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青0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8214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曼青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郑曼青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郑曼青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郑曼青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郑曼青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曼青02.docx

《郑曼青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曼青0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曼青02.docx

郑曼青02

郑曼青简介

郑曼青,名岳,别号玉井山人,曼髯,温州城区人,晚年以诗书画医拳被誉为“五绝老人”。

郑曼青自幼天资聪颖过人,10余岁便有诗名,并从温州名画家汪如渊(香禅)学画。

15岁离乡背井独闯天下,在杭州结识沈寐叟、马一浮等人。

18岁入燕京,应郁文大学之聘授诗学。

24岁经蔡元培介绍,任教于暨南大学,又承吴昌硕等人推荐,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主任。

29岁与黄宾虹等创办中国文艺学院,自任副院长。

后拜皖中九代名医宋幼庵为师,钻研岐黄之术。

30岁去常州,拜国学大师钱振专攻群经诸子。

且數十年致力於經學,著有《学庸新解》,《论语释旨》,与《曼髯三论》等多种。

1930年跟太极门大师杨澄甫习拳。

32岁开始,赴军校任国术官,专授太极拳。

1933年1月,在法国举办中国绘画展览时,他和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被永久陈列在国立外国美术馆辟设的专室。

1928年,杨澄甫公自宁来沪,经叶大密介绍,郑曼青潜心修练,得其要旨。

经澄甫公口授,董英杰笔录,写成《太极拳使用法》一书,阐述杨氏太极拳理拳法,1931年由文光印务馆出版。

此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文字稍嫌俚俗,受到叶大密批评,澄甫公命黄景华前往书铺收回余书焚毁,故原始版本流传不广。

但杨守中与董英杰曾在香港、泰国将此书再版,在海外流传。

1983年夏,北京中国书店复制出版《中国传统武术丛书》,将此书选人《太极拳选编》,于1984年出版。

此书披露澄甫公晚年之拳架以及散手对敌图,田兆麟与董英杰对练之粘枪图照,杨氏家藏秘传之拳经拳谱,乃研习杨氏太极之重要参考资料。

郑曼青精于歧黄之术,澄甫公之侯夫人患病,服其所开中药处方,霍然痊愈,澄甫公甚为感激。

故于1930年拜师入门,成为杨公入室弟子。

由澄甫公口授,郑曼青、黄景华笔录,写成《太极拳体用全书》,1933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除澄甫公本人之外,永嘉郑曼青与吴江黄景华均在书后版权页署名作者及校者。

1935年,澄甫公自粤返沪养病,考虑到郑曼青与黄景华均为身材瘦小之书生,若无卓绝内功,难以在武林立足,遂手谕张钦霖大师兄回沪传授内功心法,兹后这两位后期弟子功力大进。

