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016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docx

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九年级物理全册期末复习高频易错题汇编人教版

22.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传输信息

D.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2.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裂变也称为热核反应,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D.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源,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3.当今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你认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  )

A.尽可能少用能源

B.依靠科技,制造一批永动机

C.培养从小节约能源的意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充分利用现有的煤和石油

4.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环保措施是(  )

A.开发新能源,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C.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D.多步行和骑人力自行车,减少自驾车

5.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

6.如图是北京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

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植树造林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7.下列事例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

A.离开教室随手关灯

B.尽量少开启电冰箱门

C.夏天用空调把温度调到最低

D.电视机不用时切断电源

8.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协议核心旨在达到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作为缔约方的我国,将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坚决向雾霾宣战。

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低碳方向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自觉保护花草等生物多样性

B.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C.由于汽油、柴油不断降价,加大汽油、柴油汽车生产

D.进行垃圾分类,增强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利用

9.“地球需要你:

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地球一小时”的倡议,希望人们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

30﹣21:

30熄灯一小时。

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开发新能源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D.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10.对比如图中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  )

A.火电发电量将减少

B.水电发电量将增加

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

D.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学生们都使用WiFi无线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  来传递信息的;目前,我国常用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太阳能”等,其中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是:

  。

12.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  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  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能量聚在地球周围,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常说的  。

13.如图是《新闻1+1》报道的一幅养殖户打捞死蟹的图片,报道的是洪泽湖洪水过境,夹带的污水造成万亩大闸蟹产区的几乎绝收联想我们周围水资源环境,说说你对水资源认识是  、  、  。

14.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

“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1)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填序号)。

①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②植树造林,修建水库;③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④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2)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可行的节水措施:

  ,  。

15.  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转变,导致了以  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的发明导致了人类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过度。

  能的广泛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在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  ,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代能源革命的序幕。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某地区把多余电能E1送往制氢装置产生氢气,电能不足时,通过发电装置把这部分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E2送回电网。

(1)氢气的热值是1.4×108J/kg,20k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

(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①风能②煤③太阳能

(3)E1  E2(选填“>”“=”“<”)。

1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

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

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据估算,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

但因其分布很分散,能利用的甚微。

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

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

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

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

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

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1)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石油

(2)下列能源、能量及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是二次能源

C.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D.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3)假设世界风能只有万分之一转化电能,那么每天转化的电能为  kW•h。

18.能源危机制约着现代社会发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自身解决能源问题重要举措之一。

(1)目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它们的大量使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  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2)氢能源是我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之一。

其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  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能源革命。

未来的新能源要能够大规模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的、不可再生的能源,新能源的特点是  。

19.由图所示的场景你能想到什么?

20.小丽家从原来的小锅炉房供暖变为沈海热电站余热供暖,去年冬天的比往年暖和很多。

像沈海热电站这即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不仅有效地利用了  ,也较好地控制了污染。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发电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传输信息

D.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

A、核电站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故A错误;

B、超导材料没有电阻,不能应用于电饭锅,但是可以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线,故B错误;

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这些能源中,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

C。

总结: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能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是二次能源

B.裂变也称为热核反应,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D.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源,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解:

A、电能需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叫做二次能源,故A正确;

B、核聚变又称热核反应,核聚变时会放出巨大的核能,故B错误;

C、内能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为内能,这些内能不能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总是具有方向性,故C正确;

D、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故D正确。

故选:

B。

总结:

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较强,但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见题型。

3.当今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你认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  )

A.尽可能少用能源

B.依靠科技,制造一批永动机

C.培养从小节约能源的意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充分利用现有的煤和石油

解:

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

节约能源,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积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

故选:

C。

总结:

这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要通过此题来提高节约能源的意识。

4.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低碳,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环保措施是(  )

A.开发新能源,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

C.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D.多步行和骑人力自行车,减少自驾车

解:

A、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这里的新能源就是指很有前途的能源,减少了污染,减少了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即是低碳环保的,故不符合题意;

B、在现阶段,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可能的,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环保。

故不符合题意;

D、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减少了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间接的夜减少了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是低碳环保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总结: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属于低碳经济。

5.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

解:

A、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

故A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

故B不符合题意;

C、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

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总结:

知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6.如图是北京本地PM2.5来源分布图。

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植树造林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烟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有利于空气的净化,部分植物可以吸附阻挡粉尘,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减少了烟雾粉尘的排放,对减少PM2.5效果明显,故C不符合题意;

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但与PM2.5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总结:

二氧化碳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它与PM2.5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7.下列事例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  )

A.离开教室随手关灯

B.尽量少开启电冰箱门

C.夏天用空调把温度调到最低

D.电视机不用时切断电源

解:

A、离开教室随手关灯,可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减少开关电冰箱的次数和每次打开的时间是使用电冰箱时节能的重要办法,不符合题意;

C、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得很低,这样会很浪费电能,符合题意;

