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642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下第四单元教案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

“世界各地”,由3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3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俑》,说明文《埃及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用法、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

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4个类生字,认识5个,理解生字词,并在阅读中学会积累与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4、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各民族有就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学会正确使用双引号、冒号、书名号、顿号等标点符号。

6、了解世界部分名城的雅号,收集资料,抓住特点介绍感兴趣的城市。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表达、

2、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各民族有就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四、单元教学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

2、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各民族有就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3、学会正确使用双引号、冒号、书名号、顿号等标点符号。

五、单元课时划分:

13、秦兵马俑2课时

14、埃及的金字塔2课时

15、音乐之都维也纳2课时

练习42课时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课题

13、秦兵马俑

课型

讲读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难点

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

方法

引读法

学习

方法

读思法合作探究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

指导

交流)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

指导

交流)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国庆大阅兵的盛况,你还有印象吗?

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人山人海气势磅礴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正是这样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保卫了我们可爱的祖国。

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

它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于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秦兵马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兵马俑》,领略它的雄壮、威武。

板书课题,读题。

秦:

秦朝。

“俑”是指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

秦兵马俑:

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

1、学会生字,会理解、积累文中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知道课文是从两个方面写兵马俑的。

3、品读第二段,初步学会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看着这三个学习目标,你有信心吗?

你先学,我再教!

让我们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三、初读感知,学习词语,梳理脉络【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同座位合作,按节次轮读课文,注意在倾听中向同伴学习,诚恳帮助同伴纠正。

力求做到正确、通顺。

(2)尝试完成课后练习2。

【可以给重要的字注明意思,也可以说说词语的意思,至少理解2个。

(3)想一想: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找出关键句证明你的想法。

2.组织交流:

(1)我会读。

鸟瞰临潼统帅战靴颔首发誓气概

身材魁梧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久经沙场整装待发

昂首挺胸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殊死拼搏目光炯炯

绝无仅有惟妙惟肖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神态自若

A.自由读。

B.一行行指名读。

C.第一行中,用动作表示对“颔首”的理解。

第二行中“举世无双”找近义词。

第三行中“所向披靡”需要放在文中理解。

第三行中“昂首挺胸”演示理解。

你能上台演示吗?

结合演示前的情境告知“跃跃欲试”的意思【瞧你们有的已经站起来了,有的抬着头准备往讲台走,有的已经演给同桌看了,这说明大家都想来试一试。

这样的情景就是“跃跃欲试”。

你能够用它来说个句子吗?

】。

“若有所思”逐字理解,扩展理解“若有所悟”。

(2)给你时间,选择三个你最想跟同学交流的词语,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如有难处,再次共同解决。

(3)学习中心句:

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呢?

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

(a)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分别是用哪个关联词连接的。

(b)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中心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概括上下段落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第二段,感悟“规模宏大”【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

用“——”画出来,抓住重点词语,想象气势,然后体会着读出来。

2生自学后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一:

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面积大:

“2000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足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校园相比照,我们的校园总面积是26625平方米,也就是比我们的校园小一点点。

(2)数量多:

“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

大厅整体的阵容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

【巨大,就是很大很大。

文章本节出现两个“巨大”,重复使用是为了突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一行行一列列长方形军阵(关注叠词的运用。

(3)“看上去真像是……”是作者的想象。

所见+所想,同时反映“规模宏大”

(4)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五、当堂训练,总结全文。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请从课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总结。

课文从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类型众多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

我们从具体的数字和作者有心的比较中感受到了兵马俑规模宏大。

3、你能尝试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描写某个事物的特点吗?

请完成课后作业:

我(们)的(卧室、操场、文具盒等)真。

第二课时

一、回首秦俑,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踏上了古都西安,对秦兵马俑有了初步认识,谁来说说兵马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

2、大家想亲眼目睹秦兵马俑的风采吗?

(出示课件:

秦兵马俑视频)谈谈你观看后的感受。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三课,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课题——秦兵马俑。

二、整体感知

1、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兵马俑的特点,谁知道?

