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70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docx

赢在微点届高考语文复习顶层设计课件+作业+检测第二部分古代诗文专题测试8

专题测试八 文言文阅读

时间:

90分钟。

分值:

95分。

学生用书P371

一、(2018·安徽黄山市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

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

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

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

“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赉。

”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方卒,嘉定十五年,起复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

十七年,李全往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

葵至曰:

“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兵,犹足制之尔。

”国曰:

“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

”曰:

“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

”国曰:

“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

”葵曰:

“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使命耶?

必将力争于朝,分留自卫。

一得朝命,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

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徒启戎心。

”国不听,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

二年,全将入浙西告籴,实欲觇畿甸也。

初,全之献俘也,朝廷授以节钺,葵策其必叛,乃上书丞相史弥远曰:

“此贼若止于得粟,尚不宜使轻至内地,况包藏祸心,不止告籴。

若不痛抑其萌,则自此肆行无惮,所谓延盗入室,恐畿内有不可胜讳之忧。

”至滁,以其地当贼冲,又与金人对境,实两淮门户,修城浚隍,经武不少暇。

命秦喜守青平,赵必胜守万山,以壮形势。

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

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全造舟益急,葵复致书史弥远,又言于朝。

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①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已而,全攻扬州东门,葵亲出搏战。

于是数战皆捷。

四年八月,召封枢密院禀议,受宝章阁待制、枢密副都承旨,依旧职仍起复,寻进兵部侍郎。

(选自《宋史·赵葵传》,有删改)

【注】 ①范:

赵苑,赵葵的哥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B.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C.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D.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解析 句中有人名“弥远”“郑清之”“范”“葵”等,官职名“参知政事”“淮东提点刑狱”等,根据前后文内容分清行为的发出者、官职的归属,进行断句即可。

答案 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做官),也可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即是后者。

B.通判,“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是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的官职。

C.檄,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之一,也泛指信函。

D.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绍定;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往往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解析 “文中即是后者”错,由“方卒”可知是前者。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葵从小机警聪慧。

因赵葵的父亲奖赏将士不当,将士们想发动变乱,赵葵虽然只有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后说了一句话就稳定了军心。

B.赵葵有军事谋略。

嘉定十七年,赵葵应许国之召参与商议军事,清晰地分析当时形势并提出制服贼寇的办法,建议许国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

C.赵葵富有洞察力。

李全打算到浙西求购粮食,实际是想窥视京城附近的地方,此时赵葵就看出李全有叛乱之心,他告诉丞相史弥远要警惕防范李全。

D.赵葵富有孝心。

母亲生病,他曾请假回家探望服侍,未被批准后他就割去自己大腿上的肉杂入药中寄给母亲,当母亲死后,赵葵请求辞去官职。

解析 由原文“初,全之献俘也,朝廷授以节钺,葵策其必叛”可知,赵葵预计李全会叛乱不是在李全打算到浙西求购粮食之时。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徒启戎心。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痛抑其萌,则自此肆行无惮,所谓延盗入室,恐畿内有不可胜讳之忧。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显示出兵少力弱,徒然引起敌人侵犯的念头。

(“锐”“钝”“示”“启”译出一处给1分,句意1分)

(2)如果不狠狠地抑制他刚萌生的邪念,那么他从此就会肆无忌惮,这就是所说的请盗贼进家,恐怕京城之内有不可避免的忧患。

(“若”“萌”“延”“畿内”译出一处给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

每次听到军事警报,与各位将领一齐出阵,遇到敌人就深入死战到底。

有一天,赵方奖赏将士,恩德不能抵偿功劳,将士们想发动变乱。

赵葵当时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急忙喊道:

“这是朝廷赏赐的,本制置使司另外还有赏赐。

”军心因这一句话而稳定,人们都佩服他的机警灵敏。

赵方去世,嘉定十五年,赵葵又升任直秘阁,担任庐州通判,进升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

嘉定十七年,李全进攻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葵议论兵事。

赵葵到后说:

“您想消灭贼寇,而已落入贼寇的陷阱中,后悔已来不及,唯有在前方重点设防,还可以制服贼寇。

”许国说:

“士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练,怎么办?

”赵葵答道:

“我赵葵请求视察淮南两路的士兵,选拔其中的精锐,您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贼寇就不敢贸然行动了。

”许国说:

“不如集合淮兵来接受检阅,由您监督管理,这样既足以显示兵多,又可选择精锐。

”赵葵道:

“有兵的州府,一定是军事要地,守将难道能够不留一兵一卒来服从制置使的命令吗?

