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7484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8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docx

基于主体多元化的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终稿

第1章绪论

1.1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将重点推进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

图书业也因此成为新的利润热点,将迎来新一轮投资高峰。

2001年12月10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此后图书流通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幅度向社会开放。

2003年9月按照《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取消了图书流通所有制限制,新华书店的国有资本垄断经营格局被打破,加上民营、外资进入,三级竞争格局形成。

2004年12月1日,图书的批发业务对外放开。

目前己有11家外商投资的图书流通企业获得批准。

在我国,图书兼具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双重属性。

目前,图书编辑环节没有放开,体现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国家意志,以文化事业的方式来管理;图书流通领域已经放开,以商品的方式按照市场规律来组织经营。

按照产业竞争四阶段理论(管制垄断→有限竞争→充分竞争→市场竞争垄断)目前图书流通基本已走出管制垄断阶段,进入了有限竞争阶段,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成熟和民营、外资竞争者的加入,目前集中度极低的图书流通将进入充分竞争阶段,而且将掀起并购,向更为成熟的行业充分竞争阶段演进。

传统的图书流通模式形成了新华书店总店→省店→各市、县店的三级分销体系,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单一,书店也无需过多关心终端的读者需求,行业处于典型的卖方市场阶段,行业流通方式多为代销制。

在体制的限制下,新华书店缺乏盈利压力,退货率高达31%,平均帐期超过183天。

由于市场开放的速度远快于图书流通的结构性调整和所有制调整的速度,加上经济利益的驱动,市场条件的变化,一些民营资本开始涉足图书流通,导致民营流通渠道和出版社自办流通的产生,促使了民营书商的繁荣。

随着图书总发权和全国连锁经营权的开放,民营书店获得竞争地位,而外资也开始布局;面对行业巨变,新华书店采取重组和改制的策略,目前新华书店的重组战略基本完成,全国开始形成七大流通集团跨省竞争,其他新华书店划市而治的格局。

本土图书流通面临国有、外资、民营群雄竞争的格局。

对整个图书业来说,利润实现主要依靠流通。

保证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实现动静结合、有序流动,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图书流通的主要问题。

现代图书流通在主体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如何通过流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创新,构建符合国情的图书流通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入世以前,外资就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图书的流通领域,并通过流通环节逐步向上游渗透。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投资图书流通领域将不受限制。

我国网上图书流通商卓越网的股权已被亚马逊公司买断。

而JohnWileyandSons,Inc.、培生集团、兰登书屋、HarperCollinsPublishers、斯普林格等出版巨头也试图曲线进入图书流通领域。

另外,一些国外出版机构开始拓展电子图书市场、远程教育体系、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新兴图书业务。

国际出版巨头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管理水平,他们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出版领域,必将对图书流通企业构成巨大的挑战。

图书流通模式研究的是多元化主体条件下新经济体制的产物,其经历孕育着图书业发展的潜在规律,对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研究,了解其运作模式,认识和分析当前图书流通的现状,思考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图书流通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图书流通的宏观审视,明确其出现的意义,对其实际状况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个初步的图书流通运作模式。

探讨图书流通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探讨图书流通的体系建构,为图书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支持,而且还在于通过探索合理的图书流通模式,减少业界面临的回款困难、跟风出版、退货率高的乱象。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图书流通模式的研究己有七十多年的历史,针对各种图书流通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许多可行的模型和方法。

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关于我国图书流通业的趋势和竞争格局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郝振省认为,根据西方国家图书流通业的通用衡量标准,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5000美元的增长过程中,读书将成为人们的生活内容。

我国人均GDP达到3266元美元,图书流通业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起点;2008年国家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48%,低于发达国家的6%,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9%的平均水平。

我国25岁以上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受教育人口占全国总人数3%,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国民素质仍是一项基本国策。

