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3915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5 大小:26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2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期)

八年级物理教学

一、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

(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

(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

1.优生优教方案:

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

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

(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

(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

(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

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

具体措施如下:

(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

(2)“一帮一”活动。

(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

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

具体措施:

(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

(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教学计划

1.现状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二章 声现象;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四章 光现象;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3.教学目标: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

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

(6)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四、课时安排

周章节内容课时安排

第1周序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2-3周第1章 机械运动7课时

第4-5周第2章声现象6课时

第6-7周第3章物态变化6课时

第8周第1-3章复习3课时

第9周半期检测

第10-12周第4章光现象8课时

第13-14周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8课时

第15-16周第6章质量与密度5课时

第17周第1-6章期末复习

第18周期末统考

序言第1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 题:

科学之旅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能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

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学情分析

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视频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乒乓球、漏斗、试管、薄纸、水、天宫十号“物理课”视频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请一名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来朗读课前的沙滩拾贝的短文,提出我们这是一节物理课,而不是语文课,为什么要朗读短文呢?

在这里设置悬念引入学习。

图3

图2

图1

二、学导并举、约30分钟

1、播放视频“太空物理课”

【设计意图】:

提出物理是一门有用,有趣的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分类上看,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这几个门类。

板书:

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几个实现来象大家展示物理的美丽。

?

?

2、?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1)试管判爬实验?

(图1)

做法:

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

现象:

试管自动上升。

?

(2)伯努力方程?

?

(图2、3)

做法:

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

现象:

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

【设计意图】:

拓展:

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

3、?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

?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

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学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来解释,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利用到了物理学。

?

?

牛顿其人,介绍牛顿,让人知道他在物理学中的伟大成绩,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

?

小结:

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

?

三、当堂训练

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

怎样学好物理?

(分小组讨论)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

?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

?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

?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

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

近代科学之父?

?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五、作业

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课后反思:

板书: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

2、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

3、怎样学好物理?

?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注:

注重观察与实验,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单元整体说明

第1章机械运动

知识结构: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选择参照物,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3、知道长度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知道时间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停表测量时间,知道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办法。

知道误差不是错误。

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

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差减小方法。

课时安排:

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1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

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 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 学:

目 的

1、通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其国际单位、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减小误差的方法。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正确使用和换算。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刻度尺的读数分析,几种测量长度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比较熟悉,学习起来不会吃力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教师)米尺、直尺、停表、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学生)直尺、三角尺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2分钟

测量的必要性

1、【学情预设】:

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根据,回答问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眼睛判断物体大小、长短。

出示书本(P10)图1,图中的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CD那个较长?

出示图2,中心的圆哪个较大?

先看看再用尺量。

2、【学情预设】:

不可靠,要用尺子量的准确。

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估计一下谈谈你的结论,要想得到准确地数值应该怎么做?

引入测量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多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学生观察测量工具?

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

体会测量的必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学情预设】:

得到统一的值。

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位制?

【设计意图】:

体会单位的国际化的意义。

3、长度的单位?

(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

(2)?

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

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

【设计意图】:

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使学生达到灵活掌握。

4、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

测量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

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

6、【学情预设】:

思考,举例。

归纳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化曲为直法、等量替代法、累积法、滚轮法等。

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

探究:

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

知道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用间接地方法测量

二、时间的测量?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

秒(s)小时(h)分(min)

2、测量工具:

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古代:

日晷、沙漏

3、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关键是停表的分度值。

4、体会生活现象所用的时间:

(1)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是0.8s;

(2)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是0.4s;(3)人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约是6s

【设计意图】:

体会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增长见闻,丰富知识。

三、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看书第4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归纳误差的相关知识?

,学生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自学能力

2、由于测量工具不可能制作得绝对准确,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等因素对结果都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设计意图】:

个别小结,其他补充。

反馈本节的收获,巩固知识。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

动手动脑学物理?

?

?

2、?

补充作业?

(1)、下列有关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说法中,正确的(?

?

)?

A、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

?

B、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相平D、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选用恰当的单位分别填入横线上:

A某人身高18.2?

B物理课本宽18.23?

C写字台高63.6D玻璃的厚度约为5×10-3E某原子的直径约为3×10-10

(3)、关于测量误差和测量中出现的错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D、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4)、体育课上测量学生跳远成绩时,体育王老师选择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合适(?

?

)?

A、分度值为1mm的米尺B、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5m的软尺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卷尺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20m的卷尺?

(5)、四位同学分别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25.82cmB、25.82dm?

C、25.81m?

?

D、25.816cm

(6)、单位换算:

A、0.28km=?

m=cmB、83μm=nm=mC、720s=?

min=hD、36min=?

?

h=?

?

s?

(7)、下列物品的长度,最接近15cm的是(?

