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4480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巢湖北山地质地貌

学号:

170211002

姓名:

王宇

专业:

地理科学

届别:

2011级

班级:

地理科学一班

实习单位:

地理科学专业

 

绪言

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交通概况………………3

实习的目的与任务……………………………………………4

实习的概略过程………………………………………………4

实习区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9

本区的地层与矿产

地层……………………………………………………………9

矿产…………………………………………………………13

地层的构造特征

本区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16

褶皱…………………………………………………………18

断裂…………………………………………………………19

地质发展简史及古地理环境………………………………21

小结…………………………………………………………22

 

一、绪言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辖区面临长江,濒临巢湖,市域内巢湖水面面积511.88km2,约占整个巢湖水面面积的2/3。

全市现辖四县一区(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人口453万,土地总面积9423km2。

巢湖北山是指巢湖市北郊、青苔山以东、汤山以西、白虎尖以南的一段褶皱山地。

该区域地质构造典型,尤其是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出露明显。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经济和交通概

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

(图1-1)。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m。

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盛产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基地。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的指示作用。

5、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

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2)。

(三)、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对巢湖的地质考察,再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地层、岩性和古生物;掌握巢湖的成因,地质构造和一些自然地理状况。

同时充实了对《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基础地质学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互帮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收集地表地质信息等资料,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性特征,地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地质图件。

如地质剖面图、信手剖面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

(四)、实习的概略过程

我们于5月17日上午到达巢湖,5月20日下午离开巢湖。

为期4天的野外地质实习,虽然爬高山、走远路,但我感受到野外实习所带来的极大乐趣。

实地的观测,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同学间的激烈讨论,使我在此次实习中得到了许多收获。

现将实习的过程罗列如下:

1、17号下午:

麒麟山采石场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①、测量方向:

利用地质罗盘上指南的功能(当指针与镜上的中线相吻合时,指针就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南是180°北是0°)

②、测量走向:

用一石子从岩层表面滑过,石子运动轨迹即为岩层的倾斜线,使地质罗盘的短轴与倾斜线平行,则长轴与走向平行(走向与倾斜线相互垂直),以长轴为轴线转动地质罗盘,当圆形水泡居中时,指示针所指的度数即为岩层的走向。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彼此相差180°.

③、测量倾向:

使地质罗盘的长轴与倾向平行,以短轴为轴线转动地质罗盘,当圆形水泡居中时,指示针所指度数即为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互垂直。

④、测量倾角:

将罗盘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岩层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就是所求的倾角。

⑤、测量数据:

NE35°/SW215°,SE125°,∠45°

SE15°/WN295°,EN25°,∠60°

2、18号上午:

炭井村——金银洞——巨障山

NO.1、金银洞西坡金银洞

金银洞为喀什特溶洞。

此洞可连通金银洞山坡的数个落水洞。

此洞发育于栖霞组上部含燧石结核层,沿节理发育成地下河。

1、金银洞成因:

a、金银洞为喀什特溶洞,两侧分布有广泛的石灰岩,石灰岩具有可溶性,故易侵蚀成洞;b、金银洞发育于节理之上,故透水性较好。

C、金银洞水中含有co2,故易溶于水形成碳酸,故水具有溶蚀力;d、金银洞水的流动性。

(补充: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2、金银洞(地下河)的走向:

270°(90°),为东西走向。

3、发育该洞的栖霞组上部的岩石含燧石结核(主要成分为sio2),两岸石灰岩呈黑色质点。

4、金银洞水质特征:

水温清凉、无氺味、浊度小、水清澈、无色(补充:

水质特征包括:

ph值、浊度、色度、高锰酸钾指数、总碱度、电导率、水温、氺味等)

NO.2、金银洞山东坡——巨障山西坡谷地

 

从信手剖面图上岩层的新老关系和走向容易判断该地为背斜构造。

由于中部岩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易被侵蚀;且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故该地发育为谷地。

所以,金银洞山东坡——巨障山西坡为次生谷地。

1、首先在这一地质考察点主要了解三个地层,现分述如下:

(1)、上泥盆系统五通组(D3W)

①、时代:

晚泥盆世;②、厚度:

176cm;

③、岩性特征:

