制粒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③甲基纤维素(MC,水溶性)和乙基纤维素(Ec,不溶于水,缓控释制剂(骨架型或膜控型)

④羟丙甲纤维素(HPMC常用浓度为2%~5%):

崩解溶出快

⑤其他: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一Na常用浓度为1%~2%)、糖粉与糖浆:

50%~70%的蔗糖溶液、5~20%的明胶溶液,口含片用、3%~5%的聚乙烯毗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咀嚼片用。

它们粘性强用于可压差的药物、片硬崩解超限。

3.崩解剂:

使片剂裂碎成细小颗粒的物质,多吸水膨胀。

缓(控)释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不加入崩解剂。

常用崩解剂:

①干淀粉:

用于不溶或难溶的药,易溶药反差,用外加法、内加法和内外加法(最好)。

②羧甲基淀粉钠(CMS-Na):

吸水膨胀300倍。

③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吸水膨胀500--700倍。

④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亦称交联PVP):

无高粘度凝胶层。

⑤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与CMS-Na合用效佳。

⑥泡腾崩解剂(碳酸氢纳与枸橼酸):

产生Co2,应该防潮。

4.润滑剂:

是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狭义)的总称,其中:

①助流剂是降低颗粒之间摩擦力从而改善粉末流动性的物质;

②抗粘剂是防止原辅料粘着于冲头表面的物质;

③润滑剂(狭义)是降低药片与冲模孔壁之间摩擦力的物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润滑剂。

常用润滑剂:

①疏水性润滑剂:

硬脂酸镁量大影响崩解或裂片,不宜用于乙酰水杨酸、某些抗生素及多数有机碱盐类的药物片剂;

②水溶性润滑剂:

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

③助流剂:

微粉硅胶(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滑石粉(抗粘剂)、氢化植物油

五、粉碎、筛分与混合

1粉碎

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

(机械力)

目的:

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粉末的分级,控制物料的细度,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群

(1)粉碎的意义

①细粉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②细粉提高分散性,利于混合均匀,混合度与各成分的粒径有关;

③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粉碎机理、方法及设备

①粉碎机理:

粉碎过程依*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

(耗能)

力的形式:

撞击、研磨、剪切、压缩、弯曲综合作用。

②粉碎方法【熟】注意比较它们的对应关系.

A、闭塞粉碎:

粗、细粒反复粉碎的操作。

常用于小规模的间歇操作;

自由粉碎:

达到粉碎粒度的粉末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粉碎的操作。

常用于连续操作。

B、开路粉碎:

连续不断粉碎和把已粉碎的细物料取出。

粗碎或粒度要求不高的粉碎;

循环粉碎:

使粗颗粒重新返回到粉碎机反复粉碎的操作。

粒度要求高的粉碎。

C、干法粉碎:

粉碎干燥物料的操作。

在药品生产中多采用干法粉碎。

湿法粉碎:

药物加液研磨的方法。

D、低温粉碎:

利用物料在低温时脆性增加、韧性与延伸性降低的性质以提高粉碎效果。

E、混合粉碎:

两种以上的物料一起粉碎的操作叫混合粉碎。

③粉碎设备【了解】

球磨机冲击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气流式粉碎机胶体磨

粉碎原理

撞击与研磨作用,球和粉碎物料的总装量为罐体总容积的50%

~60%左右。

锤击式粉碎旋锤高速转动的撞击作用。

冲击柱式粉碎冲击柱的冲击作用。

高速气流将药物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室壁之间的碰撞作用。

定子与转子的撞击与研磨作用。

适合

密闭,贵重物料的粉碎、无菌粉碎、干法、湿法粉碎。

脆性、韧性物料以及中碎、细碎、超细碎等。

热敏性物料和低熔点物料和无菌粉碎。

可3~20um超微粉碎。

混悬剂与乳剂等分散系的粉碎。

2筛分

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目的:

取得均匀的粒子群(分等和混合)

(1)影响筛分的因素【熟】归纳如下:

①粒径范围适宜,物料的粒度越接近于分界直径时越不易分离;

②物料中含湿量增加,粘性增加,易成团或堵塞筛孔;

③粒子的形状、密度小、物料不易过筛;

④筛分装置的参数。

《中国药典》2000年版把粉末分为六级。

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药筛的分类

1)按筛网制作方法的不同分为冲眼筛(模压筛)和编织筛

2)按筛孔划分标准的不同药典标准筛和工业标准筛

(2)筛的规格:

①药典标准筛1—9号(内孔径由大到小)

②工业筛10—140目(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

③筛线直径不同,筛孔径也不同,筛孔径用um表示。

(3)筛分设备【了解】

旋动筛振动筛物料运动方式(同时):

①旋动筛常用于测定粒度分布或少量剧毒药、刺激性药物的筛分。

②振荡筛具有分离效率高,维修费用低,占地面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

1)粒子的因素(粉粒的形状、密度、带电性、含湿量);

2)药筛的因素(筛的倾斜角度、振动方式、运动速度、筛网面积、物料层的厚度)。

3混合

(1)两种以上组分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固一固、固一液、液一液等组分混合。

混合过程三种运动方式(综合作用):

①对流混合②剪切混合③扩散混合。

(2)混合方法与设备

混合方法:

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混和原则:

有毒、贵重或组分相差悬殊的药品应采用“等量递增”的原则。

混合设备:

容器旋转型和容器固定型。

①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A、水平圆筒型混合机操作中最适宜转速为临界转速的70%~90%;充填量约为30%。

B、V型混合机操作中最适宜转速可取临界转速的30%~40%;充填量为30%。

②容器固定型混合机搅拌槽型是常用的容器固定型混合机(混合时间长)。

 

药剂学辅导2

六、制粒、干燥与压片

为了掌握片剂的各种制备方法,片剂制备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即用于压片的物料(颗粒或粉末)应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可压性。

1.湿法制粒压片【掌】

加粘合剂架桥或粘结作用使药粉聚结在一起而成颗粒的方法。

制粒目的:

增加压片物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以保证片剂的质量。

(1)湿法制粒的原理:

A液体的架桥作用:

分之间产生粘着力;

B固体架桥,包括部分药物溶解和固化、析出,粘合剂的固结等。

(2)生产工艺流程

原辅料—粉碎过筛—称量—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一压片

(3)制湿颗粒方法和设备

摇摆式颗粒机制粒、流化(沸腾)制粒、喷雾干燥制粒法、高速搅拌制粒,其中流化(沸腾)制粒,亦称为“一步制粒法”—物料的混合、粘结成粒、干燥等过程在同一设备内一次完成。

1)挤压式制粒机:

药粉加粘合剂制软材,用强制挤压过筛制粒。

(注意散剂不可挤压过筛)

2)转动制粒机:

药粉加粘合剂,在转动、摇动、搅拌等作用聚结为球形粒子的方法。

3)高速搅拌制粒机:

同时混合、捏合、制粒过程,节省工序、操作简单、快速,应用广泛。

4)流化床制粒机:

在一台设备内可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又称一步制粒。

可包衣。

(4)干燥:

加热汽化,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汽化水获得干燥产品的操作。

目的: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防水解、霉变)。

加热方式:

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介电等加热,最普遍用对流加热(简称对流干燥)。

原理:

加热产生温度差(热动力)

A传热过程:

物料表面传至内部;

B传质过程:

汽化;

C二过程同时进行,破坏固—液平衡。

物料水份性质:

A平衡水和自由水(游离水):

平衡水干燥过程无法除去,与物料性质,空气湿度有关B结合水和非结合水:

理化和机械方式(后者)结合,易除去。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A恒速干燥段取决于汽化速率,可升温降湿强化;

B降速干燥段取决于扩散速率,与物料温度和厚度有关。

干燥方法:

A按操作方式分为间歇式、连续式;

B按操作压力分为常压式、真空式;

