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37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技术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技术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技术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技术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标.docx

《技术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标.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标.docx

技术标

招标项目(或标段)名称:

招标编号:

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内容:

技术标

投标人:

(法人印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签章)

日期:

年月日

 

第一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二、**********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施工图;

三、我公司的技术、机械设备装备情况及管理制度。

第二节使用技术标准及规范

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1、《建筑和行业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1)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木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7、《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9、《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10、《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13、黔东南州质检站编制的《建设工程监督档案实务手册》

1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4)

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必条文》(2002年版房屋建筑部分)

第三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建设工程,位于**********,本工程建筑面积:

*****平方米。

建筑层数及高度:

本建筑为地上五层,高度******米。

建筑类别、性质及结构形式:

多层民用建筑,框架结构。

建筑合理年限:

50年。

本工程Ⅰ级类民用建筑工程,防水层耐用年限15年。

基础工程: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C30砼,毛石混凝土带形基础C30砼,地圈梁(DQL)C20砼,地梁C20砼。

墙体材料工程:

各部分墙体厚度除注明外均为240厚,墙体材料及砌筑安装技术,应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相关图要求。

新材料暂无国家标准者应有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和标准,并符合该产品的要求。

楼地工程:

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走道、楼梯间等地、楼面均作150米高水泥砂浆踢脚板,详西南04J312-5-3108。

屋面工程:

屋面做法见“建施图03内屋面做法详图”。

门窗工程:

门窗尺寸、形式、数量、选材、玻璃的材质、厚度以及门窗所选择用的系列等。

制作门窗时,按门窗立面图要求,提出细部节点,构造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认可后再进行加工制作。

油漆工程:

所有暗装的金属管道、铁件、均刷红丹两道。

银色防锈漆两道。

详西南04是312-43-3290。

金属栏杆、金属门等,刷红丹一道。

天蓝色调合漆二道。

木作件均刷乳白色一底二面油漆,详西南04J312-41-3277。

二、施工准备

(一)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中主要包括的工作项目有:

实施性工程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阶段)、施工组织机构建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就位、施工部分急需材料进场、施工劳动力进场与教育、单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技术交底、图纸会审、砂浆及混凝土现场配合比设计、施工进度计划交底、施工质量安全交底等。

(二)施工技术准备

1、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审,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

土建、安装各专业相互联系对照,发现问题,提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协商一致,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综合会审。

2、编制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纸,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按规定套用施工定额,计算所需要材料的详细数量、人工数量、大型机械台班数,以便做进度计划和供应计划,更好地控制成本,减少消耗。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本工程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均需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专业均采用三级制。

即项目技校负责人→专业工长→各班组织。

技术交底均有书面表,级级交底签字。

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要求细致、齐全、完善,并要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讲述交底,工长接受后,应反复详细地向作业班组进行交底,班组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全面理解施工图,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三)、施工物质条件生产准备

1、材料准备

(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拟定工程施工材料供应计划。

并对水泥、钢材、木材等各项建筑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项材料计划表,按计划分批进场。

(2)、对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和出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防盗、防火的管理。

2、构配件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所提供的的各种构配件,提前做好加工、翻样、预制、预埋件加工等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求时计划表,按计划有条油菜花紊实施,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施工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提供的施工机械数量,拟订施工机械计划表,按计划组织相应施工机械进场就位。

4、运输准备

项目部配备相应的运输车辆。

便于小型配件、生活物资、小批量材料的运输、材料送检和业务联系等日常工作开展。

(四)、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点校验

会同有关单位做好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网点的移交验工作,包括测量控制点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复核控制点。

根据给定控制点测在施工现场内设立永久性标桩,并做好保护,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

三、施工测量

(一)、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

本工程在施工场地以导线形式施测四个施工控制点,形式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地依据。

四个施工点用木桩打入地下,作水泥沙子加固,木桩上钉地小铁钉中心标志,小铁钉顶面施测高程,并出具施工点测量报告。

根据提供的n个施工水准点,由其中一点出发,沿着另外n-1各点依次测量,最后又回到起点,实测中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保证精度。

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之差小于±mm,可确定所给水准点标高正确。

在施工现场内选两处远离路边,受影响小又利于观测土方埋下永久准点清,测出其高程,为以后施工做准备。

(二)、建筑物轴线定位及标定

1、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

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

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长期稳定的保留,对每栋建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

2、基础灰线的撒设

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孔桩灰线。

这项工作精度要求很高,但要防止差错。

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

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3、建筑物基础放线

(1)、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主轴线。

经校核后,以主轴为准,用墨汁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积水坑线等。

(2)、验线

基础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长度L≤30M允许偏差±5mm;30M<L≤60M允许偏差±10mm;