接受教育人口的总数和比例的增加,将增加人均购书和图书占有量。

郝振省提出,我国图书流通形成了“三类、两弱”的竞争格局。

“三类”是指国有和国有控股;民营二渠道;外商合资或独资。

国有主渠道的优势在行业价值链的编辑出版和一级批发环节,民营二渠道的优势体现在下游二级批发和零售环节,外资则在流通网络上显现了资本和技术优势。

“两弱”是在分销渠道整合和流通模式的构建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

2.关于图书市场的研究

按读者分类,图书市场可细分为少儿图书市场(赵建平,2004;罗映纯,2004;王林,2004;胡礼惠,2003)、旅游类图书市场(路放,2004)、电子图书市场(陈浩义、冷晓彦,2005;黄长征,2003)等;按国别分类,细分为俄罗斯图书市场(佘心乐,2000)、澳洲图书市场(蒋敦雄,2000;李实,2003)、英国图书市场(颖敏,2000)、德国图书市场(杨帆,2000;李实,2003)、非洲图书市场(颖敏,2000)、北美洲图书市场(赵斌,2004)、法国图书市场(于平安,2003)、美国图书市场(游翔,2003)等。

罗映纯认为少儿图书西风劲吹现象原因在于国内儿童图书与儿童实际需求错位以及原创乏力等问题。

图书流通的一般性研究还有图书市场受众研究(李凌芳,2004),以及图书市场趋势研究(王志明、张振忠,2002;董中锋,2003)等。

蒋敦雄通过对澳大利亚图书市场的研究指出,在我国图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北美、西欧以及东南亚,同时不可忽视澳大利亚图书市场。

他从8个方面阐述了华文图书在澳大利亚的发展状况。

3.关于新华书店的研究

这方面主要有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或多元化经营(叶冰,2005;姚芝川,2004;王宁,2004;锦理文,2002;谢振伟,2001;刘海平,1997;周亦翔,2004;韦薇,郝勇,2003;邹海燕,2003;李翼鹏,许新民,1999;罗泽存,1998)。

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研究(王庆,2004;王云川,2004;马燕,2003;韦薇,郝勇,2003)以及新华书店电子商务研究(梁杰,2000;帅刚,2000)等。

姚芝川认为,新华书店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扩展连锁经营。

图书流通要想实现发展只有以市场整合为突破口发展连锁、掌握终端市场做大蛋糕、完善功能练造核心技术、不断拓展新的业态。

周亦翔结合湖南新华书店改革经验提出多元化发展战略。

韦薇、郝勇以安徽省新华书店为例提出图书流通应当内强主业、外修副业。

4.关于网上书店的研究

南京邮电学院姚国章总结了发展网上书店的六点对策:

与出版社联系,丰富图书品种;提供快速检索和多种检索途径;提供丰富的图书信息和书评信息;提供低价优质服务,走低价发展策略;树立特色服务;力造品牌优势。

张廷广、孙继亮认为网上书店应该以书为主建立一个文化服务体系和信息交流体系,建立联合体,统一配书;建立会员制,稳定顾客群;创建方便舒适的网上购物环境,为顾客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

张儒介绍了亚马逊的经营变化,2001年,亚马逊对公司和机构开放团体图书购销业务,带来1.5亿美元的销售额;实现旧书交易,2001年拥有旧书顾客77万多;面向全球图书市场,为150多个国家的1700多万读者提供网上服务。

王倩综合分析网上书店购书的详细过程和资金、时间的投入程度,将找书下订单、货款支付、物流配送三个流程视为网上书店的关键流程,提出网上书店未来发展的优化方案。

只有简化的购书流程才能满足顾客需求,网上书店必须对自己进行市场定位,准确快速并低成本的完成售书和服务的过程。

程力认为网上书店完善和充实了书店的主业,扩大了图书出版的流通领域,为中文图书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开辟了便捷的通道。

网上书店也给传统书店提供了增值效应,北京图书大厦自网上书店正式营业三个月后网上书店的增值效应带来净增营业额约500万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艾立民认为网上书店和连锁书店的优势具有互补性,亚马逊在运营中就很注重和传统零售商的联盟。

申秋、文胜结合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实践提出了网上书店和连锁书店结合的构想,连锁书店只有上网才能解决信息流通和物流管理的问题,而网上书店要拥有连锁经营体系才能站稳脚跟,解决配送问题。

由于连锁书店计算机管理的落后,建立网上连锁书店需要对传统连锁书店进行改造,实施三步走计划:

1、连锁店改造与网站建设;2、建立统一的连锁店与出版社的计算机管理系统;3、实施与出版社全方位的信息共享。

王宁分析了网上书店和新华书店各自经营的优缺点,认为新华书店连锁网络对网上书店有显著的互补优势,将网上书店营销模式引入新华书店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预期效益。

