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128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PPTX 页数:360 大小: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0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0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0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0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3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版)》完整ppt课件.pptx

第一章导论:

公共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2一、公共事业的若干基本概念公共需求与公共问题公共事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3

(一)公共需求与公共问题1.公共需求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求,如国防、公安、外交等;第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求,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公正司法等;第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求,如公众医疗保健、义务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图书馆等;4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求,如公共组织的扶贫、社会保险等;第五,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求,如国有资产管理、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第六,在生活水平进入发达状态后,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求。

2.公共问题所谓公共问题,通常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

(二)公共事务1.公共事务的概念:

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言之,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7从量的方面看,公共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或影响所及,牵涉一个地区大多数人利益,影响了多数人或团体的活动,具有广泛性或者普遍性。

从质的方面看,在本质上,公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公共问题上,公共性表现为这一问题超越了私人问题狭隘的个人利益限定,体现出公众的共有的价值观和根本利益。

2.共事务的类别与层次公共事务的类别公共事务的层次10(三)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三)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概念:

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物品或劳务。

公共产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服务就是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以一定主体提供活劳动产品的活动。

目前对公共服务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1二、公共事业及其属性我国传统的“事业”及其转型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12

(一)我国传统的

(一)我国传统的“事业事业”及及其转型其转型在当代中国,公共事业与传统的事业及其改革发展息息相关:

在实践上,它是基于传统的事业及其活动领域与方式,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增长所促成的事业内涵扩大和公共性的凸现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在理论上,它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管理体制下,针对社会性的公共需求,解决相应的公共问题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概念与活动体系。

131、我国传统“事业”的形成及其基本含义

(1).我国“事业”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形成事业及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特定的公共服务及其运行体制。

14

(2).事业、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事业单位”这一名词,此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关于事业内涵的基本界定,即事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是“没有生产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社会活动”相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的变化及转型

(1).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改革的深入,促成了“事业”内涵的变化“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和“企社分开”改革促进了社会公共事务增加。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公众的生活产生了日益技术化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公众需求的质量不断提高并日益多元化。

16

(2).事业活动的公共性日益凸现事业活动目标的公共性。

事业活动承担主体的公共性。

事业活动手段与方式的公共性。

17

(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所谓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公共服务活动。

简言之,是当代中国特定的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服务性。

18(三)、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1.准公共产品及其特点与分类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是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19准公共产品的特点: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外部性。

准公共产品的分类:

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

20公共产品的分类图1-1社会产品分类社会总产品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俱乐部产品纯私人产品212.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性质事业产品是一个由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组成的混合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

主要有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和推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等。

(2)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

公共事业的产品大部分属于准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等。

22三、公共事业管理及其特征和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23

(一)公共事业管理界定1.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基本组织与权力公公共共组组织织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类类型型:

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中中的的权权力力:

在公共事业活动中,公共组织是凭借公共权力来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

242.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指在当代中国,在一定的环境中,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基本主体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管理过程。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还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层次性。

第二,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多样性。

第三,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丰富性。

25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26(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公众为本原则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法治原则27四、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与与公公共共管管理理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与与行行政政管管理理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与与企企业业管管理理28

(一)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联系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区别:

(1)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

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2)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

(3)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

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29

(二)公共事业管理与行

(二)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政管理联联系系:

管理目的相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是重合的);在管理主体上有联系。

区别区别:

(1)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

(2)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3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30(三)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联系联系:

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区别:

(1)目的不同

(2)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3)管理的性质不同(4)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5)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6)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7)绩效评估不同31概念术语公共性公共性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公共需求公共需求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公公共共服服务务公公共共事事业业公公共共产产品品准准公公共共产产品品公益性公共产品公益性公共产品互益性公共产品互益性公共产品事业事业事事业业单单位位事事业业单单位位管管理理体体制制公公共共组组织织行政组织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准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含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含义所谓环环境境,指存在于某一事物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这一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是既定的,具有自己基本性质和特征。

通常所说的公公共共事事业业管管理理环环境境,是指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特征特征广泛性广泛性广泛性广泛性复杂性复杂性复杂性复杂性差异性差异性差异性差异性三、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三、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分类层次层次l宏观公共事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业管理环境l中观公共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事业管理环境l微观公共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事业管理环境国别区域国别区域l国际公共事国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业管理环境l国内公共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事业管理环境影响影响l积极公共事积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良性环境)l消极公共消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恶性环境)内容内容l政治环境政治环境l经济环境经济环境l文化环境文化环境l社会环境社会环境l自然环境自然环境l等等等等四、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四、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与内容理的基本关系与内容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系统,都是其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密切相关,而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则有的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有的与公共管理系统同属上层建筑领域。

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环境的关系,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及上层建筑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公共事业管理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环境。

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要适应公共事业环境的性质公共事业管理要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现状并能促其发展二、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从积极方面看,公共事业管理对从积极方面看,公共事业管理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具体表现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具体表现

(1)针对面临的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2)公共事业管理通过纠正调整,从而形成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类别分析之一生态环境和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