下段的底部为乳白色或浅棕色中厚——厚层石英砾岩,砾岩含沙量之下而上减少,过渡到含砾细粒砂岩。

上部为灰白、粉紫色中至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少量薄层泥岩或粉砂岩,局部夹凸镜状铁矿层。

上段为灰白,灰黄色薄至中薄层细粒石英砂岩与灰白、黄绿、棕红薄层杂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含炭质泥岩互层,其上部夹四至五层耐火粘土,偶夹一至三层赤铁矿及厚度不等的劣煤层,同时夹厚至中厚层灰白色石英细砂岩。

与上下覆地层假整合接触。

(2)、下石炭统金陵组(C1J)

①、时代:

早石炭系早期(360-320Ma)②、厚度:

约7.7m

③、岩性特征:

下段灰黄-褐黄铁质石英粉砂岩或土黄色钙质砂岩,可见腕足类化石,厚0.2-1.45m

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

厚6.5m,含假乌拉珊瑚、袁氏珊瑚等珊瑚化石及大量腕足类化石、牙行石和介行类化石。

与上下覆地层假整合接触。

(3)、下石炭统高骊山组

①、时代:

在石炭系中期;②、厚度约13m;

③、岩性特征:

底部为灰紫色赤铁矿层,厚0.46m,中部为灰、深灰含炭质页岩,紫黄杂色页岩,含钙质结核泥岩夹含泥质灰质白云岩透镜体。

含腕足类轮刺贝网格长身贝等及珊瑚礁、辩鳃类化石,厚约8cm.

上部为灰白色中薄厚层细粒石英砂岩,浅灰色粘土,页岩互层,砂岩中虫迹构造发育。

厚约4.3m.与上下覆岩层假整合接触。

2、随后我们在高骊山组黄色、紫红色等杂色页岩中采挖豆状赤铁矿结核。

该地层至下而上,颗粒由细到粗(由石灰岩-泥岩-砂岩-砾岩)为一完整的海退层位。

 

NO.3、金银洞山顶采挖化石

3、18号下午:

麒麟山采石场——鹅头岩

NO.1、麒麟山采石场

⑴、麒麟山地质信手剖面图:

⑵、麒麟山东坡采石场观察栖霞组、船山组、黄龙组以及和州组上部地层剖面及其接触关系。

①、下二叠统栖霞组(P1q)

时代:

早二叠世;厚度约171m;

岩性特征:

依岩性可以分为六段:

底部碎屑岩段为灰、灰黄页岩、钙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砂岩及灰岩凸镜体,时加煤层或高炭质页岩,局部地区底部含砾。

沉积厚度较小,一般数十厘米至一米左右,个别地段厚度大于5米;

下部臭灰岩段为深黑,灰黑色中薄至中层,有时夹白云质灰岩或结晶灰岩,厚13-104m;

下硅质层段在和县-巢湖-安庆-芜湖-铜陵一带主要为灰黑色硅质层,硅质页岩,夹燧石结核灰岩,或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页岩,夹钙质页岩和泥灰岩厚10-28m;中部燧石结核灰岩段为涂炭,青灰,灰黑色中至厚层含燧石结核岩夹中厚层灰岩和生物灰岩,有时呈不等厚互层状出现。

灰岩底层富集有机质和泥质,燧石结核是不规则状平行层面分布,厚43-188mm.

上硅质层段为涂灰、灰黑色薄层硅质层、硅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灰岩、泥灰岩或变相为深灰、灰黑色薄层燧石条带灰岩,厚5-6m。

顶部灰岩段为深灰、灰、浅灰色厚至巨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

近顶部有一层白云质和泥质团块灰岩或夹硅质岩,硅质灰岩,厚14.86m,含蜓、珊瑚、腕足,类化石,基本面貌与上硅质层大体相同;

底部以灰、灰黄、灰黑色炭质页岩,钙质页岩与下覆石炭统船山组顶部球状构造微晶灰岩假整合接触。

顶部以深灰-浅灰色厚至巨厚层含燧石结核微晶灰岩与上覆下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呈假整合接触。

②、上石炭统船山组

时代:

晚石炭世厚度:

本区5-6m长江南岸10-31m。

岩性特征:

