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985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解析版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测试

一、选择

1.物质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2.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HNO₃可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类()

①氧化物②含氧酸③一元酸④混合物⑤化合物

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氢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₂SO₄B.H₂O₂C.NaHD.NH₃

4.对物质合理分类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

CO₂、SO₂、SO₃、CO

B.碱性氧化物:

全部的金属氧化物

C.化合物:

CaCl₂、NaOH、HCl、O₃

D.同素异形体:

C₆₀、C₇₀、金刚石、石墨

5.NaHSO₄在水溶液中能够生成Na⁺、H⁺和

下列对于NaHSO₄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₄是盐B.NaHSO₄是酸式盐

C.NaHSO₄是钠盐D.NaHSO₄是酸

6.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

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

在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₂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A.AB.BC.CD.D

7.春秋季节常出现大雾天气,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雾是由空气中的SO₂超标造成的

B.大雾可看作是一种分散剂为水的分散系

C.大雾可看作是一种胶体

D.大雾是由空气中的粉尘超标造成的

8.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胶体微粒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9.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

10.将饱和FeCl₃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沸水B.冷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11.当一束可见光通过下列分散系:

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硫酸铜溶液③稀硫酸④稀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2.下列叙述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C.在电影院看电影,会看到从放映室到银幕的光柱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看到红褐色沉淀

13.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

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A.胶体的丁达尔效应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的聚沉

14.“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5×10¯⁹m)”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钴酞菁”分子恢复了磁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可在磁场作用下送到病灶处

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₄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₄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1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

17.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18.“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₃)Cl]就是一种混盐,“复盐”是指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如KAl(SO₄)₂一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A.BiONO₃B.(NH₄)₂Fe(SO₄)₂

C.Ca(ClO)ClD.K₃Fe(CN)₆

1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20.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知识常用的方法。

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区分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等

A.①④⑤⑥B.③④⑤⑥C.只有①③D.全部

2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含FeSO₄和Fe₂(SO₄)₃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磁流体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

B.用一束光照射该磁流体时,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将该磁流体接入直流电源形成闭合回路,可以观察到有一极黑色加深,说明该磁流体带电

D.该磁流体与氯化钠溶液为同种分散系

22.下列物质中,不含有酸根离子的是()

A.Na₂SO₄B.Ba(OH)₂C.KMnO₄D.KCl

2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aCO₃、Ca(HCO₃)₂、Cu₂(OH)₂CO₃都属于碳酸盐

B.HCl、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蓝矾(CuSO₄.SH₂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

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₂一步转化生成NaOH

2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化学方程式是()

A.

B.

C.

D.

2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26.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

27.在Zn、ZnO、ZnCO₃、盐酸和CaCl2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组合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28.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B.NaHCO₃C.SiO₂D.CaCO₃

29.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低成本光伏材料——蜂窝状石墨烯。

生产原理是:

(石墨烯),然后除去Na₂CO₃,即可制得蜂窝状石墨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产石墨烯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Na₂O属于碱性氧化物,CO属于酸性氧化物,Na₂CO₃属于盐

D.自然界中碳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式

3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₂和CO₂都能和碱溶液反应,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醋酸、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氧化物

C.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浓硫酸均属于纯净物

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归类不合理的是()

A.AB.BC.CD.D

32.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二、填空

1.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请根据此表,结合中学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物质分类中的树状分类法的有关知识,在

①HIO₃、②NaIO₃、③KOH、④I₂O₅、⑤NaCl五种__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盐”或“氧化物”)中,与碘酸钾(KIO₃)属于同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推测碘酸钾(KIO₃)的物理性质:

碘酸钾________溶于水(填“能”或“不能”);化学性质:

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

2.现有如下各混合物:

①将1g氯化钾加入99g水中

②将1g可溶性淀粉加入100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

③将1g碳酸钙粉末加入100g水中,充分振荡

④将0.1g植物油加入10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

⑤将96mL酒精与5mL水充分混合

(注:

淀粉分子的直径在1N100nm之间)其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有_______,属于浊液的有_______。

三、按要求做题

1.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现有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制备实验: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

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₃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下同)

②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₃溶液,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2)写出制备Fe(OH)₃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3)聪明的你还想出来许多在家里观察丁达尔效应的方法,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简单、最环保的办法:

____________。

2.

(1)取少量Fe₂O₃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色。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FeCl₃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₃胶体。

(3)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_________(填“有”或“无”)丁达尔现象,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_;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

如果用“

”表示碳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下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此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该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

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如:

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

A.HCI、H₂SO₄、HZCO₃、HNO₃

B.Na₂CO₃、NaNO₃、AgN0₃、Ba(NO₃)₂

C.FeCl₃溶液、蒸馏水、CaCO,悬浊液

D.NaOH、KOH、Ba(OH)₂、Fe₂O₃

填写下列空白:

5.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

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牙膏中物质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

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₂O₇。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2.A从物质的组成上看,HNO₃属于含氧酸、一元酸、化合物。

3.AH₂SO₄是由H、O、S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氢化物。

4.DCO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但有部分金属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O₃是单质,C错误;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5.DNaHSO₄是盐,具体可再分为钠盐、酸式盐。

