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39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ocx

浅论初中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卢怀祥来源:

《读写算》2012年第42期摘要: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将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应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体验,在自主阅读中再次感悟,在自主阅读中深沉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阅读是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在设定《语文标准》目标的时候,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自行发现、构建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自己想阅读,自己会阅读。

一、自主阅读的要义自主阅读,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

按照叶老的观点,自主阅读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

这“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什么?

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主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发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自主阅读包含以下三个要义:

1、以书为本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

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因此,强调自主阅读,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

2、以读为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主阅读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讲和问,而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一味地听和答,而应该多读勤思,熟读精思。

3、突出自主自主阅读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

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

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二、初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阅读兴趣,产生阅读动力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

“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孩子,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的孩子,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恐惧的孩子,学习得更轻松,更愉快,更迅速。

”自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享受阅读,将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我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阅读,而是不愿意完成那样多的阅读任务。

特别是碰到难点问题,他们定会产生畏难情绪。

针对此,可以多设计新颖有趣,难易适中的阅读任务。

或者不是每次阅读都一定得完成阅读练习题。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利用书籍的内容和情节,做些生动有趣的练习题。

《舌战群儒》、《威尼斯商人》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式。

《范进中举》采用续写故事的方式,采用固定提问的方式:

什么人?

在哪里?

做什么?

为什么?

还可用写人物评论的方式,这些有趣的阅读,既可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和创作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课外生活增加学习兴趣。

学生爱读、会读、能自主的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目标。

指导阅读只有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大大的提高,阅读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尊重阅读意愿,还自主权给学生从课堂教学来说,教材内容是固定的,师生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那么,在学生的阅读方式上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自由,以尊重学生的意愿。

一是预习任务中不强制要求阅读文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一般对字词和作者背景提出要求。

二是阅读之前一般不预设问题。

不单纯将语文当作解读信息的工具,以保证轻松、自由的阅读状态,不破坏其自主体验、想象、积淀和感悟。

三是大多在阅读方式上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尊重其个体差异。

在实践中学生一般对篇幅较长的文章选择默读,对篇幅较短的文章选择朗读,鲜有特例。

这种尊重自主意愿,不干预的阅读,使学生能沉浸于文本之中,获得个性化的认识感悟,为探究和讨论奠定基础。

3、重视学生的“第一感悟”“第一感悟”是指学生阅读作品、熟悉内容后,随之而生的对作品整体的原初感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篇作品的初始理解各有千秋。

学生在自由阅读中,思绪随作品跌宕起伏,并不断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思想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进行比照印证,读后或会有一种快意,或会有一股纠结久久萦绕心头。

一般说来,学生阅读作品后的“第一感悟”比较粗略、浅薄,看法比较凌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练习题对作品的艺术手法、结构方式、人物情节环境进行分析,由表入里,进入更深的理解层次。

如对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文的理解,人生落魄,怀才不遇,他乡遇故知,或英雄相惜,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各自成理就行,教师不必苛求学生一定要去贴合杜甫的原意。

再如,对于鲁迅作品《风筝》的象征意义,可以理解为:

风筝是少年时的呵斥、责备的眼神;是成年后的自责、深深的忏悔;风筝象征美好的青春,也是逝去的春天等,不一而足。

三、结束语语文课堂自主阅读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实践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策略系统,如果教师能够日积月累,注重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语文课堂就能够成为学生感悟生活、体验成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谢晓刚.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

[2]王瑞清.浅谈“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