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2110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大学 南开 微观宏观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南开大学南开微观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微观、宏观经济学

专业:

经济学院所有专业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说明纳什均衡与纳什定理的基本概念。

3.什么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5.说明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挤出效应。

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灵活偏好陷阱”?

7.什么是“理性预期”?

8.什么是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和关系?

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请举例说明。

2.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比较。

3.用IS—LM—BP(EB)模型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4.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在下列3题中任选两题回答。

1.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

2.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

;其反供给曲线为

;试求:

(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

(3)在这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

3.给定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

,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证明:

为生产要素L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

为生产要素K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由现行的1.98%和5.31%提高到2.25%和5.58%,以便抑制某些部门投资过热的现象,并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请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上述以利率手段为主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及局限性。

2.结合克鲁格曼提出的“三难悖论”(不可能三角型),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前景。

参考答案

南开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微观、宏观经济学

专业:

经济学院所有专业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答: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价格的调整所实现的均衡,即完全竞争均衡,在经济上是帕累托最优配置。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则竞争性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隐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竞争均衡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它与分配无关,利润最大化只保证效率,不保证公平;第二,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有效均衡只有在竞争均衡实际存在时才有效,因此排除了较大的规模收益递增的区域;第三,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暗含假定了任何一家厂商的选择并不影响它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就是说不存在生产的外部效应和消费的外部效应。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中任何一个竞争均衡的分配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的,即达到了没有人可以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改善自身福利的状态。

对许多人来说,这一定理是自由竞争的胜利。

但是,自由竞争还不能与帕累托最优划等号。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恰恰表明了这一点。

这一定理说的是,如果可以对行动个体的初始禀赋进行适当的再分配,则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社会分配都可以通过自由竞争达到。

这里的前提条件是相当惊人的,因为它等于是说,要达到某个特定的帕累托社会分配,以财富再分配为目标的社会革命是必要的,由于这一原因,经济学家更看重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2.说明纳什均衡与纳什定理的基本概念。

答:

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

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1)纳什均衡的含义是:

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

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

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

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

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

偶对(a,b*)≤偶对(a*,b*)≤偶对(a*,b)。

(2)纳什定理的含义是:

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

这一均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

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

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

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

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

3.什么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答:

(1)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比如在旧车市场,逆向选择造成的最终均衡是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配置。

(2)道德风险指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3)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经济讲究合同关系。

以签订合同的时间为界限,逆向选择是“合同前的机会主义”,因为私有信息的存在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之前讨价还价时说谎的机会;道德风险是“合同后的机会主义”,许多行为是不可观察的或不可证实的,这就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后不遵守诺言或行骗的机会。

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

答:

(1)序数效用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的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生来就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他们量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

此外,序数效用论又提出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

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

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

,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5.说明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挤出效应。

答: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而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

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货币量减少。

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

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6.什么是货币政策的“灵活偏好陷阱”?

答:

“灵活偏好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

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所以,此时采取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

但是,在“灵活偏好陷阱”情况下,财政政策极为有效。

7.什么是“理性预期”?

答:

理性预期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用普通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

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约翰·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提出,理性预期的含义有三个:

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

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之一。

8.什么是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答:

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

而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自然失业率”、“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等。

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它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把失业降低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之间有何关系?

边际生产力递减是如何体现在现实中的?

请举例说明。

答:

(1)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将资本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总产出的增量即资本的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

一般认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并不是根据经济学中的某种理论或原理推导出来的规律,它只是根据对实际的生产和技术情况观察所做出的经验性概括,反映了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纯技术关系。

同时,该规律只有在下述条件具备时才会发生作用:

生产技术水平既定不变;除一种投入要素可变外,其他投入要素均固定不变;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必须超过一定点。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产量却有所增加,这种情况被认为发生了技术进步。

它可由两个层次观察得到:

①在产量不变下,所使用的要素投入减少,②在要素投入不变下,其所生产的数量会增加。

希克斯曾把技术进步划分成三种:

资本多用型的技术进步,劳动多用型的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

很显然,按照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不存在技术进步时,总产出将最终停止增长。

可是,现实的经济状况告诉我们,总产出并没有出现停止不前的情况,这正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保证了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技术进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不仅阻止了要素边际生产力的递减,一定程度上反而提高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通过资本、劳动等加强型维持产出的增长。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提高,则是长期生产的结果。

如图1,MP1表示在技术水平T1时的资本边际产出曲线,MP2表示在技术水平T2时的资本边际产出曲线,其中T2〉T1。

这两条边际产出曲线在过了某点后都是单调递减的,这正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反映。

而在每一个资本投入水平上,MP2总是大于MP1,这部分增量是由技术进步产生的。

Q

 

0

图1:

边际生产力递减与技术进步

(2)边际生产力递减体现在现实中的例子很多,比如,对于给定的10公顷麦田来说,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前提下,考虑使用化肥的效果。

