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宋.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宋.ppt(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宋代工艺,授课教师张晓玮,概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
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
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背景。
1,意识形态:
宋,崇文,工艺美术严禁含蓄。
2,政治经济的影响。
二、瓷器-全盛,古代陶瓷艺术的高峰阶段。
1,定窑及瓷窑系,河南曲阳磁窑村,白瓷为主,兼烧黑、酱、绿及白釉剃花瓷。
特点,胎料加工很细,胎质坚硬洁白,薄而稳定,刻、划、印。
质地坚硬受人喜爱,竞模仿。
2,磁州窑系,河北磁县,宋北方最大的民窑系。
白釉划花,剔花,釉下黑彩。
白釉釉下黑彩和画花瓷器属高档瓷。
3,耀州窑系,陕西铜川,青瓷为主,炉形器皿,海水游鱼纹,莲塘戏鸭纹。
钧窑系,河南禹县,创烧于北宋,金时全盛。
北方青瓷,乳浊釉含少量的铜,烧出青色青中泛红,犹如天空中晚霞。
元代均窑红。
龙泉窑,浙江龙泉,宋代青瓷釉色的顶峰,从秋张国春秋战国开始到宋,宋刻花为主,色釉翠绿晶莹。
元代型大胎后体重。
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清白瓷,影青。
元代创烧青花、釉里红。
明代成为制瓷中心。
辽瓷、金瓷。
三、纺织工艺。
原因,官方重视,民间作坊,种桑养蚕扩大。
宋代缂丝,通经断纬以定州最为有名。
四、漆器。
剔红,戗金,戗银。
元代剔红名家。
山西太原晋祠侍女像,唐代仕女俑,金银器,随着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宋代工艺业呈现出特殊的时代风貌。
总的特点是精巧、高雅,錾花银盘宋高1.5,口径17.2厘米1983年四川省遂宁县窖藏出土,双龙纹鎏金银冠辽高19,直径20厘米,宋代金银器皿装饰工艺出现一些新手法,即立体装饰、浮雕塑凸花工艺和线雕,使装饰图案负有较强的立体感。
鎏金鹿纹银鸡冠壶辽通高26,底长21,宽16厘米1979年内蒙古赤峰市洞后村窖藏出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鎏金鱼龙纹银壶辽通高34,底径1516厘米1979年内蒙古赤峰市洞后村窖藏出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工作站藏,雕漆剔犀工艺,宋雕漆亦极精巧,宫中所用雕红漆器多以金银为胎,刀法圆熟,藏锋不露。
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俨若图画。
南宋时一有名雕漆工匠詹成能于竹片上刻宫室、山水、人物、花鸟,纤毫俱备,细巧若缕,而且玲珑活动。
所刻鸟笼,四面花板上刻山水、花鸟,精巧之极,剔犀属于雕漆的一个分支。
俗称“枣儿犀”,即颜色暗红如枣色。
北京、山西又称“云雕”。
这种雕漆工艺,古籍中屡有叙述,如宋因话录,明格古要论、髹饰录等。
剔犀工艺在宋金时代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日本称“屈轮”,剔犀工艺是用两种或数种色漆逐层相间积累到所需的厚度,然后用刀剔刻出图案,再加打磨,使刀口圆润稳顿,不露刻痕。
于是在刻口断面处呈现厚薄相间、富有规律的色层“灿然成文”。
取得比单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桂花纹剔红盒宋通高3,口径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剔犀执镜盒宋直径15.4,长27厘米1977年江苏省武进县南宋墓出土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藏,描金堆漆舍利函宋通高41.2,底长、宽24.5厘米1966年浙江省瑞安县慧光塔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宋锦为我国古代高级丝织品.绫织物在宋代,不仅用于制作各种服饰,还用做装潢书画,或以白地子织诗词、山水、故事、人物、花鸟,形象生动,几与绘画无别。
更有甚者,宋缂丝受当时绘画重理尚法、精密不苟风气的影响,绣绘山水、人物、楼阁,花鸟等,针线细密,不露边缝,使形象既有绘画的真实感,又有绘画所不具备的绒色光彩夺目。
缂丝粉本皆取名人字画,作者往往俱名。
宋缂丝大家当以朱克柔为最著名,她是南宋高宗时的缂丝大家,名强,云间人,锦线缂丝工艺,联珠双鹫纹锦袍宋身长138,肩袖通长194,袖口宽15.5厘,重莲团花锦(局部)宋团花直径1213厘米1953年新疆若羌县阿拉尔墓葬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缂丝紫鸾鹊谱宋长131.6厘米,宽55.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朱克柔款缂丝莲塘乳鸭图宋长107.5,宽108.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朱克柔款缂丝山茶宋长26,宽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宋瓷器,宋瓷取得辉煌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有名的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享誉海内外。
产品工艺高超,品种繁多。