郑曼青与人比试时,善用太极长拳即快拳之滑步,上前贴身打短劲,虽然身材矮小,但发劲凌厉,仍可将人打伤。

1939年,郑曼青至重庆任中央训练团武术教师。

1940年至1944年,任教育部编审委员,参与编写国术教材。

郑曼青艺高胆壮,不但与各地武林名手切磋武艺,而且敢于挑战身高马大的西洋拳击手。

郑曼青曾迎战英国军舰水兵拳击冠军,一出手即将对方击出丈外。

另一次,在庆祝抗战胜利大型招待会上,郑曼青公开邀请各国使领馆武官比试,12名武官应声下场。

郑曼青在倾刻之间战胜其中6人,另外6名武官自动放弃比试。

郑曼青自此闻名遐迩。

1950年,郑曼青至台湾定居,将杨式拳架删繁就简,共37势,沿用许宣平三世七历史名称,定名为郑子简易37式太极拳。

在成功中学设立时中拳社,入门弟子有梁栋材、叶秀挺、刘锡亨、黄性贤、陈志诚、宋志坚、罗邦桢等。

1965年,郑曼青游历欧美,传播太极拳及经史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

1970年,在纽约设环球拳社,传授37式郑子太极拳。

晚年受聘于文化大学,回台湾教授易经。

1956年,叶秀挺、黄性贤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授拳。

1957年,陈志诚在纽约设武馆,擅长于散手。

此后梁栋材在波士顿、罗邦桢在旧金山设馆。

1976年,刘锡亨在台北恢复时中拳社,退休后由徐忆中接任。

宋志坚于1978年开始募集基金,于1981年在台湾基隆成立中华太极馆,自任董事长,由其弟子吴荣辉任馆长,推广64式简易太极拳。

由于郑氏师生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勤奋开拓,体用兼备之杨氏松柔拳法在海外广为传播。

郑曼青不仅参与笔录杨公《太极拳体用全书》,又自撰《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英文版《太极拳》。

郑曼青文武兼修,乃杨公后期弟子中之佼佼者也。

 

