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841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 功率密度的测定HJ 1151.docx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5G移动基站辐射环境功率密度的测定HJ1151

 

XXXX有限公司

 

新项目方法能力验证报告

 

项目名称: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的测定

HJ1151-2020

项目负责人:

项目审核人:

项目批准人:

批准日期:

年月日

实验室参加验证相关信息

表1参加验证的人员情况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或职称

所学专业

从事相关分析工作年限

表2使用仪器情况登记表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仪器出厂编号

性能状况

(计量/校准状态、量程、灵敏度等)

备注

表3使用试剂及溶剂登记表

名称

生产厂家

规格

纯化处理方法

备注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的测定

HJ1151-2020

方法能力验证报告

1.方法依据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依据《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1151-2020)编制。

本方法适用于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

对同一站址存在5G及其他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按照本方法规定执行。

2.仪器设备

2.1全频段电磁辐射测试仪,2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XXXX,XXXXXXXX,检定有效期限:

年XX月XX日。

2.2分体式温湿度计,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XXXX,XXXXXXXX,检定有效期限:

年XX月XX日。

2.3空盒气压表,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XXXX,检定有效期限:

年XX月XX日。

2.4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1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XXXX,检定有效期限:

年XX月XX日。

3.监测条件

3.1环境条件

监测时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监测仪器的使用要求。

3.2监测工况及5G终端设备

监测时,被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应为正常工作状态,5G终端设备应与被监测的5G移动通信基站建立连接并至少处于一种典型应用场景。

4.监测步骤

4.1资料收集

开展监测工作前,应收集被测5G移动通信基站的基本信息,包括:

基站名称、运营单位、建设地点、发射频率范围、天线支架类型、天线数量、运行状态和天线离地高度等。

根据监测性质和目的,还可收集其他信息,包括:

经纬度坐标、发射机型号、标称功率、实际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平均负载、天线下倾角(机械下倾角+电子下倾角)、天线波瓣宽度(水平宽度、垂直宽度)和天线方向图等参数。

对同一站址存在其他网络制式的移动通信基站也应收集同样基本信息。

4.2监测因子

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因子为射频电磁场,监测参数为功率密度。

4.3监测布点

监测点位应布设在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覆盖范围内的电磁辐射环境敏感目标处,并优先布设在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距离天线最近处,但不宜布设在需借助工具(如梯子)或采取特殊方式(如攀爬)到达的位置。

建筑物内监测时,监测点位可布设在朝向基站天线的窗口(阳台)位置,监测仪器探头(天线)尖端应在窗框(阳台)界面以内,也可布设室内其它位置。

监测仪器探头(天线)与家用电器等设备之间距离不少于1m。

监测布点画出示意图,并标注相关信息。

4.4监测高度

监测仪器探头(天线)距地面(或立足平面)1.7m。

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监测高度,并在做好相应记录。

4.5监测读数

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开机,预热和自检,合格后方可开始监测。

监测时,监测仪器探头(天线)置于监测仪器支架上,探头(天线)尖端与操作人员躯干之间距离不少于0.5m,并与5G终端设备保持在1m至3m范围内;避免或尽量减少周边偶发的其他电磁辐射源的干扰及监测仪器支架泄漏电流等影响。

每个监测点每次监测时间不少于6分钟,读取监测仪器的平均值。

4.6监测记录

4.6.1基站信息的记录

记录收集的基站相关信息。

4.6.2监测条件的记录

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状况。

记录监测日期、监测起止时间、监测人员、监测频率范围、监测仪器及探头(天线)型号和编号,监测仪器及探头(天线)校准/检定证书(报告)编号。

记录监测时的应用场景,5G终端设备型号、数量、应用场景等。

4.6.3监测信息及结果的记录

记录现场监测点位示意图,标注5G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监测点位和其他已知的电磁辐射源位置。

记录监测点位名称(或经纬度)、监测点位与5G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的垂直距离和与水平距离和监测数据。

监测时保留频谱分布图(现场打印)。

5.结果表示

将仪器显示的结果值,记录到监测记录表中,单位为μW/cm2。

6.方法验证

6.1准确度

6.1.1精密度

本实验室在尽可能工况正常、稳定工作情况下对某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不同应用场景的功率密度进行监测,连续进行6次测量,结果如表1至表7所示:

 

表1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数据传输场景)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X(μW/cm2)

平均值

(μW/cm2)

标准偏差S(μW/cm2)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2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视频交互场景)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X(μW/cm2)

平均值

(μW/cm2)

标准偏差S(μW/cm2)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3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游戏娱乐场景)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X(μW/cm2)

平均值

(μW/cm2)

标准偏差S(μW/cm2)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4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虚拟购物场景)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X(μW/cm2)

平均值

(μW/cm2)

标准偏差S(μW/cm2)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5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智慧医疗场景)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X(μW/cm2)

平均值

(μW/cm2)

标准偏差S(μW/cm2)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6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工业应用场景)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X(μW/cm2)

平均值

(μW/cm2)

标准偏差S(μW/cm2)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7方法精密度测定数据(车联网场景)

编号

1

2

3

4

5

6

测定结果X(μW/cm2)

平均值

(μW/cm2)

标准偏差S(μW/cm2)

相对标准偏差RSD(%)

由表1至表7可知,本实验室对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精密度为x.x~xx%,结果良好。

7.监测实例

本单位实验室两组人员对不同应用场景的5G移动通信基站功率密度进行监测。

测定结果如下表8-14所示:

表8监测实例测定数据(数据传输场景)

监测人员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X(μW/cm2)

人员相对误差(%)

表9监测实例测定数据(视频交互场景)

监测人员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X(μW/cm2)

人员相对误差(%)

表10监测实例测定数据(游戏娱乐场景)

监测人员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X(μW/cm2)

人员相对误差(%)

表11监测实例测定数据(虚拟购物场景)

监测人员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X(μW/cm2)

人员相对误差(%)

表12监测实例测定数据(智慧医疗场景)

监测人员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X(μW/cm2)

人员相对误差(%)

表13监测实例测定数据(工业应用场景)

监测人员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X(μW/cm2)

人员相对误差(%)

 

表14监测实例测定数据(车联网场景)

监测人员

人员1

人员2

测定结果X(μW/cm2)

人员相对误差(%)

由表8至表14可知,本实验室两组人员比对相对偏差为x.x~xx%,符合实验室人员比对分析质量控制要求

9.结论

通过验证,依据《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1151-2020)对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的监测,实验室设备、人员能力、方法的准确度等均满足标准方法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扩项评审关于方法验证材料的小提示:

1、所有验证数据均应做好完整的分析记录,应可溯源。

2、方法验证应包括方法提及的试剂、仪器、环境、人员(包括比对)、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等全部因素的验证。

3、方法验证应验证方法适用的所有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