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056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docx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34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①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的历程。

②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包容性)。

④再创中华文化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斗密切相关。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②中华文学艺术、古代科学技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③不同区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性)。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四点)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博大精深

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含义: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的特征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两点))

 

包容性

 

1.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三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2.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核心:

爱国主义(地位和作用-两点P74、新时期主题P75)

②团结统一:

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③爱好和平:

④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⑤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3.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

4.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大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五大精神。

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培育的统一。

5.为什么要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点)

6.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三大点)

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1、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略。

2、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

3、结合

学过的历史知识,思考上面的论述,想想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4、为什么一些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的历程。

②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

(包容性)④再创中华文化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斗密切相关。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2、汉字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我国史书典籍的意义、原因、特点?

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为什么要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因为,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①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②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博大精深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②中华文学艺术、古代科学技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③不同区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性)。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性)。

6、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

①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

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③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7、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特点

成就:

①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中华民族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8、我国的区域文化

①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9、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国的石窟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③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0、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包容性

11、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的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三大基本特征的关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13、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二、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如何理解?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①团结统一

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

意义:

这种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②爱好和平

影响:

首先,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其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品格,表现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意义: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④自强不息

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的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有何意义和作用?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

(1)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锐气不减,斗志更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民族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

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