出示: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齐读)

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教师板书: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细读感悟

“规模宏大”——

1、秦兵马俑是怎样的规模宏大呢?

请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文中能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句子?

引导学生读后交流。

(1)这些句子的那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数字)

(2)读读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3)用具体的数字以及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比较说明事物的特点,这就叫列数字、作比较。

(4)你能读出它的规模宏大吗?

(5)再读读你还能读出什么?

读出你的体会。

3、示图(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师:

领略了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现在让我们走近每一个兵马俑感受它们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佣、弓奴手、马俑、)师相机示图。

3、喜欢这些兵马俑吗?

请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兵马俑,结合文中的描写,用心地读一读,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1)学生自主选择,读书体会。

(2)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体会。

(3)全班交流:

将军佣——威风凛凛、沉着镇定

武士佣——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骑兵佣——能骑善战、勇猛无比

车兵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奴手——神情专注

马 佣——跃跃欲试、形态逼真

4、能用朗读把你的喜欢、体会表现出来吗?

(学生展示读)

引导过渡:

是啊,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们,那我们不光能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还能感觉到它们内心所思所想。

5、(出示)引读第8自然段:

瞧,这些兵马俑有的……

(1)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回味。

(2)出示图片:

仔细观察,然后用“有的……好象……”说说你看到

的。

(3)学生交流。

(4)面对已经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的陶佣,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它们

当年的英武,还能感觉到它们轻细的呼吸声,还能倾听到它们娓娓的交谈,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

三、抒发情感,提升认识

1、同学们,正是因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佣风采。

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

(出示)

江泽民爷爷:

     充分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化民族缔造文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秦代兵马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大家内心也涌动着许多想说的话,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

3、学生交流。

4、让我们带着自豪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检测练习设计堂堂清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ónǐzhànxuēgǒngxíngsuǒxiàngpīmǐ

()()()()

jiàyùniǎokànduìwuruòyǒusuǒsī

()()()()

二、给加点字注音。

折服统率翘起战车千乘鸟瞰严峻所向披靡

发髻模拟雕塑翘首以待端详颔首匀称

三、补充下列成语,并选择填空。

()世无双所向披()南()北()

()无仅有若有所()()妙()肖

()死搏斗神态自()()()欲试

()首挺胸养精()锐()()有神

1.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画的虾(),充满活力。

2.飞将军李勇英勇善战,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

3.()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4.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见多识广的警察(),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了现场。

5.在决赛前,双方球员在(),准备最后一搏。

四、词语搭配。

规模()思念()类型()凝视()

个性()体格()神态()踏上()

五、句子练习。

1.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说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改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还存在。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教学

反思

 

余桥中心小学“先学、后教、达标”堂堂清教学模式教案

课题

14、埃及的金字塔

课型

讲读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以及奇特的建造方法。

深入了解说明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其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方法

读议法

学习方法

自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指导交流)

 

先学

(自学

交流)

 

后教

(点拨指导

交流)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

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师:

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

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

金字塔座落在哪?

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

金字塔为何而建?

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

a、金字塔有多少座?

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

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

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

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埃及,(出示金字塔图片)埃及的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文中用哪些词概括了这些金字塔的特点的?

看来,埃及金字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最后告诉我们——出示末段

师:

为什么金能成为埃及的象征,又为什么说成是智慧结晶呢?

这一节,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

二、自主探究,发现秘密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发现了埃及金字塔有哪些秘密?

功用奇形状独一无二奇质疑:

为什么要造成这种形状?

问同学,同学不会,老师简述

(蒋:

功用奇,似乎无必要提。

形状独一无二及奇,可以提及,但为什么要造成这种形状,似乎也没有探究的必要。

本文教学目标是感受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而不是揭密。

课堂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侧重于文本内容的解读、分析与感悟。

这个问题学生若提出,不妨引导学生课外去探究,以解惑增知。

2、古埃及七十多座金字塔,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可能一一都罗列出来,那么他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它呢?

