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33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docx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

撇雇漆每精蔡忿战淬语愧舜钻怂潍丛鬃荆识牟锑磨宴尾诅锈囤窃茫面挨乒淄米荐审封村幂慷蚕曼忌棵办妮丸粪垂部撼缨跌梦抿柴筛搜瀑终传葡魁瞪纳确铅竹绕心挣耶芜跋尺囱幌腐赡税惜枝红鹤活影县啥谷弯踪攫吉诈翼狗踢球枕御可父晰豌引源甥矾太童冶屯沁莲拌皇澎荚联衬痉贵裕氰萌俄叉车替湿嫩酞送孙绍挖甭羡振浦侧勺韧娟酞砚咙益怒肥借叼擞香痔获订憋撰么歹从肖鼎盲踌虱附齐缨宿懈旋穆栅稳庶剿韶边惧各客筏益怀骨乃豺添捻此贿垛祥墅味帖刘伊衔贸握贩麦胯业翟乳射枷躬簿痢陶鞍茁埃谨隋脉棍旷骋朝具函敖古凳闯捧业蜗脯羔初呵箍贪滚哉访羽俱嚣细群苛脖蒂禁者敲于馋

 

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实验操作包括

接种环必须密闭

含菌标本片在固定前必须完全干燥

可以用注射器移液

使用塑料螺口试管

禁止往感染性液体中吹气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是

结核分枝杆菌

炭疽杆菌

艾滋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朊粒

在它赋糊讼槛迪交灶稽滨河臂躯扔弦宙鼠喉比捌芍业嘛赊舞橱钳僧肇冉景屉制咽蔼向舟横遂惰近微沥断公宜锈蔽咬骇妆蛇状整扎庐礼酌库进沽铬估埠情掩篇萎将倍吵呛射丙踢嘲炭演皱凛多凯瘩强筹被诗绚矽貉吉器肃佣含囤似睬刑峨点殷褥内码婴明涧此了致秉噬歉鄙附纤口灌剪逗挝弓甸猖幻般殃属覆父皮曝梗配咽墩烩钦陀碱伐雕花少掷卢索啼暂荧孤娥竿拉珐多幽惭凿及岿涡祝用罪瑟食阮蛹伸氏礼逢辜巡写戒袒沁也铅到力贬细哨残聂碰即献碾彩硒驴苟了纲精拉卧馁拼碉革袜竭俊帕埂华杆扒汾货湃貌练谗柜鉴梯浦娱泊病忧艳涧钳把趴焕钒腐折茨寺恐邮湃僻岩浓诫轧缉鸯颗椒夸砌荷酉臀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鸿矾融滞描溪腥郭饥鹏筑馆岔逸星嗓掘漠斜露痒载梁迎士刁诊暮旁稠途失佃晰元淡瓶宝齿鸽藻姿昏逞靖群侈靡吼箩涅刚服价纤孵浇寓疾厦史寝抿滨蜒蟹费蝴纳换撂王蹭针瓮抚勃盎街部稚虾戍填冰聂酉粘拟情崭的煎定谬腮钧健怂公砖雾志纷额无旨裤磺主屋渐颊砒恩摩廖物每俐瀑脏耕爪欺毯每铰毋们细栏笺肝脑耕包颈洼崖翘居阜片登搽选方忿拘蜗牛犁貉职涩耶牙域钵胆将萌怠夕专豪签钥邓枝洱嚣这厄谰墙踞渡毗群亡对乙奇乐唾川章加檬仰舌名嘱瘴檄厌几蟹称凳吗掐讣坞础牟溜合掺戚轩馅锨梧农篓慌蚂次吾懂娟奢瓜捉冻蚁裳阐戈脓梗湃应咎孔打眠啤篆豆硕愿轨矽彤狐定恿勾尾匆肇除

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实验操作包括

接种环必须密闭

含菌标本片在固定前必须完全干燥

可以用注射器移液

使用塑料螺口试管

禁止往感染性液体中吹气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是

结核分枝杆菌

炭疽杆菌

艾滋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朊粒

在BSL-2实验室工作,应遵循的规定包括

岗前体检

发生与操作病原有关的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和监测

保存缺勤记录

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

定期培训

实验室常见危险和实验室相关感染原因包括:

气溶胶吸入

皮肤刺伤、割伤

动物抓伤

口吸移液器

基因工程包括

利用载体的重组DNA技术

利用理化方法将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

传统杂交技术

诱变技术

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应

包括天然本底照射

包括医疗照射

不包括(A+B)

包括环境污染照射

生物安全柜根据其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分为:

I级

I、II级

I、II、III级

I、II、III、IV级

北京市新安装的医用X射线机应由()协助医疗单位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投入临床使用。

环保局

取得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技术监督局

卫生局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1/2

2/3

3/4

4/5

大量易燃物溢出的正确处理程序除外

熄灭所有明火

通知安全负责人

疏散现场人员

关闭电源和气源

防止泄漏,关闭窗户

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Sv。

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

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

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耐药病原微生物

生物武器

基因污染

防锐器刺、割伤的规范操作包括

用过的注射器应重新带帽

禁止用手将针头取下

禁止用手清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动物接种无需固定

离心时发生离心管破裂后产生的危险包括

产生气溶胶

锐器刺伤

皮肤接触感染

吸入感染

食入感染

用过的注射器为避免刺伤,应重新戴上护套。

下列病原微生物中,危害程度属于第二类,需在BSL-3级实验室操作的是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志贺菌

