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一模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507325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一模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开一模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开一模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开一模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开一模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一模解析.docx

《南开一模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一模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一模解析.docx

南开一模解析

2016年天津市南开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

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0.1mol/LNH4HCO3溶液中:

K+、Na+、NO3﹣、Cl﹣

B.

=1×10﹣13mol/L的溶液中:

NH4+、Na+、SiO32﹣、Cl﹣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

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

K+、Na+、AlO2﹣、CO32﹣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5NA

B.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

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B.T2下,在0~t1时间内,v(Y)=

mol•L﹣﹣1•min﹣﹣1

C.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D.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

7.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B、D同主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写元素符号),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写化学式).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含有A的二元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      ,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

(4)单质C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写出一种工业制备单质E的化学方程式:

      .

8.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非诺洛芬的分子式为      ;其所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反应①中加入的试剂X的分子式为C8H8O2,X的结构简式为      .

(3)在上述五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Q满足下列条件: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Ⅱ.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

写出Q的结构简式:

      .

(5)按如图路线,由D可合成高聚物H:

D

G

H

D→G、G→H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

G→H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在下面方框内写出以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H2C=CH2

CH3CH2OH

CH3COOC2H5.

9.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图: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      .

(2)操作X的名称为      .

(3)氧化时,在三颈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

a      、b      ;

仪器b中盛放的溶液为      .

(4)已知:

5SO32﹣+2IO3﹣+2H+═I2+5SO42﹣+H2O.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①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②      

③另从水层中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后,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3﹣;否则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O3﹣.

(5)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和水处理剂.现用ClO2氧化酸性含I﹣废液回收碘.

①完成ClO2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

□ClO2+□I﹣+□      ═□I2+□Cl﹣+□      

②若处理含I﹣相同量的废液回收碘,所需Cl2的物质的量是ClO2的      倍.

10.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简化流程,将工业制硫酸的硫铁矿烧渣(铁主要以Fe2O3存在)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eSO4(反应条件略).

活化硫铁矿还原Fe3+的主要反应为:

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不考虑其他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第Ⅱ步中Fe3+是否完全还原,应选择      (填字母编号).

A.KMnO4溶液B.K3[Fe(CN)6]溶液C.KSCN溶液

(2)第Ⅲ步加FeCO3调溶液pH到5.8左右,然后在第Ⅳ步通入空气使溶液pH降到5.2,此时Fe2+不沉淀,滤液中铝、硅杂质被除尽.通入空气引起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

      .

(3)FeSO4可转化为FeCO3,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

已知25℃,101kPa时:

4Fe(s)+3O2(g)═2Fe2O3(s)△H═﹣1648kJ•mol﹣1

C(s)+O2(g)═CO2(g)△H═﹣393kJ•mol﹣1

2Fe(s)+2C(s)+3O2(g)═2FeCO3(s)△H═﹣1480kJ•mol﹣1

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FeSO4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FeS2(二硫化亚铁)纳米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电池放电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则正极反应式是:

      .

(5)煅烧某硫铁矿样品,发生反应:

FeS2+O2Fe2O3+SO2(未配平),已知该硫铁矿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90.0%,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煅烧10t该硫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      t.

 

2016年天津市南开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A.花生油是不饱和的酯类;

B.合金就是某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

C.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D.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解答】解:

A.花生油是不饱和的酯类,牛油是饱和酯,故A错误;

B.“不锈钢是合金”,不锈钢是铁、钴、镍的合金,故B正确;

C.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体,n值不同,故C错误;

D.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但是蛋白质没有发生水解,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合金、同分异构体、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

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

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

D、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来回答判断.

【解答】解:

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不会获得胶体,故A错误;

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会减小,故B错误;

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并不会获得氢氧化钙,故C错误;

D、氢氧化铜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OH)2⇌Cu2++2OH﹣,Cu(NO3)2溶液中铜离子会抑制沉淀溶解平衡的右移,所以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中等.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0.1mol/LNH4HCO3溶液中:

K+、Na+、NO3﹣、Cl﹣

B.

=1×10﹣13mol/L的溶液中:

NH4+、Na+、SiO32﹣、Cl﹣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

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

K+、Na+、AlO2﹣、CO3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0.1mol/LNH4HCO3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

B.

