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371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docx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模具制造技术的基本要求如下:

、、

、。

2、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被加工表面的、、各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热处理及其他要求。

3、基准是用来确定加工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

4、根据型孔或型腔的尺寸大小、复杂程度以及电极加工工艺性的不同,电极的结构形式分为、、。

5、特种工艺加工,指采用、、、

、电铸型腔等成型加工方法。

在塑料模具制造中用的较多的是

和。

6、模具工作零件的固定方法有、、热套法和焊接法、、。

7、机械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

;。

8、光整加工就是指以降低零件,提高零件和增加零件

为主要目的的研磨和抛光加工。

9、模具的装配精度主要包括相关零件的、、

和四方面的内容。

10、模柄是中、小型冲压模具用来装夹模具与压力机滑块的连接件,它装配在模座板中,常用的模柄装配方式有:

、、,以上三种模柄装入上模座后,必须保持模柄圆柱面与上模座上平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0.05mm。

11、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

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2、电级丝应具有良好的、、,材质应均匀。

13、电火花线切割时的工作液对、、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加工时必须正确选配。

常用的工作液主要有和。

14、模具生产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又具有成套性和装配精度高的特点,所以目前模具装配常用和。

15、模具装配间隙的控制方法有、、、

、、、和

酸蚀法。

17、模架的导柱和导套与上、下模座采用过盈配合。

按照导柱、导套的安装顺序,有以下两种装配方法:

、。

二、选择题

1、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

A、相同的;B、相似的;C、不同的。

2、按照基准先行的原则安排工艺顺序时,下列工件加工选择正确的是。

A、轴类零件先车端面再钻顶尖孔;B、带轮先车外园;

C、冷冲模凹模先加工型孔;D、塑料模先加工型腔。

3、冷冲模架的装配方法用压入法时,滑动导向模架常用的装配工艺有先压入导柱,

后压入导套和先压入导套,后压入导柱二种。

前者适用于的场合。

A、单件小批量生产B、中小批量生产C、成批生产D、大量大批生产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统一”是指。

A、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B、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C、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D、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5.冲裁模的凸、凹模之间,其间隙在装配时,必须将刃口处的间隙调整均匀,方能保证装配质量。

A.三分之二圆周长;B.整个圆周长上;C.半个圆周长上

6、零件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A、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B、先加工次要表面,后加工主要表面;

C、先加工孔和型腔,后加工平面;

7、冲裁模试冲时,冲件的毛刺较大,产生的原因有:

A、刃口太锋利;B、淬火硬度太高;C、凸、凹模的配合间隙过大;

8、电火花加工凹模型孔是利用之间脉冲放电产生电腐蚀现象的原理而进行的。

A.工作液与工件;B.工作液与工具电极;C.工件与工具电极。

9、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凸模应为型。

A、直通B、阶梯C、指数D、圆锥

10、分散装配的特点是:

A、适合成批生产B、生产效率低

C、装配周期长D、装配工人少

11、采用压入式模座装配时,其配合应为方适合。

A.导柱、导套与模座的配合,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均采用H7/h6;

B.导柱、导套与模座的配合均采用H7/r6,而导柱与导套之间采用H7/h6;

C.导柱,导套与模座的配合及导柱、导套间的配合均采用H7/r8。

12、电火花加工凹模型孔是利用之间脉冲放电产生电腐蚀现象的原理而进行的。

A.工作液与工件;B.工作液与工具电极;C.工件与工具电极。

1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凸模应为型。

A、直通B、阶梯C、指数D、圆锥

14、分散装配的特点是:

A、适合成批生产B、生产效率低

C、装配周期长D、装配工人少

15、采用压入式模座装配时,其配合应为方适合。

A.导柱、导套与模座的配合,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均采用H7/h6;

B.导柱、导套与模座的配合均采用H7/r6,而导柱与导套之间采用H7/h6;

C.导柱,导套与模座的配合及导柱、导套间的配合均采用H7/r8。

16、铰孔主要用于加工。

A、大尺寸孔;B、盲孔和深孔;

C、中小尺寸未淬硬的孔;D、中小尺寸已淬硬的孔。

17、研磨抛光剂中磨料的选择内容是。

A、磨料的颜色与硬度B、磨料的种类与颜色

C、磨料的粒度与颜色D、磨料的种类与粒度

18、电火花成型加工时工作液循环方法选择很重要,精规准加工时,为避免二次放电的产生,影响加工精度,工作液循环方法应选用A。

A、抽油式B、冲油式

19、冷冲模架的装配方法有压入法、粘接法和低熔点合金浇注法。

目前,大都采用法。

A、粘接法B、压入法

C、低熔点合金浇注法D、焊接法

20、级进模一般以为装配基准件,落料冲孔复合模以凸凹模为装配基准件。

A、凸模B、凸凹模

C、凹模D、导板

21、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A、减少B、提高

C、增加D、强化

12、对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园表面加工,当精度要求为IT6,Ra=0.4μm时,它的终了加工方法应该采用。

A、研磨;B、精磨;C、粗磨;D、精车。

三、判断题

1、模具加工工艺过程是由若干个按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而每一个工序又可依次

细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

2、成形磨削法就是采用成形砂轮的磨削方法。

()

3、为了能加工出型腔的全部形状,铣刀端部的圆弧半径必须大于被加工表面凹入

部分的最小半径。

()

4、模具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工件与电极之间交流电弧放电进行加工的。

()

5、模具生产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适合于采用固定装配的集中装配形式。

()

