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459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docx

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二

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

(二)

20XX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

(二)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

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恬(tián)不知耻拈(niān)轻怕重前倨(jù)后恭徇(xùn)私枉法

B.怏怏(yàng)不乐忍俊不禁(jīn)天遂(suí)人愿如法炮(páo)制

C.渎(dú)于职守时乖命蹇(jiǎn)矫(jiāo)揉造作差(chā)强人意

D.忐忑(tè)不安咫(zhǐ)尺天涯解(xiè)甲归田养尊处(chǔ)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的语言描写生动流畅,如同行云流水;人物刻画个性分明,栩栩如生,它真不愧为一本古典名著。

B.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当时高考制度开始恢复,曾经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已宣告彻底破产,校园内弥漫着勤学苦读的气氛。

D.实现“人机对话”已是指日可待——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B.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C.朝鲜副外相朴吉渊9月28日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表演说称朝鲜是否弃核“取决于美国的(对朝)核政策”。

D.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C.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D.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诗人谢无逸(属江西)《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何为国学?

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

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也势必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

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这个概念有人认为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不可用。

B.狭义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可以与文、史、哲并列。

D.广义的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学界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B.广义的国学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人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史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l0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

工文辞,举贤良。

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

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虢州刺史。

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

中书令张说曰:

“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休复执论,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虽得罪,所甘心焉。

”讫如休请。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

迁尚书右丞。

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

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

休曰:

“尉小官,犯非大恶。

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

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帝不许,休固争曰: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帝不能夺。

大率坚正类此。

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

宋璟闻之曰: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

必视左右曰:

“韩休知否?

”已而疏辄至。

尝引鉴,默不乐。

左右曰:

“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帝曰:

“吾虽瘠,天下肥矣。

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

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吾用休,社稷计耳。

”后以工部尚书罢。

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

卒,年六十八。

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释】①厩刍:

草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宅舆马僭法度僭:

超越。

B.吏白恐尾宰相意尾:

违反。

C.帝不能夺夺:

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计:

计策。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休严肃正直、不求名利的一组是()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②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③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④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⑤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⑥已而疏辄至。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虢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

用韩休的理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l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虽得罪,所甘心焉。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谢。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

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