=1×10﹣13mol/L的溶液,显酸性;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解答】解:

A.0.1mol/LNH4HCO3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

=1×10﹣13mol/L的溶液,显酸性,不能大量存在SiO32﹣,故B错误;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酸溶液中Al(或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故C错误;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O2﹣、CO3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5NA

B.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求出丙醇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1mol丙醇中含11mol共价键来分析;

B、羟基不显电性,而氢氧根带负电;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

D、亚硫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

【解答】解:

A、90g丙醇的物质的量为1.5mol,而1mol丙醇中含11mol共价键,故1.5mol丙醇中含16.5mol共价键即16.5NA个,故A错误;

B、羟基不显电性,而氢氧根带负电,故1mol羟基中含9NA个电子,而1mol氢氧根中含10NA个电子,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当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NA个电子,故C正确;

D、亚硫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溶液中的氢离子的个数小于2NA个,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5.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结合c=

判断;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

【解答】解:

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测定值偏小,故A正确;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会导致所测溶液体积偏小,故B正确;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结合c=

可知,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故C错误;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温度值偏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实验基本操作、误差分析等,难度中等,理解实验进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

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B.T2下,在0~t1时间内,v(Y)=

mol•L﹣﹣1•min﹣﹣1

C.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D.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小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由图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B、根据图中X的浓度变化求出Y的浓度变化,再求反应速率;

C、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分析;

D、根据图象判断参加反应的X的量的多少,反应的X越多,放热越多.

【解答】解:

由图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已知T1>T2,则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小于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故A错误;

B、T2下,在0~t1时间内,X的浓度变化为:

c(X)=(a﹣b)mol/L,则Y的浓度变化为c(Y)=

c(X)=

mol/L,所以v(Y)=

mol•L﹣1•min﹣1,故B错误;

C、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则X的转化率增大,所以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进行到M点X的转化率较低,由于正向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少,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问题、平衡有关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等,难度中等,根据图象判断反应为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图象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

7.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同主族,B、D同主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 (写元素符号),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三周期第ⅤA族 .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HClO4 (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PH3 (写化学式).

(3)由上述元素组成的物质,含有A的二元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Na+[:

H]﹣ ;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 NH4Cl ,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离子键和共价键 .

(4)单质C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Cu2++2H2O=2Na++Cu(OH)2↓+H2↑ .

(5)写出一种工业制备单质E的化学方程式:

 2NaCl

2Na+Cl2↑ .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该化合物为NH3,则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A和C同族,C的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故C为Na元素;B和D同族,则D为磷元素;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则E为Cl元素,验证符合,据此解答.

【解答】解:

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该化合物为NH3,则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A和C同族,C的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故C为Na元素;B和D同族,则D为磷元素;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则E为Cl元素,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N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D为磷元素是第三周期第ⅤA族元素,故答案为:

Na;第三周期第ⅤA族;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氯对应的HClO4;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差的是非金属性最弱的磷,形成的磷化氢,故答案为:

HClO4;PH3;

(3)这几种元素只有Na能与H形成离子化合物,则a的化学式为NaH电子式为:

Na+[:

H]﹣;A和E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HCl,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NH3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氯化铵,化学式为:

NH4Cl,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答案为:

Na+[:

H]﹣;NH4Cl;离子键和共价键;

(4)钠先和水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H2O,被氧化的元素Na,氧化产物NaOH,生成NaOH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NaOH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离子反应为Cu2++2OH﹣=Cu(OH)2↓,总反应为:

2Na+Cu2++2H2O=2Na++Cu(OH)2↓+H2↑,

故答案为:

2Na+Cu2++2H2O=2Na++Cu(OH)2↓+H2↑;

(5)电解质熔融氯化钠生成钠和氯气,化学方程式:

2NaCl

2Na+Cl2↑,故答案为:

2NaCl

2Na+Cl2↑.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常用化学用语、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8.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非诺洛芬的分子式为 C15H14O3 ;其所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羧基、醚键 .

(2)反应①中加入的试剂X的分子式为C8H8O2,X的结构简式为 

 .

(3)在上述五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③④ (填序号).

(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Q满足下列条件: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Ⅱ.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

写出Q的结构简式:

 

 .

(5)按如图路线,由D可合成高聚物H:

D

G

H

D→G、G→H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消去反应 、 加聚反应 ;

G→H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在下面方框内写出以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H2C=CH2

CH3CH2OH

CH3COOC2H5.

【考点】有机物的合成.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1)根据非诺洛芬的结构简式,确定其分子式为,可知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羧基、醚键;

(2)对比A、B的结构可知,应是发生取代反应,据此判断X的结构简式;

(3)对比B、C结构可知,B中羰基被还原为羟基;对比C、D结构可知,C中羟基被溴原子取代生成D;对比D、E结构可知,D中﹣Br被﹣CN取代生成E;对比E、非诺洛芬的结构可知,E中﹣CN转化为﹣COOH,属于水解反应;

(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甲酸与酚形成的酯基(﹣OOCH);Ⅱ.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苯环通过碳碳单键相连,甲基与﹣CHO处于对位;

(5)D发生消去反应生成G为

,G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H为

(6)

用NaBH4还原生成

,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然后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最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

【解答】解:

(1)根据非诺洛芬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5H14O3,可知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有羧基、醚键,

故答案为:

C15H14O3;羧基、醚键;

(2)对比A、B的结构可知,应是发生取代反应,可推知X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3)对比A、B的结构可知,应是发生取代反应,对比B、C结构可知,B中羰基被还原为羟基;对比C、D结构可知,C中羟基被溴原子取代生成D;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