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386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docx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说明

高校教师教学设计操作要点

一、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

”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

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

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

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

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

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

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

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

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4.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例如,在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分析这个设计环节中,要求设计者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和更具体的使能目标,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群,然后根据每一个具体目标拟定策略。

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

因此,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转引自何克抗等,2005),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

?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王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客与策略进行调整。

?

?

?

  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设计;在环节(4)和在环节(5)中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

  传统教学设计通常也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

按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像力。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

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无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却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随着BlendingLearning新概念逐渐被国际教育技术界所接受。

愈来愈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突出优点(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也有自身的缺陷(不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好与之相反。

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正好可以优势互补。

结合以后的教学设计,我们称之为“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

(引自“教育技术培训教程”)

  三、教学设计的操作要点

  A、教学设计内容与方法

  一、主题教案调研(文末要注明教案出处)

  1、所调研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比较相同主题但不同设计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优劣

  3、从学科教学法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某学科或某类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

  4、综合以上调研分析,提出你所设计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二、运用教学设计系列表格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

  运用教材《教学过程设计》中提供的《课程教学设计表格》、《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系列表格进行针对一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

(或者采用最新版本的《教学设计系列表格》)

  三、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

  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同时也便于通过课件直观评价你的课堂教学设计效果。

课件的示范和评价方法如下:

  1、在教案设计实践中自觉体会、反思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设计中,系统方法如何体现?

  3、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恰当?

如何检验?

  4、在你的教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5、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否充分?

并如何影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处理?

  6、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

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

  B、备课的方法与形式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

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

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

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以理解。

一是:

过程和方法的考虑,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

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

一是:

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音乐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

一节课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

一般来说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

应该首先确定本课元素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确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

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

一是常规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

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

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

  四、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

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

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

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

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

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

老师既不能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能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

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

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

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

备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学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务。

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

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

深刻地剖析、妥善地处理每堂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本功,是运用“少、精、活”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

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

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

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

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

培养什么能力?

怎样培养?

多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研磨。

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材重点,要在精读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剖析。

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较准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

教师要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些难点,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确定教材的关键点。

所谓教材的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

解决了关键点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

备好学生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

讲一节课要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备课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

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设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好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

这就需要在课前周密设计,细致安排。

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固有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南宋时期朱熹所说: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

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等。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备好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

每一节课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培养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数,培养能力的措施要明确。

只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创造性开拓人才才有希望。

“备好自己”也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教师应对教育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光荣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要满腔热情。

在教学行为举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备课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

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

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

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

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

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为什么要认真备课。

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

所谓“几番心血一堂课”,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

那么,在教师备课中目前存在着哪些重教学、减轻备课弊端呢?

我觉得教师对备课倾注的心血不多,思维含量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机械摘抄。

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

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

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许多教师还始终抱着苏联凯洛夫的五大环节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第三,教法呆板。

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

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

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的全过程。

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像这些实用的课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尔看到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课而不写教案。

  第五,备用不一致。

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讲备不统一,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另用几张纸写一份,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

暴露出一个问题:

备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

我们说备课是为了讲,如果讲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过于简略。

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得不深入,不具体。

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领导方面的。

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

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觉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

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

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是体现了个性,这就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要么,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对于上面这些现象,纠其原因来自于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及备课实际意义的认识,起码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行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势。

因此,我们要以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今天的小学生,要不断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树立超前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二是缺乏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我们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最佳育人途径,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面向现实,树立科研意识和钻研创新精神,搞好备课这个关键。

  三是缺乏从严求实的要求和进取意识。

作为教学领导要鼓励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断研究教师教学上的问题,探讨科学管理方法。

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发展。

  四是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能不能备好课我看是态度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我看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不是吗?

课备得质量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酿成知识贫乏、技能僵化、实践淡化、思维老化的不良效果。

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

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

那么,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不良现象?

我觉得有效对策就是提高备课的思维含量,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创造性思维,抓好备课的基础环节。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

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

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