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088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11.docx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11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3

一、目录部分3

二、总论4

1.管理会计定义4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比较4

3.管理会计的角色、作用、职业道德4

三、成本计算基础5

1.成本与费用5

2.成本5

3.生产经营要素6

4.成本核算科目6

5.成本计算程序6

四、各类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分类讲解7

1.材料费用7

2.燃料动力费用7

3.职工薪酬7

4.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8

(一)定义:

8

(二)归集8

(三)分配*8

5.制造费用的核算9

(一)定义:

9

(二)归集9

(三)分配9

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10

五、产品成本计算几种方法11

1、生产类型11

2、成本计算方法11

3、核算程序11

4、品种法11

5、分批法12

6、分步法12

7、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13

联产品13

副产品13

六、作业成本法14

1、发展历史14

2、原理与基本概念14

3、程序14

4、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14

成本与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一、目录部分

1.主要内容为成本核算与管理、决策会计、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执行会计)

二、总论

管理过程包括: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决策。

1.管理会计定义

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处理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包括非财务信息,它使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主要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用于决策。

目标: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职能:

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比较

(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是核算产品生产成本或者服务成本的一门专业会计,在对外提供财务信息上,与财务会计关系密切。

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进行是信息处理提供信息基础;成本会计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依据。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差异

①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针对企业内部决策,财务会计针对企业外部;

②约束性差异,管理会计不受准则约束,财务会计受;

③时间范围,管理会计面向未来,财务会计面向过去;

④信息内容,管理会计信息丰富,计量单位不一,财务会计货币计量

⑤报告主体,管理会计可以分部门或者整体,财务会计以公司整体为主

⑥报告频率,随意,强制定期

⑦信息准确度,近似信息、较准确信息,财务会计准确度较高。

联系

a)原始资料相同

b)最终目的相同,均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c)财务会计有时也会把管理会计报表公布,比如现金流量表,表明双方融合趋势。

3.管理会计的角色、作用、职业道德

角色:

CFO以及旗下的主计长与财务长

主计长:

主管管理会计,向CFO汇报,编制报表,税务管理,经济评估。

职业道德:

能力、机密性、正直、客观性。

有纠纷时:

1.与上司讨论2.和立场公正客观的顾问讨论3.辞职

三、成本计算基础

1.成本与费用

成本:

广义:

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已付出的或者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管理会计用)

狭义:

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财务会计用)

费用: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后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支出:

可以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营业外支出、利润分配支出。

支出中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为费用

关系:

生产费用按产品归集,就形成了成本。

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2.成本

分类

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方式

直接成本

与产品有直接的因果溯源关系或者有受益关系

大部分的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

没有直接联系,多种产品共同消耗

制造费用以及其他少数直接材料与人工

根据成本经济用途

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四部分

也叫生产成本

非制造成本

销售成本+行政管理成本

盘存性质

产品成本

可计入存货价值的成本

期间成本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详细看,不计入产品成本

可控性

可控成本

有责任中心或者个人职责范围内加以控制

可控不可控会随着部门的改变而改变,是相对的

不可控成本

反之

成本核算原则

1分期核算

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界限(当期当期结,资本性支出与多个会计期间的收益相关,分期计)

3权责发生制

4按照实际成本计价(确认某项成本发生、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结转当期损益的成本)

5一致性(成本发生时的计价方法、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的总体方法等前后一致)

6合法性

7重要性

3.生产经营要素

定义:

按经济内容对生产费用进行分类。

用于反应企业一定时间内发生费用的构成与水平,为计算GDP等提供资料,为企业采购、核定流动资金提供依据。

包括: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

7税金

8其他支出

产品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

2燃料与动力

3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

4.成本核算科目

生产成本:

下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借方借记当月产品承担的生产费用总额,贷方记完成品与半成品成本,月末一般借方余额表示在造产品。

制造费用:

核算间接费用,按照详细部门进行核算。

借方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方记制造费用,,除季节性企业否则月末无余额。

劳务成本:

发生时借记劳务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

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

期末有余额,完成但未结转的劳务成本。

研发支出:

费用化or资本化。

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最后结转至管理费用。

5.成本计算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期

2、审核和控制生产费用

3、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

4、计算完成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各类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分类讲解

1.材料费用

(一)材料购入

①外购材料成本=买价+运杂费+采购人员差旅+采购机构经费(不含仓库和供应部门)+采购税金+其他

②自制材料成本=实际支出为准

③委托加工材料成本=原料费等+保险+加工费

采购费用常按重量等进行分配

(二)材料发出

方法很多,包括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

选择后不得随意变动

1使用计划成本法企业需要计算差异并最后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额+本月进料成本差异额)÷(月初存料计划成本+本月进料计划成本)

(三)材料分配

原材料分配率=消耗总额价值÷消耗重量(体积)

每一种产品承担材料费用凭分配率和各自消耗额进行计算。

2.燃料动力费用

与材料费用相同,专门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或辅助生产成本。

间接用于生产的,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3.职工薪酬

(一)归集

月薪:

应付工资=全勤标准-缺勤工资缺勤工资=缺勤日数*日工资数

日薪:

应付=月实际出勤日数×日工资率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每月工作日数

计件:

(合格+料废)×计件单价

(二)分配

按照工作位置分配,车间管理人员计入制造费用,再由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其他福利,保费等按照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

4.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一)定义: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经常会使用本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其生产部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辅助性产品,就叫辅助生产费用。

其中可以分为两类:

只生产一种产品或者服务or生产多种产品或者服务。

两种的归集分配方法也都不同。

(二)归集

生产成本总分类账下设置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

借方借记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贷方贷记分配。

单一品种归集只需要统计总费用即可;多品种归集需要先将间接费用分配,还需要区分完成品与在产品的成本,完工归入企业存贷成本?

