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7569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docx

15搭船的鸟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

15搭船的鸟

15搭船的鸟

学情分析

对于文中涉及的船,孩子们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也不理解,可通过看图,让孩子们对这些陌生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另外,也可借助插图联系壬下文帮孩子们理解。

如:

“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让学生结合图片了解到“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通过“披着蓑衣、摇着橹”了解蓑衣和橹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2.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3.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建议第1课时完成板块一至板块三,第2课时完成板块四和板块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

搭”字入手,整体感知

1.读题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字。

(教师板书“搭”)交流:

你认识这个字吗?

是如何认识的?

预设1:

与已经认识的“塔”字十分相似;

预设2:

随父母旅游经常搭车搭船,所以认识了“搭”字。

(2)你真棒,不仅认识字,还会给字组词“搭车、搭船”。

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字词吗?

引申:

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总结:

从刚才大家说的句子中,我们发现无论搭车还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可今天

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个搭船的特殊乘客,那是只鸟。

教师板书,齐读课题。

(3)一只飞翔的小鸟成了乘船的客人,从中,你能感受作者对这只鸟怀着怎样的情感吗学生交流,感悟人对鸟的喜爱和人与鸟之间的和谐。

2。

整体感知。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它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

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的美妙与鸟儿的可爱吧!

板块二

搭”字入手,整体感知

1。

读题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字。

(教师板书“搭”)交流:

你认识这个字吗?

是如何认识的?

预设1:

与已经认识的“塔”字十分相似;

预设2:

随父母旅游经常搭车搭船,所以认识了“搭”字。

(2)你真棒,不仅认识字,还会给字组词“搭车、搭船”。

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字词吗?

引申:

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总结:

从刚才大家说的句子中,我们发现无论搭车还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可今天

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个搭船的特殊乘客,那是只鸟。

教师板书,齐读课题。

(3)一只飞翔的小鸟成了乘船的客人,从中,你能感受作者对这只鸟怀着怎样的情感吗学生交流,感悟人对鸟的喜爱和人与鸟之间的和谐。

2。

整体感知。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它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

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的美妙与鸟儿的可爱吧!

指名读一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师追问:

翠鸟明明还有眼睛爪子等,作者为什么只写翅膀、羽毛和它的嘴巴?

生讨论:

作者抓住了翠鸟和别的鸟不同的地方来写,写出了翠鸟的特点。

师总结:

介绍一种小动物,一定要抓住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细致地描写。

这样,才能它的特点。

合上书本,用上教师板书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介绍翠鸟。

提示,这是一只()的翠鸟

板块三引导质疑,说我所想

1。

结合背景,引导质疑

师:

大雨初停,小船漂荡,就在这宁静的时刻,一只美丽的鸟儿突然出现在船头,顿时吸引

了作者的注意力。

作者盯着小鸟,浮想联翩,换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展开联想并提出疑问,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2。

小组合作,说我所想。

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将各自的问题集中起来,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提示:

问题可多可少但不能重复,注意写话时问题之间的衔接。

3。

全班交流,讨论修改。

选2~4个小组交流疑问,并重点围绕句子是否通顺、问题衔接是否合理进行修改4。

课文对照,朗读悟情。

师: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只美丽的翠鸟,作者的内心又会产生怎样的波澜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

谁愿意将作者的疑问用你动听的声音表现出来呢?

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板块四感悟表达,迁彩运用

1.语引导,视频激趣

师:

就在小作者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观看。

2。

交流说话,尝试表达。

师: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鸟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重点向“快”引导。

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翠鸟捕鱼的画面吗?

课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

请打开课本读吧!

紧扣动作,感悟表达指名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作者是怎样将翠鸟捕鱼吃鱼的过程写得细致传神的呢?

学生圈画并交流表示动作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冲一飞一衔一站一吞)师:

你们能用这些词语将翠鸟捕鱼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吗?

学生用上5个表示动作的词复述

师:

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如何把这样复杂多变而又转瞬即逝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呢?

作者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吗?