同时,可采取多样化的图书信息服务方式、图书交付方式和货款收取方式,以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章雪峰提出网上书店和连锁书店整合的三种模式:

首先,连锁书店可以开设网上书店,成本较低,实现也比较简单;其次,网上书店开设地面连锁店成本高、难度大,单个网上书店难以完成,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竞争风险,应采取参股等方式,联合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出版流通企业建立连锁书店网点:

最后,通过网上书店与连锁企业直接合作实现整合,这种方式成本最低、最易操作,也是目前运用最多的模式。

李春成认为整合传统书店和网上书店,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建设好三个基本网络:

一是人力资源网,实现书店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二是财务信息网,提高书店的资金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三是图书采购与销售网,实现图书供应商与读者管理、订单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出版信息发布、购销业绩分析等功能。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的秀丽认为网上书店和传统书店各有优势,网上书店是对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和改良。

网上书店也可以和传统书店进行联盟,从出版社的网络化进程来看,出版社的图书销售网站不断建立,但整体建设还比较粗略和单一,通过加盟现存的网上书店或收购有影响力但暂时资金遇到困难的网上书店,可以吸收其优点,实现快速高效的发展。

汪荣萍认为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出版社发展网上书店应该遵循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定位于开展营销和服务的平台:

第二阶段为BZB商务模式,建立分销型企业网站:

第三阶段为基于网上书店平台的供应链战略,将出版社的源头著作者、印刷物资供应商和印刷厂纳入到出版社的整个业务管理中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

出版社是图书供应链的源头,出版社建设网上书店也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王广照从出版社信息化程度的角度提供了进入、参与、利用和开拓的四阶段发展模式:

首先通过电子邮件作为切入点,实现社、店、读者的数字化信息交流;第二步,建立网站对本社图书进行宣传和营销;第三步,在Wb服务器上集成出版应用软件,实现出版社内部流程的电子化;最后,综合内联网、外联网和互联网形成电子社区,实现网上销售和预订,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书店阶段。

1995年世界第一家网上书店—亚马逊网上书店创立,国外网络书店已经普及。

国内网上书店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

万里鹏认为,网上书店经过几年的发展己经展现出规模优势,北京图书大厦、上海图书城、8848珠穆朗玛以及当当网等网上书店经营的品种超过10万。

王玲艳、王则英等人通过自己的研究总结了国内网上书店经营模式,认为国内网上书店有出版社自主建立、新华书店自己建立以及企业自行建立等三种形式。

易斌认为,图书实行网上销售具有自己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盗版链接严重、违约率高、货款结算等金融服务不配套、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完善等问题。

5.关于民营书业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余敏认为,从法律层面上看,民营书店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民营书店获得了国民待遇,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但是,民营书店随着国有新华书店的改革以及外资书店的进入,面临激烈竞争。

谢振伟通过自己的调查、结合浙江民营书店的情况发现,由于民营书店受到资本、经营范围、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限制,浙江民营书店小、散、弱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他从六个方面提出发展民营书店的对策与建议。

龙挺提出:

民营书店要想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实行规模经营,这是民营书店加速壮大的必然选择。

6.国外研究动态

小林一博认为:

一是图书流通必须步入均衡发展的轨道;二是出版、图书交易公司、书店三者应当全面修改交易条件及交易方式,使之公平公正;三是在图书业开展低折扣的预订买断制的引进工作;四是图书业应当情报公开;五是为了不让读者人数减少,图书界全体同仁应当积极开展促进读书的各项活动。

在小林先生看来,出版企业的自觉和协商起主要作用,不强调政府的行政指导。

长冈义幸所著《出版大冒险》是《出版大崩溃》的姊妹篇,二者是近年来研究日本出版产业影响最大的两部专著。

长冈义幸在书中列举了二十多家中小出版社,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和冒险,通过创新和冒险而摆脱困境,取得突围并有大幅度发展的案例,详细介绍那些成功者在图书业长年不景气的背景下,如何从事出版,如何处理出版社与图书批发公司、出版社与书店、出版社与作者、出版社与读者、出版社与出版社以及出版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

得到的结果是既能出好书,又能卖出去,在崩溃之中求得繁荣。

长冈义幸为日本图书流通所开出的药方是:

抛开常识,敢于冒险,走出生存与发展之路!

