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773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docx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16全册

山东教育版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西岗镇祝陈小学

 

课题:

千家诗

(一)

2017.02.10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徐元杰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

朗读成诵,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徐元杰。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注释]湖:

即西湖。

红树:

开满了红花的树。

乱莺啼:

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平湖:

指风平浪静的湖面。

白鹭:

一种水鸟。

2.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几船归:

有多少船只归去。

3.后两句说,在这风和日丽,人心舒畅时刻,有多少船只正迎着夕阳,吹箫打鼓地归去了。

(三)温馨点击。

1.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

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2.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徐元杰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四、板书设计: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湖上这首诗明白在美丽风光中享受生活,心情舒畅。

知道欣赏古诗的同时能感受诗中的美丽风景。

课题:

《千家诗》

(二)

2017.02.1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骈及其《千家诗》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是句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苏轼。

(二)出示译文。

1.《山居夏日》是唐代高骈写的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作者用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

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2.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2.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

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3.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4.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5.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

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6.背诵这首词。

7.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8.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四、板书设计:

山居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五、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

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课题:

千家诗(三)

2017.02.24

一、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三、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秋  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第46页

(六)活动广角:

第47页

(七)成长袋:

第4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秋  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6、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

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课题:

千家诗(四)

2017.03.0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了解梅花的诗句,感受祖国的美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知道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梅花的诗句,感受祖国的美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雪梅二首(其)[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第50页

(六)活动广角:

第51页

(七)成长袋:

第52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雪梅二首(其)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会读会诵雪梅,读资料知道了时的背景,诵的同时知道了诗的意思,能爱上古诗更好。

课题:

神童诗·卷首诗

2017.04.0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本诗。

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及五言绝句的意思。

3.能有兴趣自己创作新的四季诗。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诵本诗;

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及五言绝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能有兴趣自己创作新的四季诗。

4、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你最喜欢什么季节?

为什么?

(学生畅谈)其实,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学生欣赏图片)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有关四季的诗。

[板书课题:

四季]

(二)品味经典,感悟诗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师:

下面首先听老师朗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标记出来,好吗?

好,拿起课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师:

多美的一首诗啊!

下面自己尝试着朗读一下吧。

(3)指名朗读。

师: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哪位同学想起来展示一下呢?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师:

朗读诗歌时节奏非常重要,请看大屏幕,让我们带着节奏一起轻轻地读一下。

(4)再读诗歌。

(5)赛读(1、男女赛读: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2.温馨点击:

(1)师:

这么优美的《四季》诗到底是是出自何处呢?

下面让我们赶快读一下54页“温馨点击”中的内容,然后请大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

学生回答问题。

3.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意。

师:

原来《神童诗·卷首诗》大多是写景咏物的,那么这首诗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下面借助插图和文意,相互对应,试着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师:

谁起来说一下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以此类推)

(3)教师小结。

3.学生背诵诗歌

(1)师:

这么优美的诗歌,同学们一定不想错过,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下面来个一分钟背诵比赛,看看谁能成为今天的背诵小神童,老师可有奖品啊!

老师教给你一个背诵的窍门,边背诵边想象诗中的画面,就容易多了,你试一试。

(2)谁能试着背一遍吗?

指生背、齐背。

(三)我是创作小能手。

1.师: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草、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菊花酒、冬天的雪,大家想想四季中还有哪些景致事物?

(学生畅谈)

2.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样吧,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可要仔细听啊,看看这里面介绍了哪些四季景致?

(学生欣赏歌曲)

3.四季多美呀!

我们也来编一首四季诗吧!

【大家模仿这首诗,每句分别以春、夏、秋、冬开头,每句五个字,且用上一种事物,编一首四季的五言绝句,把它写在卡片上。

(1)学生编写诗歌,师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交流自编诗。

(3)小结:

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相互交流学习一下,这可能是你创作的第一首诗,说不定在这基础上,将来你会成为一名大诗人呢!

(四)成长袋:

多有趣的一首诗!

你喜欢它的话,就请把四季娃娃下方的一个小圆圈涂成彩色;如果你能背诵下来,就请你再涂一个;如果你还创作了新的四季诗,就请你给另外两个小圆圈也涂上色。

那么这些四季娃娃就是你的好朋友了!

(五)谁能说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畅谈收获)

(六)小结:

同学们,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风采和韵味,也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春的希望、夏的炽热、秋的收获、冬的纯洁,爱上我们的四季。

课后同学们把自己创作的诗带回家,读给父母听。

5、板书设计

四季春是柳树绿,夏是荷花开。

秋是果实结,冬是梅花白。

四季春暖柳枝绿,夏日清水蓝。

秋季好丰收,冬日白雪飞。

四季春季草如毯,夏天蛙满塘。

秋叶红似火,冬季雪茫茫。

四季春季杨柳绿,夏季荷花开。

秋季果实多,冬季雪花飞满天。

四季春雨夏炎秋冬寒,大雾不见四里村。

一年四季君勿忘,请君须记这时间。

6、教学反思:

通过古诗的反复朗读,使学生体味华山的高拔险峻,通过对华山资料的补充,加深孩子对华山优美风光的感受,从而让孩子带着这种感受能更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课题:

随园诗话

2017.04.17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

第62页

六、活动广角:

第62——63页

七、成长袋:

第64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板书:

随园诗话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不善吃者生疾瘤。

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

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课题:

世说新语

2017.04.2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1.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

用什么比喻好呢?

2.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

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补充: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

“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

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3.《咏雪》问题组:

(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1.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1.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

由“形似”到“神似”!

2.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3.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

形似——神似

    比喻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1)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

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2)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

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

(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

(放幻灯片)

  期:

(古义)约定、(今义)星期。

不:

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

拉。

 过:

超过。

顾:

回头看。

 委:

丢下、抛弃。

2.

(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

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

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

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六、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

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之习乎?

——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板书设计:

       

陈太丘:

与友期行、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