要点: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4。

观察描述,迁移运用。

教师表演一个连续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口头描述。

板块五夯实基础读写生字

1。

我会认

课件出示5个生字。

(1)说说5个生字中你熟悉的老朋友,引读“父”字并用其组一个词。

(2)采用字族识字方法学“鹦、鹉”2字:

展示“婴、武”2字—加“鸟字边”为“鹦、鹉

字——指名读读这2个字一说说类似构字法构成的表示鸟名的其他生字(如鸽、鸥、鸦、鹃)。

2。

我会写

(1)正确书写笔画较多的生字:

翠、嘴。

①课件出示2个字,学生放声读一读;

③指导书写要点:

“翠”上中下结构,三部分高度基本相等,下部“十”字一横较长托住上

②微课展示2字的写法部,一竖注意不能穿插进两个人字中间;“嘴”字注意合理安排“口字旁”的位置。

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篇:

15.搭船的鸟(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课文分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两类。

精读课文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这两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

习作例文由《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组成,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例,方便学生借鉴和仿写。

通过

“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

“初试身手”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试写练习和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写简单的片段。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本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良好习惯,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单元课文旨在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本单元的篇章页引用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目的是为了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

四篇课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描写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内容浅显易懂,非常贴近儿童生活。

《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作者在去乡下的路上的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记录了作者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

要求我们学习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身手的敏捷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

《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觉,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要求我们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发现蒲公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

张开的时候,遍地是金黄色。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析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

(2)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和要求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交流平台”先引导学生回顾两篇精读课文中的观察对象,并小结了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然后回顾了这些观察对象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样特殊的发现正是源于作者的细致观察。

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

(3)学会观察的方法。

“初试身手”通过两则范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并让学生尝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4)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旁批和思考练习的形式提示学生观察要细致,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

本单元习作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仿照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观察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并写成一篇习作,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带来的好处,并尝试把平时的观察写进自己的习作。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已经具有观察力的初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要求,促使学生的观察力逐步地发展起来。

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目的往往是不自觉的,还不会自己独立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他们的观察通常是无计划的,很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观察的持续时间也不长。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细致观察的好处,学会细致观察,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写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法建议】

1.

正确处理单元课文和习作例文的教学。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是专门为指导习作编排的,在教学中要和常规单元课文的教学进行区别对待,在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要做过多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习作例文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来处理。

2.

在教学中要注意单元内容的整合。

通过单元导学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写一篇习作,本单元中的课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这次习作而编排的。

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在每课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书写,新词学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词地理解。

在教学两篇精读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搭船的鸟》一文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金色的草地》一文的课后练习直接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事物和场景,感受“我”观察得细致,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实践,交流观察所得。

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两篇精读课文,梳理和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进而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范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试着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在“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思考练习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的所得,引导学生从“细致观察”的角度借鉴和仿写。

3.

在教学本单元前或教学本单元的开始就有目的地提前安排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本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和观察的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可观察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事、景、物的例子。

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时将自己的学习收获运用到自己的观察中,明白观察活动的目的是为本次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4.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5.搭船的鸟

2

16.金色的草地

1-2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1

习作

例文

我家的小狗

1-2

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

合计

5-7

15搭船的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鹦、鹉”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2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到的细致,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翠鸟外貌、动作的语句感受“我”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做细致观察。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翠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谜语导入。

教师口述:

身体小巧玲珑。

羽毛鲜艳特别。

鸣声清脆动听,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谜底是一种鸟,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看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最先猜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翠鸟。

鼓励学生根据谜语的内容大胆想象,猜一猜,说一说翠鸟的样子,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

翠鸟属于鸟纲、翠鸟科。

常栖息于溪涧边,以鱼为食。

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为留鸟。

翠鸟喜栖息在有灌丛或疏林的、水清澈而缓流的河溪、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

性格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中国南方的翠鸟繁殖期为每年4~7月。

翠鸟羽毛美丽,头顶羽毛可供作装饰品。

但喜食鱼类,对渔业生产不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内容与翠鸟有关,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它吧!

