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39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docx

复试真题简答部分

2014年

1,平流沉淀池的水力条件反应指标和控制措施

答:

设计平流沉淀池的主要控制指标是表面负荷或停留时间,从理论上说,采用前者较为合理,但是以停留时间作为指标所积累的经验较多。

在实际设计中应两者兼顾。

水平流速对设计平流沉淀池不是主要根据。

2,水厂对余氯的的要求,如何控制

答:

按照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可知,出厂水中的余氯量应大于

限值为4

,官网末梢水中余量大于

可以通过加氯点的选择加氯量来进行控制,通常意义上的消毒,往往是在滤后出水加氯,由于消耗氯的物质大部分已经被去除,所以加氯量很少,效果很好,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加氯点是设在滤池到清水池的管道上,或清水池的进口处,以保证充分混合。

当城市管网延伸很长,管网末梢的余氯量难以保证时,需要在管网途中补充加氯,这样既能保证管网末梢的余氯,又不至于使水厂出水附近的管网中的余氯过高,管网中途加氯的位置一般都设在加压泵站或水库泵站内。

3,滤池池厚与有效粒径之比(

)的意义?

单层沙滤池和粗滤料的比值有什么不同?

答:

滤层滤料的表面积与比值

有正比例关系,比值

过小,即滤层滤料的表面积过小,将难以保证滤池的除浊效果。

所以工程中常用比值

作为滤层设计的一个控制指标。

在城市自来水厂设计中

一般为800~1000

4,已知两厂的SV和MLSS,计算SVI值?

并判断两厂的污泥活性和沉降性能

答:

 

5,写出dc/dt的基本表达式,解释公式中的字母的含义及提高dc/dt的途径

答:

 

6,活性污泥中的污泥负荷突然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写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2011年

四、简答题

1、典型给水处理过程(p45)(这个考啦)

答:

见2008年

2、什么是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系统(这个考啦)

答:

见2003年

3、影响水质氧气转移的因素及公式中个字母含义(这个考啦)

答:

dC/dt=KLa(Cs-C),dC/dt——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变化速率(或氧转移速率)

KLa——氧总转移系数,此值表示在曝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特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时,则KLa值低,反之则高。

(Cs-C)——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4、理想沉淀池的几个假设条件及颗粒去除率的计算(这个考啦)

答:

①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做等速流动,水平流速为V,从入口到出口的流动时间为t;②在流入区,颗粒沿垂直截面均匀分布并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平流速V;③颗粒沉到底即认为被去除。

五、问答题

此题型有二道大题,第一题牵扯到A/O,A—A—O这些脱氮除磷方法,第二题是二中污水处理方法的比较,好像是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比较。

2010年

1.水处理中常用的固液分离方式有哪几种?

2.

答:

1/气浮(浮选)2、离心分离3、中和4、吹脱5、氧化还原6、化学沉淀7、吸附 

8、膜分离9、萃取10、磁分离

2.什么是污泥腐化现象?

有什么现象?

一般发生在那个地方?

其原因是什么?

答:

污泥腐化:

在二次沉淀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气发酵生成气体,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

对策:

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清除沉淀池的死角地区,加大池底坡度,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

3.常用的絮凝设施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答:

常用的絮凝设施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栅条(网格)絮凝池和穿孔旋流絮凝池

隔板絮凝池:

水流以一定速度在隔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特点是避免了絮凝体破碎,但减少了颗粒的碰撞机会,影响了絮凝速度。

折板絮凝池:

水流以一定的速度在折半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特点是缩短了总絮凝时间,絮凝效果良好。

栅条(网格)絮凝池:

在沿流程一定的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特点是能耗均匀,絮凝颗粒碰撞机会一致,可以提高絮凝效率,缩短絮凝时间,但也存在末端池底积泥,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等现象

穿孔旋流絮凝池:

是利用进水口水流的较高流速,通过控制进水水流与池壁的角度形成旋流运动以提高颗粒碰撞机会从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特点是结构简单,但絮凝效果较差,已较少使用。

4.滤池反冲洗的控制指标有什么?

