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349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docx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知识点+填空

选修3易考知识点背诵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的别名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产生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特点

 打破种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

本质

 基因重组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

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

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特异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

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

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

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

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

是人们所需要转移或改造的基因

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基因文库、人工合成、PCR技术

3.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4.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

DNA双链复制

(2)过程:

第一步:

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

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

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

重组DNA分子

1.目的: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1)启动子:

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

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

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

转化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

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

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

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

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基因治疗:

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四)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转录翻译

 

蛋白质的改造

大改:

设计并制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和预期功能

中改:

在蛋白质分子中替代某一个肽段或一个特定的结构域

小改:

通过基因工程中的定点诱变技术,有目的改造蛋白质分子中某活性部位的1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以改善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定点诱变技术是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核心之一

PCR技术是基因定点诱变的常用方法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实质

通过改造基因,以定向改造天然蛋白质,甚至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将目的基因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结果

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联系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专题2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理论基础(原理):

细胞全能性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请排序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又称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试管苗―→植物体

愈伤组织的特点:

一团没有特定结构和功能不处于旺盛分裂状态的薄壁细胞

脱分化:

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再分化:

愈伤组织生长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从新诱导分化形成根和芽等器官的过程。

3、用途:

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A植物繁殖

微型繁殖:

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作物脱毒: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

人工种子:

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

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人工种子的结构包括:

人工种皮、胚状体和人工胚乳。

B作物新品种培育

单倍体育种:

a过程:

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b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二)植物细胞培养:

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注意:

1、原理:

细胞增殖

2、大规模获得细胞产品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过程:

 

2、植物诱导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

(3)注意:

a生理基础:

细胞膜流动性,植物细胞全能性

b植物细胞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

(3)意义:

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二、动物细胞工程

一般包括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细胞核移植、体细胞克隆、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技术

(一)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

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

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

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

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

合成培养基成分:

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

适宜温度:

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

7.2~7.4。

④气体环境:

95%空气+5%CO2。

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6)动物细胞培养与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等是组织块中的细胞分散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

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

(右图)

注意:

(1)

细胞核移植

胚胎移植

(2)原理:

细胞核全能性克隆羊性别:

白面绵羊

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

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三)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

2、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

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3、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重点记忆)

细胞工程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理论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增殖、细胞膜的流动性

融合前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纤维素酶、果胶酶)

注射特定抗原,免疫处理正常小鼠

诱导手段

物理法:

离心、振动、电激

化学法:

聚乙二醇(PEG)

物理法:

离心、振动、电激

化学法:

聚乙二醇

生物法:

灭活的病毒(灭活的仙台病毒)

诱导过程

第一步:

原生质体的制备(酶解法)

第二步:

原生质体融合(物、化法)

第三步: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第四步:

杂种植株的诱导与鉴定

正常小鼠免疫处理动物细胞的融合(物、化、生法)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培养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用途和意义

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大大扩展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应用:

白菜-甘蓝等杂种植株

(1)制备单克隆抗体

(2)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例如“生物导弹”治疗癌症

4.单克隆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