只要打破常规,就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永井祥一认为:

日本出版流通业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日本现行图书流通体系主要是建立在委托销售制和定价销售制基础之上。

没有这两项制度,现行流通模式就无法维持。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当今日本图书流通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始终维持从出版社到书刊发行批发公司,再到书店三位一体、互不侵犯彼此领域的格局,长期维护了图书业的信誉和稳定。

其二,首屈一指的现代化程度。

其三,高效率运转。

其四,寡头垄断的流通结构不仅有不利竞争的弊端,也有避免恶性竞争的优点。

其五,市场的过度开发形成了大量退货。

这些特点使得日本的图书流通业占领市场的能力强劲,但过度占领市场及结算方式导致日本图书退货率长期居高不下。

Bowesrxo指出,IT是提高图书流通领域的生产率及竞争能力的主要源泉,IT与其他资源不同,它能够迅速地、低成本地传输大量的信息,并进一步地指出EDI、个人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系统、条形码、扫描器这6项常见的信息技术在图书流通领域广泛地发挥着作用。

DaSilva全面地分析了和总结了IT应用的利弊,研究结果认为,一方面,应用EDI将可能遇到的一些阻碍是:

与内部老系统的不兼容;短期或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涉及到大量的员工利益,企业的组织结构将构成变化的阻力;更多地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形成规模效应。

另外一方面,应用EDI的优势在于:

塑造现代技术企业的形象;增加了图书信息的确定性和质量,出错率降低;从出版商处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的图书供应;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增强;工人技能和企业的协调能力增强;有更多的交互作用和信息对流;降低了存货及库存管理成本;读者服务质量提高,也增加了读者的忠诚度。

Akkemrans在研究改进Delphi公司的ERP系统对图书流通业的影响时发现,ERP的改进对适应未来CSM的运做效果不大,也就是说为适应于CSM的需要而改进图书流通企业目前存在的ERP存在着风险,这是由于ERP系统只能为SCM提供有限的支持所决定的。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Iternet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E一SC中的信息共享的研究继续成为SCM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Jones认为,通过EDX,POS,E一Business,E一Auction等技术手段,能迅速地实现图书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共享和提升E一SC的运营经济效益。

Walsh提出了信息供应链的概念与模型,其提出采用Mobileagent组件技术能识别、生成信息供应链。

而RobertF.Palvei则提出并研究了数据仓库技术在图书供应链中的应用。

在全面地研究电子商务对图书流通效率的利弊时,得到了下面的优势。

一方面,电子商务能增加图书销售机会的好处在于:

能越过中间的营销环节对读者直销;提供24小时的全球访问;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和信息服务;便于汇总统计各种来源的信息;加速新图书的开发和缩短面市时间;图书的价格调控富有弹性;允许并能灵活地实现价格及服务歧视;资金结转更为有效、快捷;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使流通企业获取降低成本的机会在于:

能有效地实现延迟战略;E-Book不存在物流成本和时间;减少图书流通设施的数量和处理成本,缩短CS的产品处理时间;具有集中规模优势以降低库存成本;以信息共享促进流通企业协调。

Lee指出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技术事实上己经成为图书流通集成的关键。

其将CS前台的计算与通讯的执行过程与CS后台的交易过程有效地集成,并进一步分析电子商务对影响SC集成的4个关键维度(信息集成、同步计划、协调流程、交易模式)的影响,有效地证明电子商务技术能获取SC集成的利益。

Hin通过对图书流通业应用EDI的情况调查研究发现,尽管EDI技术被认为是用于SC组织之间信息传输的一种重要的IT应用,但通常业界仅仅把EDI视为改进流通效率的一种工具,而没有将其作为促进CS集成的工具,下游零售商比图书供应商更能直接适应读者的期望要求。

Lowry,Cherrington,Watson收集一段时间内网上售书的价格,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网上图书的价格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趋于一致,而是仍然存在离散现像。

由于读者在网上无法精确判断图书价值,品牌是产生价格离散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们总结了网上书店建立稳定客户群的基本方法:

首先,树立品牌吸引读者;其次,通过细分市场做到经营销售有的放矢,培养固定读者群;第三,通过建立读者信息数据库,为每一位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使读者形成对网上书店的忠诚度。

1.3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结合我国的图书流通状况和新华书店主渠道、民营二渠道、外资渠道的特点,通过发挥图书流通中心多元化、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优势,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以集团化经营、网络营销、信息化改造为核心的图书流通模式,以解决业界退货率高、回款困难等问题。