如何评价反冲洗效果的好坏?

答:

5.高浊度水应该如何处理?

6.水中有机物的表示方法?

给水和排水分别说明。

(如TOCDOC等)

7.利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运行的控制(监控)指标和合适的范围是什么?

8.絮凝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控制指标如何?

9.混凝剂的分类?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10.比较平流式沉淀池和斜管(板)沉淀池的优缺点,为什么斜管沉淀池中斜管的倾角一般为60°?

11.解释过滤中的“负水头”?

有什么危害?

如何避免?

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12.叙述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

13.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及参数?

如何反应活性污泥的质量好坏?

14.SBR法的基本原理?

分哪几个阶段?

是否具有脱氮除磷的效果?

15.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各是好氧还是厌氧?

各是自养还是异养?

16.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什么工艺处理较为合适?

17.什么是G值和GT值,有什么意义,取值范围是什么?

18.什么叫浊度?

与SS有什么区别?

19.DLVO理论

21.浅池理论

22.澄清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3.曝气池的构造及曝气设备的分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24.常见的大阻力配水系统和小阻力配水系统都有什么?

有什么区别?

25.四种凝聚机理及各自的原理。

2009年

二.简答

1.各种消毒剂(氧化剂)分类及其优缺点?

答:

见2008年

2厌氧消化各阶段及其参与微生物?

答:

见2002年排水部分

3生物选择器分哪几类?

其原理各是什么?

4.吸附电中和与压缩双电层的脱稳机理各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

答:

吸附电中和作用是指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胶体颗粒更易于聚沉。

压缩双电层作用是根据DLVO理论,比较薄的双电层能降低胶体颗粒的排斥能,如果能使胶体颗粒的双电层变薄,排斥能降到相当小时,两胶体颗粒接近时,就可以由原来的排斥力为主变成吸引力为主,胶体颗粒间就可以凝聚。

5.阐述大阻力配水系统原理?

答:

见2003年

 

2008年

问答

1.混凝中凝聚与絮凝的控制条件

答:

在混合阶段,主要目的是混凝药剂快速均匀的分散到水中以利于混凝剂的快速水解,聚合及胶体颗粒凝聚,因此需要对水流进行快速剧烈搅拌。

搅拌速度按速度梯度计,一般控制G值在700~1000

,由于在此阶段水中颗粒尺寸很小,为超出布朗运动颗粒尺寸范围,因此存在颗粒间的异向混凝。

在絮凝阶段,主要靠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同向絮凝起主要作用。

GT无因次数也是反映絮凝效果的一个参数。

在设计中平均G值控制在20~70

范围之内,平均GT值控制在

范围内。

工程中于絮凝开始颗粒很小时采用大的G值,并随着絮凝体尺寸增大逐渐减小G值,最后絮凝体增至最大时采用最小的G值,这样既保证了絮凝体不被打破,又能使絮凝池容积较小,这是计算絮凝池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设计原理。

2.大阻力配水系统,原理作用

答:

见2003年

3.消毒方式及优缺点

4.答:

主要方法和优缺点见下表:

方式

优点

缺点

经济有效,有后续消毒效果,技术成熟

对某些病毒芽孢无效,产生臭味,受pH影响,有消毒副产物THMs

氯胺

当水中存在有机物和苯酚时,氯胺消毒不会产生氯臭和氯酚臭,且大大减少THMs的生成,能较长时间保持水中余氯

杀菌能力弱,本身是致突变剂

ClO2

杀菌效果比氯好,不受PH影响,不产生有机卤代物

成本高,现场制备,使用,设备复杂,管理操作要求高,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有一定的毒性

O3

除色除臭效果好,杀菌氧化能力均比氯强,溶于水后使DO增加,无毒

投资运行成本高,无后续杀菌能力

紫外线

杀菌效果好,快速简洁

电耗大,紫外灯管和石英套管需要定期更换,对浊度要求高,有光复活现象

5.厌氧消化过程作用者产物

答:

见2002年排水部分

6.简述脱氮除磷原理

答:

生物脱氮机理

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转化为和。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经反亚硝化)和(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生物除磷原理

