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121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docx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名言警句之廉洁、为政、执法篇

廉洁清正篇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

(汉?

桓宽)

释:

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

释:

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

(明?

黄绾)

释:

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

(宋?

陆游)

释:

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

韩婴)

释:

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

(墨子)

释:

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

(孔子)

释:

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古楹联)

释:

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

(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

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

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古对联)

释:

作官从政要戒贪。

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

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

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

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

因之,肃贿风,由上起。

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唐?

陆贽

释:

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

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

(《汉书》)

释:

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乐府诗》)

释:

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

释:

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

((《劝戒全书》)

释:

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

(唐?

柳宗元)

释:

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

于谦)

释:

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

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7、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释:

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

释:

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19、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

(唐?

杜荀鹤)

释:

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

20、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宋?

林逋)

释:

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1、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孔子)

释:

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

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

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

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

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

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

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唐?

陈子昂)

释:

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3、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

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

(汉?

陆贾)

释:

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

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4、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明末?

黄宗羲)

释:

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5、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清?

郑燮)

释:

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26、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

(《重订增广》)

释:

沉溺到贪占和爱欲中就是进了苦海,利欲太重了就等于跳进火坑。

27、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重订增广》)

释:

不要私下给人小恩小惠而影响大局,不要借助公论而解决私情,不要以个人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不要因自己拙笨而嫉妒别人才能。

不要仗势凌辱和逼迫孤儿寡母,不要为了满足口腹而随意杀害牲畜和飞禽。

为政篇

1上者,民之表也。

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

释:

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

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

释:

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

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

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释:

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

释:

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北齐.刘昼)

释:

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

释:

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汉.王符)

释:

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

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清.程祖洛)

释:

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唐.陆龟蒙)

释:

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

(宋.李觏)

释:

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列子.说符》)

释:

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

(荀子)

释:

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

(墨子)

释:

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

释:

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汉.司马迁)

释:

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三国.诸葛亮)

释:

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

(《战国策》)

释:

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

(三国.诸葛亮)

释:

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2、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

(清.梁佩兰)

释:

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

(明.张君正)

释:

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

曰立志、责任、求贤。

(宋·杨时)

释:

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

曰清、曰慎、曰勤。

(宋.吕祖谦)

释:

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

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逋)

释:

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释:

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8、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

(明.方孝儒)

释:

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

(明.瞿式耜)

释:

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

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30、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宋.曾巩)

释:

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31、政贵有恒。

(《尚书?

毕命》)

释:

恒,长久不变。

32、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尹文子》卷上)

释:

弗,不。

为wéi,做。

33、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宋?

苏辙《新论中》)

释:

居,平时。

发,发动。

果敢,坚决勇敢。

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34、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宋史?

薛极传》)

释:

益,增益,扩大。

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

及,及到。

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35、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宋?

周敦颐《拙赋》)

释:

弊,弊端。

绝,绝迹。

风,风气。

严格执法篇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

(墨子)

释:

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宋·林逋)

释:

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明·张居正)

释:

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释:

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

(宋·李觏)

释:

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

释:

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

(宋·苏舜钦)

释:

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

释:

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

释:

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

(孙武)

释:

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

(清·唐甄)

释:

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2、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

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

释:

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诸葛亮)

释:

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北齐·刘昼)

释:

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

(宋·张孝祥)

18、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9、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宋·欧阳修)

释:

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20、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唐·周昙)

释:

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21、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

(宋·欧阳修)

释:

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22、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

(明·张居正)

释:

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23、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仲)

释:

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4、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

(晏婴)

释:

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25、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汉·司马迁)

释:

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26、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清·唐甄)

释:

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7、赏罚,政之柄也。

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

(汉·荀悦)

释:

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

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

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28、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

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

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清·严复)

释:

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

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

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

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29、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淮南子主术训》)

释:

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

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30、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

(清严复)

释:

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

31、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

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

上下无事,唯法永在。

(战国·慎到)

释:

当君王的人不过多地听那些空泛无益的议论,而应根据法律制度来评判时政的得失。

不合乎法律的话不要听,不合乎法律的辛劳不给以赏赐,没有功劳的亲属不能任用他们作官。

当官的人不能因亲徇私,法律对所爱者也不应有特殊的施舍。

因此,上下级之间没有别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名言警句之创新、纳谏、合作篇

创新与实践篇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7、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宁)

10、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11、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爱因斯坦)

12、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你有这种能力,能够把握生活最佳的时机,缔造伟大的成就。

别忘了你是导演、编剧兼演员。

13、创造力是人类最变通的工具,创造机会和创造性问题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会使用这一工具,能否发现这机会和问题。

14、创造力是可以传递的。

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显示,学完一轮创造课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几乎成倍增长。

15、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16、新的研究表明,智能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显神通的技能。

17、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

……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

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18、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

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

……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21、应该让每一门课程都有助于培养创造性。

就是说,教育道德应该有助于造就一种更佳类型的人,这样,附带地也自然会使他在生活地各个方面更有创造性。

 

合作与团结篇

1、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

(苏联高尔基)

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

3、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

(印度泰戈尔)

4、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5、团结就是力量。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众人拾柴火焰高。

1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1、人心齐,泰山移。

12、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纳谏篇

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经?

大雅?

板》)

释:

先民,古代贤人。

询,询问,请教。

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2、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宋?

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释:

夫,一般人。

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

士,有识见的人。

谔è谔,直言争论。

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汉?

王充《论衡?

书解篇》)

释:

宇,屋檐。

失,失误。

草野,指民间。

经,儒家经典。

诸子,诸子百家。

4、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黄石公)

5、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

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徐特立)

 

审时适变篇

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氾论训》)

释:

苟,如果。

法,取法。

周,合。

循,遵循。

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宋?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

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

”)

释:

治,治理,掌握。

不若,不如。

时,时机,时势。

名言警句之诚信、道德、谦虚篇

诚信篇

1、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4、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

(毕达哥拉斯)

5、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

(洪都拉斯)

6、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

(马克·吐温)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