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973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

第 一 章 新闻写作综述

第一节 新闻写作特殊规律  一、什么是新闻写作规律  新闻写作同其他写作一样,有普遍规律,即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由于新闻本身的特点,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是基于客观、真理之上的。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是什么呢?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

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服从事实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以事实为根据,尊重事实,忠于事实,反映事物原貌。

  又一层意思是,写什么,怎么写,必须从事实出发。

  新闻写作在服从事实的前提下,还必须服从事实的报道。

  二、对新闻写作规律的认识依据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这就是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

  这句话可能会出一道考题: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什么?

  具体理解:

  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则没有新闻。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书中举的例子:

(p270-271)  有一年6月,浙江新安江水库,因上游地区连续降雨,水位超过汛期控制,遂于28日开闸泄洪。

第二天,《浙江日报》和外地某报均就此事发了新闻:

  本报新安江水电站28日电28日下午,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

17时37分,随着一声电铃响,坝顶的龙门吊车缓缓地将重320吨的5号闸门吊起,平静的库水一下从80多米高处沿弧形坝体冲下,在坝前形成蘑菇云似的庞大水球,尔后向下游滚滚流去。

  这次泄洪是新安江水电站1960年建成后第二次,上一次是1966年。

今年4月1日至6月27日,新安江流域降雨量已达1120多毫米,比常年增加1/2。

泄洪前,水库水位超过了汛期控制线,是新安江水库建成后的最高水位……  目前,电站仍继续正常发电,泄洪指挥部负责人说,今后将根据洪水情况决定泄洪量。

  本报新安江6月28日专电"黄河之水天上来",古诗李白诗句中那瑰丽雄奇的景观,在新安江电厂大坝的泄洪中,真实的再现了。

17年一遇的新安江电厂大坝泄洪,于今天下午5时38分开始。

  当坝顶两台各160吨级的吊机,吊起10米高、18米宽的泄洪闸门时,处在107.25米高度的库区江水,以每秒5000立方米的流量冲出,好似千万条狂怒的巨龙,挣脱群山和大坝年长月久的封锁,奔腾呼啸地冲向滚滚东去的大江。

二三尺长的大鱼,成群地被冲出闸门,顺随着飞溅的浪花,被抛向半空,再摔进下游江面。

当地万余名群众怀着寻奇探胜的心情,分聚在两岸山腰上尽情观赏。

据了解,这足以令人惊心动魄的人间奇景将持续66个小时……  上面两条新闻,报道新安江水库泄洪的同一内容,由于对事实的认识以及表述上的差异,效果迥然不同。

前一条新闻,按事实原貌反映事实,强调泄洪是为保大坝安全和正常发电,并说明今后将根据洪水情况决定泄洪量。

新闻对泄洪情景的朴实描写,意在表现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字里行间充满与群众息息相通的融洽感情。

这种反映实际的写法,遵循新闻写作规律,坚持服从事实和对事实的报道,自然也会获得读者的好评。

  两相比较,后一条新闻,则违背新闻写作的客观规律,以致造成不良的传播效果。

它以《新安江电厂大坝昨起泄洪,万余群众观赏奇景》为题,开头就写什么"瑰丽雄奇的景观……真实地再现了",接着又赞叹这是"足以令人惊心动魄的人间奇景"还说在场的群众"怀着寻奇探胜的心情"在"尽情观赏"。

这样的描绘和渲染,同现场的景象、气氛相悖,显然是失实的,特别是新闻中显露出的思想感情与事实的逻辑不符,难怪使人觉得报道者是在幸灾乐祸。

正如有的文章所批评的,忍痛泄洪的背后是揪动人心的灾情,这算是什么样的"人间奇景"?

当地群众又怎么会"寻奇探胜"来"尽情观赏"?

文章指出,写新闻、写作品、看问题是很强调感情和"立足点"的……只要同广大群众融成一片,安危、甘苦共之,那就会写出另一番心情和景象来。

  第二节 新闻写作基本要领  不同体裁的新闻各有特点,写作上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一、纪实写真  

(一)纪实写真的含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

纪实写真是写事实、写真情,而不是虚构,不是拔高,不是歪曲和捏造事实。

  

(二)处理好两个关系  1.关于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

  事实总是真的,假的不是事实。

然而,本是由事实构成的新闻,有时并不真实。

新闻事实和新闻真实,两者是统一的、一致的,但不能简单的划等号。

在写作时要正确看待"事实"与"真实",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是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

  2.关于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

  新闻通讯不是文学作品,人物的每个细节、动作都必须是事实,任何凭"合理想像"的写法都是不允许的。

写作中主观脱离客观,对事实的叙述不当,以致新闻失实。

  二、用事实说话  

(一)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著的标志。

  

(二)怎样用事实说话  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写出事实并把事实说清楚,即“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用事实说话,其主旨在戒"空"求"实"。

  这里的"说话"首先是不讲空话。

其次是寓理于事,通过事实的逻辑说明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绝不是所"观点加例子",不是把事实仅仅作为例证来阐释某一观点,而应当把观念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之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看书中的例子(p277-278)  三、交代新闻要素(重点)  

(一)新闻五要素和交待五要素的必要性。

  1.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又称5W(五要素的英文都是"W"开头的:

When、Where、Who、What、Why)。

  新闻六要素:

五个"W"和一个"H"(how,怎么样)。

  这个"H"(how,怎么样)并不是经常出现在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里的,但往往一些深度报道,通讯的这种新闻体裁一定是必不可少这"H"(how,怎么样),新闻要素有两种问法:

请简答一下,新闻五个"W"是指什么,或问新闻六要素是什么,要按不同给出的答案分别回答它不同的问法。

  2.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呢?