6.CBaCI₂属于盐,故放在C位置。

7.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液滴与空气构成的气溶胶。

8.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9.A分散系中最不稳定的是浊液。

A项,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浊液;B项,得到氯化钠溶液;C项,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项,得到碳酸钠溶液。

10.A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能生成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冷水反应缓慢,得不到胶体,B错误;氢氧化钠会和FeCl₃反应生成沉淀,C错误;NaCl₃溶液与FeCl₃溶液不反应.D错误。

11.C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有尘埃的空气、稀豆浆均属于胶体。

12.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

FeCl₃+3NaOH=Fe(OH)₃↓+3NaCl,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

13.D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光束通过,所以不属于丁达尔效应,A错误。

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C错误。

血液属于胶体,所以血液在遇到电解质溶液的时候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D正确。

14.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⁹~10¯⁷m111(1~100nm)之间,所以“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A正确;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

由于该分子具有磁性,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可以用来改变

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C正确;将磁性物质制成胶体粒子作为药物的载体,可在磁场作用下送到病灶处,D正确。

15.A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Cl₄+4Na

C(金刚石)+4NaCl,由此可知B、C、D项都是正确的。

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项错误.

16.CA项,纯净物中包含化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B项,碱性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D项,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

17.D只含C和0两种元素的气体可以是CO或CO₂,则可以为一种或两种化合物,A、C可能;氧气和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的混合物中就只含C和O两种元素,B可能;C单质不是气体,D不可能。

18.C“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Ca(ClO)Cl是由钙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所以Ca(ClO)Cl是混盐。

19.CA项,Na₂CO₃是盐,NaOH是碱,SO₂是酸性氧化物;B项,P₂O₅是酸性氧化物,Na₂O是碱性氧化物;D项,NaHSO₄是盐。

20.A①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而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是不准确的,如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一般为金属元素,但H和He例外,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的一般为非金属元素,但Sn、Pb等例外,错误。

②硅、硫、铜、铁在常温下为固态,而氮气为气态,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区分出氮气,正确。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正确。

④根据酸分子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来的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等,错误。

⑤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是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划分的,而不是根据组成元素划分的,碱性氧化物~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₂O₇、CrO₃等是酸性氧化物,Al₂O₃是两性氧化物,错误。

⑥将盐按组成成分划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等,与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无关,错误。

21.B该磁流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36nm,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胶体中分散质能够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错误;该磁流体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B正确;胶体不带电,是胶体中的粒子带电,C错误;该磁流体是胶体、与氯化钠溶液不是同种分散系,D错误。

22.BBa(OH)₂是碱,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其他三种物质均含有酸根离子。

23.BB中纯碱属于盐类。

24.CA、B、D都为化合反应,C为分解反应。

25.B碳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6.C据题意知,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碳反应,且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符合题目要求的物质为CO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O₂+2NaOH=Na₂CO₃+H₂O、C+CO₂

2CO。

27.B题中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生成ZnCl₂的反应有:

Zn+2HCl=ZnCl₂+H₂↑、ZnO+2HCl=ZnCl₂+H₂O、ZnCO₃+2HCl=ZnCl₂+H₂O+CO₂↑,故选B。

28.A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29.C制取石墨烯的反应中,反应物中没有单质,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正确:

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CO既不与酸反应,又不与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煤主要成分为碳,碳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碳酸钙中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正确。

30.ASO₂和CO₂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A正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B错误;浓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错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₂O₇就属于酸性氧化物,D错误。

31.CA项均为化合物,B项均为酸,D项均为铵盐,归类正确;C项冰雪融化是物理变化,而其他均为化学变化,归类错误。

32.B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A可能;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只生成碱一种物质,B不可能;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可能;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可能。

二、

1.答案:

(1)化合物②⑤

(2)能;易分解

解析:

(1)五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碘酸钾属于盐,其中属于盐的有②和⑤。

(2)碘酸钾属于钾盐,能溶于水,根据“加碘盐”的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可知碘酸钾受热易分解。

2.答案:

①⑤;②;③④

解析①分散质KCl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溶液:

②淀粉分子较大,溶于水后形成的是胶体;③CaCO₃不溶于水,振荡后所形成的是不稳定的体系,属于悬浊液;④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⑤酒精和水以任意比混溶,形成的是溶液。

三、

1.答案:

(1)①正确②不正确

(2)FeCl₃+3H₂O

Fe(OH)₃(胶体)+3HCl

(3)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

解析:

(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

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₃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甲正确,乙不正确。

(2)制备Fe(OH)₃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₃+3H₂O

Fe(OH)₃(胶体)+3HCl。

2.答案

(1)Fe₂O₃+6HCI=2FeCI₃+3H₂O;棕黄

(2)红褐

(3)无;胶体和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1)Fe₂O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₂O₃+6HCl=2FeCl₃+3H₂O;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棕黄色。

(3)离子能透过半透膜,胶粒不能;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3.答案:

(1)只有两种元素,并且均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2C0+2NO

N₂+2CO₂;15:

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本题用模型来模拟化学反应,不但直观,而且形象,既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4.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HC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