6、一般研具材料有低碳钢、灰铸铁、黄铜和紫铜,硬木、竹片、塑料、皮革和毛毡也是常用材料。

灰铸铁研具用于淬硬钢、硬质合金和铸铁材料的研磨。

()

7、塑料模导柱、导套装配时,可将四根导柱同时压入,然后检查是否有卡滞现象,如有卡滞现象可用红粉涂于导柱表面检查,查明原因,重新装配。

()

8、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

()

9、模具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所以,模具的装配工艺通常采用修配法和调整法。

()

10、所谓基准重合原则就是定位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

―――――――――()

11、模具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工件与电极之间交流电弧放电进行加工的。

()

12、模具型腔电火花成形加工常用的主要电极材料有铸铁和钢。

()

13、模具装配工艺规程包括:

模具零件和组件的装配顺序,装配基准的确定,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装配工序划分以及关键工序的详细说明,必备的二级工具和设备,检验方法和验收条件等。

()

14、模具零件采用环氧树脂粘接法连接固定时,缺点主要是化学稳定性差,不耐酸碱,不耐高温。

()

15、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方便地加工出来。

()

16、为了能加工出型腔的全部形状,铣刀端部的圆弧半径必须大于被加工表面凹

入部分的最小半径。

()

18、极性效应越显著,则工具电极损耗就越大。

()

19、采用完全互换装配法具有装配工作简单,对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装配质量稳定,易于组织流水作业,生产率高,产品维修方便等许多优点。

()

20、一个工人在同一台钻床上对某一零件钻孔后就接着进行铰孔,则该孔的钻、铰加工,应算为两道工序。

()

四、问答题

1、切削加工顺序安排应遵循得原则

2、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3、电火花加工的放电物理本质大致包括哪几个阶段?

4、简述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的特点

5、选择精基准的原则有哪些?

6、模具工作零件大多采用锻件毛坯,其改锻的目的是什么?

7、型腔电火花加工有何特点?

8、模具装配时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9、修配法和装配法的异同点有那些?

 

10、粗基准、精基准

 

五、综合题

(一)工艺计算

1、下图所示零件。

在加工中20mm的孔及孔底C时不变测量尺寸10

mm。

为便于测量,用深度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大孔深度,试确定该测量深度。

解:

10

是间接保证的尺寸,为尺寸链的封闭环。

自封闭环两端出发依次绘出相关尺寸得工艺尺寸链。

判断A为减环50

为增环。

计算工序尺寸A及其上、下偏差

A基本尺寸A=50㎜-10㎜A=40㎜

A的上下偏差:

上0=0-EI

-0.36=-0.17-ES

所以EI

=0ES

=-0.19

验算:

极值法解尺寸链时,各组成环的尺寸公差与封闭环尺寸公差满足求(1-6)因此可用该求解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0-(-0.36)=0-(-0.17)+(0.19-0)=0.36㎜

各组成环公差之和等于封闭环的公差计算无误。

尺寸A的基本尺寸及偏差40

2、图中所示零件的外圈和内孔均已加工到尺寸要求。

选用端面B作定位基堆,加工中10㎜的孔。

试加工中10㎜孔的工序尺寸A.

a)b)

解:

25

0.1为封闭环工艺尺寸链为图b

增环为50

、A,减环为60

由于该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公差为0.2㎜小于组成环的公差,不满足Tm=

用极值法解尺寸链,不能正确求解的A的尺寸偏差。

因此,采用压缩组成环公差的办法来处理。

由于尺寸60

、50

是外形尺寸易于控制与测量。

故将它的公差值缩小。

取下偏差=0.05㎜,经压缩公差后尺寸50㎜、60㎜的尺寸及偏差为50

、60

计算工序尺寸A及其上、下偏差

由式(1-1)即

得:

25㎜=50㎜+A-60㎜,故A=35㎜

由式(1-4)即

得:

0.1㎜=0+ES

-(-0.05㎜,故ES

=0.05㎜

由式(1-5)即

得:

-0.1㎜=-0.05㎜+EI

-0,故EI

=-0.05㎜

校核计算结果:

0.2㎜=0-(-0.05)㎜+0-(-0.05)㎜+0.05㎜-(-0.05)㎜

=0.2㎜

计算无误

加工中10㎜孔的工序尺寸A的尺寸及偏差为35

0.05㎜

3、如图所示零件A=70

㎜,A2=60

㎜,A3=20

㎜,因A3不变测量。

试重新标出测量尺寸及其公差。

解:

A3是间接保证的尺寸,为尺寸链的封闭环。

尺寸链图如上图所示

判断尺寸A、60

为增环,尺寸70

为减环

计算工序尺寸A及其上下偏差

基本尺寸:

由式(1-1)即

得:

20㎜=A+60㎜-70㎜故A=30㎜

A上下偏差:

由式(1-4)即

得:

上偏差0.19㎜=ES

+0-(-0.07㎜)故ES

=0.12

由式(1-5)即

得:

下偏差0=EI

+(-0.04㎜)-(-0.02㎜)故EI

=0.02㎜

校核计算结果:

0.19㎜=0-(-0.04㎜)+(0.02㎜)-(-0.07㎜)+(0.12㎜-0.02㎜)

=0.04㎜+0.05㎜+0.1㎜

=0.19㎜

计算无误

A的基本尺寸及偏差为30

4、加工图1-42所示链槽孔,其加工顺序为:

精镗孔至尺寸

¢84.8

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