  首先,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其交,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通心理。

  第三,这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二)新闻要素的选择和运用  选择新闻要素的目的是区分突出什么和不突出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各个要素得到恰当的运用。

  突出重点的新闻要素而忽略次要的新闻要素,在新闻不同的体裁要求、不同的主题要求,、不同的编辑方针要求情况下,可以有所增减、有所取舍。

  第三节 新闻的新快短活与写作  一、新闻要新与写作  "新"的界定含义,首先要事新,如果是历史就要和新闻截然分开。

  "事新"必须以"时新"为前提,再有一种是"意新"角度。

  二、新闻要快与写作  "新"是说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就是要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

新闻写作讲"文贵神速"。

  三、新闻要活与写作  世界上的事物尽管类似的很多,但彼此总有不同的地方,能不能写出事物的特点、个性,避免模式化、一般化,这才是新闻能不能写活的关键。

  四、新闻要短与写作  是针对消息而言的。

它体现在要文的摘要上。

  第四节 关于"功夫在笔外"  一、"笔内"与"笔外"  笔外功夫,主要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和掌握,同时,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熟悉当前社会动向,还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功底。

  二、怎样加强笔外功夫  

(一)思想政治方面  

(二)生活阅历方面  (三)知识修养方面  比如;作为新闻写作文化内涵的两个重要范畴是什么?

  作为新闻写作文化内涵的两个重要范畴,这里更强调文学与美学方面的知识修养。

  (四)语言功底方面  第五节 新闻体裁的演进和规范  一、我国新闻体裁的渊源  中国式新闻体裁,主要源于极为繁富的古典文学,新闻通讯、特写写作至今仍与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二、新闻体裁的独立与发展  新闻体裁变革的标志是什么?

  新闻体裁变革的标志是具备体裁意义的新闻从古典文学中脱颖而出,以报道简明、平实、快速和具备新闻要素为其特点,形成别具一格的崭新的独立文体。

  三、现代新闻体裁的一般规范  

(一)消息  消息是短小精悍的新闻,也是新闻最基本的形式,消息就是把社会发生的事件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受众那里,传达到读者那里,要求准确、快速、新鲜。

  消息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素、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二)通讯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通讯体裁的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新闻特写  就像电影上放大的特写镜头,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细致描绘事件的一个片断、一个场景或人物活动的一个侧面。

  特写体裁的特征:

  1.内容集中于一点,并着力于细节描写;  2.新闻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3.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强调对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化刻画。

  (四)新闻边缘体裁  1.报告文学。

  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即内容(包括细节)真实,且有一定的时效要求,形式上则充分运用文学表现手法。

  2.调查报告。

  3.采访札记。

  4.工作研究。

  5.来信。

第 二 章 新闻的主题、选材、结构

  第一节 新闻主题和主题的确定  一、关于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

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其主、客观的结合点就集中体现于主题。

  在新闻主题里还可引申出两个概念,一个是广义主题,另一个是狭义主题。

  新闻的广义主题,通常是指报道一些社会和自然界信息,诸如科技与经济动态、社会趣闻异事,自然灾害等等。

这个主题可能反映公众对了解客观世界变动情况的正常需求,一般不具有特定的宣传教育目的和明显的倾向性,而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旨。

  狭义主题,就是有的放矢,直接切入要害,提出一个议题,公布自己的答案或自己的见解、看法。

  狭义主题有明显的倾向性,但这种倾向性也不是直接表露的,它往往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涵盖在作者对语言的运用,包括一个符号、一个形容词、一个语气词,这种细微处可以察觉出来,它们共同营造一种氛围,传递了一种信息,这种信息能够表达这种狭义的主题。

  二、确定主题的标准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对我们来讲,通常有以下几个标准:

  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新闻主题必须真实,因此,主题的确定要以开掘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含义为立足点,而不能违背事实去"拔高",也不能以事实本身不能说明的问题去"强加"。

  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新闻主题的正确,并有针对性,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其一,党的政策。

  其二,当前形势。

  其三,客观实际。

  第二节 主题来源及提炼方法  一、新闻主题的来源  新闻主题从何而来?

它只能从新闻所要报道的客观事实中来。

  二、主题的提炼方法  

(一)从认识事实入手  

(二)在比较中鉴别  因为新闻主题和新闻事实、线索一样也是千头万绪,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主题,提炼出不同的主题。

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要求我们对能够设想出的这些主题进行鉴别,进行比较,衡量其轻重、大小、比例。

鉴别出对我们新闻报道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主题。

  (三)上头下头结合  上头就是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