所谓的除磷就是把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颗粒性磷,达到磷水分离。

废水在生物处理中,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为了自身的生长便释放出其细胞中的聚磷酸盐,同时产生利用废水中简单的溶解性有机基质所需的能量,称该过程为磷的释放。

进入好氧环境后,活力得到充分恢复,在充分利用基质的同时,从废水中摄取大量溶解态的正磷酸盐,从而完成聚磷的过程。

将这些摄取大量磷的微生物从废水中去除,即可达到除磷的目的。

厌氧释放磷的过程

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三类基质进入细胞内合成PHB。

与此同时释放出

于环境中。

好氧吸磷过程

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机体内的PHB和外源基质,产生质子驱动力将体外的

输送到体内合成ATP和核酸,将过剩的

聚合成细胞贮存物:

多聚磷酸盐(异染颗粒)。

 

7.试写出城市污水处理流程,每个构筑物作用,生物处理形式

生物处理形式:

8.给水处理流程及各构筑物作用

答:

深度处理:

2007年

简答

1.理想沉淀池的条件,依据这个条件简述浅池理论的基本原理

答:

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3个条件:

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无关,与表面积成反比。

按照理想沉淀池的原理,在保持截留沉速u0和水平流速v都不变的条件下,减小沉淀池的深度,就能相应的减少沉淀时间和缩短沉淀池的长度。

所以该理论又称为“浅池理论”。

 

2.简述污泥膨胀,污泥上浮,污泥解体,污泥腐化的发生位置及其原因

答:

(1)污泥膨胀:

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

原因:

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也有由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

(2)污泥解体: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是污泥解体现象。

原因:

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并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混浊,SVI值降低;也可能是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

对策:

调整污水量、回流污泥量、排泥状态等指标。

(3)污泥腐化:

在二次沉淀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气发酵生成气体,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

对策:

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清除沉淀池的死角地区,加大池底坡度,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

(4)污泥上浮:

由于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度较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对策:

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

3.说明混河床出盐的原理及优缺点

答:

1)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装填在同一个交换器内,再生时使之分层再生,使用时先将其均匀混合,这种阴、阳树脂混合一起的离子交换器称为混合床。

混合床的反应过程可写成(以NaCl为例):

RH+ROH+NaCl→RNa+RCl+H2O

上式交换反应可看作是盐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组合,并且阴、阳离子交换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2)由于混合床中阴、阳树脂紧密交替接触,好象有许多阳床和阴床串联一起,构成无数微型复床,反复进行多次脱盐,因此出水纯度高,除盐效果好。

 

4.什么叫余氯,有什么作用

答:

抑制水中残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须维持少量剩余氯,这部分剩余氯称做余氯。

即加氯量超过需氯量时,剩余的那部分氯称做余氯。

作用:

抑制水中残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

 

5.消化原理

答:

6.离子交换与膜滤的区别

答:

离子交换法是指某些材料能将本身具有的离子与水中带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的方法。

而膜滤过程是以选择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其两侧施加某种推动力,使原料侧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或者提纯的目的。

 

2003年

二.问答题

1,PH中P是什么含义?

PH=时水中OH-的浓度是多少?

答:

PH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p是德语中的发音,意思是力量或浓度的意思。

当PH=时水中的OH-的浓度为

2,什么是碱度?

哪种化学物质是代表性的碱度物质?

答:

碱度是表征水吸收质子的能力的参数,通常用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来标定。

碳酸盐是代表性的碱度物质。

3.什么是大阻力配水系统,他的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答:

大阻力配水系统指通过减小反冲洗进水管孔口面积达到增加配水系统水头损失,消弱承托层、滤料层阻力系数及配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

由于排水槽上缘水平,可认为冲洗时水流自各孔口流出后的终点水头在同一水平面上,这一水平面相当于排水槽的水位。

孔口内压头与孔口流出后的重点水头之差,即为水流经孔口、承托层和滤料层的总水头损失,分别以H‘a和H‘c表示。

H‘c=H‘a+(v02+va2)①

设上述各项水头损失均与流量平方成正比,则有:

H‘a=(S1+S‘2)Qa2

H‘c=(S1+S‘‘2)Qc2

式中Qa—孔口a出流量;

Qc—孔口c出流量;

S1—孔口阻力系数。

当孔口尺寸和加工精度相同时,各孔口S1均相同;

S‘2,S‘‘2—分别为孔口a和c处承托层及滤料层阻力系数之和。

将上式代入①式可得:

由上式可知,两孔口出流量不可能相等。

但使Qa尽量接近Qc是可能的。

其措施之一就是减小孔口总面积以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

增大S1就削弱了承托层、滤料层阻力系数及配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这就是“大阻力”的涵义。

大阻力配水系统的优点是配水均匀性较好。

但结构较复杂;孔口水头损失大,冲洗时动力消耗大;管道易结垢,增加检修困难。

此外,对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大阻力配水系统不能采用。

4.什么是水的硬度?

去除水的硬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

石灰软化,离子交换

三,论述题

1,详细描绘生活污水处理典型流程图,并说明各组分功能与作用

2002年(给水工程)

一,计算题(每题8分)

1某水厂生产规模为50000

,以河水为水源。

河水总碱度

(按CaO计)。

硫酸铝(含

为16%)投加量为24

.问为保证硫酸铝水解,每天约需要投加多少千克石灰?

(石灰纯度按50%计,剩余碱度为

(按CaO计))。

2试计算粒径为,密度为

的颗粒沉速。

设平流式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为米,水平流速为min。

要将上述颗粒全部从水中去除,沉淀池的长度最少得多少米?

此时,粒径为的同类颗粒的去除率是多少?

(已知水温为15

这时水的密度为

3,水的动力粘滞系数为

三问答题(每题12分,6选5)

1简述DLVO理论,并讨论其使用范围

答:

DLVO理论是有关各种形状的胶体颗粒之间因相互吸引产生的吸引势能和因双电层排斥势能的计算方法,对憎水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处理。

2试述浅沉池理论,并对斜管(板)沉淀池与平流沉淀池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答:

按照理想沉淀池的原理,在保持截留沉速u0和水平流速v都不变的条件下,减小沉淀池的深度,就能相应的减少沉淀时间和缩短沉淀池的长度。

所以该理论又称为“浅池理论”。

斜板沉淀设备由一系列倾斜的薄版构成,水在斜板间隙中水平流动,水中杂质颗粒一面随水流动,一面进行沉降,当颗粒沉至下面的斜板表面时便被沉淀下来,澄清的水流出斜板间隙,沉淀下来的泥渣沿斜板表面下滑而自动排除。

水在斜板间隙中的沉淀过程相似于在一个深度为h的平流沉淀池中的沉淀过程。

斜板间的每一个间隙都是一个单元斜板沉淀池,斜板沉淀设备的表面负荷q为平流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Nl倍。

3试述滤池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均匀配水原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并说明其基本构造。

答:

由相关公式可知,减小滤池的工作水头,可使初滤速减小,小阻力配水系统的水力阻抗很小,相应的初滤速很高。

小阻力配水系统如孔板和滤头,一般是通过孔眼或滤头缝隙配水,均匀配水可靠。

当滤池面积较大时,为了避免水头损失太大,必须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常见的小阻力配水系统有孔板和滤头,孔板是在滤池底部配水板上均匀布置许多孔眼。

4试结合不同的水质特点,分析加氯量与余氯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绘图说明)

虚线为理想状态下水中不存在消耗氯的微生物,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时,所有加入水中的氯都不被消耗,即加氯量等于剩余氯量。

实线表示天然水中存在着微生物,有机物以及还原性无机物质,投氯后,有一部分氯被消耗(即需氯量)氯的投加量减去消耗量即得到余氯。

右图为实际生产中的情况,水体中有大量可以与氯反应的物质使加氯量,余氯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OA段为水体中的杂质把氯耗尽,余氯量为零,需氯量为b1,由于氯被耗尽,因此消毒效果不能保证。

