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47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docx

项目测量技术方案书

测量技术方案书

 

 

 

xxxxxxxxxx项目

1:

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书

 

 

 

 

 

审批意见:

                            工程师:

                                 

审批人(签章):

                     主要设计人:

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批准单位:

(盖章)              申报单位:

(盖章)

                                    

目录

1  概述…………………………………………………………………3

1.1  任务来源………………………………………………………..3

1.2  测区范围及隶属………………………………………………..3

1.3 任务情况…………………………………………………………..3

2  测区概况....…………………………………………………………3

3  测区已有资料……………………………………………………3

4  作业依据....………………………………………………………3

5  测绘仪器....…………………………………………………………4

6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

7  成图方法、比例尺和地形图分幅………………………………4

8  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4

8.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4

8.2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要求…………………………………………..4

9  控制测量....………………………………………………………5

9.1GPS测量…………………………………………………………..5

9.2图根控制点测量…………………………………………………..6

9.3控制点编号……………………………………………………..7

10 外业数据采集……………………………………………………7

11 内业数据处理……………………………………………………7

12 检查....…………………………………………....………………10

13 上交资料…………………………………………………....……11

xxxxxxxxxxx项目

1:

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

1 概述

1.1任务来源

为了加快xxxx城园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解决区内污水处理问题,加快xxxx城开发建设,完善园区投资环境,由我院工程部于2015年6月前完成xxxx项目1:

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任务。

1.2测区范围及隶属

测区隶属xx市xx区xx镇,位于东经 110°09′和北纬19°54′处。

1.3测量任务情况

1.3.1测区内E级控制;

1.3.2测绘1:

1000地形图;

1.3.31:

1000管线调查图;

2 测区概况

2.1测区位于xx市xx区xx镇,属城市近郊,村庄较多,建筑物密度大,无规则,通视条件差;东北部地区,灌木密集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差;

2.2该测区6月平均气温25℃,属多雨天气。

3 测区已有资料

3.1测区1:

500地形图;

4 作业依据

4.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4.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97);

4.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4《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95);

4.5《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4.6《CASS7.1测绘软件用户手册》;

4.7《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国家标准(GB/14912—94);

5 测绘仪器

使用南方5秒级全站仪,中海达V30天宝三星GPS(带RTK功能)、接收机进行测绘,并确保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技术总结中必须附上所有仪器的仪器检定证明。

6 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6.1平面坐标系统:

海南海口独立坐标系;

6.2高程系统: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6.3基本等高距:

1.0米。

7 成图方法、比例尺和地形图分幅

7.1成图方法:

采用全解析数字化方法成图;

7.2测图比例尺:

1:

1000;

7.3地形图分幅:

依照xx市地形图分幅标准和图幅整饰标准,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cm(实地为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000米)。

8 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8.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8.1.1E级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8.1.2E级以下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8.1.3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8.2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8.2.1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符合下表:

  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

地区分类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

≤0.5

≤±0.4

山地和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

≤0.75

≤±0.6

8.2.2高程精度:

8.2.2.1测区建筑区和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8.2.2.2其它地区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平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丘陵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8,羊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6。

8.2.2.3对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述规定放宽50%。

9 控制测量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为了满足测量的精度要求首先应以高等级控制点作为起始点对测区进行控制点的加密。

首先进行E级GPS测量,其次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9.1E级GPS测量

GPS作业时应采用静态模式(常规静态或快速静态)观测。

对接收设备的要求见表一。

             各等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仪器要求         表一

等级

平均边长D(m)

GPS接收机

性能

观测量

接收机标称

精度优于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量

E级

200-500

双频或单频

载波相位

10mm+5ppm

≥2

 观测的基本要求如下表二:

  各等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技术指标         表二

等级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重复观测时段数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  (PDOP)

E级

≥15

≥4

≥5

≥1.5

单频≥15

10~15

≤6

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两次读数差不大于5mm,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

基线解算采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在微机上进行。

野外观测数据必须及时备份,并由专人保管。

以已知的WGS-84坐标作为基线解算依据,根据软件包说明按缺省参数进行解算。

基线测量精度及所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及全长闭合差、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符合下式规定中:

δ:

为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10mm,固定误差(mm)

     b:

为比例误差系数,对于E级取20ppm

d:

相邻点间的距离,mm

 Wx、Wy、Wz:

为坐标差分量闭合差;W:

为环闭合差;n:

为闭合环边数;ΔS:

为复测基线长度差。

经检验符合要求后,采用GPS网平差软件上进行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高程拟合,解算出各点的海南海口独立坐标成果和拟合高程。

9.2图根控制点测量

为了地形图测量的需要,在E级GPS点基础上进行加密,采用RTK对开阔地区进行首级图根控制点加密测量;在密林地区采用全站仪支导线测量,具体要求如下:

9.2.1支站点数不大于3;

9.2.2支导线每条边长不大于150米,总长不超过300米;

9.2.3采用两测回,坐标闭合差不大于0.22米,测角中误差不大于12″。

9.3控制点编号

E级点编号由MA01开始编,图根点编号由M001开始编。

10 外业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采用极坐标法进行作业,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设站,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

10.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

10.2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进行定向检查,然后才能进行碎部测量。

为确保定向的准确,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坐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成果作废,定向检查可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方式:

1)以测站点与定向点作距离检查,距离较差不应大于±7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7cm。

同时选另一近方向控制点作方向检查,偏差不应大于2′。

2)以测站点与定向点作距离检查,距离较差不应大于±7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7cm。

同时检测一个重复地物点,较差符合相应精度要求。

10.3施测地形地物点时,每一测站测完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应不大于40秒。

测站至地物点的距离最长不超过300米,测站至地形点的距离最长不超过400米,地形点间隔一般不大于20米,平坦地区适应放宽到40米。

仪器高、觇标高量取至厘米。

10.4其它地物点测量时,放镜位置一定要严格居于地物中心或中心线。

10.5地形图的各种注记必须使用CASS5.1测图软件的对应标注。

10.6地物点测量精度要满足《城市测量规范》中对城市地形测量的要求。

11 内业数据处理

该次测量采用全解析数字化成图,外业进行草图的绘制,内业采用CASS7.1测量软件进行成图。

对于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如下:

11.1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1.1.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11.1.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11.1.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11.1.4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11.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11.2.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11.2.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11.3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11.3.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11.3.2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11.3.3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水泥、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11.3.4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11.3.5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可按正射影像图绘出。

11.3.6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实地宽度小于0.5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11.4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11.5水系及附属设施测绘

11.5.1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11.5.2河流、沟渠、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11.5.3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11.6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11.6.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11.6.2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11.6.3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11.6.4坡度在70° 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坎、斜坡、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11.6.5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

11.7植被的测绘

11.7.1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11.7.2旱地包括种植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

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旱地应加注“喷灌”、“滴灌”等。

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

11.7.3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1.8注记

11.8.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11.8.2高程注记点的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2)顶、鞍部、山脚、沟底、凹地、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3)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11.9地形要素的配合

11.9.1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11.9.2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11.9.3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11.9.4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11.9.5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11.9.6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

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11.9.7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

11.9.8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12 检查

所有测量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质量管理制度。

即:

作业组自检,然后队总工组织检查组检查,合格后提交甲方验收。

13 上交资料

13.1测量技术设计书………………………………………………5份

13.2控制点成果表(装订在测量技术报告中)…………………5份

13.3 1:

1000数字化地形图…………………………………………5份

13.4测量技术报告…………………………………………………5份

13.5仪器鉴定资料(装订测量技术报告中)……………………5份

13.61~5项的数据光盘………………………………………………5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