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422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docx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医疗急救技能比赛规则

一、理论知识竞赛规则

1、参赛选手进入考场须着装整齐,按要求统一着装,参赛选手胸牌(兰色)佩戴在左胸前,携带参赛证及本人身份证;

2、参赛选手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迟到10分钟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选手按照胸牌号对号入座;

4、参赛选手将有效证件(身份证、参赛证)放于桌子的右上角;

5、参赛选手必须遵守考场纪律,进入考场不许携带任何资料,关闭手机等,不许交头接耳;发现作弊者立即取消决赛资格;

6、答题完毕,将试卷放在桌上,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外议论及大声喧哗;

7、考试结束全体起立,停止答题,将试卷放在桌子上离开考场;

8、参赛选手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二、操作竞赛规则

1、参赛选手进入考场须着装整齐,按要求统一着装,参赛选手胸牌号(红色)佩戴在左胸前,携带参赛证及本人身份证;

2、参赛选手于赛前15分钟到达休息室集中,未到指定地点者视为放弃参赛;

3、参赛选手由工作人员安排进入赛场;

4、进入赛场后,向评委报告胸牌编号、操作项目,不得报告单位、姓名;

5、评委发出“开始”指令后,方可进行急救技能操作;

6、操作完毕,举手向评委示意,得到评委允许后离开赛场,旁坐听候成绩;

7、宣布成绩后的选手须离开赛场,出赛场后不得大声喧哗;

8、参赛选手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

9、参赛者在操作比赛时不许与配合者进行规定以外的任何交流,否则参赛者扣5分。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

病人取仰臣卜位,用抬颊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

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一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

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谢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

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

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缓漫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

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一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

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

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板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颊。

(六)人工呼吸:

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一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建立人工循环:

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弘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御匈骨中下1/2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一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八)胸夕滋压与人工呼吸比率:

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

2。

(九)首轮做5个30:

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14}:

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一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十七)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三、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

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口述表达),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l/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横阔带固定伤肢(均在打结处加衬垫),并检查止血效果。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

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隋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由内向外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幽,在伤肢外侧j{j绷带扣固定。

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有异物的伤口:

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

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

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四、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

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五形拳”徒手固定操作规范。

1.头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

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胸背锁:

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

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双肩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

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双肩锁):

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固定伤者头颈部;

2.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并使拇指与掌面垂直,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领正中,食指置下领下缘,测量下领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

3.调整颈托,塑型;

4.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5.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

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压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

6.搬运

(1)移动伤者:

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

(2)固定伤者:

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舰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躁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字形固定。

(3)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评分标准

一、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要求

标分

 

术者戴手套。

病人体位摆放得当,抬颌推额,气道开放满意(2.5分);体位保持好、无回位(2.5分)

5

去氮给氧;动作正确,面罩位置恰当,通气时无漏气。

5

准备动作流畅、操作轻柔(2.5分);相关物品放置有序(2.5分)。

5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1分),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1分),气管导管塑形满意(1分),充分润滑气管导管(1分),喉镜镜片选择得当(1分),检查喉镜灯光良好(1分),关闭灯光备用(1分),准备牙垫(1分),准备胶布(1分),挂听诊器(1分)。

10

准备时间不超过2分钟,(超过扣25分)。

准备顺序颠倒(扣2.5分)。

 

喉镜使用得当,手柄握位恰当(5分);镜片深度适中(2.5分);不能有撬动门齿的声音(5分);声门暴露充分(2.5分)。

15

气管导管进入深度适当,模拟人未出现单肺通气(10分)。

10

气管导管准确进入气管(20分);重复操作动作(扣10分);误入食道(扣20分)。

20

充气气囊压力适中(2.5分)。

2.5

听诊双肺尖确认导管位置正确(2.5分);正确放置牙垫(固定翼不可压迫口唇)并撤出喉镜(2.5分);轻柔复位头颅无摔响(2.5分);正确固定导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不可粘住嘴唇)(2.5分)。

10

插管时间:

从开始插管(打开喉镜)至插管完毕、开始第一次有效气囊通气全过程不超过20秒(15分)。

15

奖励分:

插管时间小于10秒(奖2.5分),10-15秒(奖1.25分)。

2.5

惩罚分:

插管后气囊未充气就进行通气(扣10分);未听诊确认插管成功即放置牙垫、退出喉镜(扣10分)。

合计

100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操作要求

标准分

实得分

1.准备

戴手套

0

 

2.评估环境

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1

 

3.判断意识

拍患者双肩

1

 

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有效

1

 

4.启动BLS

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和面罩

0.5

 

5.摆放位置

医生与患者位置正确

0.5

 

6.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

1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1

 

7.人工呼吸

判断自主呼吸动作规范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首次通气有效

0.5

 

有效人工呼吸

(仅绿灯亮为有效,每次0.25分)

第一周期

0.5

 

第二周期

0.5

 

第三周期

0.5

 

第四周期

0.5

 

第五周期

0.5

 

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

1

 

