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087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原子的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原子的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原子的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原子的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子的构成.docx

《原子的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构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子的构成.docx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初中化学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4•滨州)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79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

2.(2014•邵阳)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铝原子与铝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3.(2014•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2014•郴州)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质子数B.中子数

C.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

5.(2014•威海)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2013•重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7.(2013•常州)2012年6月,第117号化学元素被成功验证.下列关于该元素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是一个实心球体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2011•广西)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从上表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内容不能重复):

原子种类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7

18

17

(1) _________ .

(2) _________ .

9.(2010•广西)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_________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10.(2010•常德)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 _________ 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构成.若某原子R的核电荷数为63,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1.(2002•南京)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RobertBoyle)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

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 

 _________ 

12.(2014•绍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_________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_________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3.(2014•威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粒子结构模型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之用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化的方法是化学科学重要的思想工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

一百多年来,化学有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

①如图1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填代号,下同) _________ 是由汤姆森提出的.

②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汤姆森的观点是(填代号,下同) _________ ,卢瑟福的观点是 _________ .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呈球形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G、电子带负电

H、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2)离子的结构

在初中化学中,离子的结构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在如图2中:

属于阳离子的是(填代号,下同) _________ ,属于阴离子的是 _________ .

(3)分子的结构

如图3中(Ⅰ)和(Ⅱ)分别是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

 _________ .二者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_________ .

14.(2011•玉溪)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_________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_________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_________ .

A.

道耳顿模型特点: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

汤姆生模型特点:

正负电荷均匀分布

C.

卢瑟福模型特点:

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

原子的构成初中化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4•滨州)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电荷数为79

B.

核外电子数为34

C.

质子数为34

D.

中子数为45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

故选:

A.

点评: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2014•邵阳)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D.

铝原子与铝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征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原子和离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

A.原子虽然很小,但是仍然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错误;

B.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D.微粒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铝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易失去电子;铝离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3.(2014•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且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解答:

解:

A、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故A错误;

B、质子、中子、电子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故B错误;

C、质子与电子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构成,注重基础,学习中应注意对原子构成的理解和一些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2014•郴州)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

质子数和中子数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答:

解: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即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记住原子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健.

 

5.(2014•威海)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属于同位素,其区别是中子数量不同,造成原子的质量有差别.

解答:

解:

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其区别是C﹣12的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6;C﹣14的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8;根据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从而使原子的质量出现差别.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同位素及原子结构的知识,要掌握其区别和联系.

 

6.(2013•重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答:

解: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描述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正确;

C、分子和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D、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故选A.

点评:

了解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质子、中子)构成,原子的定义,及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才能正确解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7.(2013•常州)2012年6月,第117号化学元素被成功验证.下列关于该元素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

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

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是一个实心球体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解答;

B、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C、根据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进行解答;

D、根据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不是实心球体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正确;

B、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正确;

D、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

物质的微观构成属于理论知识的范畴,一直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一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8.(2011•广西)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从上表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内容不能重复):

原子种类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7

18

17

(1) 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2) 不同原子质子数不相等 .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几种原子的构成,抓住不同数据的共性和特殊数据表达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

根据题中提供的几种原子的构成,观察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①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②从氢、碳、氧、钠、氯原子的质子数可以看出:

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③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中子数是18,可以看出:

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④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可以看出:

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故答案为:

(1)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不同原子质子数不相等.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观察分析数据分析获得结论的能力,掌握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发散思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10•广西)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填空,

解答:

解: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故答为:

原子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通过学习要建立原子的微观构成模型.

 

10.(2010•常德)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 C、Fe 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 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 构成.若某原子R的核电荷数为63,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 63 .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

解:

根据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如C、Fe、He等;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R的核外电子数为63;

故答案为:

C、Fe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亦可);原子核;核外电子;63.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及原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1.(2002•南京)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RobertBoyle)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

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1)其他酸也能使花瓣变红色吗?

(2)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

(3)碱溶液也能使花瓣变色吗?

 

 

(1)将稀硫酸、稀硝酸等酸分别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2)将盐酸分别滴到其他种类的花瓣上,观察现象.

(3)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溶液分别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考点:

猜想与事实验证;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本题可根据酸碱指示剂以及酸碱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本题可以大胆假设,诸如其他酸也能使花瓣变红色吗?

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

碱溶液也能使花瓣变色吗?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1)其他酸也能使花瓣变红色吗?

(2)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

(3)碱溶液也能使花瓣变色吗?

(1)将稀硫酸、稀硝酸等酸分别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2)将盐酸分别滴到其他种类的花瓣上,观察现象.

(3)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溶液分别滴到花瓣上,观察现象.

点评: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提出的假设科学的实验探究.

 

12.(2014•绍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乙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A、B、D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1)根据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少数发生偏向,极少数反弹了回来;

(2)根据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故选乙;

(2)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直观;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A、B、D正确.

故答案为:

(1)乙;

(2)A、B、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13.(2014•威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粒子结构模型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之用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化的方法是化学科学重要的思想工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

一百多年来,化学有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

①如图1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填代号,下同) A 是由汤姆森提出的.

②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汤姆森的观点是(填代号,下同) BCDG ,卢瑟福的观点是 BCEFGH .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呈球形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G、电子带负电

H、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2)离子的结构

在初中化学中,离子的结构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在如图2中:

属于阳离子的是(填代号,下同) B ,属于阴离子的是 AD .

(3)分子的结构

如图3中(Ⅰ)和(Ⅱ)分别是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

 相同 .二者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不是 .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后来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中存在更小的微粒,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瓤”中;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2)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3)比例模型可以直观地表示分子的形状,其碳原子的成键情况是确定分子结构的关键,碳原子的成键情况主要根据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原子的数目确定,原子半径的关系为C>O>H.

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