如果只使用一公斤化肥,那可想而知,这一公斤化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是很小的,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会逐步提高,直至达到最佳的效果即最大的边际产量。

但必须看到,若超过化肥的最佳使用量后,还继续增加化肥使用量,就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化肥的边际产量就会下降。

过多的化肥甚至于会烧坏庄稼,导致负的边际产量。

2.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对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进行比较。

答: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是有效率的。

在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下,垄断厂商可以自行控制市场的产量和价格,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所定的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从中获得超额利润,这意味着完全垄断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效率。

具体来说:

(1)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

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

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

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全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

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

(2)再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

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

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生产成本。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

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

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3.用IS—LM—BP(EB)模型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当局不干预外汇市场。

汇率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力量的变化,仅通过汇率水平的变动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逆差国货币汇率下浮,从而引起商品劳务出口价格下跌,刺激出口。

反之,顺差国货币汇率上浮,因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于是市场力量自发调节国际收支。

以下用IS—LM—BP(EB)模型仅分析逆差国货币汇率下浮,导致出口需求增加的情形,其他情形仿此进行。

图2:

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时的出口需求变动效应

考虑货币汇率下浮,出口需求增加的情形。

在图2中A点的初始的汇率和利率水平上,初口需求的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

这时内部均衡点为

点。

但在

点,本国的利率超过了国外水平。

作为对较高利率的反应,资本将开始流入本国,产生国际收支盈余并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下降)。

升值意味着本国的竞争力下降,即进口晶的价格水平下降,且本国商品变得相对较昂贵。

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减少,净出口下降。

所有这一切说明,本国货币升值意味着IS曲线从

向左方移动。

只要本国的利率水平高于

,本国净出口的减少持续到IS曲线一直移动到最初的均衡位置为止。

这种调整由沿着LM曲线的箭头来表示。

因此,在资本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条件下,出口增加对均衡产出没有持久性的影响。

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出口需求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进而使货币升值,因此最后完全抵消了出口的增加。

一旦经济回复到点A,净出口就回到最初的水平。

4.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

答:

(1)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

在AD-AS模型中,石油等原材料燃料等投入品的价格变化,会对经济中供给方带来影响,我们称之为供给冲击。

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下面通过图3说明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如图3,假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均衡点为E0。

①短期效应。

石油涨价,对厂商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则总供给曲线由AS0上移至AS1,与AD0交于E1点,物价水平提高,社会总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在本期内名义工资不变,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

②中期效应。

本期结束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Y1小于Y0,导致对劳动力的需

求小于充分就业量,名义工资下降,物价随之下降,AS曲线向下移动至AS2.。

而且只要存在Y对Y0的偏离,就会导致AS缓慢的向右下方移动下去,直到En。

③长期效应。

经济在En(与E0重合)实现长期均衡,对应ASn。

此时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后,回到了最初的价格水平,但名义工资下降,进而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P

AS2

ASn

AD0

OY1Y0Y

图3:

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短期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首先,石油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最直接影响。

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而成品油支出是运输行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次,油价上涨对化工、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影响也很大。

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并引起各类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

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必然使这些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一些企业还因此而停工减产。

再则石油价格上涨还带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

而这些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不亚于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将影响这些行业进一步投资和发展,从而会对经济发展、就业、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每桶原油价格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

根据欧盟委员会测算,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则两年之内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减少0.7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则增加0.6个百分点。

(3)从开放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油价格上涨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给亚洲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偿还外债、投资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也可能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慢,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这对以扩大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会增加阻碍发展的因素。

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还可能在发达国家引发汇率动荡,从而波及亚洲金融市场,并在贸易、投资等众多领域引起连锁反应。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在下列3题中任选两题回答。

1.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

解:

(1)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人们总希望自己一生能比较平稳安定地生活,从而他们会计划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匀地消费。

此人的终身收入为

万元

平均每年消费为

万元

则45岁时此人拥有的财富为

把此人45岁看成新的起点,再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后每年的消费为

万元

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为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函数

,可得

解得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为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万元,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其每年消费为

万元

2.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

;其反供给曲线为

;试求:

(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

(3)在这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

解:

(1)联合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

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消费者剩余为

(2)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后,形成新的反供给曲线为:

联合

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

政府的税收收入为

(3)消费者负担

生产者负担

3.给定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

,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证明:

为生产要素L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

为生产要素K的收入在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

证明:

设工资为

利率为

.

根据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可知

劳动的收入为

资本的收入为

则L的收入在总产值的份额=

K的收入在总产值的份额=

得证。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由现行的1.98%和5.31%提高到2.25%和5.58%,以便抑制某些部门投资过热的现象,并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请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上述以利率手段为主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力及局限性。

答:

(1)货币政策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