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4232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K12学习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XX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7七颗钻石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发生的神奇故事。

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

1.启发想象,让学生们理解和体会作者于文中寄寓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

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2.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想象,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

  教学目标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

凋、罐、翼、喘、涌;要求会写的字有:

钻、旱、焦、缝、滴、捧、嘴、银、凉、需、股;要求掌握的词语有:

钻石、旱灾、焦渴、岩缝、一滴、嘴边、清凉、需要、一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

  2.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

(展示第三屏)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有怎样美丽的传说吗?

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

  二、初读感知找出疑问

  .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同学们根据课文能提出哪些新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并板书。

  [3.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着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

  三、学习生字词

  

(一)自由研读,找出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

  3.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音。

再“开火车”读、齐读。

]

  

(二)流利朗读,读准字音

  .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3.指名检查读,评读。

  四、学习生字

  

(一)我会读

  .再次认读有拼音的生字词,然后认读去掉注音的生字。

(展示第四屏)

  [2.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3.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

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

  4.用字组词并造句。

  

(二)我会写

  .你能把下面这几个字写好吗?

先观察一下它们的样子,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些什么。

(展示第五屏)

  [2.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

  3.教师边念笔顺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在桌面上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4.在田字本上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两遍。

  [5.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看谁写得工整美观。

]

  (三)我会用

  .你认得这些词语吗?

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展示第六屏)

  2.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的位置,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你会用这些词语造句吗?

]

  五、水罐有什么变化?

  总结:

水罐由木头的变成银的,变成金的,从里面跳出七颗钻石,从里面冒出清澈的泉水。

  [四、总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和掌握了不少新的字词,学会了这些生字词,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了。

大家课后还要多读多写多用,巩固这些字词。

]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找出疑问

  .昨天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尝试着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2、课文导读

  [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

  、发生了哪些变化?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

  提示: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

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

  二、分析第1自然段

  .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

”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

(生:

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谁来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

  3.大旱灾严重吗?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展示第八屏)

  [4.自由读:

你们体会得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呢?

]

  5.指名一人读。

  三、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结束

  

(一)找出变化

  [1.过渡语:

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

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

]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结束,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找出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水罐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的。

  [

(1)情节一:

因为大旱,给妈妈找水。

指名一人朗读第2自然段,演示水罐变化。

(展示第九屏)

  

(2)情节二:

给小狗水喝,木水罐变成银水罐。

指名一人朗读第3、4自然段,演示水罐的变化。

(展示第十屏)]

  (3)情节三:

给妈妈水喝,银水罐变成金水罐。

指名一人朗读第5自然段,演示水罐的变化。

(展示第十一屏)

  (4)情节四:

给过路人水喝,金水罐跳出钻石,变成泉眼。

  [指名一人朗读第6自然段,演示水罐变化。

(展示第十二屏)]

  (5)情节五:

七颗钻石升天变成大熊星座。

指名一人朗读第7自然段,演示水罐变化。

(展示第十三屏)

  

(二)理解变化

  .同学们仔细体会刚才画出的句子,思考和讨论:

  [

(1)水罐的每次变化都伴随着小姑娘的一次行动,这些行动跟水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吗?

]

  

(2)水罐的神奇表现在哪里?

它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

  2.讨论后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1)提示:

小姑娘的每次行动伴随着一次爱的付出,每次爱的付出都带来水罐的一次神奇的变化。

]

  

(2)其实,同学们也发现了,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小姑娘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

  (3)在小姑娘的爱心与水罐的变化中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不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变”的明线(展示第十四屏);让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变”的原因,领会课文“爱”的暗线(展示第十五屏),体会爱的意义与力量。

  [3.这是一个大旱之年,这一罐水多么宝贵呀!

有了它,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啊!

可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别人。

每一次的送出就是一种无私的爱的付出,爱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

从“涌出”、“水流”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

看来,这一次次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里一下子涌出了这么多的水。

爱像水流一样滋润大地,使大地不再干涸。

]

  (三)反向思维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展示第十五屏):

  .如果小姑娘是个自私而没有爱心的人,故事的结局将会是怎样?

  [2.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世界?

]

  (四)总结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正像同学们说的,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而且无私而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普照大地,这不是爱满天下吗?

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四、拓展发散,激发想象

  [1.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

有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让我们分享一下吗?

]

  2.读了这篇感人的童话,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大家也一定想到了自己经历的类似的故事。

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快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吧!

