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docx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提倡“仁政”“民贵君轻”,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原文再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起,指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
田间、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管夷吾举于士
士:
狱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将:
将要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
下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责任:
使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人:
这个人
必先苦其心志
必:
一定
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劳其筋骨
劳:
使……劳累
饿其体肤
饿:
使……饥饿
饿其体肤
体肤:
身体和肌肤
行拂乱其所为
拂:
违背
行拂乱其所为
乱:
扰乱
所以动心忍性
动:
使……受惊动
所以动心忍性
忍:
使……坚韧
曾益其所不能
曾:
通“增”,增加
人恒过
恒:
常常
空乏其身
空乏:
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衡于虑
衡:
通“横”,梗塞,不顺
而后作
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而后喻
喻:
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弼”,辅佐
人恒过
过:
过错,错误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用来,
通过······途径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1)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6)作者由个人提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什么推论?
7)体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就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开头列举了哪些人的示例?
这些示例共同阐明了什么道理?
对论证本文论点起来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6、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从作者看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这样的磨练带给人怎样的益处?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9.作者提出“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没有那么多的“忧患”生活中顺境中的人一样
2
可以成才那么作者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意义?
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0.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11.结合本文说一说历经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
12.有人犯错误,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请结合本文说一说你的看法。
13.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还有那些忧患意识?
请举2例说明
(1)
(2)
14.作者认为成长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这样看待两个条件的?
15.文章第二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16.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侧重于论述那两方面内容?
17.结合文章内容,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有这些人们熟知的话中,你有什么启发?
选择你喜欢之处,写出你的感想。
18.环境对人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面对面对艰苦环境磨练,不同人有不同态度,结合本文说说你认为其中关键是什么?
19.对对联
上联:
历经忧虑成大器下联:
上联:
,生于忧患下联:
,死于安乐
上联:
声如情轻如鸿毛。
下联:
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
21.本文针对什么问题进行论述?
22.6个例子根据什么顺序列举的?
23.孟子认为人这样才能成才?
24.“发”“举”意思相近,为何6个例子不用同一个字?
3
25.上天把责任加给某个人,必须从那几个角度磨练他?
磨练的好处是什么?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此段论证方法:
27.结合本文说一说造就人才主客观因素是什么?
28.有人说:
“苦难能促成人才”有人说:
“苦难未必能促成人才”你赞同那种看法?
为什么?
29.唐代名臣魏征认为:
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30.《格言联璧》中有一联: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
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是下联的意思。
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31.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
32.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33.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34.《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35.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
36.作者如何论证“生于忧患”的?
37.如何理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8.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改过在一个人成才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阐述怎样治国之道?
40.何谓“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谈谈你的理解。
41.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反面证明国无忧患易遭灭亡句子:
2)孟子认为“国恒亡”原因句子是:
42.三皇五帝中不乏业绩突出者,为什么编舜一人为例?
4
43.为何文中赞扬管仲能举于士?
44.第三段内容与第二段论述有什么关联?
45.有人怕犯错误,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向前。
请用本文观点评价该做法。
46.今天,我们能不能耽于安乐?
我们该忧虑些什么?
47、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能够增加才能。
在日常生活条件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我认为“苦其心志”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如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造了许多名曲,体现了他的精神与命运的抗争,所以苦其心志可以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所以我认为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48、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够引起你什么共鸣?
(这句名言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这句名言给你的启示?
)
在当今。
我们还要有忧患意识,虽然现在物质优越,但是目前还存在了一些忧患,入如大气污染,乱砍乱伐,造成原有的自然环境改变,出现了一些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灾害,危害人类的健康。
所以我们不能享于安乐,要有一些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9.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应该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才,如文中举了舜等六人在艰苦环境下,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才干,才能有所作为;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50.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启示是:
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获得的启示是:
人要经过艰苦的环境的磨练和主观努力,才能有所作为。
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
逆境磨难对人的成长有益,能促使人成功。
因此,我们应不惧怕困难,从容对待困难,勇敢战胜困境。
在面对困难时,人要敢于面对错误,因为人无完人,犯错误在所难免。
我们要从错误中积累经验,然后加以改正,人要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地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
错误就会成为奔向成功的基石。
51.“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为什么“国恒亡”?
谈谈你的理解
5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今天我们青少年担负的历史重任是什么?
我们应怎样做?
53.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历程中,总有西方唱衰的声音,并伴随着各种阻挠、破坏、压制如:
压人民币升值,贸易制裁、武器禁运等。
学完本文后,你认为作为中国年青一代怎样应对这一挑战?
?
史重任是什么人也
链接“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2、仲尼厄而作《春秋》
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
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6、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7、韩非囚秦,《说难》《孤愤》8、《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张海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
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贝多芬:
双耳失聪,写下《欢乐颂》等广为流传的曲子
海伦凯勒: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
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
而就是这一位得到了许多鲜花和掌声的伟大的总统,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