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80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7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探究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与生态平衡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学生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他们喜欢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再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展开交流,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在本节课要带领学生外出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计划和组织学生交流,所以安排2课时,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在课前应亲自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做一番调查,还可以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咨询,并通过多种媒体收集一些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外出调查需另安排课余时间)

第1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教师应强调调查计划的可行性)。

然后,作简要的交流。

最后,教师要讲一下外出调查的时间、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计划等事宜。

第2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各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教师要特别强调拟定的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

全班同学对各计划进行讨论和评价,决定是否将全班汇总后的报告和计划汇报给当地有关部门。

至于用废旧报纸制作再生纸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课上进行展示和评比。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3.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或者是老师提供的材料),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

2.在班级中交流调查计划,不同的小组进行补充使调查计划更加完善。

3.通过调查了解本地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实例,根据调查的实例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同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     

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到社区和有关单位去参观调查,从网络、报纸、杂志上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

上述图片表明,在地球上森林资源逐渐减少,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城市和乡村中的垃圾遍地,这些都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

那么,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善这种现状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并由此进入新课。

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太湖里滋生大量蓝藻,部分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控制酸雨的发生?

(3)什么是温室效应?

学生回忆、思考后回答:

(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太湖水域后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使蓝藻大量繁殖。

死亡的蓝藻被细菌、真菌分解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使水中缺氧,影响了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所以,部分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

(2)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

例如,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比较高的煤,另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3)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度不断上升的现象。

学生质疑:

上述现象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呢?

由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受污染的实例和治理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拟定计划”栏目的内容及退耕还林还草的阅读材料,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各自的调查计划(教师应强调调查计划的可行性)。

学生预习教材并阅读相关的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制定调查计划,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中展示:

例如:

1.调查目的:

(1)了解本地区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2)通过调查了解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

2.材料和用具:

笔记本、笔等。

3.方法步骤

(1)部分同学走访当地有经验的老人,了解当地河流、湖泊等水资源在近30年间发生的变化。

(2)部分学生调查当地的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特点,包括水的颜色、气味等。

(3)调查河流和湖泊的漂浮物(包括种类和数量等)。

(4)走访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当地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

教师指导学生对每个小组展示的方案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实验方案具有可行性。

教师强调: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调查时全体同学要集体行动,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小组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

每个小组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下节课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上节课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案,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了调查,那么,这节课请同学们汇报调查结果。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二:

展示调查的结果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并作阐述:

学生1:

我们小组确定的调查问题是水环境污染。

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的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水的富营养化:

我们用玻璃杯抽取了河水样本,发现水的颜色呈现灰绿色。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多种类的藻类和原生动物。

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段河水已经富营养化。

根据我们的观察,河流周围的摊贩和小吃店经常将洗碗、洗菜甚至宰杀鸡鸭的水倒入河中,这些水要么含有大量的洗涤剂,要么含有丰富的营养,都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2)水面漂浮的大量垃圾:

我们沿河岸前进了三百米,统计了河面上漂浮着的垃圾,主要是各种塑料袋、饮料瓶、冷饮包装和雪糕棍、废纸、菜叶、落叶等。

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些漂浮垃圾有些是风刮来的(以塑料袋、废纸居多),也有很多是人们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和包装纸居多,小贩还直接丢弃菜叶等)。

沉到水底的垃圾就更多了。

(3)水量的减少:

水量的减少也影响了河水的质量。

根据居住在河岸的居民介绍,十几年前的河水有时可以淹没小石桥的桥面,但是近几年却从来没有淹没过小桥的桥面。

另外,通过走访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污染本地水源的主要污染源是一些私人小工厂排放的废水、生活中的污水、农田中施的化肥和农药等。

学生2:

我们小组确定的调查问题是垃圾污染。

(1)我们调查了几家小区和附近农村的垃圾处理情况。

调查发现有几家小区的垃圾是随便扔在空地上等待环卫人员的清扫,还有几家小区虽然垃圾箱是分类的,但是运走垃圾的时候却是一起运走的。

在附近的农村垃圾随地扔的现象就更加普遍了,有些村庄中的垃圾随便堆积在一个空地上,没有专门人员清扫,上面滋生了大量的苍蝇。

(2)我们还观察了我校学生在扔垃圾时的行为:

在教室里和楼道里,由于没有垃圾分类的设施,同学们将各种垃圾一起倒掉。

但是在我们观察过程中,看到有些同学将废电池扔到专用的收集箱里,值得我们学习。

在校园里,由于是分类垃圾桶,我们询问到的同学100%都表示应该将垃圾分类扔掉。

但也观察到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其中有属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如将饮料瓶子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将冷饮包装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也有属于不当分类的,如将黑色饮料瓶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

学生3:

我们小组确定的调查问题是大气污染。

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烟型污染:

我们走访的大型工厂,虽然他们的负责人说工厂已经进行了燃料和设备的改进,但是我们发现烟囱中仍然有滚滚黑烟冒出。

走访周边的地区发现不计其数的板材厂的烟囱中时断时续地向外喷着浓烟。

(2)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尾气是另一重要空气污染源。

(3)扬尘污染:

大面积的市政建设和房地产项目是扬尘的重要污染源。

……

教师对各小组的调查结果给予高度的评价,并质疑:

针对环境污染的现状你们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理措施呢?