  五、作业《七颗钻石》是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将来你们会读到他更多的作品。

同时,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比如: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等。

课后,同学们可以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可以再去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想象,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让学生们在理解和体会作者于文中寄寓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

理解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

  

  

  8

  搭石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

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自读课文: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

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读通句子,正音。

  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指名读。

正音:

伏。

  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8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让

  背……过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

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统领学生的问题。

这样做:

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

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

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9倾斜的伞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现了祖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

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

那把倾斜的伞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

  教学目标:

  .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

逢、挽、惑、颤、浊、珍;要求会写的字有:

喜、逢、墨、招、胳、膊、眯、歪、湿、透、服、微、颤、抖;要求掌握的词语有:

喜欢、每逢、墨绿色、胳膊、笑眯眯、湿透、衣服、微微、颤抖。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

  教学难点:

体会亲情,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包涵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雨天。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雨天的图画,请看大屏幕,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雨中图片》

  [小结:

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

]

  伞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盖”即遮蔽阳光和雨雪的用具。

这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事物。

大家随处可见可是就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

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

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

板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自由读文,找出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画出生字词。

]

  2.不会读或者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3.听录音的示范朗读(展示第三屏步骤二),注意听准刚刚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

  [4.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然后再认真反复地拼读生字词。

]

  5.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6.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二)流利朗读,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指名检查读,评读。

  三、识记生字,巩固知识

  

(一)我会读

  .出示生字(展示第四屏)。

自由读。

提醒同学们每个生字在字音上要注意的地方。

  [2.读生字正音。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3.认读有拼音的生字,再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4.识记生字。

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不能加字或漏字。

  

(二)我会写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展示第五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及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写字。

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

  3.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较难写和容易写错的字(可以多种方式)。

  4.老师示范。

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

(正确、美观。

  [5.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

  (三)我会用

  .你认得这些词语吗?

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可以查字典先理解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展示第六屏)

  [2.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的位置,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

  3.你会用这些词语造句吗?

互相交流,看谁造得最好。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

  3.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和掌握了不少新的字词,学会了这些生字词,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了。

大家课后还要多读多写多用,巩固这些字词。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两个画面,想想课文的哪部分写出了画面的内容?

比较两个画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第1到第5自然段

  [2、图中画了些什么?

人物的心情怎样?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温情,让你印象深刻?

]

  3.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写“我”和外公很开心的句子读一读。

  

(1)“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2)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4.再自由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

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最令你感动?

你是怎样把这些句子读好的?

]

  5.自由读第4、5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6.教师小结。

(展示第八屏步骤一)

  

(二)学习第二部分

  .指名朗读第6到第8自然段,感知这一部分表达了什么。

  2.文中第二幅图画的是第6、7自然段的内容,比较一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不同。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

这句一共用了多少个“仍然”?

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

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

  4.自由读第7、8自然段,想一想:

你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5.教师总结。

(展示第八屏步骤二)

  (三)学习第三部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说说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

课文不仅在这里点了题,点明了中心,也写出了“我”的内心感悟,升华了“倾斜的伞”所蕴涵的思想意义。

]

  2.你认为该怎样把这句话读好?

  三、体会感悟

  .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倾斜的伞”?

这里面传达出了什么意义?

  结合课文以及文中插图,讨论交流。

  提示:

注意课文中的两幅图。

  一幅是:

雨的世界里,一个鬓发花白的老人和一个小姑娘同行。

老人撑着一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小姑娘。

老人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

  另一幅是:

雨的世界里,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和一个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蹒跚。

女青年同样撑着那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老人。

女青年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

  [从这两幅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至纯至真。

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

“倾斜的伞”传递了一种浓浓的温馨情意,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

(展示第九屏)]

  2.想象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长大以后“我”为外公撑伞的情景,体会“我”和外公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3.再次通读课文,边读边想,抓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当时内心的感情,并前后联系起来,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提示:

如写外公的神态,是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到多少年后的声音“微微颤抖”“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其神态可以看出其情感的变化是由当年施爱于]

  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收到了爱的回报而激动。

“我”则是由当年的“惊讶”“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心热”“不知不觉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

在外公爱心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下有所感悟。

(展示第十屏)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爱的力量,感悟不仅亲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而且应该推而广之,珍惜人间真情,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

  4.你现在想对课文中的外公或小作者说些什么?

  四、激情延伸

  教师:

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一定有了初读课文不曾有过的感受。

是啊,再看这把伞,这不仅仅是一把伞,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它让我们懂得被爱是那么的幸福,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

这把“倾斜的伞”也在你我身边。

可有时我们却视而不见,请再次从记忆里拾捡起这些爱的片段。

  引导学生回忆以下情景,出示

  在我生病时--------------------------------

  在我被雨淋时------------------------------

  在我夏天热的睡不着觉时-------------------

  在我跌倒时---------------------------------

  在寒冷的冬天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回忆把爱说出来。

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语。

用“仍然?

?

仍然?

?

仍然?

?

”造句。

]

  2.参加以“爱心充满人间”为主题的故事会,讲一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

(展示第十一屏)

  [教学反思]

  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

那把倾斜的伞体现了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情感。

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0

  一颗小豌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茵、砰、芽、吟”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

  教学难点:

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平时见过豌豆吗谁能把你见到的豌豆的样子说一说。

2、师: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师: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书122页,读一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