去三病

修新法之作。

专为限於工作时间。

及妇女忙於家政。

与远道不得许可从学者。

予以便利。

较函授尤为简单。

然此著重传授功架之缜密方法已耳。

偏於体一方面居多。

太极拳原为有斯有用。

若必欲求其深造。

届时可参阅拙著太极拳体用一书(英文本)。

以及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文本)。

自可了。

惟自修之始。

首要务去三病。

以不佞四十年之经验所得。

能去三病者。

笃意遵行。

未有不如愿以偿。

天资若稍钝者。

亦不过费人一己十之功而已。

然其病人尽知之。

法亦浅近。

类多因循自误。

不肯果决行之。

憋少时亦坐此病。

是以言之较切耳。

兹约述如下。

第一为无恒之病。

仲尼所人而无恒。

不可作巫医。

巫之为医。

非正术也。

无恒尚且不可。

况由哲学而科学之太极拳乎。

太极拳以柔克刚。

与专气致柔之旨。

则本乎易与黄老之哲理。

至於牵动四两拨千斤之作用。

施诸事实。

此乃科学之千斤顶。

俗名之曰压不煞之力学作用。

是已成哲学与科之之结晶体。

余尤以为中西文化之通。

得利赖为桥梁也。

岂独体用之裨益已耳。

若无恒而学此拳。

不仅为多此一举。

亦徒有宝山空入之叹。

岂不惜哉。

憋每恨少日无恒。

屡以体弱而习国术。

稍得裨益而便辍。

旋至三十九年以前。

病痨瘵莫能兴。

得复习此拳而痊。

遂决心不使再辍。

当时即将全套拳架。

以极快之练法。

仅费六七分钟练毕。

且早晚只练一套。

以期不辍而已。

然余当时实亦忙碌。

除教课与校务外。

连自修也日无暇晷。

由是以往。

不久却更有进矣。

早上起床。

非先练拳。

则不事盥洗及朝餐。

每晚睡时。

不先练拳。

则不得上床。

如是者久之。

养成习惯。

遂不复辍。

其意以为人生以乐为助人。

不惜一切之牺牲。

今则谋自身之健康。

得以袪病。

仅早晚费数分钟而无恒。

则又何足言推己以及人也。

是以自悔其蠢。

乃决意痛改其非。

第二为贪多之病。

俗谓贪多嚼不烂。

老氏谓少则得。

多则惑。

信矣。

憋少有忘年友鲁坚号塍北。

余姚人。

游雁荡将归。

过我曰。

昔之君子临别赠言。

我亦欲有一言相赠。

君家郑虔三绝。

君善继之。

必传无。

君病贪多博学。

恐致无大成。

听我言。

只攻诗书画可矣。

余从之。

此老余益友也。

余有所成就。

皆此老之所赐。

不能忘也。

易之谓易则易知。

简则易从。

习太极拳不能异乎是。

今得传授一式或二式者。

必须潜心娴习。

而默记之。

方能有得。

不然未有不惑也。

民国廿七年春。

余主湖南省国术馆时。

国术为该省全民众之运动。

不论男女老幼。

皆得学习。

余欲普扁推行太极拳。

故於每两个月内。

即调训全省各县国术馆长及教官四十人。

余亲授之太极拳。

以时间不敷。

故决计删削。

以成简易拳套。

太极拳原仅有十三式。

以沿传既久。

式增繁。

练习费时。

不易普及。

余乃删减为三十七式。

已较原有之十三式。

增多廿四式。

此亦因时制宜。

忽以余著之简易太极拳以为简也。

胜利还者後。

持此稿之沪,商诸陈师兄微明。

亟称之曰。

适与予同意。

斿为序以表欣赏。

微明君子儒也。

决不阿其好以成其恶。

间亦有无知者。

疑余此举为非。

殊不知为绝学阐扬之苦心耳。

亦只可置弗论也。

第三为求速成之病。

所谓欲速则不达。

诚知言矣。

务期水到渠成。

非可强求。

古人对於文艺。

尝谓要沈浸穠郁。

含英咀华。

又所谓涣然冰释。

怡然理顺。

余谓习太极拳。

亦必如此。

且此拳术不仅体用兼赅。

心手并顾而已。

然必须悟彻哲学之原理。

获得科之实用。

则裨益无穷矣。

总此三。

得能无法解除。

便可顺利迈进。

了无阻滞矣。

谈心得-郑曼青

十数年前。

有从游者问余曰。

先生身兼五艺之长。

生平究以教何艺为乐意。

曰。

以教太极人为最乐。

闻之者甚以为疑。

曰。

似近粗豪马。

曰。

是非尔所知也。

此为人生哲学之结晶者。

以其精微而论。

较习一切文艺之难。

且有过之。

决非一般武事可比。

曰。

愿闻其详。

曰。

余弱任诗书画三课教授。

以教书法为乐。

以其含有强身运动之益。

强壮将届之年。

流离入蜀。

以医餬其口。

不意医运大行。

人皆誉之曰济世活人。

然余则以寝食无时。

苦不堪言。

且日与愁眉苦脸相对。

肩人以生死之话。

待有笑容焉。

则余已不得而见也。

惟教太极拳。

不独可以袪病延年。

心神愉快而已。

少长咸集。

善与人同。

效老莱子之儿嬉。

耄年不倦。

胜华元化之禽戏。

专气致柔。

真可谓康乐无疆。

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

却只有十二字。

曰。

吞天之气。

接地之力。

寿人以柔。

曰。

请言其效用。

曰在人体则气乃率血而行。

故气旺则血旺。

天富有大气。

多取之不以为贪也。

力在人体有大用。

地贵有载力。

倘能接其毫厘。

则为用亦无穷矣。

致柔则老氏所谓。

能若婴儿。

则寿亦可以无疆矣。

惟此三语。

在人身亦为三才。

得天之气。

则位於上之颠顶泥丸宫一内。

可以增长其灵气。

下则为地。

接地之力。

则足底心之涌泉要穴。

可以增长其根力。

中为腹部之丹田要穴。

在腰线间。

得能专气致柔。

则腰若活泼泼地。

则肾气自足。

寿能增加也。

然习之之法。

亦甚简易。

一、随时得有空暇。

便觉以泥丸宫顶天。

吞天之气。

沉於丹田。

二、得有行动。

或端坐。

或暇立时。

在注意所及时。

便欲将足心贴地。

进而则欲足陷入地。

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

与地心吸力相接。

能至此。

则我之足已有根矣。

三、丹田。

古人所谓行坐处卧。

不离这个。

是要以心与气。

相守於丹田。

如鸡之孵卵然。

此所谓知止。

止於至善之地。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又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