图书流通可看作是由相关流通环节组成的环环相扣的图书产品价值链。

目前完整的流通链由著作权人→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提供商→网络传播者→读者构成。

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来看,图书出版的价值链为:

编辑→出版→流通→中盘管理→销售和客户服务。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图书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发展时期,图书流通模式正处在转型阶段,本文讲述这一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外部挑战,同时介绍了图书流通模式转型的基本路径和特点,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整。

“绪论”部分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流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市场营销理论、运筹学方法和模糊数学等理论,结合图书流通的经营特征,作了一个全面的综述,以肯定成果、发现不足,为全文的论述打基础。

第2章讲述“我国图书流通模式的研究现状”。

探讨图书流通特殊的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功能、销售服务与阅读服务功能、信息搜集和信息反馈功能、竞争促进与服务提升功能、行业生存与业态进化功能及其和谐产业链的功能,分析流通在图书产业链中地位独特。

第3章主要是讲述“国外图书流通模式概况”,分四部分:

第一,美国图书流通模式概况;第二,日本图书流通模式概况;第三,德国图书流通模式概况;第四,法国图书流通模式概况。

第4章“图书流通模式的突出问题”介绍了图书流通中的突出问题:

需求与供给脱节、库存数量不合理、流通作业表现较差、图书退货现象较为严重。

结构畸形,过分倚重教材教辅、市场集中度低、新技术的冲击、版权贸易逆差严重、价格无序竞争、信息流通不畅等。

第5章“新华传媒流通中心案例分析”分为两部分:

第一,流通系统构成与创新;第二,作业流程。

第6章“对策与建议”是全文结论部分,通过对图书流通模式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的分析,辅以与一般商业零售业的比较,依据不同区域和不同的市场条件,模拟出了地理位置优越和物业成本较高的新华书店模式和交通较为便利及物业成本较低的民营书店模式、资本雄厚并且技术先进的外资模式三种解决方案,总结了将来图书流通模式的特点。

1.4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探讨了图书业的特殊社会功能,尤其是文化功能。

图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功能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的突出表现是其文化功能,即精神功能,或意识形态功能,这也是其他制造产业所不具备的;

第二,总结了图书流通的经营模式。

图书流通有其自身重要的特点,并对各种不同模式的得失进行客观的剖析;

第三,总结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图书流通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结合我国图书流通模式面临的问题、机遇,提炼出对图书流通发展的有益启示。

第四,着重研究了图书流通模式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图书流通模式当前的困境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5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咨询导师,开列书目清单,查阅图书馆、浏览CNKI等获得统计数据、互联网、期刊杂志等相关资料。

(二)实证研究法

(1)院所实习

通过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为期一年的实习,收集权威的信息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2)访谈

通过对上海新华传媒物流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访谈,结合数学模型,确定研究方向,收集资料使图书流通的模式研究得到完善。

  (三)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比,进一步明确两者差异。

得出结论及建议。

(四)注意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相结合,并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

用实证研究支持规范研究。

把研究内容放到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新华书店和新华传媒的运营,力求动态与静态的统一。

 

第2章我国图书流通模式的研究现状

2.1图书流通概论

2.1.1流通的内涵及图书流通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流通(circulation)是商品的运动过程。

广义的流通是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过程,它使社会生产过程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地运动。

狭义的流通是商品从生产向消费的运动过程,由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构成,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

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引起流通。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从而产生了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W—W)。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出现导致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使得商品交换经常化,从而产生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W—G—W),即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将交换过程分解为两个独立的阶段:

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从而将交换过程分解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

商品流通两个阶段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或受阻,都会使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无法实现。

在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独立的社会经济部门——商业部门,商品售卖的业务开始由商业部门来承担,使得流通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经过流通领域,货币资金才能转化为生产资金,商品资金才能转化为货币资金;流通反映了出版领域资金形态转化和不断循环的总过程。

图书流通不创造价值,却是创造和实现图书价值的必要条件。

流通在图书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任何图书被生产出来后,都要进入售卖过程,否则形成存货,资金就会积压起来,生产就不能继续进行;在编辑之前,如果图书不能由信息所有者向出版部门流通,生产就无法进行。

第二,流通部门专门从事流通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