8.胸外心脏按压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1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1

 

有效按压

(仅绿灯亮为有效,每次0.3分)

第一周期

9

 

第二周期

9

 

第三周期

9

 

第四周期

9

 

第五周期

9

 

观察患者面色

1

 

9.复检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1

 

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10.从拍患者双肩开始至最后二次人工呼吸结束的时间要求

150-160秒5分;161-165秒4分;166-170秒3分;超过170秒不得分;少于150秒,则每5秒钟扣1分,135秒以下不得分。

5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

1.准备除颤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1分),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率情况“室颤,须紧急电除颤”(1分);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打开导电胶盖,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胶混匀(1分)

3

2.安放电极板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左、右电极板各1分),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得歪斜(左、右电极板各0.5分)

3

3.选择能量

除颤能量选择正确。

1

4.充电

充电(1分),请“旁人离开”(1分)。

2

5.电极板紧贴皮肤

电极板压力适当(左、右电极板各1分),观察心电示波(1分)。

3

6.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1.5分),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1.5分)。

3

7.放电

除颤仪充电并显示可以可以除颤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2

8.从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开始至除颤放电完毕的时间要求

不超过20秒钟(21-25秒扣2分,26-30秒扣4分,31-35秒扣6分,﹥35秒0分)。

10

9.除颤结束要求

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1分);清洁患者胸壁皮肤(1分);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复检,心跳、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1分);清洁除颤电极板,正确归位电极板。

3

合计

100

 

三、急救止血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题目

操作要求

准备

戴手套,环顾四周评估环境安全并报告(1分),表明身份(1分),安慰患者(1分),物品准备齐全(2分),准备时间在20秒内(1分)。

6

止血带止血法

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10cm大小软组织缺损创面,广泛渗血,中央有喷射性出血。

检查并报告伤情(3分),左手指压止血(3分),抬高伤肢两分钟(口头报告)(3分),右手指导伤员指压止血正确(3分),上止血带部位垫衬垫(3分),上止血带部位正确(3分),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3分),检查止血效果并报告(3分),填写标记卡(3分),报告止血部位、时间(3分)。

30

加压包扎止血

敷料选择合适(1分),无菌原则取敷料(4分),创面覆盖完整(3分),扎绷带方法正确(4分),加压均匀、适度(4分),绷带卷无脱落(2分),包扎平整美观(2分),敷料无外露(1分),前臂悬吊正确(3分),横阔带固定正确(3分)。

27

有异物存留伤口包扎

头顶偏右有4.0cm头皮裂伤伤口,伤口中有金属异物刺入颅内,外露2.0cm。

检查并报告伤情(3分),敷料放置正确、适度(3分),正确制作保护圈(3分),圈高度足够(3分),放圈位置正确(3分),头部三角巾帽式包扎规范(3分),松紧适度(3分),不能包压耳廓(2分),不能压迫异物(2分),平结(2分)。

27

整体质量

操作熟练,动作规范

5

整体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时从评判长宣布比赛开始至操作完毕)。

5

合计

100

四、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比赛评分标准(伤员仰卧位)

项目

操作要求

标分

准备

戴手套,观察周围环境安全后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

2

初步判断伤情(意识、截瘫)

2

告知伤者不能随意活动

1

操作

急救员按分工准备物品及脊柱板,做好操作准备

1

调整颈部位置

急救员位置正确

1

术者使用头锁手形正确

3

术者体姿正确,手指不遮盖双耳

2

助手食指置伤者胸骨正中指引,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

助手使用胸锁正确,术者检查颈部

3

助手安置颈托

测量颈部长度手形正确

3

3

调整颈托

颈托使用方法正确,安置得当

3

助手检查伤情

检查顺序和方法正确

3

助手做胸锁操作

使用胸锁手形正确

3

急救员体姿正确

2

不得遮盖口、鼻

3

术者做改良斜方肌挤压法操作

使用改良斜方肌挤压法手形正确

3

急救员体姿正确

2

手掌、前臂固定头部

3

整体侧翻伤员

术者指挥,助手左右手交叉,将伤者轴位翻动于侧卧位

3

动作协调、平稳

3

助手检查伤员脊柱及背部情况

3

平移伤员于脊柱板

将脊柱板安置于伤员背部适当的位置

2

术者指挥,助手左右手交叉,将伤者轴位翻动于仰卧位

3

助手用胸锁手法固定头颈,手形正确

3

术者用斜方肌挤压法固定头颈,手形正确

3

术者指挥,助手双手交叉,将伤员用双前臂推至脊柱板适当位

3

急救员体姿正确

2

急救员动作正确,协调、平稳

3

固定伤员

助手使用胸锁手法正确

3

术者安置头部固定器

3

按头部、胸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分别规范固定

5

固定带松紧度适当

2

搬运伤者

术者指挥,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先行

2

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头颈部情况

2

整体质量

选手操作手法规范,口令简洁,动作交替流畅

5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评判长宣布比赛开始至固定伤者在长脊板上并抬起伤者)

5

合计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