第二区域加氯后,氯于氨反应,有余氯存在,所以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余氯为化合性氯,主要成分为一氯胺。

第三区域,仍能产生化合性余氯,加氯量继续增加,开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结果使氯胺被氧化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量反而减少,最后达到折点B.第四区域,至此,消耗氯的物质已经基本反应完全,余氯基本为游离性余氯,该区消毒效果最好。

5简述混合床除盐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答:

混合床离子交换除盐,就是把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放在同一个交换器中,在运行前,先把他们分别再生成OH型和H型,然后混合均匀。

所以,混合床可以看做是由许多阴阳树脂交错排列而组成的多级式复床。

在混合床中,由于运行时阴阳树脂是相互混匀的,所以其阴阳离子的交换反应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或者说,水中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是多次交错进行的,因此经H离子交换所产生的H+和经OH离子交换所产生的OH-都不会累积起来,而是马上相互中和生成水,这就是交换反应进行的十分彻底,出水水质很好。

6写出逆流冷却塔热力计算基本方程,并对方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做简要解释

答:

2002年(排水工程)

三问答题(第9,10任选一道)

1解释“富营养化”概念,说明其危害,说明“富营养化”的微生物处理原理(7分)

答: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很大,对人类健康,水体的功能等都有损害,包括:

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

2)降低水的透明度。

3)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4)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

5)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

6)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微生物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吸附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可减轻水体富营养。

2叙述吸附等温线的测绘过程(6分)

答:

通常研究的是在恒温及吸附平衡状况下,单位吸附剂的吸附容量qe和平衡溶液浓度Ce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

3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的生物相和工艺分别有哪些特点?

(6分)

答: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平行发展起来的污水好氧处理工艺,都是利用微生物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

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曝气池内以菌胶团的形式呈悬浮状态,属于悬浮生长系统,而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附着生长在填料或载体上,形成膜状的活性污泥,属于附着生长系统。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微生物自身繁衍增殖的同时污水得到净化。

4在什么情况下,竖流式沉淀池的分离效果优于平流式和辅流式沉淀池,分析原因(6分)

答:

在水体浊度较高时,在沉淀过程中会出现浑水异重流,密度大的浑水进入沉淀池后,重力作用下会潜入池的下部流动,较平流式和辅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可以适应浑水异重流,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

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5何为“污泥龄“?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应该如何正确利用这一参数?

(6分)

答:

污泥龄(SludgeRetentionTime)是指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从工程上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的比θc。

污泥龄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能说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状况,世代时间长于污泥龄的微生物在曝气池内不可能繁衍成优势种属。

可通过控制污泥龄选择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

6写出水中溶解氧的转移速率公式,并说明各个公式的含义(6分)

答:

dC/dt=KLa(Cs-C),dC/dt——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变化速率(或氧转移速率)

KLa——氧总转移系数,此值表示在曝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特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时,则KLa值低,反之则高。

(Cs-C)——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7厌氧消化分哪几个阶段?

写出各阶段的名称,参与的微生物,产物(7分)

答:

厌氧消化主要分为水解阶段,产酸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等分解代谢过程。

1)水解阶段。

参与的微生物为水解酸化细菌,产物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2)产酸发酵阶段。

参与的微生物为产酸发酵细菌,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和醇。

3)产氢产乙酸阶段。

参与的微生物为产氢产乙酸细菌,产物为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

4)产甲烷阶段。

参与的微生物为产甲烷细菌,产物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8加压容器气浮法的工艺流程有哪三种?

从气浮池和容器罐的大小,耗能,对油的乳化,投药量五方面进行比较。

答:

见2000年

9污水处理基本方法有哪些?

对某中污水,一般根据哪些因素来决定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组成?

(10分)

答: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化学处理法3类。

1)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固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方法有:

筛虑法,沉淀法,上浮法,气浮法,过滤法和反渗透法等。

2)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处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

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

3)生物化学处理法:

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主要的方法分为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

通过水体的各类指标以及所要求的处理效果,处理标准来决定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组成。

10绘图表示曝气沉淀池的工艺构造,说明它的工作过程(10分)

2000年

三、某生活污水,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