一定要向朝廷力争,分留一部分军队自卫。

一旦得到朝廷的允许,定是隐匿他们强壮的士兵,派遣年老体弱的士兵来充数。

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显示出兵少力弱,徒然引起敌人侵犯的念头。

”许国不听,最后大败。

绍定元年,出任滁州知州。

绍定二年,李全打算到浙西筹集粮草,实际上是想窥测国都附近的地方。

开始时,李全献出俘虏,朝廷授给他一定的权柄,赵葵预计他一定会叛乱,于是向丞相史弥远上书说:

“此贼如果只是希望得到一些粮粟,尚且不适宜让他轻易地到内地来,况且他包藏祸心,不仅仅是为了筹集粮食。

如果不狠狠地抑制他刚萌生的邪念,那么他从此就会肆无忌惮,这就是所说的请盗贼进家,恐怕京城之内有不可避免的忧患。

”到滁州后,因为其辖地正是贼寇进入内地的要道,又与金人的边境相对峙,实为两淮地区的门户,于是,修筑城墙,疏浚护城壕,训练军队,从无空暇。

命令秦喜扼守青平,赵必胜驻守万山,以壮大形势。

赵葵的母亲患病,赵葵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割股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母亲死了,赵葵请求辞去官职,未被允许,不得已,办完丧事后又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全造船更加急迫,赵葵又写信札给史弥远。

又向朝廷上书,史弥远还是没有想到去兴师讨伐,参知政事郑清之赞成决定讨伐。

于是,升任赵葵任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滁州知州。

赵范立刻约定赵葵,赵葵率领雄胜等步、骑兵一万四千人,命令王鉴等将官率领,以赵葵兼任参议官。

不久,李全攻打扬州东门,赵葵亲自出阵迎战。

于是几次战役都胜利了。

绍定四年八月,诏命封他枢密院禀议,任宝章阁待制、枢密副都承旨,依照旧职仍起用恢复其位,不久,进升兵部侍郎。

二、(2018·辽宁省鞍山市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王景字仲通,乐浪人也。

八世祖仲,好道术,明天文。

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

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

父闳,为郡三老。

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

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

辟司空伏恭府。

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

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

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

“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修理之费,其功不难。

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

”书奏,光武即为发卒。

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

“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

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

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

宜须平静,更议其事。

”光武得此遂止。

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

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

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

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

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明年夏,渠成。

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

景由是知名。

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

景三迁为侍御史。

十五年,从车驾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建初七年,迁徐州刺史。

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

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

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

庐江传其文辞。

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B.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C.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D.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解析 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

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答案 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老是古代管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

B.《易》,《周易》的简称,与《诗》《书》《礼》《孝》《春秋》并称“六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C.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D.谒者,官名。

文中河堤谒者,掌防河事;将作谒者,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两者负责事务不完全相同。

解析 不是《孝》,应为《乐》。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八世祖王仲、父亲王闳都曾得到西汉朝廷重视,父亲王闳为平定辽东叛乱建立了功劳。

B.王景博览群书,喜好天文术数,性格沉稳,多才多艺,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他接受诏命与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采用“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C.杜陵杜笃想要让皇帝迁都会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

王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

D.汴渠水患,皇帝又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资百亿之多。

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设置河防官员,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解析 八世祖王仲得到的是吕后当政时两个意欲谋反的亲王的重视;父亲王闳得到的是光武帝的欣赏与征用。

答案 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

(“积久”“日月”“漂”各1分,句意2分)

(2)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

(“被”“劳怨”“堪”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景字仲通,是乐浪人。

八世祖王仲,喜好道术,明晓天文。

诸吕作乱,齐哀王刘襄谋划发兵,多次向王仲咨询求教。

等到济北王刘兴居谋反,想要请王仲统帅军队,王仲害怕祸患波及自身,于是渡海向东逃奔乐浪山中,于是定居在这里。

父亲王闳,是郡里的三老。

更始之变失败,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

建武六年,光武帝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

到了辽东,王闳与郡曹共同杀了王调迎接王遵。

王闳与郡曹都被封为列侯,只有王闳退让爵位,光武帝欣赏他并征召他为官。

王景年少时学习《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

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伏恭府内任职。

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显宗便下诏命他与将作谒者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

王吴采用王景的“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起初,在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水决口,没来得及修治。

建武十年,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说:

“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

修理的花费和操办并不困难,应当改筑和修理堤防,来安定百姓。

”张汜的上书送达朝廷,光武帝立即为此调集差役,正要进行治理黄河的工程。

浚仪县令乐俊又上书说:

“从前在汉武帝元光年间,黄河两岸人口众多,沿堤开垦种植。

然而瓠子地段的黄河决口长达二十多年,也没有立即兴工堵塞。

现在黄河沿岸住家稀少,田地宽广,即使河堤没有加以修理,目前水患也还过得去。

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

应该等到社会安定了以后,再商议这件事情。

”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中止了修治黄河的计划。

后来汴渠向东溢流,一天天地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原来设水闸的地方,如今都已经淹没在黄河中了。

兖州、豫州的老百姓幽怨叹息,认为县官们总是征发其他劳役,而不把民众急需的事放在首位。

永平十二年,朝廷商议修治汴渠,于是召见了王景,向他询问了治理水患的形势和利弊得失。

王景便陈述了治河的利与害,对答敏捷。

皇帝大为赞赏。

又因为王景曾经修过浚仪渠,有功绩,于是赏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和钱帛衣物。

这年夏天,征发差役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渠堤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

王景于是勘察地形,开凿山阜,破除水中沙石,径直截断沟涧支流,筑堤阻遏冲要之处,疏通河道中堵塞之处,每隔十里立一个闸门,使河水回旋灌注,不再有堤岸决口、渗漏的祸患。

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费百亿之多。

第二年夏天,水渠修成。

皇帝亲自巡行,下诏滨河郡国按照西京旧有制度,设置河防官员。

王景由此而闻名天下。

王吴和各个从事掾史都增加官秩一等。

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十五年,跟从皇帝巡行诸国,到了无盐,皇帝褒奖他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赏赐车马缣钱等物。

建初七年,升任为徐州刺史,先前杜陵杜笃禀奏呈上《论都赋》,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

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

王景认为宫庙已经建立,担心人心疑惑,适逢当时有神雀诸瑞出现,于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天降符瑞,文章很有文采。

建初八年,王景升为庐江太守。

庐江郡到处流传着王景的文辞。

王景最终死在官任上。

三、(2018·甘肃省武威市阶段性过关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严挺之,名浚,以字行,华阴人。

少好学,姿质轩秀。

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号材吏。

姚崇为州刺史,异之。

崇执政,引为右拾遗。

侍御史任正名恃风宪,至廷中责詈衣冠,挺之让其不敬,反为所劾,贬万州员外参军事。

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累进给事中,典贡举,时号平允。

会杜暹、李元纮为相,不相中。

暹善挺之而元纮善宋遥用为中书舍人遥校吏部判取舍与挺之异言于元纮元纮屡诘诮挺之厉言曰公位相国而爱憎反任小人乎元纮曰:

“小人为谁?

”曰:

“宋遥也。

”由是出为登州刺史,改太原少尹。

宰相张九龄雅知之,用为尚书左丞,知吏部选。

李林甫与九龄同辅政,以九龄方得君,谄事之,内实不善也。

户部侍郎萧炅,林甫所引,不知书,尝与挺之言,称蒸尝伏腊,乃为“伏猎”。

挺之白九龄:

“省中而有伏猎侍郎乎!

”乃出炅岐州刺史,林甫恨之。

九龄欲引以辅政,使往谒林甫,挺之负正,陋其为人,凡三年,非公事不造也,林甫益怨。

会挺之有所诿于蔚州刺史王元琰,林甫使人暴其语禁中,下除洛州刺史,徙绛州。

天宝初,帝顾林甫曰:

“严挺之安在?

此其材可用。

”林甫退召其弟损之与道旧,谆谆款曲,且许美官,因曰:

“天子视绛州厚,要当以事自解归,得见上,且大用。

”因绐挺之使称疾,愿就医京师。

林甫已得奏,即言挺之春秋高,有疾,幸闲官得自养。

帝恨吒久之,乃以为员外詹事,诏归东都。

挺之郁郁成疾,乃自为文志墓,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嫁故人孤女数十人,当时重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暹善挺之∕而元纮善宋遥∕用为中书舍人∕遥校吏部判∕取舍与挺之异∕言于元纮∕元纮屡诘诮∕挺之厉言曰∕公位相国∕而爱憎反任小人乎∕