(三)分配*

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X、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XX

方法一般有:

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

另外分配率就是某种材料或者劳务的单位价格

1直接分配法

思路:

不考虑辅助部门之间的交互,全部由辅助部门之外的部门承受。

公式:

X辅助部门分配率=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其他部门耗用总量

其他部门应承担额=耗用量×分配率

优缺点:

简单易行

分配准确度不够,不能体现辅助部门之间的分配。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思路:

分两次分配辅助费用,第一次在辅助部门之间,第二次采用直接分配法。

公式:

第一次分配:

X辅助产品交互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费用÷该车间提供的产品总额

M车间应该承担的其他辅助车间生产费用=消耗的所有其他辅助车间的产品量×分配率

优缺点:

考虑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的互动,更准确。

但是各个车间只有等财务室做好费用搜集之后才能算出自己的费用,缺乏及时性。

3计划成本法

思路:

分两次分配。

第一次计划成本分配,第二次调整分配。

先计算出各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差异,再把差异分给收益对象

公式:

x单位的计划成本分配总费用=劳务的单位计划成本×该辅助单位提供的劳务总额。

X单位的实际成本=该辅助单位实际费用+其他辅助单位转入费用

X部门的差异额=实际总成本-计划成本

再计算差异额就可以计算各其他单位需要承担的成本差异了。

优缺点:

核算及时,还能分析成本差异。

但是必须建立在企业十分准确的制订计划成本

4顺序分配法

思路:

又称阶梯分配法。

按照受益与贡献进行分配。

贡献最多的首先进行分配。

然后逐渐分配至其他部门。

优缺点:

分配正确性不足,先后顺序不已确定,只适用于辅助部门之间互相耗用比较多,且耗用顺序明确的企业。

5代数分配法

思路:

利用多元一次方程组解出每个辅助部门的单位成本,在按照耗用量进行计算分配。

公式:

X辅助单位提供产品总量×单位成本=待分配辅助费用+该辅助部门耗用其他辅助单位的产品数量×单位成本。

然后联立求解。

优缺点:

计算精确,但是复杂。

5.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定义: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支出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产品制造成本中除直接材料成本、燃料、和动力成本以及直接人工成本以外的其余一切制造成本

(二)归集

通过设置制造费用账户,按照不同部门设置明细账,反应支出情况。

(三)分配

单一品种的生产单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多品种的生产单位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采用实际分配率

这种情况需要先计算好本期总费用额,只有到会计期末才能够使用。

(二)采用计划分配率再处理好差异。

这种情况下,只能使用预先计划的预定分配率来算分配的,在实际产品数量出来之后,在进行差额分配。

6.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公式:

本月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产品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三种思路:

(一)倒轧账(通常在查账时使用),用本月全部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二)确定月末在产品成本,再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方法有五种

(三)同时确定

约当产量法

定额比例法

约当产量法

1、约当产量,即将在产品按照完工程度或者投料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

计算约当产量有四种情况。

(直接材料项目)

1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数量约当于完成品实际数量。

2原材料随着生产加工进度陆续投入,且与生产工时的进度基本一致,计算时根据工时进行计算

3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刚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计算时在产品完工程度=累计投入材料÷完工需要消耗材料

4原材料陆续投入,且材料进度与加工进度不同。

计算时

投料程度=(上道工序累计投料+本工序投料额×50%)÷完工需要材料总额

其他项目

通常按照公时计算完工率

完工率=(上道程序累计工时额+本工序需要工时额*50%)完工需要工时额

2、计算

分成本项目进行

单位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数量×单位产品成本

在产品成本同理

最后,将所有成本项目汇集,进行分录记录。

定额比例法

定义:

把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进行比例分配。

适用:

消耗定额完善准确,每月末在产品数额变化不大的。

举例

直接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实际成本+本月实际消耗XX)÷(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消耗量)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消耗量

Eg:

一件完工要用25g,未完工15g,在产品+完成品共消耗了10000,可以计算分配率,并且算出直接材料成本。

其他成本项目也可以。

五、产品成本计算几种方法

1、生产类型

企业按照生产工艺可以分为简单生产和复杂生产。

简单生产又名单步骤生产,一次生产到底,中间不停。

复杂生产又名多步骤生产,而且有连续式和装配式两种,连续式主要特点为上一步骤的产品可能是下一步骤的原料。

装配式主要是前面步骤平行进行,最后组装。

按照生产组织特点分为:

大量、成批、单件生产。

大量指大量生产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成批按照规定的产品批次和数量进行生产;单件指按照订单要求提供个别生产产品。

2、成本计算方法

单一大量常采用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大批复杂生产常采取分步法,以生产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

单件小批采用分批法,以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3、核算程序

①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

2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并按用途分入有关成本明细账

3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按照一定分配标准计入有关计算单和明细账

4汇总,并计算出各种成本

4、品种法

特点:

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计算期按月进行,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分配问题。

由完工产品全部负担。

要点:

分为单品种与多品种两类,

1根据成本项目设立费用分配账户和汇总表,在分配时按照品种进行分配。

2制造费用与管理费用的汇集,并最后按照品种进行分配。

3最终将完工产品成本由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的贷方转出,借方余额表示在产品成本。

5、分批法

特点:

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计算对象是产品批次或购货者订单;计算期为生产周期;一般不存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月末分配问题。

要点:

1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辅助成本,根据产品工作令号进行分配

2完工产品计算其完工成本和单位成本

3简化分批法

不再每次都要计算加工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配,直接等完工时进行分配。

X费用累计分配率=其累计加工费用÷累计生产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的加工费用=累计生产工时×分配率

6、分步法

特点:

适合大量大批多步骤;按照步骤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为会计报告期,月末核算;需要完成品与在产品分配。

要点:

1结转每个步骤的半成品与完成品成本,半成品的结转方式可以分为:

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

(一)逐步结转法:

分配每个步骤的生产费用的时候通常使用约当产量法。

其中可以分为:

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适用于月初在产品数量和成本比较稳定,月末在产品比重比较小。

主要方法:

将月初在产品的成本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汇集后统一平均计算

先进先出法:

月初先进来的产品先完成,本期半成品成本是由月初在产品上期转入。

这样工作量会很大,但是可以明确区分上期结转成本和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有利于成本控制。

根据下一步骤反应的方式不同,分为综合结转分步法和分项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分步法:

结转时不分成本项目,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由直接材料或者自制半成品承担。

最后进行还原。

还原方法:

1成本结构法:

按照上一步骤中个各成本项目的构成比例来还原,最后各步骤中的成本项目相加。

还原分配率法:

还原分配率=本月某产品上一步骤花费÷上上一步骤花费

某项成本项目花费=还原分配率×某一步骤花费总额

此处关键在于弄清楚还原次序,还有还原对象

还原对象为:

在第三生产步骤根据第二步骤的比例还原第三生产步骤的成本构成,并求出还原率

还原次序为:

先还原第三步骤的直接材料,在作为第二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进行还原。

依次如此。

2分项结转分步法

将各成本项目按项目进行结转,具体分为三个部分,月初在产品成本、前一步骤转来,本步骤发生三大块。

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步骤发生需要根据本月合计发生本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出分配率。

月末除了第一次投入原材料外,其他费用计算都应使用约当产量法。

算出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适合企业: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各步骤所产半成品种类较多,且不需要进行半成品成本计算的企业。

利用每一步骤(车间)单独核算,并且计算出每一车间的各成本项目的单位产品成本,最后相加。

7、联产品、副产品成本计算

联产品

定义:

同一生产同一原料生产出的用途不同的主要产品。

其地位相同且产量相互依靠为补充联产品,产量此增彼减则为代用联产品。

成本计算:

联产品生产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离前(联合成本),分离时,分离后(需要进一步加工,加工这部分则为可归属成本)。

成本计算的关键是如何计算分离时的联合成本分配。

主要有三种方法:

①系数分配法

根据产量为基础,以X产品的产量为标准产量,然后将其他产品的产量转换为标准产量,之后就可以得到分配率与分配结果。

②实物量分配法

按照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成本

③销价分配法

高销价的产品承担高成本(如果存在加工,则按照净收入的比例进行计算成本分配比例)

然后根据收入比例分配成本。

副产品

定义:

用某种原材料生产时,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主副产品可能随时间和市场变化、公司结构变化而变化。

成本计算:

①副产品分离之后直接销售

副产品价值不大的可以不负担联合成本

价值较大的以销售价格作为计价基础(销售价格-销售税金-销售费用)从联合成本中扣除,可从成本总额中一笔扣除,也可以在各成本项目中扣除。

价格波动较大的可以用固定价格或者计划价格来计算。

②副产品分离之后仍需要加工

若价值不大可只付担可归属成本,价值大的需要加上联合成本。

且需要在计算成本时减去可归属成本。

 

六、作业成本法

1、发展历史

(一)传统计算方法的缺点

①传统计算方法对于间接费用和变动成本控制成本重视不够,完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按照工时进行分摊只能在产品数目很少的时候进行,如果产品种类过多就会信息失真。

变动成本法按照产品数量来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很难搞清楚固定成本的增长是怎样变化的。

②科技发展,产品发展成可定制,这就导致变动成本比重大规模下降,变动成本法法难以继续使用。

(二)ABC的优点

③新的生产系统形成,要求企业减少存货,减少返工,等行为需要新的成本计算方法

④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理清楚成本的最终归属并且有效认识成本的性态。

更好满足决策需要。

2、原理与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二)原理

3、程序

4、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