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429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docx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学生版

立体几何中的高考热点问题

[命题解读] 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每年基本上都是一个解答题,两个选择题或填空题.客观题主要考查空间概念,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三视图.解答题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2.立体几何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论证能力.考查的热点是以几何体为载体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计算,平面图形的翻折,探索存在性问题,突出了转化化归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知识点一(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垂直关系常与平面图形的有关性质及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交汇考查,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例题精讲】

例1.如图1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图1

(1)求证:

平面ABE⊥平面B1BCC1;

(2)求证:

C1F∥平面ABE;

(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

[规律方法] 1.

(1)证明面面垂直,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问题,再将“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

(2)证明C1F∥平面ABE:

①利用判定定理,关键是在平面ABE中找(作)出直线EG,且满足C1F∥EG.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平行,则先要确定一个平面C1HF满足面面平行,实施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化.

2.计算几何体的体积时,能直接用公式时,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高,而不能直接用公式时,注意进行体积的转化.

【课堂练习】

1.(天津联考)如图2,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CD,AB⊥BC,△ABE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ABCD⊥平面ABE,CD=BC=

AB=1,点P为CE的中点.

图2

(1)求证:

AB⊥DE;

(2)求DE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

(3)求三棱锥DABP的体积.

 

知识点二(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

【知识梳理】

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几何体,并以此为载体考查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有关几何量的计算是近年高考的热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转化思想.试题以解答题为主要呈现形式,中档难度.

【例题精讲】

例1.(全国卷Ⅱ)如图3,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5,AC=6,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

,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OD′=

.

图3

(1)证明:

D′H⊥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AC的正弦值.

 

【课堂练习】

1.(西安调研)如图4①,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D=

,AB=BC=1,AD=2,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A1BE的位置,如图4②.

图4

(1)证明:

CD⊥平面A1OC;

(2)若平面A1BE⊥平面BCDE,求平面A1B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弦值.

 

知识点三(立体几何中的探索开放问题)

【知识梳理】

此类试题一般以解答题形式呈现,常涉及线面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索或空间角的计算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般有两种考查形式:

(1)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

(2)利用空间向量,先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判断该点的坐标是否存在.

【例题精讲】

例1.(北京高考)如图5,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AB⊥AD,AB=1,AD=2,AC=CD=

.

图5

(1)求证:

PD⊥平面PAB;

(2)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

若存在,求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规律方法] 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

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课堂练习】

1.如图6,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AB∥DC,AB⊥AD,DC=6,AD=8,BC=10,∠PAD=45°,E为PA的中点.

图6

(1)求证:

DE∥平面BPC;

(2)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F,满足CF⊥DB?

若存在,试求出二面角FPCD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如图9所示,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且AB=AA1,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求证:

图9

(1)DE∥平面ABC;

(2)B1F⊥平面AEF.

 

2.如图10,六面体ABCDHEFG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AE,BF,CG,DH都垂直于平面ABCD.若DA=DH=DB=4,AE=CG=3.

图10

(1)求证:

EG⊥DF;

(2)求BE与平面EFGH所成角的正弦值.

 

3.如图11,直角三角形ABC中,∠A=60°,∠ABC=90°,AB=2,E为线段BC上一点,且BE=

BC,沿AC边上的中线BD将△ABD折起到△PBD的位置.

图11

(1)求证:

BD⊥PE;

(2)当平面PBD⊥平面BCD时,求二面角CPBD的余弦值.

 

4.在如图12所示的圆台中,AC是下底面圆O的直径,EF是上底面圆O′的直径,FB是圆台的—条母线.

图12

(1)已知G,H分别为EC,FB的中点,求证:

GH∥平面ABC;

(2)已知EF=FB=

AC=2

,AB=BC,求二面角FBCA的余弦值.

 

5.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D=2,AB=1,E,F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

图13

(1)求证:

PF⊥FD;

(2)判断并说明PA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EG∥平面PFD;

(3)若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求二面角APDF的余弦值.

 

6.(全国卷Ⅰ)如图14,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图14

(1)证明:

平面AEC⊥平面AFC;

(2)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