)A、橡皮的宽度?

B、课桌的高度?

C、文具盒的厚度?

D、圆珠笔的长度?

答案:

(1)B

(2)A、dm,B、cm,C、cm,D、m,E、m

(3)C(4)C(5)A(6)A、28,,2800B、83*10-6,83*10-3?

C、12,0.2?

?

?

D、0.6,2160(7)C

【设计意图】:

知识的巩固。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1、长度与时间测量的本质

2、长度与时间测量的方法?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作业,约1分钟

1、练习册2、思考:

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设计意图】:

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

第一单元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 题:

运动的描述

教 学:

目 的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机械运动及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参照物的概念及判断。

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学情分析

机械运动是初中阶段物理学怒的第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浅显易懂,物理知识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很容易接受。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储备知识,寻找生活和物理的联系和区别,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共同讨论协作,互相促进,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过程中。

?

由于学生初步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不知该如何去学习,怎样才能学好,当然给他们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我们再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进行耐心培养,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

?

?

?

教法学法

观察讨论、习题演练、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教具

教室中的实物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2分钟

学生讲“刻舟求剑”的故事。

?

让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

?

【学情预设】:

不是,剑是从海上掉下去,位置改变了。

1、宝剑是从刻有记号的船沿上掉下去的吗?

?

2、如果是,为什么到岸后从记号处跳下去打捞不到宝剑?

?

这个笑话里包含着什么样的物理道理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运动的描述?

板书:

运动的描述?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

1、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学情预设】:

学生列举生活中运动的实例:

(1)、“五四”运动;扞卫钓鱼岛的爱国运动;等

(2)、树长高了;苹果长大了;等(3)、运动赛场上的百米赛跑的运动员;马路上奔驰的汽车;空中展翅高飞的雄鹰;猴子往树上爬;等

教师指导分出那些运动属于物理学所指的运动。

?

【学情预设】:

共同特征:

物体(研究对象)-选择的标准物体(参考对象)-动词(机械运动),动词使研究对象相对于参考对象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从中寻找其共同特征,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后给予鼓励。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运动员--赛场--跑?

汽车--马路--奔驰?

雄鹰--空中--飞?

猴子-树--爬?

教师总结:

上面实例就是我们物理学中所指的运动。

?

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

物理学中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把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

参照物:

物理学中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机械运动:

把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上面实例中的参考对象都是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

?

?

同学们思考一下:

参照物能不能选择运动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

小雪在奔驰的火车上跳舞?

教师点评,鼓励。

【学情预设】:

总结参照物选择原则:

(1)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4)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写出下面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1)地球绕太阳公转?

(2)太阳东升西落;(3)“小小竹排江中游”,(4)“巍巍青山两岸走”?

(5)车中乘客说:

“房屋、树木在后退”(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

?

?

?

?

?

?

【设计意图】: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大量的运动实例,再加上讨论交流,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学中机械运动的概念,有助于目标1的达成,也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情预设】: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选课本位置无变化笔是静止的,选桌面位置变化了,笔是运动的。

教师演示实验:

把笔放在课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课本,使课本载着笔沿桌面向前移,学生思考问题:

(1)笔对于课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2)笔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

教师总结: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了,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变化,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

板书: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以教室为参照物,你们是(?

?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你们是(?

)的;以窗外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你们是(?

)的;?

经验总结: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以运动物体作为参照物的机械运动实例。

?

【学情预设】:

归纳:

运动和静止的判定方法: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运动快慢和方向相同的不同物体,互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运动快慢不同,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不同物体,互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4)、运动快慢不同,运动方向相同的物体互为参照物,快的物体运动方向与地理方向相同,慢的物体运动方向与地理方向相反。

教师总结:

准确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第一步:

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

第二步:

以参照物为原点建立坐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步:

看物体到原点的位置变化量向什么方位,该物体就向什么方位运动;如果没

有变化量,说明该物体静止。

?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旨在深化学生认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突破难点

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耳中?

?

D、晚上,探照灯射向天空?

(2)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温州更为美丽的壮观,位于温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第一城的美丽景色,以下关于观光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的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

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使的?

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3)直升机上飞行员看到地面的楼房竖直向上运动,则该飞行员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楼房?

C、直升机?

?

D、水平飞翔的小鸟?

(4)甲看到路旁的?

树木向北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如甲乙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应该是(?

?

?

?

)?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

?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

?

?

?

D、甲乙都向南运动?

(5)两辆汽车都向南行驶,甲车运动得快,乙车运动得慢。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__运动。

答案:

(1)B;?

(2)C;(3)C;(4)D;(5)北?

?

【设计意图】:

知识的巩固。

四、总结提高,约3分钟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叫静止.?

(4).运动具有相对性: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会不一样.?

(5).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