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97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docx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教学文案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概要

一、项目概述

1.概念定义。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共享、管理平台,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对下是公共基础数据库中数据的进出通道,对上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服务支撑。

它通过对城市公共数据进行交换、清洗、整合、加工、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对外提供服务,实行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2.建设背景。

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办〔2013〕32号),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

同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规范和指导各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同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办科〔2013〕22号),正式确定重庆市永川区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

永川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还起步阶段,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尚未建设,空间地理、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各部门部分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资源都是分散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建自用、难以共享的状态,亟需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对永川城市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

3.建设意义。

资源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永川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城市公共信息整合共享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将永川目前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起来,提供平台化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率;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水平,使政府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节约社会成本,为支撑智慧永川、信息惠民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4.现状难点。

永川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业务数据分散,资源整合、使用率较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要实现从起步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予以解决的突出难点。

一是认识不足、各自为政。

二是部门为本,共享意识较差。

三是标准规范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四是数据异构现象突出,各行业要求不一。

五是数据链路不畅,整合共享难度较大。

二、文件规范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及其附件2013.4住建部

《重庆市加快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66号)重庆市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的通知》(渝府发〔2013〕6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4〕4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

三、目标原则

1.总体目标。

力争用1-2年的时间,初步建成全区统一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行城市数据的有序交换、整合和管理;初步建成全区数据整合共享机制,利用平台整合现有数据资源,规范和指导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的建设,规范和指导后续数据资源的集中和共享。

为政企公众、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以及其它可扩展服务,为与市级部门数据交互提供接口,为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打下数据基础。

2.总体原则。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下连数据资源,上承智慧应用,在整个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设该平台在工作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打破部门藩篱,坚持统筹协调;二是做好技术标准,坚持顶层设计;三是强调数据整合,坚持信息共享;四是注重信息安全,坚持依法建设。

在技术上需要遵循科学性、先进性、预见性、扩展性、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原则。

四、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定义规则数据、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平台门户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两体系”及运行环境,其功能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功能框架

定义规则数据,编制和定义用于支撑公共信息平台中各系统有效运行的相关规则和基础数据。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用于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交换,通过交换系统,实现人口、法人、建筑物等信息资源的同步更新,有序传递,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唯一性。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用于实现数据资源的加工、整合、关联等功能,按需实现各类不同主题的信息处理,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业务应用所需的业务数据库,充实公共服务数据库,提升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变。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以目录的形式提供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定位服务。

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及查找,以实现各部门间异构系统的数据共享。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的集中管理后台,主要包括:

用户管理、统一认证(与其它智慧城市平台和应用实现统一的用户认证功能)、服务调度、平台安全、日常运维、计费管理、运行监控、应用管理、应用托管管理、资源库管理、前置管理等运维管理服务功能。

平台门户系统,是公共信息平台对外信息展示及平台运维的窗口,能针对管理员、政务用户和公众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功能接口,对上支撑各类智慧应用,实现公共信息平台“统一门户”的建设目标。

接口与服务系统,建立标准接口集,支持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调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和自己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或是开发基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

建立数据服务集,依申请提供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服务,并提供服务集管理维护功能。

接口与服务系统还应支持动态服务扩展。

“两体系”,是指公共信息平台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

一是技术标准体系,公共信息平台总体框架、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开放、数据整合集成的技术标准、接口规范、建设指引等。

二是运维保障体系,公共信息平台分步建设、安全管理、运行维护、推广应用、绩效考核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运维模式等。

运行环境,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行环境主要依托于全区电子政务中心机房和政务云,通过中心机房和云服务提供平台所需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其运行平台具体参见《全区电子政务中心机房建设概要》和《政务云建设概要》。

五、建设模式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政府公益型项目,可采取“政府投资、购买服务、市场运作、专业运维”方式建设,前期基础平台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后期可尝试将部分非涉密数据有偿提供给第三方企业开发利用,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支撑平台运维和不断扩展。

六、阶段任务

根据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永川现状与实际,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期建平台,打基础(2015年):

完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成平台支撑数据和规则的定义,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基本的接口与数据服务)等平台基本功能建设,使公共信息平台和其门户系统能够进入试运行阶段;建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数据容灾备份机制,RTO达到分钟级,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二)第二期,整合提升(2016年5月):

完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运维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接口与服务系统功能,平台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新建智慧应用使用平台功能提供数据支撑,形成从信息资源服务层驱动智慧永川建设格局,已建应用系统数据开始迁移。

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率不低于40%。

(三)第三期,深化应用与持续发展(2016年6月-):

根据前阶段的应用成效,不断完善平台功能。

尝试将接口与服务系统(动态扩展服务,如: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专题数据挖掘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持续开发出更多的扩展服务集。

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率不断提高,初步建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体系。

七、资金预算。

按照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预计需投入资金万元(详见附件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预算表,主要是一期项目建设资金,二、三期新项目建设资金另行预算),其中,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万元,市场融资万元;建设经费万元,管理运维经费万元/年。

八、保障措施

要确保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效,必须建立健全以下七大保障措施。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应该在统一规划前提下,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入繁的原则,将大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子系统,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保证对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系统的成功建设。

2.统一协议、标准与规范。

对于平台建设中涉及的软、硬件标准与规范,确保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平台建设是多层次、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系统建设中协议、标准的统一性。

3.集约建设,共享共用。

政府投资类信息化项目新建(整合、升级)技术方案必须报区信息化办统一审批,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规范集约建设,新建的智慧城市应用若非有特殊原因,都必须以公共信息平台为建设基础,包括接口规范、数据访问及存储等建设要素和条件,已建应用的数据资源逐步整合到平台中来。

4.加大投入,持续深化。

建立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保障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后期管理运维和系统升级完善,确保智慧城市持续发展和不断深化。

5.统建统管,专业运维。

按照“统一建设、分级管理、授权应用、专业运维”的原则,制定出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切实厘清建设部门、主管部门、应用部门和服务外包公司建设管理、应用维护责任,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管有序。

6.加强制度建设,加大考核力度。

要加强做好平台建设中的制度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开展培训,要加强对平台建设和服务共享工作的考核评定,并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7.充分借鉴专业公司的经验和技术。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多层次、复杂的系统,需要运用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必须充分借鉴业内专业公司的成功经验和核心技术,并发挥政府机构的“政务”专长,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预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功能用途

初步预算

备注

大项

小项

建设经费

运维经费

1

说明资金筹集应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