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58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拥辉将军 名扬天下一虎将.docx

江拥辉将军名扬天下一虎将

江拥辉将军名扬天下一虎将

  渡江之后,113师马不停蹄地向预定地域前进,边打边急行军,直到占领德川南面的遮日峰、葛洞,把南朝鲜军的另一条退路斩断。

  在112师、113师向南朝鲜七师侧后突击的同时,114师稍后于25日晚20时对南朝鲜七师的正面发起了强攻,副军长江拥辉亲自督战,一路势如破竹,进展十分顺利。

打到凌晨5时,南朝鲜七师用炮兵向四周乱轰,企图挽回败局。

江拥辉派一个营一下子就端掉了敌人的炮兵阵地,缴获了50辆汽车,11门大炮。

  26日下午3时,38军的总攻开始了。

4个小时后,南朝鲜7师灰飞烟灭:

该师156门大炮、218辆汽车全部落入了38军手中。

至此,疯狂之极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才意识到“中国以其正规军的精锐部队正式参战了,集团军有必要后退到平壤至元山一线,在稳定战局后另作他图。

  江拥辉参与领导的第38军“边打仗边行军”,一夜行军72.5公里,“创步兵攻击史上的奇迹”,且“战果辉煌”。

彭总出自内心地高呼:

“38军万岁!

  1950年11月27日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开始全面败退,彭总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抢占敌退路三所里,堵住南逃的美军三个师。

  第38军的113师各部,奉命担负堵敌南逃的任务。

  113师像箭一样向三所里射去。

  38军的112师、114师迅速地向价川方向沿公路突击。

他们直冲戛日岭垭口,这是美军败退通往军隅里的必经之路。

堵住了戛日岭垭口,就堵住了美军的另一退路。

但不料土耳其旅比我军先期赶到,该旅5000多人,在“联合国军”中战斗力较强,属于打仗极野蛮的一类。

114师趁其立脚未稳,一个偷袭将土耳其旅消灭得只剩两个连的残余。

  在114师猛打土耳其旅时,113师官兵们急行军的劳累几乎达到了生理的极限,他们边打边跑步前进,一步也不停地向三所里狂奔,全师上下全凭一股精神力量在支撑,他们只有一个目标——三所里。

在这个惊心动魂的晚上,113师的官兵们正在创造惊人的奇迹。

  天亮了,113师翻山越岭下了公路,前面离三所里只有15公里了,但美军的“空中飞贼”出现了。

胆略非凡的江拥辉下达了一个大胆的命令:

“全部扔掉伪装,不许防空,不许躲进山林,沿公路堂堂正正迅速地前进!

  美国飞行员上当了,他们误认为是撤退的“国军”,只有“国军”才不伪装,才敢堂堂正正地沿着公路前进!

  就这样,113师大摇大摆地沿着公路放开手脚疾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三所里。

  14个小时仅用双脚行军72.5公里(还要边打仗),“创造了步兵攻击史上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世界步兵战史上空前的记录。

这个纪录至今没有任何国家的军队能打破。

  三所里以西还有一个小镇龙源里,那里有一条公路由北向南贯通,敌军在三所里被阻,肯定会改道龙源里南逃。

为防止敌人南逃,还得堵住龙源里。

此时,富有主动精神的113师指战员,已经发现了这个缺口,一个团迅速赶过去了,并以一个营炸掉了由此处通往安州的公路大桥。

  空前惨烈的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开始了!

  从西线退下来的美第二师、美骑一师、南朝鲜一师都陷入了三面包围,只有打开三所里、龙源里的包围,才有救!

  于是,113师的志愿军战士用十几门迫击炮,几百挺机枪,几千枝步枪和刺刀同敌人的几百架飞机、几百辆坦克、上千门大炮展开了决斗,战斗打得十分激烈。

  黄昏,从各个方向围歼美军的38军各师官兵,开始了对敌军的最后总攻,在黄昏落日的映照下,在军隅里、凤鸣里、龙源里之间,被围困的美军被切成一个个小股,受到从四面八方压上来的志愿军的追杀。

更让美军心惊的是,夜幕降临了。

  朝鲜战场上的黑夜是美军的噩梦。

江拥辉登上指挥所的最高处,他看见令任何身经百战的指挥官仍会感到惊心动魂的场景:

“我站在高处,放眼南望,冷月寒星辉映的战地,阵阵炸雷撕裂天空,轰隆隆、轰隆隆,连绵不断,几十公里长的战线上,成串成串的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交织飞舞,炮弹的尖啸,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发出的闷哑的爆炸声,在峡谷中回响不息。

敌我双方在公路沿线犬牙交错的激烈战斗,那是我从戎几十年从未见到过的雄伟壮阔的场面。

敌人遗弃的大炮、坦克、装甲车和各种大小汽车,绵延逶迤,一眼望不到头;到处是散落的文件、纸张、炮弹,以及美军的军旗、伪军的‘八卦旗’和其它物资……”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美二师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丢掉了所有的百余辆坦克,数百门大炮和上千台车辆。

  前线胜利的消息,使彭总十分兴奋,他亲自给38军起草了一个嘉奖电报。

电报称:

“……至昨(30日)战果辉煌……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拟好电报后,发报员正在要把它发出去,彭德怀却喊了一声:

“慢着!

”他拿起笔来又加了一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38军万岁!

”几个副司令员都愣住了,建议将“万岁”改一个其它的赞词。

但是彭德怀没有同意,认为非“万岁”这个词不能表达他此时的心情。

  从此,“万岁军”名扬天下,38军名扬天下,38军的军歌:

“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也名扬天下,江拥辉也以“虎将”名扬天下。

新任38军军长

 1952年秋季攻势后,新上任的38军军长江拥辉亲自操刀攻击白马山,在风云突变的情况下“血战九天”,先后歼敌9800多人

  白马山是个要地,山的东面是平原,山的南面是“联合国军”主要军事补给线之一。

如果丢了这个高地群,美、韩军队将被迫再后撤很远,这片交通网也无法再利用了。

志愿军早想打下它,“联合国军”更是重点布防,满山都是地雷、铁丝网、坑道和混凝土地堡群,驻扎在这几个小小山头的有南朝鲜第九师2个营和“法国营”的1个加强连。

  新上任的38军军长江拥辉决定以突袭的方式拿下白马山要地,打出新的威风。

  可惜出了个败类,导致这次“突袭”变成了“强攻”。

  10月2日,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投敌了,这家伙还是突击部队的干部,将所知道的进攻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面的南朝鲜军。

南朝鲜9师师长金钟五大吃一惊,“中国王牌军”军长要亲自操刀攻击白马山?

而他的部队还在开运动会。

  多年后,韩国陆军上将金钟五回忆:

“在战斗打响前的两三天,有一名军官到我第30团投诚。

据他的口供,中共军第38军已与第42军换防,即将发起大的进攻。

因此,我立即召开指挥官会议,研究投诚人员口供内容和此间情况,肯定了敌人即将发动进攻的事实,遂命令各部队要下发充足的补给和加强白马高地的防线。

”这样,金钟五和其参谋长朴正熙(后成为韩国总统)赶紧作好了迎战准备。

  面对严阵以待的南朝鲜9师,江拥辉知道这仗再打就不是突袭而是强攻了。

兵团指挥部决心不变,冒险强攻!

  南朝鲜军自开战以来,一败再败,早已输得没了脸皮。

但这次战斗却惊动了当时的总统李承晚,亲自督阵,命令不停地收集败兵,紧急编成反冲击梯队,又从后方编练师调集新的兵员待命,每败下一个团就立刻补兵,增派军官,很快恢复战斗力。

金钟五这下有了本钱,他不惜代价,要同江拥辉拼消耗。

  但志愿军毕竟是出国作战,不能及时补充人员消耗。

江拥辉率38军整整血战了九天,将南朝鲜9师、法国营先后歼灭9800多人,自己的部队也伤亡6700多人。

经过几番激战,南朝鲜9师参加过北进的老兵死得精光,可其4个团就是不见少,总能保持每营六七百人的足额编制。

  38军毕竟是“万岁军”,攻击部队顶住了蜂拥而至的乌压压的南朝鲜士兵,将白马山大部分高地收入囊中。

但美国人已经调来了大批重炮群,再打下去会伤亡更大,江拥辉经过冷静考虑,毅然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撤!