其它如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等出产的瓷器也颇有名,五代密色瓷莲花碗,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瓷器体系,瓷器体系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各窑瓷器的工艺、釉色、造型及装饰的不同而定的。
宋代瓷窑体系大概有八:
即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窑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建州窑、吉州窑,五大名窑,柴-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汝-廖若星辰,珍如拱璧官-高山仰止,紫口铁足哥-金丝铁线,号百极碎定-定有芒口,金彩描花钧窑-云蒸霞蔚,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汝窑,汝窑水仙盆,口纵16.4cm。
口横23cm,高6.7cm台北故宫博物院,静为依归,清极遁世-道教对青色的追求,青瓷碗北宋汝窑高6.8,口径16.8,足径7.5厘米英国伦敦达维德中国美术馆藏,“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
唯供御捡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南宋周辉清波杂志,青瓷刻花细颈瓶北宋汝窑高18.8,口径5.8厘米1988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北宋汝窑盘上博,裹足烧芝麻钉,官窑-北宋徽宗时开始烧造,北宋厚重,南宋轻薄,到元代嘎然停止,北宋官窑琮式瓶全世界只有四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台北故宫,北京翰海拍卖公司,青瓷鱼耳炉宋哥窑高8.3,口径12.5,足径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官窑瓷局部,哥窑开片苏博,南宋哥窑罐耳瓶上博,南宋哥窑葵口盘,定窑,是宋代著名的窑口之一。
烧瓷地点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曲阳宋时属定州,定州窑烧瓷史始于唐而终于元,以宋时最盛。
宋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瓷、酱釉瓷、绿釉瓷以及釉剔花瓷。
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三种。
定窑又创覆烧法,即把盘碗之类的器皿反过来烧,它比普通的匣钵装烧省工省料,而且产量高。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游鹅纹碗上博,白瓷枕苏博,白瓷孩儿枕北宋定窑高18.3,长30,宽1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白瓷印花云龙纹盘北宋定窑高4.8,口径23.2,足径10.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窑白瓷刻荷花鸳鸯大碗香港张宗宪先生藏,定州花瓷琢红玉据宋人记载,定窑瓷中有一种红瓷,甚为珍贵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和光同尘分外妖娆,其他民窑宋代民窑八大系统,南北各四北方:
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南方:
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钧窑被视为宋代名窑之一,但其名在宋代文献中未见。
钧窑在河南禹县,瓷器遗址遍布县内各地,已发现的窑址达百余处。
它生产的乳浊釉瓷,釉内含少量铜,青中泛红,如蓝天中的晚霞。
晋唐以来,烧制青瓷的着色剂是氧化亚铁,宋钧窑改用铜,为青瓷开辟了新的途径。
用铜作还原剂,技术难度大,但釉色变化多。
钧窑铜红釉瓷的烧制成功,为氧化烧制海棠红、玫瑰紫,元代瓷的釉里红、明清瓷的宝石红、霁红、郎窑红、桃花片以及某些窑变花釉,提供了技术条件,北宋钧窑鼓钉纹洗苏博,窑变尊北宋钧窑高18.4,口径20.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宋代钧窑玫瑰紫花盆。
钧瓷的釉面在高温烧制中形成千姿百态的图形,似真似幻,变化莫测,往往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北宋钧窑天青色鸡心罐,钧瓷的颜色青若蓝天,白如美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体现着典雅大方、飘逸空灵的帝王之气。
同时,钧瓷的形态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清新练达的含蓄之美。
铜元素对窑温十分敏感,要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下才能烧制出美丽的红色,若稍有偏离,色泽就会产生变化。
因此,即使是最老练的烧窑工匠也无法预测,出窑后的钧瓷会呈现出何种绚烂的色彩。
而正是这种烧制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钧瓷的美千变万化、独树一帜,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北方民窑系,磁州窑系是北方一个最大的,给它命名的是英国人霍布逊磁州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以河南产瓷最多。
