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866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docx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教材总体说明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一览表

知识领域

单元及所在页码

小节及所在页码、课时

数与代数

一、表内乘法

(一)p1-31

乘法的初步认识p2-7(3课时);1,2的乘法口诀p8-12(3课时);3的乘法口诀p13-20(4课时);4的乘法口诀p21-24(2课时);5的乘法口诀p25-28(2课时);整理与复习p29-31(2课时)。

三、表内乘法

(二)p37-53

6,7的乘法口诀p37-41(2课时);8,9的乘法口诀p42-46(2课时);整理与复习p47-53(2课时)。

五、表内除法p70-114

分一分p71-75(2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p76-81(3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p82-92(5课时);倍的认识p93-98(4课时);解决问题p99-105(2课时);整理与复习p106-111(2课时)。

空间

与图形

二、角的初步认识p32-36

角的初步认识p32-36(3课时)。

四、测量长度p54-69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p55-61(3课时);用米作单位量长度p62-67(2课时)。

实践与

综合应用

六、总复习p115-125

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p115-123(6课时)。

实践活动

小小测量员p68-69(2课时);庆祝元旦p112-113(2课时);走进田园学数学p124-125(2课时)。

注:

共设计单元主题图3幅;例题41道(整理与复习中的复习题未计入);课堂活动21个,活动题49道;练习21个,习题197道,思考题14道;数学文化专题3个。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乘法、除法运算的意义,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

2.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

3.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m,cm的含义,知道dm,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二)数学思考

1.在探讨乘、除法的意义和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以及有条理的思考。

2.在测量长度、认识角的过程中,开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

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根据乘、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在测量活动、探讨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编乘法口诀和测量长度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感受编乘法口诀、测量长度等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尝试克服这些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3.经历归纳与探索乘法口诀和观察角、测量长度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4.在表内乘、除法计算和测量长度的数学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主要特点

(一)根据新课程理念编排表内乘除法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理解乘除法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

为此,在表内乘除法内容的编排上特别重视3方面,一是改变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编排顺序,把表内乘法分为两个单元,乘法口诀句数由多到少,从1的口诀到9的口诀,依次为9句、8句……1句,编口诀与应用口诀相联系。

在表内除法中,也是将“用口诀求商”集中安排,打破了传统的“用几的口诀求商”的编排方式。

二是提供与乘除法相关的新的数学情境,“一对多”的情境,“平分”的情境。

三是把操作活动贯穿在乘、除法学习的始终。

(二)选取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所关注的事物和活动为探究对象,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中几乎每个课题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的。

如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以吃饭用的筷子去探究2的乘法口诀,以学生平时的体育活动中3人一组跳绳来探究3的乘法口诀,以奥运会会旗上的圆环个数来推导5的乘法口诀;从生活中的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剪刀张开时所成的角,纸扇打开时所成的角等来引入认识数学上的角;在测量中让学生去测书、课桌、身高、臂长等;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来认识“平均分”,了解除法的意义等。

(三)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

大量采用“摆一摆”、“说一说”、“编一编”、“圈一圈”、“看一看”、“做一做”、“分一分”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如第91页的“分一分”、“议一议”,第47页测量长度,第73页的游戏情景等。

(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册教材一是注重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每个单元的主题图,就既反映了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情境,又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关。

二是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新知识都不是直接灌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讨论,最后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如学习乘法口诀,教材每一节都没有给出完整的乘法口诀,而是让学生在给定的数学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自己编出部分乘法口诀。

(五)重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角的初步认识”中,教材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数一数”和“议一议”等活动初步感知角,了解角、锐角、直角和钝角,活动的着力点是形成角的表象。

“测量长度”的编写与传统教材明显不同,包括单元题目名称、呈现方式、教学的重心等方面。

把空间观念的形成放在首位,认识厘米和米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现象出发,通过自选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到统一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长度并发现问题,激起认知需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六)注重数学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结合表内乘法介绍了“×”的由来(第53页),结合表内除法介绍了“÷”的由来(第114页),结合米和厘米的认识介绍了长度单位米的来历(第67页)。