60M<L≤90M允许偏差±15mm;90M<L允许偏差±20mm

基础放线经有关技术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3)、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a、建筑物的定位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异:

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子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项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B、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时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C、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主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D、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淮点。

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

不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工程定位的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4)、垂直度的控制吊线坠法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A、线坠的几何形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作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B、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C、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抗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D、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E、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5)、结构施工测量

A、±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坚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B、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坚向投测的依据。

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

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C、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两侧的轴线上。

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D、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

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

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外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0.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外,以便于相互校核。

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基础施工前必须按(建筑场地探查与处理现行规程)进行探查处理。

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与地质勘查报告不符时,及时与建筑单位、设计单位商定处理方案。

(一)、土石方工程

1、开挖前应清除或拆迁作业条件

(1)开挖区域内地上和地焉障碍物,对靠近基坑(槽)的原有建筑物、电杆等采取防护或加固措施。

(2)完成场地平整,并使之有一定坡向,同时挖好临时排水沟,修筑好运输道路。

(3)查清工程场院地的地质、水文资料及同围环境情况,根据施工具体条件,制定土方开挖、运输、堆放和土方调配平衡方案。

(4)开挖有地表滞水和地下水的基坑(槽)时,应做好地表、基坑的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并做好土壁加固的机具和材料准备。

(5)根据建筑总平面和基础平面图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控制定位轴线桩、龙门板或水平桩,放出挖土灰线,经检查并办守预检手续。

(6)夜间作业,应根据需要设置照明设施,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2、施工工艺

(1)基坑(槽)开挖应按放线定出的开挖宽度,分段分层挖土。

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在四侧或两侧直立开挖或放坡,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2)在天湿度的均质土中开挖基坑(槽),且无地下水时,挖方边坡可作直立壁、不加支撑,但深度不能超过下表规定,基坑(槽)宽应稍大于基础宽。

 

基坑(槽)不用支撑时的容许深度

项次

土的种类

深许深度(mm)

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充填物为砂土)

1.00

2

硬塑、可塑的粉质粘土及粉土

1.25

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50

4

坚硬的粘土

2.00

(3)当开挖基坑(槽)的土体含水量大而不稳定,或基坑较深,或受到周围场地限制需用较陡的边坡或直立开挖而土质较差时,应采用临时性支撑加固。

开挖宽度较大的基坑,当在局部地段无法放坡,或下部土方受至基坑尺寸限制不能放较大坡度时,则应在下部坡脚采取加固措施,如采用短桩与隔墙板支撑或砌砖、毛石或用纺织袋、草袋堆砌临时矮挡土墙,保护坡脚。

基坑(槽)最陡容许坡度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中密的砂土

1:

1.00

1:

1.25

1:

1.5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

0.75

1:

:

1.00

1:

1.25

硬塑的粉土

1:

0.67

1:

0.75

1:

1.0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

0.50

1:

0.67

1:

0.75

硬塑的粉质粘土、粘土

1:

0.33

1:

0.50

1:

0.67

老黄土

1:

0.10

1:

0.25

1:

0.33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

1.00

(4)基坑(槽)开挖程序一般是:

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第1m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

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槽)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m,相邻段开挖应待已挖好的槽段基础完成并回填夯实后进行。

(5)开挖多形线基坑(槽)不放坡时,应沿灰线里面切出基槽的轮廓线。

对普通软土,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深度30—60cm,从开挖端向后倒退按踏步型挖掘;对粘土、坚硬粘土和碎石类土,先用镐松动后,再向前挖掘,每层挖土厚度15—20cm,每层应清底和出土,然后逐步挖掘。

(6)基坑(槽)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当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时再挖至设计标高。

(7)在基坑(槽)边缘上侧堆土放材料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方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

并在已完基础一侧不应过高堆土,以免使基础产生歪斜裂缝。

(8)应随时注意土质变化情况,如基底出现软弱土层、枯井、古墓等,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加深、换填或其它方法处理地基。

遇有文物,应做好保护,妥善处理后再施工。

(9)基坑(槽)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地勘、建设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软弱土层、坟坑、孔洞等,应用地基处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

3、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基坑(槽)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平严禁扰动。

(2)、允许偏差项目

人工挖土工程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基坑(槽)

场地平整

排水沟

地基面层

1

标高

+0.5-50  

+50

+0-50

+0-50

用水准仪检查或拉线尺量检查

2

长度、宽度

-0

-0

-0

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3

边坡坡度

-0

-0

-0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4

表面平整度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4、注意事项

(1)基坑(槽)开挖,应设水平桩控制基底标高,标桩间距应不大于3.0m,并加强检查,以防止超挖,如发现局部超挖,应采取低压缩性材料,如灰土、砂砾石等分层加填夯实。