磁州窑系继承唐代南北民窑传统,烧瓷品种多,能适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人们的需要。
以富有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著称于世。
烧瓷品种除白瓷,墨釉瓷,还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褐彩、白釉红绿彩和低温铅釉黑彩等。
取材纹样多是人们日常生活,其中描写儿童生活的最多,如婴戏、钓鱼、玩鸟,踢球、放鸭、抽陀螺等。
另外,瓷器上还往往题上通俗的诗句或民谚,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北宋磁州窑高40.2,腹径19.8,底径9.4厘米日本永青文库藏,耀州窑颜色呈橄榄绿陆游老学庵笔记“耀州出青瓷,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特征:
纹饰“刀刀见泥”,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卉瓶,耀州窑系,以今陕西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在内。
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因此把这一带的瓷窑称为耀州窑。
胶州窑创烧于唐,主要烧制黑釉、青釉、白釉瓷。
入宋以后,这里的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中期达到极盛,制瓷技术高超。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刻花刀法犀利,线条流畅。
耀州窑以生产民用瓷为主,也常被官方选作贡品,青瓷刻花凤凰缠枝花纹注北宋耀州窑高21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青瓷刻花牡丹纹瓶北宋耀州窑高19.9,口径6.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击其声,铿锵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
”,南方民窑系,龙泉窑景德镇窑建州窑吉州窑,龙泉窑系,南宋对因供应宫廷用瓷而发展较快。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浙江县境内,已发现遗址二十余处。
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晚期达极盛。
以烧青瓷为主,其中的粉青釉、梅子釉瓷代表了当时瓷器工艺的最高水平。
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龙泉窑瓷白中泛绿或微带青灰,温润沉稳,南宋多用以对外贸易,龙泉窑瓜楞荷叶盖罐-元苏博,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碗上海博物馆,景德镇青白瓷系。
景德镇在今江西昌江南岸,唐时名昌南镇。
宋景德年间向宫廷进御瓷,在瓷器底部书“景德年制”四字,以此改名景德镇。
景德镇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又称“影青瓷”。
胎质坚细。
釉色薄匀如冰似玉,宋代影青瓷枕,宋代影青瓷大碗,建州窑油滴兔毫与鹧鸪斑,吉州窑跟磁州窑接近,剪纸装饰是其创新。
地位较低,小结总的来看,宋瓷风格属于沉静雅素一类。
钧窑瓷虽灿烂如朝霞,但也不同于唐三彩的热烈华贵。
宋瓷虽重视釉色之美,但更重视瓷釉的质地之美。
钧窑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朝霞,变化如行云流水;汝窑瓷质莹润如堆脂;景德镇青白瓷色泽质地细如玉;龙泉窑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美之极致。
还有哥窑瓷满布裂纹的假疵美,别具风彩。
宋瓷大大拓展了黑瓷的领地,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鸪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典雅秀美。
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瓷,为元代白瓷釉下花瓷器的出现提供了范例。
定窑瓷的印花,耀州窑瓷的刻花,也都是唐和五代瓷所不及的,其他工艺,建筑雕刻其他,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6公里悬瓮山下的晋祠,是现存宋代祠庙建筑中重要的一处。
晋祠是北朝以来著名的祠庙和风景区。
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所建,仅偏西的圣母殿、飞梁和献殿为宋金遗物。
圣母殿背倚山崖,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正面副阶柱上有宋代木刻蟠龙。
殿内正中有圣母坐像,周围有四十尊侍女像,为宋代雕塑精品。
圣母殿与献殿之间为飞梁,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所谓飞梁是指殿前方形的鱼沼上一座十字形的桥,四面通到对岸,使建筑群体富于变化,山西太原晋祠侍女像,山西太原晋祠侍女像圣母殿与献殿之间的飞梁,宋代佛教建筑,今存河北正定隆兴寺是重要实例。
隆兴寺原名龙藏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著名的龙藏寺碑尚存寺内。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