则皆不离乎丹田也。

然此区区之心得。

倘能笃而行之。

决非等闲之运动可此。

袪病延年。

犹易事耳。

练武的精神与太极拳丹田劲

太极拳历代名师辈出,独领风骚於当世,这是我们这些後学者所向往的。

然而今日风行时世界的太极拳,习者虽众,却让人有流於健身操的感觉。

我想这是当今学习有成者的谦虚内敛,不与人争的处世态度所使然。

另一个原因是很少练习者能以练武的精神去练太极拳,而是以健身为主。

由於缺乏一种积极求进的心态,固有成就者也是寥寥可数。

太极拳非比外家拳,短期内就可看出成果。

太极拳又涉及丹田劲的培练,必须得到正确的功法,才有可能练成高强的武功。

这可能是许多人投入数十年的岁月,浸淫於太极拳而仍无所得的原因。

欲求健康长寿,那么以健身操的心情去练太极拳,绝对能达成你的期望。

若求自卫、技击,那么你一定要有练武者刻苦、钻研、求实战体验的积极心态。

任何能流传於世的拳种,都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

现在有公开的比赛规则,选手们在裁判员公平的裁决下,作激烈的自由搏击拼斗。

将「武」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由历代太极名师的战功彪炳之中可见太极拳的高手一定也能在现代的武坛以实战称雄。

谈到正确的功法,许多人认为太极拳的理论太繁太深,若要搞懂是很难的,学拳时顾左难顾右,真不知如何练下去。

其实练太极拳的拳理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只是你必须练到了那一个层次,才能体会那一个层次的道理。

所以初学者必须循序渐进,焦躁不得。

尤其是丹田劲的练法,更要悉心遵从师父的指导。

从前有不传外姓之说,是因内家拳有其独特的内劲练法,那非外行人可以窥视的。

今人已无此见,但以其功法宝贵,故习者应虔诚敬谨。

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能获得师父的真传。

谈到「丹田劲」,从字义上来看,田地里出丹,犹如「麦田」田地里出麦。

故太极拳实乃内功之一种。

如何练呢?

先是以意念带动丹田催动全身的细胞,练一段时期後则是全身的细胞催丹田。

结果愈练愈密合,变成丹田与全身的动作一致,同时开合,同时到。

至於发劲就像照相机的闪光灯般,一闪即逝。

发劲前全身是松的,发劲後全身也是松的。

只是发劲的那一刹那,丹田与全身每一个细胞像炸弹般的向四面八方钻缠疾射。

当然这与呼吸是要结合的。

一般而言,发劲是呼气,蓄劲是吸气。

在吸气时,气聚於肺(包括由鼻吸入之气及内部的提气)。

呼气时,分内外两部。

外部由鼻或口呼出,内部则迫至丹田,而传於全身。

笔者所知有限,仅以些许浅见,作初学者之参考,还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练拳的感受

以我个人的感受,觉得随便什么运动以及娱乐活动,都比不上太极拳,我早年的身体坏的很,坏到不能再谈了;医药都没有办法把病治好。

结果练练太极拳,没有吃药,也没有打针,就这样一天一天自然好。

我患的是肺痨,在从前是一种很厉害,很可怕的病,我自己也觉得不行了,已到了西药中药都没有办法的时候,练练太极拳就得救了。

太极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比方说,我们知道肺痨有咳嗽、吐血、发热、肺部痛等症候;当肺部痛时,可能肺部空洞很多,有人认为到这种地步的病人,一两天就会死了;可是我在六个月中,咳嗽就一天一天的见好;吐血也渐渐的没有了。

肺痨的咳嗽并不很厉害,只是一天到晚不断的咳就是了。

发热并不太高,半年後发热也渐渐退了。

居然在两年以後,身体完全好了,真想不到。

可见太极拳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功效,不是其他随便什么方法所可比拟的。

後来兄弟觉得太极拳很有益处,於是也教教同学,发现学生练太极拳对胃病,甚至五脏的病都好。

要是练太极拳能够继续不断的话,癌症是不会生的,我也从来没看见过学生患过癌症;不过,如果练拳马马虎虎,没有兴趣,或者没有恒心,那就不敢说了。

气沉丹田可治脏腑疾病

目前美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心脏病,十年前兄弟在美国见到的报道是两分钟可以死一个人,癌症四分钟死一个人,像这样心脏病死的人虽然也很急,以我中医的观点来讲,这种还能用心电图检查的慢性患者,并不是心脏病。