D、电视机不用时不要处于待机状态,同时还要切断电源,可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总结:

本题考查的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关节约用电的一些做法,节约电能要从防止电能的无谓浪费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来考虑,贴近生活实际,是考试的热点。

8.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协议核心旨在达到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作为缔约方的我国,将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坚决向雾霾宣战。

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低碳方向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自觉保护花草等生物多样性

B.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C.由于汽油、柴油不断降价,加大汽油、柴油汽车生产

D.进行垃圾分类,增强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利用

解:

A、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积极参加植树造林,自觉保护花草等生物多样性,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所以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汽油、柴油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使用,要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故C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总结:

通过此题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与环保有关的做法。

9.“地球需要你:

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地球一小时”的倡议,希望人们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

30﹣21:

30熄灯一小时。

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开发新能源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D.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解:

提高森林覆盖率、开发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新能源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利做法,只有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总结:

全球变暖是全世界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共同面对。

10.对比如图中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  )

A.火电发电量将减少

B.水电发电量将增加

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

D.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解:

A、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火电发电量为46627kW•h,2030年火电发电量为47570kW•h,火电发电量将增加,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水电发电量为11898kW•h,2030年水电发电量为15900kW•h,水电发电量将增加,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到2030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发电量的4%,火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55%,以火力发电为主,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我国2017年风电发电量占发电量的5%,2030年风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12%,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增加,故D错误。

故选:

B。

总结: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学生们都使用WiFi无线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 电磁波 来传递信息的;目前,我国常用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太阳能”等,其中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是:

 太阳能 。

解:

(1)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我国常用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太阳能等,其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

电磁波;太阳能。

总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能源的分类,以及可再生能源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 化石 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 二氧化碳 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能量聚在地球周围,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常说的 温室效应 。

解:

使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一种物理现象叫温室效应,常见的温室气体主要有是二氧化碳,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使太阳的能量聚在地球周围,导致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故答案为:

化石;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总结: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13.如图是《新闻1+1》报道的一幅养殖户打捞死蟹的图片,报道的是洪泽湖洪水过境,夹带的污水造成万亩大闸蟹产区的几乎绝收联想我们周围水资源环境,说说你对水资源认识是 水是珍贵的 、 节约用水 、 保护好水资源 。

解:

水是珍贵的,是生命之源;要保护好水资源,加强污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要节约用水,杜绝浪费。

故答案为:

水是珍贵的;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

总结: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14.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

“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1)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①③④ (填序号)。

①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②植树造林,修建水库;③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④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2)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可行的节水措施:

 让水重复利用 , 防止跑冒滴漏 。

解:

(1)①任意排放工业废水,会对淡水资源造成危害;故①错误;

②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很好的储存淡水资源,故②正确;

③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淡水资源造成危害,故③错误;

④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更多的水,故④错误。

不利于淡水资源做法是①③④;

(2)生活中采用水的再次利用、防止水的跑冒滴漏来节约用水。

故答案为:

(1)①③④;

(2)让水重复利用;防止跑冒滴漏。

总结:

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解题时牢记世界上保护淡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关键,此题比较简单,是道基础题。

15. 钻木取火 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转变,导致了以 柴薪 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蒸汽机 的发明导致了人类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 化石 能源过度。

 核 能的广泛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在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 核反应堆 ,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代能源革命的序幕。

解:

人类历史上总共进行了三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是第一次能源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取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能源时代的到来;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核反应堆的建成是第三次能源革命,以核能作为主要能源。

故答案:

钻木取火;柴薪;蒸汽机;化石;核;核反应堆。

总结:

此题考查三次能源革命的标志,属于基本的识记内容。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某地区把多余电能E1送往制氢装置产生氢气,电能不足时,通过发电装置把这部分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E2送回电网。

(1)氢气的热值是1.4×108J/kg,20k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2.8×109 J。

(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③ 。

①风能②煤③太阳能

(3)E1 > E2(选填“>”“=”“<”)。

解:

(1)20kg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Q放=mq=20kg×1.4×108J/kg=2.8×109J。

(2)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故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风能和太阳能。

(3)多余电能E1送往制氢装置产生氢气,电能不足时,通过发电装置把这部分氢气燃烧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E2,由于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存在能量的损失,故E1>E2。

总结:

熟练运用热值计算热量,知道能源的分类,理解能量转化过程遵循的规律,可解答此题。

1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新能源

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

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

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据估算,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

但因其分布很分散,能利用的甚微。

地热能资源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

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

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

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

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

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大发展前途。

(1)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B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石油

(2)下列能源、能量及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是二次能源

C.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D.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3)假设世界风能只有万分之一转化电能,那么每天转化的电能为 8.4×108 kW•h。

解:

(1)风能、地热能属于新能源,水能、石油是常规能源,故AB符合题意;

(2)A、化石能源指的是亿万年前的大量生物经过地壳变化,被埋藏在地下,受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影响,缓慢地形成的可以燃烧的矿物质,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