(板书课题:

搭船的鸟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使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感悟人与动物的和谐埋下了伏笔。

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倍感亲切。

二、介绍作者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2010年,享年94岁。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学校,1944年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全国劳模。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名誉委员。

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散文集《小小的履印》、《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曙》、《避雨的豹》、《你是普通的花》、《杂文集》、《唱吧,山溪》、《给爱花的人》、《开窗的人》、《晴窗小札》、《石羊及其他》、《旅踪》、《木偶人水手》、《龙眼园里》、《钟楼读书》;散文诗集《叶笛集》、《笙歌》、《灯火集》、《小郭在林中写生》、《会飞的种子》;诗集《轮船》;论文集《散文札记》;古籍译注《中国古典散文诗》;选集《郭风童话选》、《郭风儿童文学文集》、《郭风散文选》。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其作品《松坊溪的冬天》被选入小学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本第7课,还被选入六年级上现代在小学语文第28课;《松坊溪的冬天》还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本,鄂教版六年级第14课;《长江》被选入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一课;《叶笛》(二章)被选入河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课;《钟楼读书》被选入小学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第5课。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父亲

鹦鹉

悄悄(重点指导生字后鼻音“鹦”等。

识记字形:

加一加:

婴+鸟=鹦

武+鸟=鹉

熟字对比: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多音字的词语:

沙啦

难道

注意读准“啦、难”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

难(dì

de)

啦(lā

la)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难(dì

de)

nán

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如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等;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如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难道、难能可贵等;3>不好,例如难听、难看。

nàn

1>灾祸,困苦,如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等;2>仇怨,如排难解纷;诘责,质问,如发难、非难、责难等。

②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

啦(lā

la)

lā同“拉”。

闲扯,闲谈。

如:

啦呱(闲聊);人人都愿意和他啦。

la1>用在句末表示喜悦、赞叹、惊奇、气愤,如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啦!

这个比方妙极啦!

这可使人感到奇怪啦!

你瞧,他连优良作风都丢啦!

2>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已经变化或将要出现新的情况。

如:

队长!

我没找到老杨,他上工地去啦;他又要演出啦。

3>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解释、劝止。

如:

你都听明白啦;有错,改了就行啦;这就别提啦。

(14)

(15)

(16)

(17-29)

(30)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如:

你怎么啦?

他往哪里走啦?

5>用在列举的事项之后,表示停顿。

如:

口号声啦,锣鼓声啦,鞭炮声啦,响彻云霄;书啦,报纸啦,笔记本啦,钢笔啦,墨水啦,堆得满桌子都是。

练读一读。

①这次洪水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灾(

nàn

)难,在救灾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nán),但是我们都能克服。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船舱】

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船篷】

覆盖在小木船上用来遮蔽日光和风的拱形物。

【撸】

用嘴叼着。

【翠绿】

船甲板下的内部空间,一般指船的载货舱。

【衔着】

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作者首先描写了鸟的(外形);接着描写了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然后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

“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快);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亲、翠、吞”,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搭、沙、啦、响、嘴、悄、哦、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羽”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翠、吞”和左右结构的字“啦、嘴”,

(31-33)

学生练写。

搭:

右上边是“艹”,不要写成“”,“合”的撇和捺要舒展。

亲:

上边“立”要扁,下横长。

下边不是“木”字,竖带钩。

父:

上边的撇和点要小,下边的撇和捺要交叉、舒展。

沙:

“少”的竖没有钩,撇在右点的下边起笔,要长。

啦:

整体要写紧凑。

“口”要小,“扌”要窄一些。

响:

左边“口”要小,“向”的撇在横上边,下框要宽大,框内的“口”要居中。

羽:

左右要匀称,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点要小,提要长。

翠:

上下两部分都要扁。

“卒”下横要长,

一竖在下横上边出头。

嘴:

“口”要小,偏上;右边两部分要写紧凑,“此”要扁,“角”里边是两横一竖。

悄:

“肖”要窄,上边点要小,撇稍长;“月”撇变为竖。

吞:

横要短,撇和捺要舒展;下边“口”稍扁小。

哦:

“口”要小,“我”要窄长,右边的斜钩要长,右上角有一点。

捕:

左窄右宽,“甫”的上横要长,下框稍窄,中间一竖贯穿上下,右上角有一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1.初读课文后,你对课文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2.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翠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重点)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从而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希望大家能和翠鸟成为好朋友。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三、品读释疑

1.

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喜欢这只翠鸟的?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描写我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儿的。

(板书:

翠鸟的外形美丽

捕鱼动作敏捷、捕鱼技术高超)

2.

画出描写翠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