因为心脏病一发病在两个钟点内绝对无法救治,若是检查诊断拖了多少年还没好的,这应该叫做心包络病,并不是心脏病,这句话各位听起来,一定以为很奇怪。

实际上中国对这包络病可以治疗,心脏病则不能救治。

但这种包络的病到最後,要比心脏病急得多,几秒钟就可死人,可是仍然可以救治,因为人体五脏最急的是肝,这条路是由肝木生心火过来,所以特别急。

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心能沉下,便绝对没有这种病,因为心包络会比别人强一点,外感风寒不至於侵袭到心包络,以至慢慢的影响到心脏,这种病我所见的,我所治的很多,而且在中国医学上讲得比较详细。

那么练太极拳的功效,对最厉害的癌症、心包络、心脏病等等,都不成问题,尤其胃病更容易治好,肾脏病也很容易恢复健康,总之,对於人确有好处。

太极拳的最大功用是「松」

今天我以为太极拳这样优良的运动,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任何拳术,任何运动,都不能比。

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道理存在。

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

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

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

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乾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

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

他不大会讲话。

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

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就不到吗?

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

我现在更深入的讲一句,你们就会很容易的悟到怎么叫松。

比方说:

我们现到一个佛殿去,前殿有一个弥勒佛,很大一个肚子,笑笑的,他是拿一个布袋,人家讲上头题著:

「坐也布袋,走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说:

人不但自己是个布袋,甚至於一切----儿女妻子、功名利禄----无一不是布袋,尤其自己这个布袋最难得放下。

所以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一下子顿地可以成佛」等等,就是讲不容易放下。

练太极拳是难,就是难在自己有意识挡住,我不能进步,是自我意识挡住了自己,没有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的关头。

人类唯一自强之道

不过太极拳对我们身体的保健功能,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比拟,随便什么拳术,随便什么运动都不能比。

西方现在的运动,我看起来都是摧残,都是互相摧残,或者自己斲伤自己身体,对於人的健康,并无任何补助。

只有练太极拳才是人类唯一的自强之道,确是比医药都好的一种办法。

任何疾一到要靠医药就不行了。

我从那么坏的身体起,这五十年来没有病过,在座诸位除非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跟我差不多以外,别人还不行呢!

起码牙齿、耳朵、眼睛都比不上我,为什么呢?

那就是太极拳的益处。

太极拳为什么有这么多益处呢?

各位想一想,人身是由「气」和「血」所组成,养气则气旺,就能生血,经脉也能够畅通,这就没有病了。

一切健康人的五脏一直连到头部、眼睛、耳朵、牙齿,如果气血经常灌注到各个部门去协调,那会生病,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好处,所以我在此地讲这个题目,就是希望大家不但要自己的健康好了,还要慢慢的推达及别人的健康;不但是我们自己中国人,还要推及世界各国的人。

孔子所以讲「有教无类」,所有人类的健康,我们都是一样的关心。

有这么好的健身法子,我们应该把它推广开去。

培养有恒的七分钟

现在,我们再讲拳该怎样的练法。

依兄弟经验,那根本的问题就是你们觉得时间不够,我是早上练七分钟,晚上七分钟,似乎我是很忙的样子,不然怎么没时间呢?

