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128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66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014年版本)

目 录

第1课 朝夕

《晨景》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清晨》教学设计

《晚风》教学设计

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第2课足迹

《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雨花石》教学设计

《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

第3课农家乐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打猪草》教学设计

《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1)

《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2)

《苹果丰收》教学设计

第4课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回家》教学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第5课故乡

《思乡曲》教学设计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

《故乡的小路》教案设计

第6课快乐的少年

125

《缆车》教学设计

《叮铃铃》教学设计

《雏鹰之歌》教学设计

《乘雪橇》教学设计



第7课冬雪

《迎来春色换人间》教学设计

《堆雪人》教学设计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 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7个单元:

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快乐的少年、冬雪。

这七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演唱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

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三、重点难点

1、至少熟唱教材中的演唱歌曲。

2、掌握读谱指示:

音符、力度记号、装饰音、拍号等。

3、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六、进度安排

1-3周第一课《朝夕》

4-6周第二课《足迹》

7-8周第三课《农家乐》

9-11周第四课《可爱的家》

12-14周第五课《故乡》

15-17周第六课《快乐的少年》

18-19周第七课《冬雪》

20周复习

21周考试

第1课 朝夕

《晨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欣赏《晨景》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音乐意境认真聆听乐曲为管弦乐曲《晨景》,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2、能认真听赏并跟唱《早晨的歌》,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四、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意境,并用语言讲述《晨景》五、教学过程:

一、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听《晨景》主题。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

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竖笛高音的吹奏

1.高音“”的吹奏练习。

(1)指法位置。

(2)吹奏要领:

轻吹。

(3)长音练习。

(4)三度二声部长音联系。

2.八度练习:

3.吹奏《红蜻蜓》。

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口风琴伴奏的双音分解和弦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

音的音名位置是#F,要对学生讲清楚。

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9.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编创活动:

《早晨》

1.内容主题《早晨》是规定的,其表现形式是放开的,这样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小结: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

《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作为一个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教学后记:

《清晨》是一首生动的、颇有特点的二部合唱歌曲。

歌曲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唱好二声部合唱,我觉得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唱二声部是有一定困难的。

有的学生音准都很难把握,更别说是二个声部的歌曲了,我想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的能力即可。

将知识技能和学习兴趣相辅相成,将学生群体性和个性化开掘体现,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主题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在欣赏的时候要结合识谱,这样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

结合识谱,学生很快掌握了主题旋律,再通过分析体会晨景图,结合图片的形象表现,将音乐和实景相结合,学生基本能很快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

我让学生自己描绘清晨的景象和感受,和音乐达到精神上的相融,然后在听的过程中想象、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教后反思:

这节课安排的是欣赏内容,主要是对一些乐器的听辨。

乐器主要是描写清晨日出的景色的音乐。

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还是能用比较简单的语言来表达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但是在乐器的听辨这一块上很不理想。

大的乐段如管乐还是弦乐学生还是能听辨的,但是到分析具体是哪些管乐,哪些弦乐的时候,学生就变得一问三不知了。

分析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听辨乐器的能力没有。

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细化的练习和训练,对乐器的音色很陌生。

第二,虽然老师在前面已经复习了乐器的音色,但是由于以前基础薄弱,靠老师课前那一点点复习巩固的时间是远不够的。

所以在分辨是哪类乐器的时候经过老师的启发还是能说出来,但是再细点,要说出具体的哪一种乐器又说不上来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

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

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

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带问题欣赏:

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 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

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第二段, 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段, 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

(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