作者以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为例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让我们细细走近胡夫金字塔,从中发现他的秘密,并把你发现的秘密在书上做好相关记号。

(蒋:

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引出自然,也点明了举例子的作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作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在书上做好相关记号,很有必要。

学生交流

塔高:

预设(如果我把这句话改成:

这座金字塔很高很高。

和原文相比,哪句话起的表达效果好?

(蒋:

预设生成精彩。

这里是否可以预设得细一点。

如大屏幕出示:

1、这座金字塔很高很高。

3、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为什么第二句好?

可抓住词语“摩天大厦”,先了解摩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大屏幕出示)摩:

1、摩擦;2、接近;3、研究、切磋

你认为在这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第二种)那摩天大厦这个词的意思呢?

(快要接近天的大楼)更准确的表达(形容大楼非常高),接着可以让学生联系教学大楼的层数,具体感受金字塔相当于几个教学大楼那么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楼的高度。

像这样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

多角度了解到金字塔的高后,让学生通过读来进一步感觉金字塔的高,也清晰地感受到金字塔的特点之一——宏伟。

师结:

我们不由得惊叹它的高度,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作比较。

具体形象准确有力地说明了这座金字塔很高很高。

问:

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

“这座金字塔真高,()”

周长:

一千米——列数字,算算看,面积有多少?

句子补充练习:

绕塔身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相当于()

石块:

230万块巨石砌成。

每块2.5吨。

算一算,说一说

出示题目:

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

问:

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些说明,而不直接说石块有多少有多重呢?

这样写对我们读者有什么帮助?

(更加清楚地了解石块的多石块的重,这种说明方法还是——作比较列数字,是为了突出说明石块的重量数量,感知石块的多)

石块砌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

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读到几千年,刀片都插不进,这样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叹?

(蒋:

这里点出金字塔结构的精巧,但以上设计中没有明确指出外观的宏伟。

设计中是否应在相关部分加以指出呢?

人力的付出:

10万人,30年时间

读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或者想到了成语,或者有了感悟,你想橡一下当时人们劳动的场景吗?

小结: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

(引读)

过渡:

读到这儿,接下来同学们最想知道的肯定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

引读,刚才读的是——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阅读第四——五自然段,读让学生探究金字塔建造之谜

1、明确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运石:

用木橇拉石头砌塔:

堆土坡垒石块

2、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3、小结是不是唯一的造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

你从哪儿知道?

据说——外星人。

这就是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4、学习最后一段。

然而不管如何的猜测,金保存到今天,千万年屹立不倒——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我感到这不是普通的坟墓,而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物,凝聚着十万人三十年时间的血汗,反映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难怪课文最后说——是象征是结晶

(齐读最后一节)

同学们,古代西方七大奇迹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倒塌了,有的消失了,唯有金巍然屹立,万古长存。

是啊,让我们再读末段,体会埃及人民的勤劳与聪明吧。

(蒋:

这里是否可以补充一个想象说话练习:

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己经有四五千年了,在这四五千年金字塔会经历哪些磨难?

你能想象的到吗?

(风雨的侵蚀风沙的捶打……等)接着让学生把它经历的坎坷读出来。

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读完全文,你的心中现在留在的只有哪几个字呢?

 

检测练习设计堂堂清

一、看拼音写词语。

āijífénmùshītǐlúnkuò

()()()()

mótiāndàshàqìchénɡyìdūn

()()()

二、给加点字注音。

曝晒砌房圆锥接缝缝衣矗立厦门

摩天大厦轮廓坟墓载重三年五载埋葬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宏伟()精巧()矗立()紧密()

2.写反义词。

精巧()升起()显露()锋利()

四、把句子更具体些。

1.金字塔真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嗓门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本书真精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病句。

经过努力,我的态度提高了。

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

3.“超声波”的特点和用途很广。

4.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六、填空。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_________首都_________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称为“金字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四大文明古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______________”;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___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著名建筑,请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还存在。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勤劳、聪明)

外形宏伟结构精巧

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