B.暹善挺之∕而元纮善宋遥∕用为中书舍人∕遥校吏部判∕取舍与挺之∕异言于元纮∕元纮屡诘诮挺之∕厉言曰∕公位相国∕而爱憎反任小人乎∕

C.暹善挺之∕而元纮善宋遥∕用为中书舍人∕遥校吏部判∕取舍与挺之异∕言于元纮∕元纮屡诘诮挺之∕厉言曰∕公位相国而爱憎∕反任小人乎∕

D.暹善挺之∕而元纮善宋遥∕用为中书舍人∕遥校吏部判∕取舍与挺之∕异言于元纮∕元纮屡诘诮∕挺之厉言曰∕公位相国而爱憎∕反任小人乎∕

解析 此句译为:

杜暹与严挺之友善,而李元纮与宋遥友善,二人都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宋遥考校吏部判事,他决定等第的高低与严挺之意见不同,宋遥告诉了李元纮,李元纮就多次诘难,严挺之神色严厉地说:

“您位居宰相,然而爱憎却取决于小人吗?

”“取舍与挺之异”“与异”,固定词组,不可断,排除B、D,“挺之厉言曰”中“挺之”是后面的主语,不可断开,故选A。

答案 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各种特殊人才而设置的特科,随时设科,名目繁多。

B.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官员的专设官职,由于职位最高,每任只有一人。

C.禁中也叫“禁内”,指帝王所居的宫苑,因此处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D.春秋本指春季和秋季,也可以泛指一年、四季、岁月,有时还用于指称年龄。

解析 宰相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可以有几人并任。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严挺之从小勤奋好学,形象也佳,长大后才干出众,先后得到姚崇、李元纮、张九龄等名相的赏识和重用,连皇帝也认为其材可用。

B.严挺之正直敢言。

有人倚仗侍御史身份,当庭责骂士大夫,严挺之敢于责备他不恭敬;他甚至敢当宰相的面说宰相亲善的人是小人。

C.严挺之两番得罪了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后来也受到了李林甫两番玩弄手段的报复:

一次因之而被外贬做官,一次因之而被授予闲职。

D.严挺之比较看重朋友交往,甚至生死不变。

朋友死后,他帮助朋友的女儿出嫁,这样的事情非常多,严挺之也因此被当时的人称道。

解析 “从小勤奋”原文中没有依据;并没有受到李元纮的赏识,而是杜暹。

原文“暹善挺之,而元纮善宋遥”。

答案 A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挺之负正,陋其为人,凡三年,非公事不造也,林甫益怨。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视绛州厚,要当以事自解归,得见上,且大用。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严挺之自负正直,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总共三年,不是公事就不去拜见他,因此更遭李林甫怨恨。

“负正”,自负正直;“陋”,看不起;“凡”,总共;“造”拜见。

(2)天子十分看重严刺史,他应当设法找借口主动辞官回朝,得以拜见皇上,那将会得到重用。

“视……厚”,看重;“自解”,主动辞官;“且”,将。

参考译文:

严挺之,名浚,以字行世,是华阴县人。

青年时好学,形貌气度轩昂不凡。

考中进士科,又考中制科,调任义兴县尉,被称作有才干的官吏。

姚崇任常州刺史时,认为他才能优异。

姚崇任宰相,推荐他任右拾遗。

侍御史任正名仗恃自己是掌管风纪的官吏,在朝廷上,责骂士大夫,严挺之责备他不恭敬,反而受他弹劾,被贬为万州员外郎参军事。

开元年中,严挺之任考功员外郎,多次晋升,到了给事中的职位,主持贡举,当时人们称他办事公平得当。

时逢杜暹、李元纮任宰相,二人不和。

杜暹与严挺之友善,而李元纮与宋遥友善,二人都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宋遥考校吏部判事,他决定等第的高低与严挺之意见不同,宋遥告诉了李元纮,李元纮就多次诘难,严挺之神色严厉地说:

“您位居宰相,然而爱憎却取决于小人吗?

”李元纮问:

“小人是哪个?

”严挺之回答:

“就是宋遥!

”严挺之因此出任为登州刺史,又改任太原少尹。

宰相张九龄一向了解他,任用他为尚书左丞,掌管吏部选拔官吏的工作。

李林甫与张九龄共同辅佐朝政,因张九龄正得君主信任,李林甫就讨好逢迎他,内心实际上对张并不友好。

户部侍郎萧炅,是李林甫引荐的,他没有什么文化,曾与严挺之交谈,竟然把“蒸尝伏腊”的“伏腊”说成“伏猎”。

严挺之告诉张九龄:

“宫廷中岂该有说‘伏猎’的侍郎吗?

”于是张九龄就把萧炅贬出朝廷,任岐州刺史。

李林甫对此怀恨在心。

张九龄想要推荐严挺之来任宰相,让他去拜见李林甫,严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