(2)土方开挖应先从底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完成最低处的挖方,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并且不能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雨期、冬期施工应连续作业,基坑(槽)挖完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以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和破坏。

(4)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当有粉细砂层时,应采取用有效的降低地下水措施,将水位降低至开挖底层以下0.5m处,防止发生流砂。

(二)、钢筋工程

1、基础钢筋绑扎

(1)、按设计间距在垫层上划线排放纵模向钢筋,排放时要注意弯钩朝上,不倾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2)、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间部分每隔一根呈梅花绑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或左右扣绑扎),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3)、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时,钢筋网的长向钢筋应放在短向钢筋的下面。

(4)、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下端,用90度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箍筋比柱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

插筋位置应用木条或钢筋架成井字形固定牢固,以免造成柱子轴线偏移。

(5)、基础配有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

2、柱钢筋绑扎

(1)、绑扎时,按设计要求的箍筋间距和数量,先将箍筋按弯钩错开要求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再立起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与搭接筋绑好,绑扣不少于3个,绑扎向里,便于箍筋向上称动。

如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

(2)、柱主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

(3)、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4)、在立好的柱主钢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套好的箍筋向上移置,由上往下宜用缠扣绑扎。

(5)、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产分的相交点成梅花或交错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成梅花式交错扎牢,以防骨架歪斜。

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并位于箍筋与柱角主筋与任何一根中间主筋的交接点上。

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6)、下层柱的主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钢筋的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与层钢筋的伸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收缩准确,不宜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后再扳动钢筋。

(7)、框架梁、牛腿及柱帽中的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8)、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9)、柱筋控制保护层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绑在柱立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以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3、梁钢筋绑扎

(1)、当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次序进行绑扎:

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

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2)、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

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应为135度。

如果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应为6~10d。

(3)、弯起钢筋与负弯矩钢筋位置要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梁的受拉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5mm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小于25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

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d。

接头不宜设大梁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0d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5)、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6)、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垫梁、边梁(圈梁)时,必须支承在垫梁或边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峡谷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支承在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之上。

(7)、主梁与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上梁钢筋之上。

(8)、主梁钢筋如采取在模外绑扎时,一般在楼板模板上绑扎,然后用人力(或吊车)抬(吊)入模内,其方法次序是:

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将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近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再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扫帚→将骨架捎抬起抽出横杆→使梁骨架落入模内。

4、板钢筋绑扎

(1)、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垃圾杂物清扫帚干净,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2)、按划好的钢筋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3)、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的要求,同梁钢筋绑扎要求。

(4)、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5)、板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对外围两根两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交错绑扎(双向配筋板交点,则须全部绑扎)。

如板配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设钢筋支架,以保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6)、对板的负弯矩配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睛垫砂浆垫块,以防止被踩下,特别对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弯形。

(7)、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应按设计规定,设计图纸未注意明,板的边跨支座可按跨度的L/10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的L/6为弯起点(L—板的中—中跨度)。

5、楼梯钢筋绑扎

(1)、在楼梯支好的底模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按设计图纸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则先绑扎梁,后绑扎板钢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2)、底板钢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并垫好砂浆块。

(3)、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板支模应控制好标高、预留洞的位置及尺寸,支模时量好底高,并挂好线,按线支模。

根据跨度的大小,先确定纵横方向顶撑的布置。

采用Φ48×3.5mm钢管搭设室内满堂脚手架。

顶撑支好后即可铺平板,铺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模板接缝应严密,梁与板结合处用阴角模板。

板模支完后,在上层柱筋上标出平的水平控制线,用以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尺寸和表面平整。

模板一次组装,中间每层装拆模后吊车直接吊运,重复使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临时堆放模板的场地,有利于立体交叉与文明施工。

(4)楼梯模

先立平台梁、平台板的模板及梯基的侧板。

在平台梁和梯基侧板上钉托木,将搁栅支于托木上,搁栅的间距400—500mm,断面为50mm×100mm。

搁栅下立牵杠及牵杠撑,牵杠断面为50mm×150mm,牵杠撑间距为1—1.2m,其下垫通长垫板。

牵杠应与搁栅垂直,牵杠撑之间用拉杆相互拉结。

然后在搁栅上铺梯段底板,底板采用10mm厚竹胶模板。

在底板上面出梯段宽度线,依线立外帮板,外帮板可用夹木或斜撑固定。

再在靠墙的一侧立反三角木,反三角木的两端与平台梁和梯基的侧板钉牢,然后在反三角木与外帮板之间逐块钉踏步侧板,踏步侧板一头钉在外帮板的木档上,另一头钉在反三角木的侧面上。

如果梯形较宽,应在梯段中间再加设反三角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