学习目标三:

拟定保护环境的措施

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学生1: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小组制定的治理措施有:

(1)治理周边的小摊贩和小吃店,不能将垃圾和污水直接倒入河里。

(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多的化肥和农药进入河流和湖泊中。

(3)宣传教育,教育群众不乱扔垃圾,减少河流和湖泊中的漂浮垃圾。

(4)设垃圾箱,将生活垃圾及时放在垃圾箱中,便于集中处理。

(5)节约用水,例如,尽量减少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的“跑水”现象。

学生2: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小组制定的治理措施有:

(1)加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宣传,加大废电池回收的宣传。

(2)在班级和楼道里设立分类垃圾桶,班级设立专门的收集角,回收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饮料瓶、废纸等)。

既可以避免污染环境,还节约了资源。

学生3:

根据走访相关的工作人员我们小组认为降低大气污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天然气、地热、电力供能。

(2)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和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餐饮企业油烟。

(3)治理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

……

教师对每个小组展示的结果给予高度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教师引导:

我们每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就有可能影响周围的环境,那么,为改善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

(1)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杜绝滴漏现象。

(2)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3)珍惜纸张,回收废纸。

(4)使用环保电池,回收废电池。

(5)植树护林,每年参加义务植树。

(6)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

教师引导: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班级内展示:

(1)通过预习教材制订调查方案,进一步了解了调查的一般过程。

(2)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3)在小组内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使我们分析问题、整合知识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4)在班级中将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从其他小组的展示结果中得到许多启示,也学到许多知识。

(5)通过制定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使我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制定调查当地环境的方案

1.调查目的

2.调查材料和用具

3.调查过程

二、实地进行调查

三、展示调查结果

1.水污染

2.垃圾污染

3.大气污染

    四、治理措施

1.水污染:

(1)治理周边的小摊贩和小吃店;

(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3)宣传教育,教育群众不乱扔垃圾;(4)设垃圾箱;(5)节约用水。

2.垃圾污染:

(1)加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宣传,加大废电池回收的宣传;

(2)在班级和楼道里设立分类垃圾桶,班级设立专门的收集角,回收可以利用的资源。

3.大气污染:

(1)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天然气、地热、电力供能;

(2)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和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餐饮企业油烟;(3)治理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

典例精析     

1.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其调查的方式包括(  )

①实地调查 ②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 ③自己想象 ④通过图书馆、报纸杂志社、电视台或者互联网收集资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详解:

调查是研究生物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调查的方法和途径有许多,在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时,主要的调查方式有:

进行实地调查,例如到当地的河流和湖泊附近,相关的厂矿企业中进行调查;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的相关情况和有关的治理措施;可以查阅报纸、杂志上刊登的相关信息,电视台和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信息可供参考。

但是绝不能凭空想象。

2.由于人类的活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所提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化等现象。

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的生物在地球上消失

D.人口急剧增长,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

B

详解: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工业生产中煤炭等燃料大量燃烧释放二氧化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导致植被面积减小,消耗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所增加。

3.下列是垃圾分类的几种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生活垃圾类、建筑垃圾类、工业垃圾类、其他类

B.金属类、纸张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

C.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

D.生物类、非生物类

答案:

B

详解:

垃圾分类时要充分考虑到回收后的垃圾的用途。

在生活、工业或建筑等垃圾中,还能再利用的是一些纸张、竹木、废铜铁等金属、玻璃、塑料等。

分类时可以以此为依据,将垃圾分为金属类、纸张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

4.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频繁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B.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急剧减少

C.频繁发生酸雨D.人口的过度增长

答案:

D

详解:

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人们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开荒造田,导致土地沙化现象十分严重,使这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幅度降低。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污染土壤,引起土壤肥力下降。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河流和湖泊,使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受到严重的影响,降低这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其稳定性降低。

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使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5.保护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措施之一,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退耕还林还草

C.建立自然保护区D.积极保护有益动物,消灭有害动物

答案:

D

详解: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

大力提倡退耕还林还草,在植被稀少的地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还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一些稀有的动植物,我国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这些生物。

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不能随便把它们消灭。

6.下列关于对森林资源利用的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养林业

B.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允许林区人民砍伐树木种植庄稼

C.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边采伐边补种

D.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答案:

C

详解:

发展旅游业,只是利用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没有保护作用,久而久之可能会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可以达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但是不能带动经济发展;砍伐树木种植庄稼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会造成土壤沙化;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边采伐边补种,才是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最佳方案。

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1.优先选择的生活用品:

B、E、F、G、I。

2.提示:

①生活中塑料袋使用较多,可改为使用易降解的纸质袋。

②私家车使用较多,可更多选择公交、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③将一次性电池改为可充电电池。

活动设计     

活动题目:

探究含有洗衣粉的生活废水对小鱼的影响

活动目的:

(1)了解生活废水对小鱼的影响。

(2)进一步明确对照实验的设置。

实验过程:

(1)配制洗衣粉用液:

将三个容积相同的烧杯编号为1、2、3号,在每个烧杯里盛放1000毫升清水,然后在1号烧杯里放1克洗衣粉,在2号烧杯里放5克洗衣粉,3号烧杯里不放。

(2)用三根玻璃棒分别对三个烧杯里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搅拌。

(3)在每个烧杯里放入大小相同的活的小鱼各5条。

(4)观察小鱼的生活情况。

教学反思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本节课最鲜明的特色是让生活走进课堂,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科学为大众”的教育目标,并使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和学生收集到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制定探究方案,并把自己设计的方案在班级中展示,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评论,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

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相关人员了解环境保护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走入社会,近距离和自己研究的环境问题接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在本节课中还极大体现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谈,讲出很多环境保护的实例和措施来,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参考资料     

1.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现代高科技的诞生和实施,使自然界中水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

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洁净的自然水。

据资料记载,由饮水而引起的疾病占所有人类疾病的80%;由水来传播的40多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儿童因饮用受过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

水体中污染主要来源于:

(1)自然污染:

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腐烂植物与垃圾的污染。

(2)工业污染:

工厂、矿山、汽车、船舶所排的污水、废气、噪音等的三废污染。

(3)农药、化肥、激素使用过程中及其他化工生产过程中散失所造成的污染。

(4)现代高科技污染:

家用电器、办公通信设备等电磁辐射等的污染。

(5)水处理过程及水在被输送过程中的污染:

水厂经氯化处理后,水中的污染物被氯化后而产生的致癌物——三氯甲烷等严重超标;自来水在经过长长的管道运输中所形成的第二次污染;进入住宅区中的长期无人维护高层建筑的水箱,污浊物增多并繁衍而造成的第三次污染;再从高层建筑水箱通过管道,流进千家万户过程中,还会造成第四次污染。

面对生活饮用水的严重污染,在很多的情况下由于条件所限,人们有许多无奈,所以只能逆来顺受,无法做出选择。

迄今为止已查出水中的污染物超过2100种。

水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而水源水质却已经倒退了很多,甚至达到了一类或二类,但是我们国家的多数城市在处理人们饮用的自来水时仍然在使用已用了100多年的传统水处理工艺。

因此,在现行的城市自来水厂采用常规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自来水中,仍有许多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污染物,有的甚至可以查出数百种。

这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虽然含量不是很高,但是由于人们长期饮用而导致这些有害的异物在人体内积累,并产生协同效应,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影响人们的生命与健康;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尤其是目前城市自来水消毒所产生的副产物和微量有机污染物是众所周知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污染物,有些有机污染物还具有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和导致人体不孕症的作用,这些污染物将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延续生存的问题。

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目前我国全年排污量超过435亿吨。

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体。

全国城市90%的水域受到污染。

有7亿人饮用水的大肠杆菌严重超标,3亿人饮用水含铁量超标,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0.5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全国35个重点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

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危害

固体废弃物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如采矿业的废石、尾矿、煤矸石;工业生产中的高炉渣、钢渣;农业生产中的秸秆、人畜粪便;核工业及某些医疗单位的放射性废料;城市垃圾等等。

若不及时清除,必然会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蚊蝇孳生、细菌繁殖,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1)“白色污染”:

我们用过的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等;二是造成化学污染;三是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四是对牲畜有害,牲畜吃了带有地膜的饲料后,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科学家们针对废塑料难于腐烂、分解的特点,从改变塑料生产的配方和工艺入手,制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塑料,如淀粉塑料、水溶塑料、光解塑料等,这些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微生物分解。

当然,大面积推广使用可分解地膜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当前,防止“白色污染”主要还应从加强回收废旧地膜开始,同时加紧研究无公害、易回收地膜。

(2)废旧电池污染:

电池的组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但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漏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

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

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出,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

电池污染的特点是生产多少废弃多少;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时使用,长期污染。

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废旧电池在这三个过程中的污染作用体现在:

填埋:

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

焚烧:

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时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对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

堆肥:

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

再利用:

一般采用反射炉火冶金法,工艺虽然容易掌握但是回收率只有82%,其余的铅以气体和粉尘的形态出现,同时冶炼过程中的二氧化硫会进入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

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废旧电池迫在眉睫。

由于废旧电池的成分包含有可利用的金属部分,使得回收利用能产生一定经济价值,实现资源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生产的电池达到15亿节,这些电池含锌皮38200吨,铜帽600吨,铁皮29600吨,汞2.48吨等。

为了保护环境,可以考虑使用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同时要积极做环境的保护者,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性,倡导回收电池,共同保护美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