其实不是没时间,也不是很忙,而是对有恒的观念太差了。

比如说,从前把身体练好,就把拳丢下去,这是我历年来的经验,只要一天你放弃,你慢慢就放掉了。

练拳一定要有恒,所以我的早晚只练七分钟,就是要把恒心拿出来,先使有恒了讲,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

我用七分钟练一套拳,一百多动一套拳只用七分钟要练得很快。

为的是有恒最重要。

养成有恒;我有一个方法,一早起来,没有洗脸,没有吃饭,离开床就得要动,千万把这件事要控制好。

如果今天很忙要出去,我早点起来,非要把这件事解决了不可。

如事情的确很急,必须提早出来,而且已经起迟了,那我饭可以不吃,拳一定要先练,洗脸摸一摸就行,不必那么久,时间就不会浪费了。

到了晚上看见床,就想起我非要练完拳才能睡觉,拳没有练,我绝不上床。

以这个有恒的法子对付自己。

人是要管的,自己管自己要严格,严格要有方法,就慢慢上来了。

要少不要多

其次是不要贪多,贪多就不能深入。

你要少少的,不要以为今天只练一个动作,甚至两个动作,一样要练七分钟;七分钟已经够了,不必多,「少则得,多则惑」,因为少而不多,你就可以深入,不必在形式上,在动作上荒废了许多精神同时间。

要学这一点东西,就要往前往深推进去。

比方说我们写字,写字只八笔,八笔就是点、横、直、勾、策、掠、啄、磔,要天天写这八笔,虽然天天写几十字或几百个字,不一定三十年五十年得好。

也许那一个字写一辈子都没有写好,为什么呢?

因为开头这一点就没写好,这一横就横不平;这一直就没有直正;这样子永远在一个环外盘旋,不能进来,非要这一点完全点好不可。

要是这一点一百天没有点好,就点一年,就点三年,这样你以为长吗?

便宜极了,各位想不到,我六岁学字,学到六十岁才觉得有一点学懂了。

天天在琢磨,但是算起来只这八笔,要多少年写一笔!

所以「少则得、多则惑」,老子说这句话实有哲理,是对的。

你要真正了解它,这一笔老点老点,有什么意思呢?

它会使你深刻研究,深刻体会,往里面深刻达到一个境界。

不是普通泛泛就可以把这个地方讲明白,所以有恒了以後,不要贪多,就会有很大的成就。

高深的哲理融合了物理

实在讲起来,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你们大家打太极拳打了几十年没有用。

但我这个身体,风一吹来,就几乎被吹出去了的人,练两年拳以後,很厉害的好手竟在我手上没有打赢过。

五十多年来,我也在世界上跑过一圈,遇见过不少高大的西洋人,没有在我手上打赢过,我的一个学生有七尺一寸高,重四百三十多磅,竟然在我手上像小孩子弄球一样。

我有多大力量呢?

没有别的,就是我刚刚讲的—松。

所以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极了。

我有个叫龚作汉的学生,这里还有很多人认识,这孩子是有天份,练到五、六个月,就已悟到松了,连拳势也没有练好,就懂得如何松法,你说太极拳难吗?

就是绝对要把松字弄清楚。

无论如何,要放松。

要松到什么程度呢?

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

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

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

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

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

所以练太极拳还是「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练拳好像陆地游泳

练太极拳或其他任何拳术,不能说说讲讲,就算是高了、妙了,一定要拿事实证明,要懂学理,要应用出来,不能违背自然原理,这样才能得到太极拳的好处。

我今天讲得很详细,你们可能仍觉得这一点东西,真不容易得到。

比如说,学佛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话是这么讲,做起来真难。

除了要少要恒的原则外,我现在再讲一个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各位可以自己试验的,那就是拳势的动作情形,在我们的意念中,不在打拳,我们要比喻在水里摸鱼,也像是在陆地游泳,把空气当作水用,意到气到,时间久了,便会水到渠成。

