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106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docx

《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导学案1

第3课时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学习目标】 明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要清楚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及分割,明确获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生产

(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的货币表现。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__________。

(3)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

剩余价值是由__________创造的被________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1.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在运动的过程中,要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分别采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形式。

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__________,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2.资本周转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长短、企业内部管理状况、____________状况以及__________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社会化生产顺利发展的条件

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顺利进行下去,客观上要求__________之间、______和______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

1.商业资本家与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是专门在______领域通过商品的______来获取利润的资本家。

__________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借贷资本与利息

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______而贷给他人使用的______资本。

利息是资本家为了获得借贷资本的________而让渡的__________的一部分。

3.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银行是专门从事______与______业务,并从中获得______的企业,其资本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另一部分是____________。

银行利润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它要在________资本家、______资本家、______资本家和________资本家之间分割。

4.资本主义地租

农业资本家获得的______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______都来自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分割。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__________,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__________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______、提高____________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角度

阐释

剩余价值的生产

①剩余价值的本质: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③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实现

①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产业资本家要使其资本循环顺利进行,一方面他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另一方面,他还必须使不同部分的资本依次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保持资本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

②资本周转:

生产周期的长短、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③比例关系:

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顺利进行下去,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经常被破坏,这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难以顺利实现

剩余价值的分割

①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不同的资本家集团之间进行分割。

产业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银行资本家获得的银行利润都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几组易混概念的理解

(1)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含义

雇佣工人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的劳动所需要的时间

雇佣工人超出为自己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所需要的时间

结果

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联系

共同构成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

(2)新商品的价值、商品的新价值、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新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即(C+V+M),其中,C是指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V是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M是指剩余价值。

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即商品的新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劳动力价值,二是剩余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比较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区别

概念

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方法

历史

阶段

在资本主义早期占据主要地位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占据主要地位

手段

靠延长工作日

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联系

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4)资本循环、资本周转

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

前者侧重资本的职能形式转变的关系,后者侧重资本的循环速度,即周转时间和次数。

(5)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的利润、地租

领域

分类

本质

共性

资本主

义工业

商业金

融领域

产业利润

产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通过投资于物质生产而获得的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均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

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通过专门在流通领域进行商品买卖而获得的利润,它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利息

利息是资本家为了获得借贷资本的使用权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是银行资本家通过专门从事存款与贷款业务而从中获得的利润,它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资本

主义

农业

领域

农业资本家利润

农业资本家利润是农业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而获得的利润,它是农业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农业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个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进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在量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价值,通过劳动力的劳动,生产出比自己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

可见,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工资是(  )

A.劳动的价格

B.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

C.剩余劳动的报酬

D.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2.有关剩余价值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价值是在资本家“贱买贵卖”中产生的

B.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剩余价值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是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3.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  )

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扩大再生产 ③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平均剩余价值的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相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工业中的剩余价值率是不断上升的,美国:

1935年为200%,1947年为210%,1955年为235%,1958年为267%;法国:

1938年为162%,1952年为315%。

而同期,工人每周的工作时间是下降的,1962年,美、英、法、德等国家工人工作周平均长度为47小时,战后美国为41小时,英、法、德平均为46小时,1970年美国更是缩短为40小时。

这表明(  )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逐步降低 ②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主要是靠增加相对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③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 ④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已经不再攫取绝对剩余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知识点二 剩余价值的实现

5.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但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理论着重阐明的问题是(  )

①资本运动连续性的条件问题 ②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 ③生产资本的构成问题 ④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

①生产周期的长短 ②企业内部管理状况 ③市场供求状况 ④生产资本的构成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知识点三 剩余价值的分割

8.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职工、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10.产业、商业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