底部(长江以北)往往发育一层同生粒状灰岩,局部地段为含砾岩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含腕足类化石。

中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薄层微晶灰岩。

上部为涂炭至灰黑色中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及灰白色含生物碎屑球状微晶灰岩。

本区以本组底部发育的粒状灰岩或局部地段含砾炭质泥岩与下覆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黑色炭质页岩呈假整合接触。

③、中石炭统黄龙组

时代:

晚石炭系早期厚度:

约30m

岩性特征:

本区缺失黄龙组下段,仅出露其上段,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为灰黄、肉红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局部为亮晶灰岩。

含小纺锤蜓等蜓类及珊瑚化石,厚约16m。

上部为灰色、肉红色厚至巨厚亮晶生物碎屑灰岩。

顶部共有不连续的灰、灰黄色含铁质泥岩。

含小纺锤蜓,纺锤蜓,分喙石燕,无窗贝等蜓类以及珊瑚化石,厚约11m。

本组缺失下段粗晶灰炭段,与下覆和州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④、下石炭统和州组

时代:

早石炭系晚期厚度:

约26.8m。

岩性特征:

下段为灰黄、灰色微晶灰岩,微晶泥质灰岩,夹泥质灰质细晶白云岩或夹灰黄色、紫色页岩。

含始史塔夫蜓、石柱珊瑚、大长身贝等化石。

厚约22.5m。

上段岩性变化大,一般为灰、灰黄色厚层含燧石团块灰质细晶白云岩、细晶灰岩。

含蜓类及珊瑚化石。

厚4.3m。

NO.2、鹅头岩

1、鹅头岩素描图

 

②、鹅头岩的成因:

鹅头岩为逆断层两断盘相互摩擦而形成的断层角砾岩。

上盘坟头组相对上升,下盘五通组相对下降。

判断标准有擦横、节理等。

③、鹅头岩棱角分明的原因:

断层形成时,两断盘迅速挤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迅速凝结成石。

4、19号上午:

麒麟山实测数据剖面

①、测量数据:

巢湖麒麟山野外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导线号

方位角

导线距

坡度角

高差

累计高差

地层产状

地质记录

斜距

水平距

位置

走向

倾向

斜距

水平距

0-1

NW310

2.1m

0.92m

64

1.89m

1.89

NE50

SE40

1-2

NW310

13m

12.36m

18

4.02m

5.91

NE45

SE135

2-3

NW310

17m

16.74m

10

2.95m

8.86

NE45

SE135

3-4

NW310

7m

6.34m

25

2,96m

11.82

NE50

SE140

4-5

NW310

24m

25.55m

20

8.21m

20.03

NE45

SE135

5-6

NW310

18m

17.39m

15

4.60m

24.69

NE25

SE115

6-7

NW310

26m

25.11m

15

6.73m

31.42

NE50

SE140

7-8

NW310

17m

16.17m

18

5.25m

36.67

NE50

SE140

②、麒麟山实测地质剖面图

 

5、19号下午:

巢湖——龟山

①、了解巢湖的成因:

由差异升降形成的断陷构造湖。

②、龟山上采挖化石:

(龟山化石形成与砂岩中)

 

6、20号上午:

王乔洞——紫薇洞

①、王乔洞发育于紫薇洞西侧。

岩体位于洞内约300米处,岩体侵入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平面呈圆形,风化严重,呈疏松状。

岩性为细粒花岗斑岩,灰白-浅灰黄色,具有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组成。

②、紫薇洞:

紫薇洞发育是沿东北——西南向断裂,又经地下河对碳酸钙溶蚀,加上构造抬升与停歇相间作用而成的水文地貌景观。

全长1500m。

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冬暖夏凉,有一百米的地下暗河道,且与金银洞走向一致。

7、20号下午返程回校。

(五)、实习区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巢湖北山地区的研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该区作为地质野外教学实习基地,近年来约有30所高等院校在此考察实习。

但由于对该区矿产资源的开采,许多观察点都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所以切实保护基地的教学场所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3S”技术的应用、基地资料的积累与提炼及其他一些列改善措施,巢湖北山实习将为我们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条件。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1934年,徐克勤,1:

5万地质调查,著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

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

1万煤田普查,著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项目,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

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

五十多年来,我院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诸如巢北侏罗系的,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青苔山推覆构造的,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等,对该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了的基础资料。

二、本区地层与矿产

(一)、地层

一、概述

实习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六合巢湖地层小区。

除第三系缺失,小区内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发育。

其中震旦系至下,中三叠统为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为相对稳定的地台型建造,地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

中、新生界则以陆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发育为特征,属活动类型建造。

2、各地层单元特征

(1)志留系

实习区仅出露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合中志留统坟头组,构成了凤凰山背斜的核部。

两组之间呈整合过渡关系;区域上,坟头组与上覆上泥盆统五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狮子口剖面呈断面接触。

1、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

主要为黄绿色页岩、黄绿色薄层粉沙质泥岩,上部夹黄绿色薄-中厚层粉沙岩和细粒石英砂岩。

本组中下部富含笔石。

发现李氏锯笔石,如图3-1

本组岩性以泥质岩、粉沙岩等细粒碎屑沉积为主,盛产浮游生物笔石,说明沉积时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属海洋深水盆地相。

实习区高家边组处于背斜核部,或被掩盖,未出露完整剖面,其真实厚度不详,根据邻区资料,厚度应大于300m。

2、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图3-1

该组在区内可划为上中下三部分,总厚约189m。

下部:

黄绿色局部呈浅紫色薄-中厚层石英细砂岩及含泥质含砾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48m左右。

含磷。

中部:

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石英呈互层,波痕、交错层理发育,厚38.3m。

上部:

紫红、灰紫、红、灰绿等杂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

厚约2.6m。

该地层在巢湖北部地区时有断续可见,如万家山较发育而狮子口处不见。

(2)泥盆系

实习区泥盆系仅发育上统,缺失中、下统地层。

图3-2。

上泥盆统五通组(D3w)

五通组下部为陆地河糊相沉积,上部则为滨海沼泽和泻湖相。

五通组砂岩成熟度高,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实习区内通常分布于高山山脊。

以狮子口附近出露较好。

实习区五通组总厚度为176.70m。

图3-2

(三)石炭系

实习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生物化石丰富。

分上下二统。

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

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各组之间除了高骊山组与和州组呈过渡关系外,其余各组之间及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1、下石炭统金陵组(C1j)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灰岩中生物种类繁多,保存较好,易于发现。

发现多枝笛管珊瑚。

实习区金陵组厚度不稳定,在凤凰山一带厚10.7m,狮子口一带却无出露,五通组与高骊山组直接接触。

区域平均厚度约5m。

与下伏泥盆系五通组整合接触。

2、下石炭统高骊山组(C1g)

岩性主要为灰、灰白、灰紫、灰绿色等杂色页岩,局部夹杂灰色泥灰岩,顶部为薄层细粒石英砂岩。

实习区厚度11.57m。

3、下石炭统和州组(C1h)

实习区该组按言行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后余额27.3m。

下部:

深灰、灰黑色中薄层质厚层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类岩,厚22.5m。

含蜓化石、珊瑚类、腕足类以及牙形刺。

上部:

灰色、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质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黄绿色薄层泥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图3-3),总厚为4.8m。

含蜓类化石、珊瑚类等;白云质灰岩中产柱状叠层石。

图3-3炉渣状灰岩

4、上石炭统黄龙组(C2h)

以灰岩为主,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其中蜓化石是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

按灰岩结构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

浅灰、灰白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厚16.74m。

上部:

灰白、浅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亮晶砂屑石灰岩,厚10.50m。

本组属正常浅海相沿积,下部属潮下低能环境,上部则为高能浅滩环境,以生物沉积作用为主。

实习区黄龙组厚27m。

与下伏下石炭统和州组假整合接触。

如图3-4。

图3-4图中从左往右依次为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

5、上石炭统船山组(C2c)

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亮晶核形石灰岩,局部夹深灰色泥晶石灰岩。

灰岩内生物化石丰富。

本组与黄龙组灰岩质地优良,是做为冶金熔剂、化工、水泥的优质原料。

(4)二叠系

实习区二叠系发育齐全,出露清晰,接触关系明了,生物化石丰富。

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主要分布在马家山及俞村大村一带,下统由栖霞组合孤峰组组成,上统由龙潭组和大隆组组成,总厚288.4-487.8m。