你们说太极拳那里有劲,那里能打人。

抱这种观念的人很多。

比方说,台风来了,什么东西都被拿起来,火车那么重也能飞起来,可见这个风的力量真是大得不得了。

同样水的力量也大极了,围墙是很坚固的,水深不过是半腰,只要经过它荡两荡,墙也就倒了。

气的伟大功能在渐进

人体气的力量,就等於水和风的力量,所以拿水来比喻我们气的作用。

很多练过太极拳的人,常常把练气的方法搞错,练气不可著相,气一练错,不但没有好处,害处很多。

我现在讲这个气,只要你慢慢的积上去。

不可求多,气是积力,好像一张纸一张纸叠在桌上,并不觉得,每天堆一张纸头在桌上,摸也摸不著,积上十年,你看看这叠纸有多高,一年就可观了,它是慢慢积上去的。

如果你一定要多给几张,今天给你十张二十张,给完了就没有纸了,贪多就是这个样子的结果。

如果少,你会永远有恒的这样堆上去。

太极拳的气是积力,要你慢慢的堆上去。

丹田不是积气的吗?

(丹田是在肚脐下一寸三分),但千万不要太著意气沉丹田。

有这个念头就坏了,立刻会出毛病。

你要一起意念,它就立刻起一个反动的「意识」。

况且气的力量大极了,你要陷在里头,它会生种种的毛病,那怎么办?

所以讲气沉丹田不要十分注意,不要觉得使气吸到丹田,只要从思想上精神上注意到这个气在肚脐上就好了。

气之所至,意之所至也。

意到了,气就到,这个气的伟大,无可比拟。

至於作深呼吸运动,气吸足了,肚皮很紧张,胸部闭起来,气涌到下面,上头就浮起来,那是不行的,那立刻就成了一种反动力,要随时用心得来的才是真气,要常常注意丹田,慢慢的上去,所收的成效就会很大。

这个问题在美国常常有人问到,多数都已经错了,各位如对养生关心,就要注意这个丹田。

所谓气宜鼓烫,这样是以我的气操纵外界的自然之气,譬如我现在用手这样一动,这个气被挤到那边也已经动了,你们看不见就是了。

我这么一动,全部都动了,这叫鼓荡。

自己本身没有气,怎么能把外面的气吸收进来呢?

怎么能把这个气接牢呢?

要自己常常注意这鼓逿的气与你的呼吸和身体是息息相相关的,於是乎你就会受到这个天地之气的好处。

我们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么动啊!

动啊!

是气动,就是不休息不停止的跟著气走,你要是这样的运动不息,不住的气在流转,那你就得到好处,身体绝对不生疾病。

拳宜精简不宜贪多

还有各位也知道,这套拳是三十多年前我把它缩短的。

从前这套拳是翻来覆去,有四翻五翻之多,譬如说单鞭,有四、五次这么转过来转过去,全套拳架有一百二十多势。

当时我在南当全省国术馆馆长,要想推广太极拳这个国术馆与别的不同,它在湖南七十六县,那一县都有。

共有教官四五百人,我要把这几百人在两个月时间内都训练起来,有什么办法?

只好把拳势删繁就简,雷同的不要,意思相同的也不要,拳的形势从头到尾一点也没有改动,这样子费了许多时间,我就把它删减成了三十七个姿势,再翻来翻去也差不多有六七十个动作,已经比从前少了一半,於是就这么把它传开来。

太极拳只有十三式,十三式就是八卦的四正四隅配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就是以易经五行八卦的方法配上去,这样合隆是十三式长拳,你说这十三式就算长吗?

圆的就长,庄子所讲的,鱼在池塘里走,鱼行千里,还是在池塘中间,这个圆的还有穷吗?

所谓长拳就是圆的,打完了再来,打一百年也没有打完,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就是不断的永远不见,这个谓之长。

有许多人对这个有疑问。

以为我这样做法,是把太极拳改了,不对。

我这样做法,是无可奈何,是时间和各种环境的关系所促成的。

实在讲起是这个拳架太长,翻来覆去不必要。

十三式只十三个动作,现在三十几个动作已经不得了了。

我希望不要多,只要有几个动作,自己常动,有恒就行了。

太极拳分阴阳两面。

太极拳绝不能离开阴阳。

一切的作用都是在阴阳里头变化,阴阳里头发生,再好的功夫,再好的办法,除了阴阳的妙用之外,其余的都没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