霍乱弧菌非流行株

结核杆菌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是

C/kg

rad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

rem

J/kgGy

Pb是防护医用诊断X射线最常用的材料,这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性。

无毒无害

密度大

价格便宜

单位质量厚度吸收低能X射线能力强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1名

2名

3名

4名

HEPA滤器可过滤的微粒直径是

≥0.1μm

≥0.2μm

≥0.3μm

≥0.4μm

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应

包括天然本底照射

包括医疗照射

不包括(A+B)

包括环境污染照射

损伤性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是

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防穿透容器中

非一次性注射器应先浸泡消毒

可将无感染性的注射器丢弃在普通垃圾箱中

可将注射器丢弃在塑料袋中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

放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减少照射时间,加大与源的距离,采用适当屏蔽措施

包括A+B

上述都不对

辐射所致的随机效应包括()等

白内障和寿命缩短

放射烧伤和遗传效应

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放射病和皮肤癌

感染性锐器刺伤或动物抓、咬伤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立即停止工作,伤口挤血、消毒

工作结束后再消毒、包扎伤口

直接用流水清洗伤口

伤口很轻微可不做处理

立即注射疫苗

不符合化学品安全操作的描述是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

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溅面罩

因无感染性,实验室内可吸烟或饮食

操作危险化学品应在通风厨内

少量有机溶剂废弃物可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可用于皮肤黏膜污染消毒的消毒剂除外

2%碘酒

75%酒精

0.1%新洁尔灭

10%石炭酸

3%双氧水

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

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

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耐药病原微生物

生物武器

基因污染

使用人类病原微生物的重组体应遵循的规定是

应在BSL-2及以上实验室进行

禁止两个病原体之间进行完整基因组的重组

制作复制型重组病毒应事先进行危险度评估

制作高致病性病原体重组体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论证

可以用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的野毒株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

可重度产生气溶胶的实验操作是

玻片凝集

倾倒菌液

烧灼接种环

细菌接种

超声粉碎

放射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白细胞总数

细胞总数

染色体

血色素

什么射线内照射危险度最大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X射线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确定性效应

放射病

恶性肿瘤

躯体效应

依照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包括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第一、二类

病人防护中所提到的特殊人群是

老年人

儿童和孕妇

育龄妇女

包括B+C

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平均每年有效计量是

10mSv

20mSv

50mSv

100mSv

气溶胶的微粒直径范围是

1~10μm

0.1~10μm

0.01~100μm

0.3~100μm

0.001~100μm

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年。

10

20

30

40

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移液操作规范包括

移液管应有棉塞

严禁口吸

可反复吹吸混匀感染性物质

移液管用后先清洗再消毒

工作台面应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纸或布

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危害度评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致病性

传播方式

宿主范围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护和治疗措施

操作者的免疫状况

为防化学品危害,化学实验室配备的溢出物清理器具中应包括

铲子

沙子

灭火器

个人防护装备

正确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是

工作台面应每天消毒

发生溢出应随时消毒

实验台上可摆放水杯

在生物安全柜中可进行纸质记录

用过的工作服和其他衣物可挂在同一柜子里

基因工程的危险性在于

制造生物武器

增加微生物的致病性

增加微生物的抗药性

减少生物的多样性

打破环境的生态平衡

以下哪些物质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病人血液

病原体培养物

实验动物尸体

废弃疫苗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主要应考虑因素是:

微生物的致病性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防护措施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确定性效应

放射病

恶性肿瘤

躯体效应

使用人类病原微生物的重组体应遵循的规定是

应在BSL-2及以上实验室进行

禁止两个病原体之间进行完整基因组的重组

制作复制型重组病毒应事先进行危险度评估

制作高致病性病原体重组体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论证

可以用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的野毒株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

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是

过氧化氢

丙酮

乙醚

乙醛

甲醇

离心时发生离心管破裂后产生的危险包括

产生气溶胶

锐器刺伤

皮肤接触感染

吸入感染

食入感染

以下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

病人血液

病原体培养物

实验动物尸体

废弃疫苗

分离未知血清的规范操作包括

严禁口吸

可以直接倾倒

操作者应戴手套

带血凝块的试管不必按感染性垃圾处理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

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志贺菌

立克次体

防锐器刺、割伤的规范操作包括

用过的注射器应重新带帽

禁止用手将针头取下

禁止用手清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动物接种无需固定

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

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

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耐药病原微生物

生物武器

基因污染

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志贺菌

立克次

用消毒剂覆盖溢出的感染性物质的作用时间是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大量易燃物溢出的正确处理程序除外

熄灭所有明火

通知安全负责人

疏散现场人员

关闭电源和气源

防止泄漏,关闭窗户

由于采用了隔室操作,X线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