各组之间除栖霞组和孤峰组及其上、下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外,龙潭组和大隆组之间及其与上覆下三叠统殷坑组均为整合过渡接触关系。

1、下二叠统栖霞组(P1q)

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夹燧石结核或燧石层本组生物化石门类丰富,发现了腕足类化石等。

栖霞组系陆表浅海沉积,以颜色深,含燧石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石灰岩。

燧石结核系成岩交代产物。

本组在实习区与石炭系地层一起常构成褶曲两翼,主要出露于平顶山向斜和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山坡上。

实习区栖霞组总厚171m。

与下伏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假整合接触。

2、下二叠统孤峰组(P1g)

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本组以放射虫硅质岩发育及泥岩沉积为特征,生物主要以营漂浮生活的硅质放射虫和游泳生物菊石为主,显示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弱,水体深,应为海洋深水盆地相。

发现菊石化石,如图3-5

图3-5

3、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龙潭组在巢湖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俞村大村向斜核部炭井村一带及平顶山四周,但掩盖较多,剖面不全,但可明显划分为三部分。

下部:

灰黄、青灰色中厚层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及含砾砂岩,夹黑色薄层泥岩。

含植物化石。

上部:

青灰、灰黑、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岩、粉砂岩夹煤线,产植物化石。

顶部:

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质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团块及条带,产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

区内顶部灰岩呈透镜状,与大隆组硅质岩沉积易于划分。

4、上二叠统大隆组(P2d)

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为褐色或黑色页岩,厚16m。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厚3.7m。

(5)三叠系

实习区三叠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阴都山一带。

生物化石丰富,仅发育有下、中三叠统。

下三叠统由殷坑组、和龙组及南陵湖组构成,中统称东马鞍山组。

三叠系各组间为整合接触关系,未见与上覆侏罗系直接接触。

以马家山剖面为代表。

(6)侏罗系

在巢湖北部地区侏罗系出露较少,仅零星见于俞村大村向斜南部,如东侧小山村附近、西侧九棵松-铸造厂-变电所一带。

(7)第四系

第四系沉积在巢湖实习区覆盖了一定的面积,沉积类型较多:

山区有坡积物和倒石堆,由含砾石或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河谷中有河床冲击物,由砾石或含砾粘土、粘土呈层状排列;巢湖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以含砂或砾石亚粘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区可有少量洞穴堆积。

(二)、矿产

根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的资料,区内主要形成与沉积岩有关沉积矿产。

主要矿种有:

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煤、铁矿等,尤其是作为水泥原料的石灰岩最为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

1、燃料矿物——煤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及其外围邻区,燃料矿产仅有煤。

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

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主要产于龙潭组下段含煤岩系中。

其中又以下段顶部灰岩(欲称“压煤灰岩”)之下约3m处的煤层较好,为区内主要可采煤。

煤层平均厚0.5m,局部可达7.5m,一般呈透镜状、扁豆状、鸡窝状产出。

顶底板均为页岩、炭质页岩,少数为粉砂岩。

煤层成分:

以亮煤、暗煤为主,含少量丝煤。

煤岩中含有机质总量达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均属高硫无烟煤。

2、铁 矿

区内铁矿,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

(1)、沉积型铁矿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内沉积型铁矿有两个成矿期,即晚泥盆世五通晚期和早石炭世高骊山期。

①、五通期铁矿

铁矿赋存于五通组上段顶部,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区内岠嶂山的铁矿出露较好,且具一定规模,其它均为铁矿化点。

巢湖市北部岠嶂山铁矿,地处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自五通组至上石炭统船山组,产状稳定,倾向250°-290°,倾角30°-50°,由于北西—南东向断裂发育,致使矿体多处错断位移。

含矿岩系有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等组成,走向延伸近1500m,含矿一层,厚0.8-1.2m,矿体成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一致。

顶板为粘土岩或石英岩,底板为含铁石英砂岩。

矿石成分有褐铁矿、赤铁矿,偶见有黄铁矿;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