C按加热方式分为热传导干燥、对流干燥、热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等。

干燥设备:

箱式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

(5)其他制粒方法

1)干法制粒:

A*直接压缩力使颗粒间产生结合力,成为片状物后,再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

B干法制粒有重压法和滚压法。

C用于热敏、易水解及压缩易成形的药。

2)喷雾制粒:

A迅速完成浓缩、干燥、制粒过程;

B以干燥为目的叫喷雾干燥,制粒为目的时叫喷雾制粒。

C适合于热敏性物料,制成的中空球状粒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分散性和流动性。

(6)压片机:

有单冲压片机和多冲旋转压片机两大类。

单冲压片机主要由转动轮、冲模冲头及其调节装置、饲粉器三个部分组成。

A压力调节器:

调节上冲下降的深度以调节片子的硬度;

B片重调节器:

调节下冲下降的深度以调节片重;

C出片调节器:

调节下冲提起的高度以将片子顶出模孔。

多冲旋转式压片机广泛使用的压片机,有19冲、33冲、55冲等多种型号,效率较高,压力分布均匀(上、下冲同时加压),饲粉方式合理,机械噪音很小。

目前国内多用的33冲压片机为双流程,它有两套压轮,每付冲旋转一圈可压成两个药片,产量较高,双流程旋转式压片机的冲数皆为奇数。

5l冲、55冲高速压片机效率更高,已在国内部分药厂应用。

2.干法制片

①结晶压片法:

流动、可压性好的结晶药物,适当粉碎、筛分和干燥,再加入适量的崩解剂、润滑剂即可压成片剂。

②干法制粒压片【掌】:

药物对湿、对热较敏感,可压性及流动性差,应用制粒的办法加以改善,可用干法制粒的方式压片。

常先压成大型片子,再破碎成小颗粒后压片。

③粉末直接压片:

粉末直接压片的药用辅料,如各种型号的微晶纤维素、喷雾干燥乳糖、磷酸氢钙二水合物、可压性淀粉、微粉硅胶(优良的助流剂)等。

七、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有:

【掌】

固体桥现象:

压片压力和摩擦使颗粒熔融、重结晶、粘合剂的固结;

固体桥的多少可影响片剂的硬度、崩解度、溶出度;

与原辅料性质、用量、颗粒水分、压片压力有关。

1.药物的可压性:

物料的弹性复原率大则可压性不好(易裂片)。

2.药物的熔点及结晶形态:

药物的熔点低(固体桥多),片剂的硬度大;立方晶和树枝状晶易于成型,而鳞片状或针状结晶不能直接压片(影响流动性和可压性)。

3.粘合剂和润滑剂:

粘合剂用量越大片剂越容易成型(可影响硬度、崩解、溶出)。

4.水分:

水分过多会造成粘冲现象,一般控制在3%。

5.压力:

加大压力和延长加压时间可有利于片剂成型(可影响崩解)。

八、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掌】

三原因:

可从辅料、颗粒、设备三方面的原因分析

1.裂片和顶裂

片剂发生裂开的现象叫做裂片,如果裂开的位置发生在药片的上部(或下部),习惯上称为顶裂,它是裂片的一种常见形式。

压力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弹性复原率的不同,是造成裂片的主要原因。

另外,颗粒中细粉太多、颗粒过干、粘合剂粘性较弱或用量不足、片剂过厚以及加压过快也可造成裂片。

由此可见,解决裂片问题的关键是换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从整体上降低物料的弹性复原率。

其次依据问题采用相应方法解决

2.松片

片剂硬度不够,稍加触动即散碎的现象称为松片。

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都直接决定了片剂的硬度,亦即决定了片剂是否会松片。

3.粘冲

片剂的表面被冲头粘去一薄层或一小部分,造成片面粗糙不平或有凹痕的现象,一般即为粘冲;造成粘冲或粘模的主要原因有:

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查找原因予以解决。

4.片重差异超限

即片剂的重量超出药典规定的片重差异允许范围,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

①颗粒流动性不好,应重新制粒或加入较好的助流剂如微粉硅胶等,改善颗粒流动性;

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应除去过多的细粉或重新制粒;

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造成加料的重量波动也会引起片重差异超限,所以应保持加料斗内始终有l/3量以上的颗粒;

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例如下冲外周与模孔壁之间漏下较多药粉,致使下冲发生“涩冲”现象,必然造成物料填充不足,对此应更换冲头、模圈。

5.崩解迟缓

(1)崩解机理简介

①形成溶蚀性孔洞机理片剂中含有的可溶性成分遇水后迅速溶解,形成溶蚀性孔洞。

②固体桥断裂机理水分渗透片剂后,“固体桥”溶解,结合力消失。

③产气机理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遇水后产生CO2气体。

④吸水膨胀机理崩解剂吸水膨胀,体积增大,破坏片剂的结合力。

⑤湿润热机理片剂吸水湿润产生湿润热,是片剂中的空气膨胀。

(2)影响崩解的因素

①原辅料的可压性:

可压性强片剂的孔隙率较小,透入水量少,崩解较慢。

②颗粒硬度:

硬度小易受压碎片剂孔隙率和孔隙径R均小,透入水量少,崩解较慢。

③压片力:

压力愈大片剂孔隙率及孔隙径R较小,透入水量和距离L均小,崩解较慢。

④表面活性剂:

当接触角θ大于90度时,cosθ为负值,水分不能透人到片剂的孔隙中,即片剂不能被水所湿润,难以崩解。

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善其润湿性,降低其接触角θ,使cosθ值增大加快片剂的崩解。

但易被水湿润的药(θ较小),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r,不利于水分的透入,因此,不是任何片剂加人表面活性剂都能加速其崩解。

⑤润滑剂:

疏水性滑润剂使接触角θ增大,水分难以透入,造成崩解迟缓。

⑥粘合剂:

粘合力大,崩解时间越长。

粘度强弱顺序:

动物胶(如明胶)>树胶(如阿拉伯胶)>糖浆>淀粉浆。

⑦崩解剂: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羧甲基淀粉钠(CMS-Na)的崩解效果较好。

⑧片剂贮存条件:

贮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影响,即片剂缓缓的吸湿,使崩解剂无法发挥其崩解作用,片剂的崩解因此而变得比较迟缓。

6.溶出超限

片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溶解出规定量的药物,即为溶出超限或称溶出度不合格,因片剂口服后,必须经过崩解、溶出、吸收等过程,任何一环发生问题都将影响药物疗效。

对于片剂和多数固体剂型来说,Noyes—Whitney方程说明了药物溶出的规律:

dC/dt=kSCs

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溶出质点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Cs为药溶解度。

此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与K、S、Cs成正比。

2.改善固体药剂中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

1)制成药物的微粉药物微粉化处理,增加表面积S。

2)制备研磨混合物药物与水溶性辅料共同研磨,防止药物细小粒子的聚集。

3)制成固体分散体选用水溶性的高分子载体,使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在其中。

4)制成吸附于“载体”的混合物将难溶性药物先溶于能与水混溶的无毒溶剂中,再用多孔性载体将其吸附,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于载体中。

7.片剂含量不均匀

小剂量的药,混合不均匀和可溶性成份的迁移是片剂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两个主要原因。

尤其当片剂含有可溶性色素,色素迁移到颗粒的外表面,形成“色斑”。

片剂含量不均匀的原因1)片重差异过大2)混合不均匀3)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

九、包衣的目的和种类【掌】

目的:

①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

②控制药物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度;

③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

④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⑤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

⑥改善片剂的外观。

包衣的种类有二:

糖衣和薄膜衣,其中薄膜衣又分为胃溶型和肠溶型两种。

包衣的方法:

滚移包衣法:

包括普通锅、埋管锅、高效锅包衣法。

可用于包糖衣或薄膜衣。

悬浮包衣法:

(流化包衣法或沸腾包衣法)适用包薄膜衣。

压制包衣法:

用压片机实施压制包衣,适用于包各类衣,尤其是药物衣(多层片)。

十、包衣的材料与工序

1.糖衣目的和材料【掌】

①包隔离层:

防水分入片芯。

包衣材料:

10%玉米朊和15%~20%虫胶及10%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的乙醇溶液,10%~15%明胶浆或30%~35%阿拉伯胶浆。

②包粉衣层:

消除棱角,用交替加糖浆和滑石粉的方法,包一层较厚的粉衣层。

③包糖衣层:

表面光滑平整、细腻坚实。

加入稀的糖浆。

④包有色糖衣层:

美观、识别,与包糖衣层的工序同,区别糖浆中加食用色素。

⑤打光:

增加光泽和表面的疏水性。

一般用四川产的米心蜡,常称为川蜡。

2.薄膜衣的材料【掌】

(1)胃溶型即在胃中能溶解的高分子材料,适用于一般的片剂薄膜包衣,包括:

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②羟丙基纤维素(HPC);③丙烯酸树脂VI号;④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肠溶型是指在胃中不溶、肠液才溶解的高分子薄膜衣材料,包括: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丙烯酸树脂I、Ⅱ、Ⅲ号(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

(3)水不溶型是指在水中不溶解的高分子薄膜衣材料,包括①乙基纤维素②醋酸纤维素。

(4)其它辅助性的物料,如增塑剂有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硅油、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等,遮光剂二氧化钛;食用色素有苋莱红、胭脂红、柠檬黄及靛蓝等。

十、片剂的质量检查【熟】

(一)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和脆碎度、崩解度(压制片崩解时限为15min,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为60min)、溶出度或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1.外观性状:

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无异物,无杂斑,有效期内保持不变。

2.片重差异:

取20片称重,将每片片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出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包衣前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包衣后不再检测。

查均匀度的片剂,不必查片重。

3.硬度和脆碎度:

应用孟山都硬度计法和罗许脆碎仪法。

4.崩解度(崩解时限):

吊篮法检查。

其中压制片(素片)为15min。

包衣片(浸膏片、糖衣片、薄膜衣片)为60min(素片的4倍)。

而肠溶衣片在人工胃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等,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需全部溶散或崩解并通过筛网。

5.溶出度或释放度:

如口含片、咀嚼片(不查崩解度)。

6.含量均匀度:

取10片分别测定每片的相对含量,按《中国药典》法检查判断是否合格。

(二)片剂的包装与贮存

要求:

密闭防潮,使用方便;

1.多剂量包装:

玻璃瓶、塑料瓶

2.单剂量包装:

泡罩式(水泡眼)窄条式

(三)片剂的处方设计薄膜衣材料的种类材料名称胃溶型肠溶型水不溶型增塑剂遮光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丙烯酸树脂Ⅳ号,EudrugitE相似√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   

丙烯酸树脂Ⅰ号,与EudrugitL30D相似 √   

丙烯酸树脂Ⅱ号,与EudrugitL100相似 √   

乙基纤维素EC  √  

醋酸纤维素CA  √  

丙烯酸树脂Ⅲ号,与EudrugitS100相似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或二丁酯)   √ 

甘油、丙二醇、硅油   √ 

二氧化钛    

压片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

裂片压力分布不均匀、辅料弹性大塑性小造成弹性复原率不同;加压过快;颗粒过干;细份太多;

松片压力不够,粘合剂使用不当,润滑剂使用不当,物料弹性大。

粘冲粘模颗粒干燥不够,环境湿度大,润滑剂使用不当,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

片重差异大颗粒大小不均匀,流动性差,加料斗装量变化,下冲升降不灵活。

崩解迟缓压力过大,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使用不当。

溶出超限药物溶解度小,溶解速度慢,片剂崩解慢,

含量不均匀片剂重量差异过大,小剂量药物混合不均匀,颗粒干燥时可溶性成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