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74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报书战略性新兴产业_精品文档_精品文档.doc

申请编号

项目密级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申请书

(重大项目)

项目名称: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研究

申请单位:

重庆大学

项目负责人:

曾国平

归口管理单位:

申请日期:

2011-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零零七年制

三、立项背景和依据

(包括项目的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应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一)发展背景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中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其包括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

面对我国人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现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温家宝总理在三次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

”因此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更对我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战略意义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内生增长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的增长是粗放的发展模式,极大程度的依赖于资金、物质和资源投入。

要转变我国经济结构增长方式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种高技术产业,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于一体。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是一个长远的策略,能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及内生增长的轨道。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背景出发,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在深入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着力探索其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要素,并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在实践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和支持,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国家组织有:

美国、欧盟、日本、以及韩国。

其中,美国主要以新能源为主要的经济推动力,尤其重视能源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等可再生能源。

欧盟把发展重点放在低碳产业,通过提高绿色能源的利用率,开展低碳环保技术研发并结合本国特点。

日本则重视发展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

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韩国则集中发展低碳与绿色新兴行业,并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和高附加值服务等领域的17项产业作为经济新增长的动力。

另外,国外发达国家还探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较为成功的有科技工业园区模式(美国)、政府推动模式(英国)、国立大学模式(日本)、Fraunhofer联合体模式(德国)。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把握(侯云先,2004;江世银,2005;赵玉林,2007;李江和金生,2008;华文,2010);②对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经验的学习(万刚,2010,姜峰,2010;);③我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建议(张晔,2009;朱玮玮,2009;王海霞,2010;张雄,2010;袁天昂,2010)。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朱银春,2011)。

参考文献:

[1]朱迎春.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1,

(1):

20-24.

[2]欧阳峣,朱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111-115.

[3]袁天昂.资本市场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10,(3):

68-71.

[4]姜峰,张世彤.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内的吉林省对俄科技合作[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12):

73-77.

[5]赵玉林、张倩.湖北省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2).

[6]侯云先、王锡岩.战略产业博弈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江世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的模型建立和指标体系设计[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12).

[8]LiJiang,和金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战略性产业选择的新方法[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28(8):

70-73.

[9]张晔.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以我国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9,

(1):

10-18.

[10]郑雄伟.世界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0.

[11]VanDierdonck,R.,Debackere,K.(1988),“Academicenterpreneurshipatbelgianuniversities”,R&DManagement,VOL.18No.4,pp.341-53

[12]Cyert,R.M.,Goodman,P.S.(1997),”Creatingeffectiveuniversity-industryalliances:

anorganizationallearningperspective”,OrganizationalDynamics,Vol.25No.t,pp.45-57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1.前言

1.1基本概念

1.2发展背景

1.3战略意义

1.4研究目的

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实践经验借鉴

2.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1.1评价指标构建

2.1.2发展现状分析

2.2实践经验借鉴

2.2.1国外:

美国、日本

2.2.2国内:

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

3.指导方针与战略目标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发展目标

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

4.1政策制定原则

4.2财政政策

4.2.1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4.2.3财政政策问题分析

4.2.3完善财政政策建议

4.3税收政策

4.3.1税收政策现状分析

4.3.2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4.3.3税收政策问题分析

4.3.4完善税收政策建议

4.4金融政策

4.4.1金融政策现状分析

4.4.2金融政策问题分析

4.4.3完善金融政策建议

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研究

5.1宏观环境分析

5.1.1经济环境

5.1.2政策环境

5.1.3科技环境

5.1.4法律环境

5.2微观环境分析

5.2.1产业空间布局

5.2.2行业技术标准

5.2.3市场准入制度

5.2.4新型商业模式

5.2.5重大项目库

6.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6.1制度保障

6.2组织保障

6.3资金保障

6.4人才保障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模型(模糊Borda组合模型),深入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评价指标,为优化市场环境提供依据。

2.运用数理推导方法进行效应分析,研究税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最终根据推理结果对税收政策的完善提出针对性建议。

3.运用空间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析。

技术路线: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子课题的设置及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1.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从而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2.子课题的设置:

子课题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子课题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

子课题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研究

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①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行业标准和市场准入评价指标。

②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

③细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

(四)工作方案(包括时间进度,阶段目标等)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12—2012年3月)。

第一,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向;第二,收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调研阶段(2012年4月—9月)。

第一,通过对东、中、西部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对比分析。

第三阶段:

成果撰写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6月)。

第一,进行数据分析、实证分析、指标评价、报告初稿撰写等工作;第二,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等相关工作;第三,修改、完善报告以及结题。

(五)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预期研究成果

01.主报告02.调研报告

03.核心期刊发表文章04.参考文献选编   

05.《软科学要报  》发表论文      

06.人才培养07.基地建设

08.论文与专著        09.决策部门采用

10.其它 

预期成果描述

1.中期成果

第一,2012年4月—2012年9月:

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政策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完成现状分析。

第三,2012年12月—2013年3月:

完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研究。

第四,2013年3月—2013年5月:

完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环境研究。

2.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6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研究”的专题报告,并形成系列学术论文。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第一,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第二,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五、研究基础

(一)负责人前期研究成果

1.项目:

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机制与模式研究报告》,2007;②重庆市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重庆市现代服务业促进城乡协调对策研究报告》,2007;③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重庆市优势产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2007;④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2007;⑤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开展“大下访”活动专题研究(包括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