(七)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本册教材在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获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3个专门的数学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四、五、六单元之后。

这3个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

乘法口诀表,圆形乘法练习板,测量工具,表内除法练习表等。

第二部分各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表内乘法

(一)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5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材说明

乘法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表内乘法

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1~5的乘法口诀

应用口诀

用口诀求乘积

加、乘减计算

编乘法口诀

 

 

 

 

 

 

 

 

 

1.乘法口诀编排上与传统相比:

(1)1~6的乘法口诀,7~9的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整体编排。

(2)口诀由1句、2句……9句→9句、8句……1句。

(3)书写时不考虑因数位置,无“乘”与“乘以”之分。

(4)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探索新知中迁移旧知。

(5)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利用情景图为学生编乘法口诀提供素材。

(P8例1图表P13例1图表P21例1图表P25例1图表P37例1图P42例1图表)

(2)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积穿插编排。

(P9例2开始,每学完几的乘法口诀,就紧接着用口诀求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3)将乘法口诀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无论是乘法意义的教学,还是乘法口诀的教学,都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探究新知的动机。

如第2页例1,第18页例3,第24页第5题等。

把“解决问题”既看作是学习的出发点,又作为学习的归宿。

(三)教学提示

1.重视“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乘法口诀的教学奠定基础。

(1)体会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算简便。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4×6=24读作:

四乘六等于二十四口诀:

四六二十四。

2.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感受规律,发现规律。

3.教给学生迁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单元主题图:

提供看、数、说的素材,激发新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

例1:

提供列出同数连加算式的素材,初步体会由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别的算法来计算。

告诉学生怎样由几个几连加写出乘法算式,由加法的结果得出乘法的结果。

4个8相加→4×8,8个4相加→8×4

 

读作4乘8或8乘4,4和8都叫因数或乘数。

例2:

在例1基础上,体现一个同数连加算式直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教学重点仍在通过同数连加来理解乘法意义,进一步熟悉乘法算式。

课堂活动的第1题检验学生是否会读乘法算式;第2题自摆自说,图式结合理解乘法意义,注意一个算式摆出两个图;第3题我摆你说(你摆我说)理解乘法意义,注意看图说出两个算式。

练习一第1题借助实物图列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第2题脱离图借助连加写乘法式子;第3题根据对乘法算式的理解写乘法算式;第4、5题是脱离加法直接写乘法算式;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注意添几个几与算式对应;第7题直观理解有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算式的含义;第8题通过不同形式,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第9题选取单元主题图中的部分情境,让学生利用对乘法的理解来解决问题。

介绍“×”的产生(P53)

2.1,2的乘法口诀(3课时)

例1编2的乘法口诀,图、表,由加法→乘法→口诀为一体。

编2的口诀以扶为主。

例2用口诀,根据口诀求积,一句口诀可以求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积。

第一次用口诀求积。

例3教学1的乘法口诀(与过去不同)边摆边数(1个1,2个1……)“1乘几,积就是几”。

所有乘法口诀要突出编、用、记(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

课堂活动旨在引导一种活动方式或方向,教学了例1、例3后都可以用这两个课堂活动。

练习二的第1、2题巩固2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第3题用1、2的乘法口诀求积;第4题除巩固2的乘法口诀外,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2乘几得到的积都是双数;第6题对比练习,让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加以区别;第7题综合练习,要列出乘法算式又要根据口诀求出积;思考题可以达到巩固2的口诀的目的。

3.3的乘法口诀(4课时)

例1编3的乘法口诀,已经历了编1,2的乘法口诀,省去了由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

编口诀突出师生共同编,明确提出怎样记口诀。

例2用3的乘法口诀求积(方法同前),有意识安排了一道前一个因数比后一个因数大的式题。

例3乘加、乘减,不是学习混合运算,而是借助直观巩固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它仍然是一种口算题。

第14页课堂活动第1题用小棒摆三角形、说算式、说口诀,巩固1,2,3的乘法口诀。

第2~3题巩固3的乘法口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