  就在江拥辉决定放弃白马山争夺战的这一天——1952年10月14日,朝鲜战争中最著名的“绞肉机”之战在上甘岭开始了。

  白马山之战,充分显示了江拥辉这员“虎将”的机智、勇敢、沉着和冷静。

  白马山之战结束后,原定回国的38、39、40军三个劲旅,奉命调往西海岸反登陆,这使制订新“登陆作战计划”的克拉克也彻底泄了气,认识到了再贸然登陆作战的可怕后果,而放弃了再派部队登陆。

  38军是最先出国抗美援朝,最后归国(包括后来调往西海岸“反登陆”)的“万岁军”,是极少数的自始至终未离开抗美援朝战场的铁军。

该军在朝鲜战争中,共歼敌14.3万余名,占整个朝鲜战场歼敌总数70万的五分之一。

  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副军长、军长的江拥辉,是一位德才兼备、军政兼优的指挥员,是名副其实的声名远播的抗美援朝功臣,他被第一批授予少将军衔,后来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先后当选为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以及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不满35岁就升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万岁军”的军长,是江拥辉一生中最引以自豪的。

靠前指挥,临危不惧

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江拥辉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组织干部到前线勘察地形,布置战场;亲自指挥甚至率领先头部队、突击部队去完成艰巨的战斗任务。

他常对干部说:

“指挥员不亲临前线,靠前指挥,就很难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就指挥不好战斗。

1944年冬,江拥辉奉命率领山东军区1师2团挺进东北,千里跋涉来到辽宁锦西一带。

一天,2团正行军,在旧门与沿北宁线向我进攻的、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主力军52军遭遇。

2团前卫营2营即由西向东拦腰向敌人冲击。

他们在缺少弹药、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激战三小时。

团长江拥辉为掩护2营撤出包围,亲自指挥伤亡严重的特务连向敌人冲击。

警卫员和参谋人员几次想拉他下来,都被他严词拒绝。

战士们看到团长和自己一起冲锋陷阵,越战越勇,终于撕开了一个口子,掩护2营全部撤出。

江拥辉这时才最后随部队转移。

江拥辉在担任1师2团团长时,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

2团的任务是由长岗子向黄家窝棚及北山发展进攻,尔后向村内发展。

2团攻占北山后,敌人连续三次反扑,均被打退,敌我处于胶着状态。

江拥辉带着指挥所就在北山脚下,他仔细地观察地形和敌情,发现村东北角敌军设防较弱,且有河床和沟坎便于隐蔽接敌,遂当机立断,令3营继续坚守北山,与敌争夺,吸引牵制敌军,将团主力悄悄转移到东北角,以全团主要火力支援1营进行突破。

1营用半个小时,攻进了村子。

在战斗中,江拥辉遭敌六0炮轰击,身负重伤。

团政委、副团长让他退下来,他坚持不下火线,并要求大家对他的伤情严格保密。

不能行走,他就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直到战斗结束才到团卫生队治疗。

师长梁兴初感叹曰:

“这个同志,真是拿他没办法。

1947年6月四平攻坚战中,身为东北民主联军1师副师长的江拥辉,带领突击团1团,冒着敌人严密的炮火封锁,很快从屠宰场方向打开缺口。

紧接着,他又带领突击团同兄弟部队一道猛攻城区,展开纵深战斗,终于将“固若金汤”的四平城攻克。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第一次战役结束不久,已任38军副军长的江拥辉来到112师,落实毛主席关于“38军当前还有可能歼灭伪军一两个团”的指示。

在坚守飞虎山、相机歼敌的五昼夜战斗中,他亲临师指挥所指挥。

敌机把指挥所炸着了,隧道内浓烟滚滚,他仍在洞里指挥大家撤离,直到作战参谋连拖带拉,才被拽上山。

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江拥辉及其所部也难免有身处险境的时候。

面对危险,他仍然从容镇定,指挥自若,表现出一名成熟的指挥员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与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江拥辉率部打穿插。

部队行动神速,活动于敌人纵深处,突遇险情是常事。

一天拂晓,他率领114师指挥所来到麻洞,想不到竟然闯入了美军军营。

当时天色朦胧,看不清周围环境。

指挥所进入一个能避敌机轰炸的火车洞,很快就被附近美军发现并从两面扑来,情况万分危急。

指挥所同志为保证首长安全,提议撤出火车洞。

而江拥辉为了持续掌握战情,便于指挥作战,一面稳定大家的情绪说:

“敌人是惊弓之鸟,没有胆量和我们决战,请把电话、电台保护好,不要耽误我指挥。

”一面组织身边少数警卫分队抗击敌人。

与此同时,他下令急速呼告4公里外的战斗部队前来解围。

在我军勇猛反击下,敌人最终溃败了,江拥辉他们安全脱离了虎口。

知人善任,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